| 周易 |
| 《易經》又稱《周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道家和儒家的共同經典,並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易經》以一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的變易,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陰陽兩種元素的對立統一去描述世間萬物的變化。廣義的《周易》包括《易經》和《易傳》。《易經》分為《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由于《易經》成書很早,大約在西周時期,文字含義隨時代演變,《易經》的内容在春秋戰國時便已不易讀懂,因此春秋戰國时期孔子作《十翼》,又稱為《易傳》,以解讀《易經》。有滿語譯本。 |
| 周易正義 |
| 周易集解 |
| 周易鄭康成註 |
| 東坡易傳 |
| 子夏易傳 |
| 周易闡真 |
| 時代 | 重點人物 | 《易》之貢獻 |
|---|---|---|
| 上古 | 伏羲氏 | 畫八卦 |
| 中古 | 周文王 周公 | 《卦辭》、 《爻辭》 |
| 下古 | 孔子 | 《彖》上、下; |
卦有六十四,爻有三百八十四,其義分散在《卦辭》、《爻辭》、《彖》、《大象》、《小象》及《文言》之中。為方便對照,後學們將其歸納入六十四卦之中,結構如下:
《卦畫》
《卦辭》
《爻辭》
| § | ☰ 乾 | ☱ 兌 | ☲ 離 | ☳ 震 | ☴ 巽 | ☵ 坎 | ☶ 艮 | ☷ 坤 |
|---|---|---|---|---|---|---|---|---|
| ☰ 乾 | ䷀乾 | ䷪夬 | ䷍大有 | ䷡大壯 | ䷈小畜 | ䷄需 | ䷙大畜 | ䷊泰 |
| ☱ 兌 | ䷉履 | ䷹兌 | ䷥睽 | ䷵歸妹 | ䷼中孚 | ䷻節 | ䷨損 | ䷒臨 |
| ☲ 離 | ䷌同人 | ䷰革 | ䷝離 | ䷶豐 | ䷤家人 | ䷾既濟 | ䷕賁 | ䷣明夷 |
| ☳ 震 | ䷘无妄 | ䷐隨 | ䷔噬嗑 | ䷲震 | ䷩益 | ䷂屯 | ䷚頤 | ䷗復 |
| ☴ 巽 | ䷫姤 | ䷛大過 | ䷱鼎 | ䷟恒 | ䷸巽 | ䷯井 | ䷑蠱 | ䷭升 |
| ☵ 坎 | ䷅訟 | ䷮困 | ䷿未濟 | ䷧解 | ䷺渙 | ䷜坎 | ䷃蒙 | ䷆師 |
| ☶ 艮 | ䷠遯 | ䷞咸 | ䷷旅 | ䷽小過 | ䷴漸 | ䷦蹇 | ䷳艮 | ䷎謙 |
| ☷ 坤 | ䷋否 | ䷬萃 | ䷢晉 | ䷏豫 | ䷓觀 | ䷇比 | ䷖剝 | ䷁坤 |
| 上經 | 下經 | |||||
|---|---|---|---|---|---|---|
| 第01~10卦 | 第11~20卦 | 第21~30卦 | 第31~40卦 | 第41~50卦 | 第51~60卦 | 第61~64卦 |
「乾坎艮震」為陽四宮;「巽離坤兌」為陰四宮,每宮八卦。
| 首 同同同 | 一世 異同同 | 二世 異異同 | 三世 異異異 | 四世 同異異 | 五世 同同異 | 游魂 異同異 | 歸魂 同異同 |
|---|---|---|---|---|---|---|---|
| 乾為天 | 天風姤 | 天山遯 | 天地否 | 風地觀 | 山地剝 | 火地晉 | 火天大有 |
| 坎為水 | 水澤節 | 水雷屯 | 水火既濟 | 澤火革 | 雷火豐 | 地火明夷 | 地水師 |
| 艮為山 | 山火賁 | 山天大畜 | 山澤損 | 火澤睽 | 天澤履 | 風澤中孚 | 風山漸 |
| 震為雷 | 雷地豫 | 雷水解 | 雷風恆 | 地風升 | 水風井 | 澤風大過 | 澤雷隨 |
| 巽為風 | 風天小畜 | 風火家人 | 風雷益 | 天雷无妄 | 火雷噬嗑 | 山雷頤 | 山風蠱 |
| 離為火 | 火山旅 | 火風鼎 | 火水未濟 | 山水蒙 | 風水渙 | 天水訟 | 天火同人 |
| 坤為地 | 地雷復 | 地澤臨 | 地天泰 | 雷天大壯 | 澤天夬 | 水天需 | 水地比 |
| 兌為澤 | 澤水困 | 澤地萃 | 澤山咸 | 水山蹇 | 地山謙 | 雷山小過 | 雷澤歸妹 |
| 十三經 |
| 詩經 |尚書 |周禮 |儀禮 |禮記 |周易 |左傳 |公羊傳 |穀梁傳 |論語 |爾雅 |孝經 |孟子 |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