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現 | |
|---|---|
| 發現日 | 1892年10月13日 |
| 臨時編號 | D/1892 T1; P/1892 T1; 1892e; 1892 V; P/2008 T3 |
| 軌道特性考 | |
| 曆元 | 2008年10月21日 (JD 2454760.5) |
| 遠日點 | 5.332981 AU |
| 近日點 | 1.145243 AU |
| 半長軸 | 3.239112AU |
| 離心率 | 0.646433 |
| 週期 | 5.83a |
| 軌道傾角 | 32.9309° |
| 歷次近日點 日期 | 2008年10月25日 |
| 下次近日點 日期 | 2014年8月27日[1][2] |
206P/巴納德-波提尼 是第一顆由攝影手段發現的彗星[3]。美國天文學家愛德華·愛默生·巴納德在1892年10月13日的夜晚拍攝的底片中發現了它。
但自此之後,這顆彗星就走失了,因此被標示為D/1892 T1。
斯洛伐克科學院天文研究所(Ľuboš Neslušan)建議沃夫彗星和這顆彗星是源於共同母彗星的兄弟姊妹彗星[4]。
在2008年10月7日,這顆彗星被安德烈亞·博蒂尼在萊蒙山巡天調查的過程中再度發現。起初,它被命名為波提尼彗星,後來才確認它是巴納德3號彗星[3]。這顆彗星自1892年後已經公轉了20圈,並且在1922年、1934年、和2005年以0.3-0.4天文單位的距離掠過木星[5][6]。
| 週期彗星 | ||
|---|---|---|
| 前一顆彗星 賈可比尼彗星 | 206P/巴納德-波提尼 | 後一顆彗星 尼特4號彗星 |
| 週期彗星列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