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搜尋

206P/巴納德-波提尼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6P/巴納德-波提尼
發現
發現日1892年10月13日
臨時編號D/1892 T1; P/1892 T1;
1892e; 1892 V;
P/2008 T3
軌道特性
曆元2008年10月21日
(JD 2454760.5)
遠日點5.332981 AU
近日點1.145243 AU
半長軸3.239112AU
離心率0.646433
週期5.83a
軌道傾角32.9309°
歷次近日點
日期
2008年10月25日
下次近日點
日期
2014年8月27日[1][2]

206P/巴納德-波提尼 是第一顆由攝影手段發現的彗星[3]美國天文學家愛德華·愛默生·巴納德在1892年10月13日的夜晚拍攝的底片中發現了它。

但自此之後,這顆彗星就走失了,因此被標示為D/1892 T1。

斯洛伐克科學院天文研究所(Ľuboš Neslušan)建議沃夫彗星和這顆彗星是源於共同母彗星的兄弟姊妹彗星[4]

在2008年10月7日,這顆彗星被安德烈亞·博蒂尼萊蒙山巡天調查的過程中再度發現。起初,它被命名為波提尼彗星,後來才確認它是巴納德3號彗星[3]。這顆彗星自1892年後已經公轉了20圈,並且在1922年、1934年、和2005年以0.3-0.4天文單位的距離掠過木星[5][6]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Syuichi Nakano.206P/Barnard-Boattini (NK 1752). OAA Computing and Minor Planet Sections. 2009-03-18 [2012-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2. ^206P/Barnard-Boattini at Kazuo Kinoshita's home page. [2013-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6). 
  3. ^3.03.1206P at Garry Kronk’s Cometography. [2013-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25). 
  4. ^Ľuboš Neslušan,Comets 14P/Wolf and D/1892 T1 as parent bodies of a common, alpha-Capricornids related, meteor stream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vol. 351, pp. 752–758 (1999)PDF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 ^IAUC 8995. [2013-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9). 
  6. ^The COCD Homepage: News – October 2008. [2013-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6). 

外部連結

[編輯]


週期彗星
前一顆彗星
賈可比尼彗星
206P/巴納德-波提尼後一顆彗星
尼特4號彗星
週期彗星列表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206P/巴納德-波提尼&oldid=86796880
分類:​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