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搜尋

跨性別女性主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女性主義
女權主義...
按國家/地區
女性主義主題

跨性別女性主義(英語:Transfeminism),是女性主義的一種流派,該流派主張儘管跨女容易受到基於出生性別指定的性傾向分類,但是跨女本生或放棄社會給予男性氣質及男性特權,所以跟一般的女性一樣會遭受到男性主義的排斥。

2001年,小山惠美發表《跨性別女性主義宣言》為運動濫觴。[1][2]

與其他女性主義的比較

[編輯]

與女性主義的相似處

[編輯]

女性主義的核心宗旨是生物性別不會也不一定等於女性的社會命運。核心理念「女性的想法不應該被傳統的性別角色壓抑」在所有女性主義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3] 跨性別女性主義擁有相似的論點,認為一般人不應該受到社會上性別規範的限制。

女性主義者一直在探索作為女性在傳統上意味著有什麼樣的界限。[4]跨性別女性主義者認為跨性別者和順性別女性主義者以類似的方式面對社會對性別的傳統觀點。跨性別者解放理論提出了新的觀點,將性別視為一種社會建構,提出了性別的新含義。[5]

與女性主義的不同處

[編輯]

跨性別女性主義對主流女性主義的批評者認為,作為一種制度化的運動,女性主義忽視了生物性別不會也不一定等於女性的社會命運基本思想。 事實上,他們認為,許多女性主義者似乎完全地將出生性別性別認同等同起來,並堅持僅僅基於生物性別的跨性別者的社會命運。

參考文獻

[編輯]
  1. ^Koyama, Emi.THE TRANSFEMINIST MANIFESTO(PDF). [2023-09-24]. (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23-09-09). 
  2. ^(轉貼)譯/ 小山惠美《跨性別女性主義宣言》. 「成為自己-未竟之路」. 2020-11-29 [2023-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6)(中文(中國大陸)). 
  3. ^Simone de Beauvoir,The Second Sex
  4. ^Brewer, Mary.Exclusions in Feminist Thought: Challenging the Boundaries of Womanhood. Sussex, England: Sussex Academic Press. September 2002: 71 [2015-01-19].ISBN 978-1-902210-63-6. 
  5. ^Gluckman, R.; Trudeau, M.Trans-itioning feminism: the politics of transgender in the reproductive rights movement(PDF). Amherst, MA. Hampshire College: 6–8. 2002. (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17-12-18)(英語). 

外部連結

[編輯]
  • 學術
  • 論述
文化
象徵
節日
性別認同
第三性別
性向認同
性傾向
相關
歷史
LGBT pride flag
古代
16-19世紀
20世紀
21世紀
各地權利
權益議題
權利運動
性傾向與科學
社會態度
偏見•歧視
迫害•暴行
歷史
社會史
選舉權(參政權)
通史
類型英語Feminist movements and ideologies
概念
理論
跨科際
地域
  • 列表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跨性別女性主義&oldid=84550637
分類:​
隱藏分類:​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