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南京方言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2022年9月7日)
维基百科所有的内容都应该可供查证。请协助补充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南京字
类型
语言南京话
相关书写体系
父体系
 本条目包含国际音标 (IPA) 符号。 有关 IPA 符号的介绍指南,请参阅Help:IPA[ ]/ / 及 ⟨ ⟩ 之间的区别,参阅IPA§方括号与转录定界符
汉字
注意:本条目可能有部分字符无法显示,若遇此情况请参阅Wikipedia:Unicode扩展汉字
注意:本页有Unihan新版汉字,这些字符可能会错误显示,详见Unicode扩展汉字
主条目:南京话

南京字南京话字南京话用字南京方言用字是泛称用于书写南京话白话文汉字

南京话方言字

[编辑]

对很多地方话而言,“方言字”多是古代典籍中已曾使用的汉字(即使存在少数无字源的“方言字”,也跟北京话中的“的”、“个”等字类似,为有一定历史的假借字),而并非为某一方言生造出来,参见汉朝书籍《方言》。自古至今有数万汉字,而现代以北京话为基础的普通话只用其中的数千,其它大量汉字依旧在各方言口语中使用。由于语文教育以普通话为基础,大多数人从没学过自己方言独有(而北京官话没有)的字眼应该如何写,于是这些普通话用不上的字就被当成了冷僻的方言字。大多数人也会误以为,自己的方言词汇来源不明,没有汉字能表达。

下面有些字可能要先安装海峰五笔的超大字符集支持包和最新版浏览器(如IE9、火狐6.0等)才能正确显示。由于简化字有合并现象,要在本页上方选择繁体,才能正确显示本字

下面的注音依照老南京话尖团音 、分平翘音

南京话中使用的方言字
读音(偏老派)意义举例古字典记录举隅备注
ä2
[ɛ ˩˧ ]
音同“皑”
形容词,确定的,不会变通的。1. ~的嘛
2. 这人真~板
广韵》“呆:呆痴,像犬小时,未有分别。五来也写作“呆板”
ä3
[ɛ ˨˩˨ ]
音同“矮”
叹词,表示不错、正是、然也。“车子阿是你修好哒?”“~,是我”广韵》“欸:相然譍也。于改切”扬雄方言》:“欸、𧫦,然也。南楚凡言然者曰欸,或曰𧫦。”,相当于英语yes。
ba4
[pa ˦˦ ]
音同“霸”
名词,矮人站立的样子。矮子~说文解字》(注本)“䇑:短人立,䇑䇑貌。傍下切。”
bei3
[pəɪ ˨˩˨ ]
音同“背”变上声
动词,用两手折,拗把棍子~断《广韵》“㗗:相分解也。甫委切”
bei4
[pəi ˦˦]
音同“倍”
动词,略烘,(用油)略煎。1.先把青菜~一下。
2. 《太平广记·郫县民》:“刳剔五脏,盘而串之,置于火,~之数日。”
康熙字典》“焙:《集韵》蒲昧切《正韵》步昧切,𠀤音佩。煏也。”又有异体字“𤊷”。
biao1
[piɔ ˧˩ ]
音同“标”
动词,液体受压从小孔里喷出。1. 他中了子弹,血直~
2.《诗经·角弓》:“雨雪~~,见𬀪曰消”。
《说文解字》(段注本)“瀌瀌:雨雪貌。甫娇切。”
biao4
[piɔ ˦˦ ]
音同“骠”
动词,对抗,斗,比。1. 不论喝酒还是打架,你都~不过他
2.《管子·侈靡》:“智以招请,廉以~人”
《说文解字》(段注本)“摽:击也。从手,票声,符少切。”
bo5
[po ˥ ]
音同“勃”
名词,烧菜的罐。用陶瓷~子煨汤字汇》“钵:北末切,音拨。食器。”又有异体字“钵”“盋”。
𨃓cha2
[tʂʰa ˩˧ ]
音同“茶”
动词,踩、踏入(不宜行走之处)。1.一脚~到泥潭里头
2.《金瓶梅》:“倒把我一脚~在雪里。”
《字汇》“𨃓:直加切,行难进貌。”南京会说成第三声,可能是受“踩”的影响。
cha3
[tʂʰa ˨˩˨ ]
音同“查”变上声
名词,金属打击乐器。~钹ba5
chao1
[tʂʰɔ ˧˩ ]
音同“抄”
动词,喧扰。不要~,我一刻儿就去你那块《说文解字》(大徐本)“訬:绕也。楚交切。”
chä1
[tʂʰɛ ˧˩ ]
音同“钗”
名词,端头分岔的器具。~烧《广韵》“叉:两枝也……楚佳切。”广韵记载初牙、楚佳二切,分别对映cha1、chä1二音。“叉烧”南京只用第二个音。
chen1
[tʂʰə̃ ˧˩ ]
音同“嗔”
动词,伸展。~懒腰集韵》“胂:伸身也。痴邻切。”
𨒬chr1
[tʂʰʅ ˧˩ ]
音同“痴”
动词,滑。1. 他往地上一~,不走了
2. 从滑梯高头~下去
《广韵》“𨒬:走貌。处脂切”
chr1
[tʂʰʅ ˧˩ ]
音同“痴”
动词,欺骗。别~我上当《广韵》“誺:误也。丑知切。”
正字通》“誺:或曰以言相欺曰谩,以言相诬曰誺。……音痴。”
chr2
[tʂʰʅ ˩˧ ]
音同“池”
动词,剖鱼。~鱼,准备红烧《字汇》“㓾:先齐切,音‘犀’。伤皮也。又陈知切,音‘池’。㓾鱼”南京人多平舌读如“词”,出韵。
chu1
[tʂʰu ˧˩ ]
音同“处”变阴平
动词,伸(臂),藏塞,放置。1.把手~到洞里
2. 你把我的衣服~哪块啦?
3.《焦氏易林·困之》: “举翅~翼”
《广韵》“摅:舒也,丑居切”
chu3
[tʂʰu ˨˩˨ ]
音同上声“处”
动词,呆立不动。1.你~在那里干嘛?
2. 嫑发~,快干活!
《说文解字》(大徐本)“杵:舂杵也。从木,午声。昌与切。”杵插臼中,引申为呆立不动。
chu3
[tʂʰu ˨˩˨ ]
音同上声“处”
动词,言词顶撞。我~他一句《说文解字》(大徐本)“杵:舂杵也。从木,午声。昌与切。”以杵舂米,引申为顶撞。
chu5
[tʂʰu ˥ ]
音同“出”
形容词,奸诈。1. 又奸又~
2. 《庄子·德充符》:“彼且蕲以~诡幻怪之名闻”
四声篇海》“諔:之六、昌六二切。诡也。”
ci5
[tsʰi ˥ ]
音同“七”
形容词,悄悄的以免被发现。1. ~~摸摸《说文解字》(段注本)“咠:聂语也。聂,附耳私小语也。七入切。”
ci5
[tsʰi ˥ ]
音同“七”
名词,皮屑。1. 洗澡水里好多垢~头儿。
2.明代冯梦龙《情史类略》:“肌肤皴~,绝可憎恶”
《广韵》“皵:皮细起。七迹切。”
ciang4
[tsʰiã ˦˦]
音同“呛”
动词,斜著靠立把棍子~在墙上《广韵》“蹡:踉蹡行不正貌。七亮切。”
ciao2
[tsiɔ ˩˧]
音同“樵”
动词,(阉)割断1. ~猪
2.《观怀素草书歌》:“天台古杉一千尺,崖崩~折何峥嵘”
集韵》“劁:《博雅》断也,刈也。慈焦切”
ciän2
[tsʰɛ̃ ˩˧]
音同“前”
动词,拔(毛)。1.用镊子给鸡~毛
2.唐代贾岛《原居即事言怀赠孙员外》:“镊~白发断”
3.明代吴承恩西游记》:“踢打~毛”
《集韵》“挦:徐廉切。摘也。”
cin2
[tsʰin ˩˧]
音同“秦”
动词,搜找、赚取1.~死
2.~钱
《集韵》“寻:徐心切。《说文》释理也。”根据中古音到现代北方话的演变规律,“寻”韵母应该是in。北京话读ün,是民间读白字了,受推普影响,南京人也读成“旬”。
ciou1
[tsʰiəɯ ˧˩]
音同“秋”
动词,(烟)熏,呛人1. 生火的时候~死了
2. 《管子·禁藏篇》:“当春三月,~室熯造。”
《说文解字》(段注本)“萩:萧也。从艸,秋声,七由切。”萩本是一种蒿类植物,气味郁臭,可辟毒气,古人新造好房室,就在室内烧萩、熏房子。
ciou1
[tsʰiəɯ ˧˩]
音同“秋”
动词,漉取、筛取(酱汁)酱油在南京又叫~油。《集韵》:“𥬠,漉取酒也。初尤切。”
《广韵》》:“𥬠:酒𥬠。醔:上同。楚鸠切。”
中古拟音[tʂʰɨu],按中古音到现代南京音的演变规律,三等介音应该消失从而读如cou1,不过此处发音滞古,保留介音。
𧼭ciou4
[tsʰiəɯ ˦˦]
音同“秋”变去声
动词,进前,靠近。大家一起~过来看他的新手机。《类篇》“𧼭:千绣切,犇也。”广韵误作“䞭”
co2
[tsʰo ˩˧]
音同“痤”
形容词,差、有缺陷的。1.他长得太~
2. 《北史·宋隐传》:“形貌~陋”
《广韵》“矬:短也。昨禾切。”
cuang4
[tsʰuã ˦˦]
音同“窜”
动词,煨、煮。1.鲫鱼~汤
2.《左传·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析骸以~”。
玉篇》“爨:千乱切,灶也。齐曰炊”民间常用俗字“汆”。
cü5
[tsy ˥]
音同“趣”变入声
形容词,黑。1.脏锅黑~~的。
2. 《跻春台》:“形容憔悴,一身~黑。”
《集韵》“黢:黑也。促律切。”
cy1
[tsʰɿ ˧˩ ]
音同“此”变阴平
动词,喷射。水管有小漏孔,~出好多水《说文解字》“趀:仓卒也。取私切。”
da5
[ta ˥]
音同“答”
量词,用于计算重叠的片状物。1.桌上有一~白纸。
2.清代唐训方《里语征实》:“晏元献平居不弃一纸,虽封皮亦十百为~。犹今之言一套也。书称几~本此。”
《玉篇》“沓:徒合切。重叠也”
dä3
[tɛ ˨˩˨ ]
音同“歹”
形容词,众多,齐全。1.马路上人~呢
2.唐代韩愈《许国公神道碑铭》:“上之宅忧,公让太宰;养安蒲坂,万邦绝~。”
《广韵》“等:齐也。多改切,又多肯切。”“等”字中古有两个读音,一个读如“待”变上声,一个读如“登”变上声,都是众多的意思。普通话只传承后一个读音。
di5
[ti ˥]
音同“滴”
动词,拽,拔。给猪皮~毛《玉篇》“扚:丁激切。引也”
do5
[to ˥]
音同“夺”
动词,补。1.用缝絍机~两针
2. 《全唐诗·勉牛生夏侯生》:“酬富贵兮麻~莎鞋。”
《广韵》“裰:补裰旧衣也。丁括切。”
do5
[to ˥]
音同“夺”
动词,淋。他~着雨了《集韵》“沰:当各切。滴也”
do5
[to ˥]
音同“夺”
形容词,形容肥的样子。这小胖子长得肥~~的。龙龛手镜》“䐾:徒各切。肥貌也”
dong1
[tũ ˧˩]
音同“东”
形容词,儱㑈,形容老人行动或头脑迟缓这人才五十多岁,都儱~了。《集韵》“㑈:儱㑈,劣也”都笼
dou4
[təɯ ˦˦]
音同“豆”
动词,引燃、生火。~炉子《四声篇海》“揄:徒口切。引也”
dou4
[təɯ ˦˦]
音同“豆”
动词,接,凑在一起。1.把榫头~上去。
2.《说文通训定声》:“今木工所谓~榫是也”
说文》“斗:都豆切。遇也。”民间也用俗字“𢭃”。
𧞐du5
[tu ˥]
音同“独”
动词,缝补。用缝纫机~几针玉篇》“𧞐:多木切,衣至地也。补也。”
du5
[tu ˥]
音同“独”
动词,小火烧开。把汤~一下《说文解字》(大徐本)“笃:马行顿迟。从马,竹声,冬毒切”拟声词变动词。汤沸腾后,用小火继续煮,则保持小沸,发出“笃笃”的声音。
du5
[tu ˥]
音同“独”
动词,用尖锐物猛插入。他用飞镖往墙上一~。《广韵》“剢:刀锄。丁木切。”
duei1
[duəi ˧˩]
音同“堆”
形容词,礧䃍,形容笨重复杂得难以收拾,也指人无能。1.这么大的橱搬起来真礧~。
2. 这人做事礧~死了。
《广韵》“䃍:礧䃍,物坠也。”徒对切礧䃍是叠韵联绵词,《广韵》记录为去声,今南京话读成平声,略出韵。另《广韵》还有上声叠韵连绵词“𨻾𡑈”“頛頧”“𦢏𦞙”都读做luei3 duei3,本义和礧䃍相近,是同源词
fei1
[fəɪ ˧˩ ]
音同“飞”
名词,饭馆的卡片状凭证,付钱得此证,凭此证得到食物吃饭先买~子龙龛手镜》“餥:匪二音。糇也,一曰相请食也。”汉代刘熙释名·释饮食》:“糇,候也。候人饥者以食之也。”
gang3
[kã ˨˩˨ ]
音同“赶”
动词,顶撞。他在我背后~了我一下《广韵》“矸:击。古旱切。”
gang4
[kã ˦˦ ]
音同“干”
动词,顶。鞋里有石子~脚《广韵》“㧏:捎㧏,舁也,出《字林》。古浪切。”
gä1
[kɛ ˧˩ ]
音同“垓”
动词,把饭菜从一个容器转盛到另一容器中。我把饭~给你《玉篇》“该:古来切,盛也。”
go1
[ko ˧˩ ]
音同“锅”
形容词,错过。1.演出时间~了
2.坐汽车去电影院,结果坐~了。
3.晏殊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
《说文》“过:度也。从辵,呙声,古禾切”“过”自古有平声、去声两读,且意思相近。晏殊《浣溪沙》须平声方符合词牌声律。南京话中,做动词用去声,做形容词读阴平。
gou4
[kəɯ ˦˦ ]
音同“够”
动词,掷出或伸出以便达到。1.橱顶的东西我~不着。
2.这款洲际导弹能~得着一万公里以外的敌人。
3.《红楼梦》“这张琴不是短,因我小时学抚的时候,别的琴都~不着,因此特地做起来的。”
《玉篇》“彀:古豆切,张弓弩也。”古指张弓以便使箭达到。又转指箭所能达到的范围,如《庄子》:“游于羿之彀中”。今义又引申。
gu3
[ku ˨˩˨ ]
音同“古”
名词,脏污。1. 洗澡水里好多~皵头儿。
2.《楚辞·哀时命》:“务光自投于深渊兮,不获世之尘~。孰魁崔之可久兮,愿退身而穷处。”
康熙字典》“垢:《唐韵》古厚切,《集韵》《韵会》《正韵》举后切,并音‘苟’。尘滓也。又叶公胡切,读若‘’。”不少方言白读成去声。
𣨍gu5
[ku ˥ ]
音同“骨”
形容词,𣨍殐,令人不舒适不愉快。1. 米没掏干净,牙齿很~殐
2. 不要和他多啰嗦,他人很~殐
《集韵》“《博雅》:𣨍殐,歹也。” 𣨍,古禄切,音谷。殐,苏谷切,音速。北京方言会说成“格涩”。
guang4
[kuã ˦˦ ]
音同“贯”
动词,使……光洁。~胡子《集韵》“光:饰色也。古旷切”汉语有些声调表语法的残迹,比如去声表示使动:使人买mä3,就是mä4卖;使马饮in3水,就是饮in4马;使胡子剃光guang1,就是光guang4胡子。
hao1
[xɔ ˨˩]
音同“蒿”
动词,(食物)干萎变质。1.核桃~了
2.《正字通》:“干鱼曰~。凡物干陈者,皆谓之~”
3.《周礼·天官·䲣人》:“辨鱼物为鱻~”
《说文解字》(段注本)“薧:从死蒿省声,呼毛切 ”
hao1
[xɔ ˨˩]
音同“蒿”
动词,揪出来(惩罚)。警察把他~起来《类篇》“薅:拔去田艸也。从蓐,好省声。呼毛切 ”
hä5
[xɛ ˥]
音同“黑”
动词,吓唬。吼声把他~一跳《字汇》“吓:呼格切。亨人声,怒也。 ”
ho1
[xo ˨˩]
音同“诃”
动词,逢迎、拍马、使之高兴。这个员工很会~经理《类篇》“呵:虎何切,博雅呵呵,哑哑笑也。一曰气出。”本有呵护之意。字义又类似“哈韩族”的“哈”字。
𩑸ho1
[xo ˨˩]
音同“诃”
动词,低头弯腰。站直了,不要~腰。《广韵》“𩑸:倾头。虎何切”
hong4
[xuŋ ˦˦]
音同去声“哄”
形容词,形容葱、蒜气味浓蒜多了,味道~《类篇》“蕻:胡贡切。茂也”
hou3
[xəɯ ˨˩˨]
音同“吼”
形容词,贪婪,迫不及待。1. ~巴巴的抢礼包。
2.吃饭时穷~。
《广韵》“䞀:䞀𧷡,贪财之貌。胡遘切”《广韵》是去声字,南京话多说上声,略出韵。
hu1
[xu ˨˩˨]
音同“呼”
动词,敷上,覆盖。1. 往头上~药。
2.《仪礼·士丧礼》:“死于适室,~用敛衾。”
《说文解字》“幠:覆也。从巾,无声,荒乌切”
hu3
[xu ˨˩˨]
音同“虎”
动词,从容器泼洒出来。水~了一地《广韵》“戽:戽斗,舟中渫水器。呼古切”
𣝗hu5
[xu ˥ ]
音同“忽”
名词,果核,又引申为淋巴结。1. 把桃子~吐出来
2. 兴得一头~子
《四声篇海》“𣝗:户骨切。果子𣝗也”
huang4
[xuã ˦˦ ]
音同“唤”
名词,凝成块状固体供食用的血。1. 鸡~鸭~一起煮
2. 《左传·昭公十五年》:“士刲羊,亦无~也。”
《广韵》“衁:血也。呼光切”《广韵》是平声字,南京话多说去声,略出韵。
huä1
[xuɛ ˧˩ ]
音同“怀”变阴平
动词,(用工具)拨。1.把饭往嘴里~
2.我一~就把他拳头挡开了
北方有耲耙,读阳平
𩽼huen4
[xuə̃ ˦˦ ]
音同“混”
名词,泛指常吃的淡水鱼。1. 今天买了条青~子。
2.《元诗选·阳罗堡歌》:“~公盈尺不论价,翛然一笑生清欢。”
《广韵》“𩽼:鱼名。胡本切”《唐律》称鲤为赤𩽼。今南京话中青𩽼子指青鱼,草𩽼子指草鱼。
i4
[i ˦˦]
音同“意”
形容词,久用而磨损1.衣领子磨~了
2.《诗经·雨无正》:“正大夫离居、莫知我~。”
《说文解宇》(段注本)“勚:劳也。凡物久用而劳敝曰勚。从力,贳声,余制切。”
i4
[i ˦˦]
音同“意”
名词,白内障,也指生白内障时眼中的白膜。1.眼睛生~子。
2.《宋史·谢皇后传》:“后生而~一目。”
正字通》“翳:余计切,音意,目障也。”
i4
[i ˦˦]
音同“意”
名词,坟墓1. 坟~堆儿
2.唐代李洞《毙驴诗》:“蹇驴秋毙~荒田”
《玉篇》“瘗:倚厉切。幽也,藏也,埋也。”
ia4
[ia ˦˦ ]
音同“亚”
动词,虚掩,覆盖1.门~一道缝
2.汪荣宝法言义疏·寡见卷第七》: “考事~笮,邀遮其辞,得实曰核。”
《说文解字》(大徐本)“襾,覆也。衣驾切。”“覆”的形旁就是此字。古人也会用通假字“亚”,比如《董西厢》有“几间寮舍,半朱扉。”
ia4
[ia ˦˦]
音同“亚”
动词,强行挤入1.~队
2.小孩不肯吃饭,就把饭~下去
3.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将银子~在秦重袖内”
《字汇》“挜:衣架切,音亚。强与人物。”
𨁍iän4
[ iɛ̃ ˦˦]
音同“燕”
形容词,(小孩)调皮捣蛋,不守规矩。不要~了,快上床睡觉。《广韵》“𨁍:行不正也。吾甸切。”
iang4
[iã ˦˦]
音同“样”
形容词,饱、腻菜太油,我都吃得~住了。《广韵》“䬬:饱也。于亮切”
ja5
[tɕa ˥]
音同“夹”
名词,双层无絮的衣物。1. 千层~不低一层棉
2.《四书章句集注》:“春服单~之衣。”
《说文解字》(大徐本)“袷:衣无絮。从衣,合声。古洽切。”
jän3
[tɕɛ̃ ˨˩˨]
音同“简”
动词,选择,挑选1. 买西瓜~大的拿
2.~菜
3.韩愈《赠张籍诗》:“吾爱其风骨,粹美无可~。”
《龙龛手镜》“拣:练二音。择也。”
ji4
[tɕi ˦˦]
音同“继”
名词,枸杞1. 给你吃点儿枸~子汤。
2.《尔雅》:“杞,枸~”
《广韵》“檵:枸杞。”古诣
jou3
[tɕəɯ ˨˩˨]
音同“九”
动词,拧(潮湿的洗涤物)。1. 把衣服~干
2.《太玄经·太玄图》:“息与消~,贵与贱交”
《类篇》“糺:吉酉切。说文:绳三合也”
jü1
[tɕy ˧˩]
音同“居”
名词,胸骨突起的畸形,鸡胸。1.驼子配~子
2.《庄子·达生》:“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说文解字》“痀:曲脊也,其俱切。”
𠖫kang3
[kã ˨˩˨]
音同“坎”
动词,盖把盖子~到锅上《集韵》“𠖫:盖也。古禫切”按中古反切音,读音本该同“感”。不过不论粤语还是淮语都把声母说成送气音。粤语会写俗字“冚”;淮语则有吴敬梓假借“坎”,如《儒林外史》四十一回有“一顶破毡帽坎齐眉毛”。
kä4
[kʰɛ ˦˦]
音同“开”变去声
动词,消磨时间1.快上学去,不要~了。
2.《左传·昭公元年》:“翫岁而~日,其与几何?”
《类篇》“愒:丘盖切。贪也”
ken1
[kʰə̃ ˧˩]
音同“坑”
形容词,驼1.坐直了不要~背
2. 《汉书·扬雄传下》:“~颐折頞”
《广韵》“顉:曲颐。去金切。”中古拟音[kʰɨm],按中古音到现代南京音的演变规律,南京音应该读如“钦”,不过此处发音滞古,声母未变。
ken4
[kʰə̃ ˦˦]
音同“坑”变去声
名词,搓皮肤搓出的污垢;盆桶上蒙的污垢层。1.搓澡搓出好多~
2.水池上一层老~
《集韵》“垠:土起有迹。苦恨切。”
㽿ko1
[kʰo ˧˩]
音同“棵”
名词,皮肤上的小痘痘背上生一个~~《玉篇》“㽿:古禾切。疮也”
《类篇》“㽿:或又并苦禾切”
ko1
[kʰo ˧˩]
音同“棵”
名词,膝盖骨~膝头《广韵》“䯊:苦何切。膝骨。”
kuang2
[kuã ˩˧]
音同“狂”
动词,卷曲,卷缩1.~毛
2.把腿~起来
3. 《淮南子·精神训》:“膝上叩头,~局而谛”
《广韵》“蜷:虫形诘屈。巨员切”中古拟音[gʉæn],按中古音到现代南京音的演变规律,南京音应该读如“权”,不过此处发音滞古。
𦆻la5
[la ˥ ]
音同去声“腊”
名词,巾帕手~儿五音集韵》“𦆻𦅶:缯𦆻。卢合切”南京话中此字必儿化,“手𦆻儿”读做ler5,手帕的意思。《切韵》收录的是民间讹俗字“𦅶”。
lang3
[lã ˨˩˨ ]
音同“朗”
动词,冲洗把碗儿~一下《玉篇》“荡:徒党切,摇动也,涤器也。”徒党切按律在南京话中本应读dang4。lang3在声调上滞于中古,没浊上变去,声母l则是滞于上古。
lang4
[lã ˦˦ ]
音同“浪”
动词,按~住这个弹簧《玉篇》“摊:奴旦切,按也。”按玉篇记载,“摊”字中古有两个读音,一个读如去声“难”,意为按,一个读如阴平“摊”,意为铺开。普通话只传承后一个读音。
𩅠lang4
[lã ˦˦ ]
音同“浪”
动词,泥泞雨后地太~《玉篇》“𩅠:尼赚切,泥也。”
len2
[lə̃ ˩˧]
音同“楞”
动词,恶狠狠地瞪眼他往小孩一~,小孩吓哭了《广韵》“狞:恶也。乃庚切。”根据中古音到现代北方话的演变规律,“狞”韵母应该是eng。北京话读ing,是民间用半边音读白字了。受推普影响,“狰狞”南京人也读成“零”,已不再符合叠韵。正确读音zheng1neng2,则保持叠韵联绵词的特征。
𤃀li4
[li ˦˦]
音同“隶”
动词,滴菜刚洗过,要~一下水《玉篇》“𤃀:力涕切。滴也。”
li4
[li ˦˦]
音同“腻”
动词,涂抹(水泥等)把表面填平
名词,抹平墙的膏状物
1.往墙上~水泥
2.明天买个~子把墙~一下
3.《世说新语·汰侈》:“王以赤石脂~壁。”
《集韵》“泥:乃计切。滞也。”按广韵记载,“泥”字中古有两个读音,一个读如平声,是名词,表示水土混合物。一个读如去声,是动词,意思是使泥滞留。今民间假借“腻”字。
liao2
[liɔ ˩˧]
音同“辽”
动词,逗弄~小孩儿《广韵》“嫽:相嫽戏也。落萧切”
liao3
[liɔ ˨˩˨]
音同“了”
形容词,苍白的样子吓得脸白~~的《玉篇》“䩍:力小切。面白貌”
lo3
[lo ˨˩˨]
音同“裸”
动词,收拢1. 把桌上的花生壳~到撮簸里
2.元代《来生债·楔子》:“我~了这文书,点个灯来烧了者。”
《玉篇》“攞:力多、力可二切。拣攞也”
long2
[lũ ˩˧]
音同“龙”
形容词,儱㑈,形容老人行动或头脑迟缓这人才五十多岁,都~㑈了。《集韵》“儱:儱㑈,劣也”卢东
lou3
[ləɯ ˨˩˨]
音同“篓”
形容词,瓜摆久变质,产生酒味。这个西瓜~了,摔掉吧。《集韵》“㳶:《说文》‘水也,一曰酒也’”乃后切
luei2
[luəi ˩˧]
音同“雷”
形容词,礧䃍,形容笨重复杂得难以收拾,也指人无能。1.这么大的橱搬起来真~䃍。
2. 这人做事~䃍死了。
《广韵》“礧:礧䃍,重也。”卢对切
《集韵》“礧:击也。”卢回切
礧䃍是叠韵连绵词,《广韵》记录为去声,今南京话读成平声,略出韵,但《集韵》“礧”有平声的记录。另《广韵》还有上声叠韵连绵词“𨻾𡑈”“頛頧”“𦢏𦞙”都读做luei3 duei3,意思和礧䃍相近,是同源词
lü4
[ly ˦˦]
音同“虑”
动词,摩擦使之破裂1.铁丝把手~一道口子
2. 《唐语林·卷五·补遗》:“出怀中错,~磬数处”
《龙龛手镜》“鑢:音。错也。”
ma5
[ma ˥ ]
音同“㩢”
名词,蛨蚱,即蚱蜢。1. 到田里捉~蚱
2. 《说文解字注》:“北人所谓~蚱,江南人谓之蝗虫”
《广韵》“虴蛨,虫。莫白切”中古拟音[mrak],按中古音到现代南京音的演变规律,南京音应该读如“陌”,不过此处主元音滞古。
mao1
[mɔ ˨˩]
音同“毛”变阴平
形容词,眼睛看不清,视力差。1.他是个~子
2.《孟子·离娄上》:“胸中不正,则眸子~焉。”
《玉篇》“眊:莫到、莫角二切。不明貌。”本是去声字,南京话读成阴平,出韵。
𡬍mi1
[mi ˨˩ ]
音同“米”变阴平
动词,打个盹午饭后小~一下《说文解字》(大徐本)“𡬍:寐而未厌。从㝱省,米声。莫礼切。”本是上声字,南京话说成阴平,出韵。
mi1
[mi ˨˩ ]
音同“米”变阴平
动词,饮、喝(酒)~一口酒《说文解字》(大徐本)“渳:饮也,水弭声。绵婢切。”本是上声字,南京话说成阴平,出韵。
mo4
[mo ˦˦ ]
音同去声“磨”
动词,移动把电视机朝我这边~一下《集韵》“摩:揅也。莫卧切。”
o2
[o ˩˧ ]
音同“俄”
名词,错误。动词,差,误。1.门和门宽~过三公分
2.他~一点儿就从梯子上掉下来了
3.以~传~
《龙龛手镜》“讹:五戈反。谬也、伪也、诡也、动也;又化也、言也。~过的“过”读作轻声。
𦈞pä5
[pʰɛ ˥ ]
音同入声“拍”
名词,手绢手~《类篇》“𦈞:……织丝带也,又匹麦切普通话pa4写成“帕”是对的。《龙龛手镜》“帕:普嫁反”。“帕”南京话也应读如“怕”,但是南京话不说“手帕pa4”而说成“手𦈞pä5”
pi1
[pʰi ˧˩]
音同“批”
动词,开裂,分开1.木板被钉~了
2.~头散发
3.《史记·五帝本纪》:“~山通道,未尝宁居。”
《广韵》“批:开也,分也,散也。敷羁切”
piao2
[pʰiɔ ˩˧]
音同“瓢”
形容词,扭曲不正1.自行车轮子有点~
2.她嘴一~,快哭了
《集韵》“飘:囘风曰飘。毗霄切”按广韵记载,“飘”字中古有两个读音,一个读如阳平“瓢”,一个读如阴平“漂”。普通话只传承后一个读音。
po2
[pʰo ˩˧]
音同“婆”
量词,次、回。这游戏他玩了两~儿。《汉书颜氏音注》“师古曰:“番音蒲何反。””南京话的此字在此用法中必儿化成番儿per2
pu1
[pʰu ˧˩]
音同阴平“铺”
动词,汤沸腾溢出饭~了《龙龛手镜》“抪:《玉篇》普胡反,开张遍布也。”
pu2
[pʰu ˩˧]
音同“葡”
动词,大吃大喝,猛吃。1.注意吃相,不要拼命~菜。
2.《太平御览·云》:“符坚时有黄云五色,时以为瑞,赐民~五日。”
《玉篇》“酺:步胡蒲故二切,大饮酒也。”
qao2
[tɕʰɔ ˩˧]
音同“桥”
动词,因受潮或暴晒而变形门板~了《说文解字》(段注本)“翘:尾长毛也。尾长毛必高举。故凡高举曰‘翘’。从羽尧声,渠遥切。”
𫏋qao2
[tɕʰɔ ˩˧]
音同“桥”
形容词/名词,傲慢,摆架子只有他会修车,所以他拿~了。《广韵》“𫏋:骄也,慢也。巨娇切。”𫏋还有一个去遥切的读音qao1,和“跷”同音同意,通“跷”。把脚跷在高处,也是傲慢的姿态。
qän2
[tɕʰɛ̃ ˩˧]
音同“钳”
动词,鸟啄物1.大公鸡把娃娃~哭了。
2.《全唐诗·巫庙》:“翔集托阴险,~啄贪膻腥。”
3.《西游记》“今却被小雁儿~了眼睛。”
《广韵》“鹐:鸟啄物也。又苦咸切。”
qin2
[tɕʰin ˩˧]
音同“琴”
动词,因冷而发抖冷得发~《龙龛手镜》“凛:巨金反,寒貌。又力稔反。”“凛”字中古有两个读音,一个读如“琴”,一个读如“廪”。普通话只传承后一个读音,如“凛冽”。
qou3
[tɕʰəɯ ˨˩˨]
音同“求”变上声
动词,粘、黏。1.面煮好不吃,一刻儿就~在一起了。
2.你怎么和那些社会青年~在一起不学好?
3.《管子·地员》“其泉黄而~”
《说文》“糗:熬米麦也。去九切
qüe3
[tɕʰye ˨˩˨]
音同“瘸”变上声
动词,手持两端施力折断。把竹竿一~两半《集韵》“敠:断也。促绝切。”本是入声字,按律应该说尖音入声cüe5,但是南京白读成团音上声qüe3,应是受北方官话影响。
rou4
[ʐəɯ ˦˦]
音同“柔”变去声
形容词,柔软不脆。引申为不干脆、行动迟缓1.这西瓜瓤太~
2.快出发,不要~了
《说文解字》“肉:胾肉,象形。如六切。”本是入声字,按律读如ru5,但是南京白读成去声rou4,应是受北方官话影响。
ru5
[ʐu ˥]
音同“褥”
动词,扭伤1. ~了腰
2.《水浒传》四十二回:“也有闪~腿的,扒得起来奔命。”
《玉篇》“朒:女六切。缩朒不宽舒貌。”
𡐥sa5
[sa ˥]
音同“萨”
动词,容器中堆得太满,从边上掉落出来运煤车~得满道四处《集韵》“𡐥:悉盍切。𡐥𡐥,土堕貌”
sa5
[sa ˥]
音同“萨”
动词,脚拖着鞋子1. ~鞋
2. 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八·靸鞋》:“西浙之人,以草为履而无跟,名曰:‘~鞋’。”
《说文解字》(段注本)“靸:小儿履也。从革,及声,稣合切。”
𢜶sao4
[sɔ ˦˦ ]
音同“嫂”变去声
形容词,快。你~点儿,我都等急了《类篇》“𢜶:先到切。快也”
shao2
[ʂɔ ˩˧ ]
音同“少”变阳平
形容词,啰嗦、喋喋不休。1. ~老太
2. 《红楼梦》二十四囘:“贾芸聼他~叨的不堪,便起身告辞。”
《广韵》“韶:舜乐也。绍也。市昭切。”
shao4
[ʂɔ ˦˦ ]
音同“哨”
动词,雨水斜落。快关门,雨要~进房间了。《广韵》“潲:雨溅也。所教切。”
sho5
[ʂo ˥]
音同“说”
动词,吮吸1. 小孩~指头
2.清代邵长蘅《吴趋吟·重赋》:“刮膏~民髓,髓竭国亦僵。”
《正字通》“嗍:色角切,《说文》:吮也”
shuang3
[ʂuã ˨˩˨]
音同“爽”
动词,滴干净~~水《广韵》“漺:净也。疏两切”
siang4
[siã ˦˦]
音同“象”
形容词,慢他做什么事都喜欢~《说文解字》“勨:繇缓也。从力象声,余两切。”
《广韵》“勨:勉也,又音‘’。”
sin2
[sĩ ˩˧]
音同“心”变阳平
形容词,不结实、不牢靠、软、冉。1.这椅子有点儿~。
2.《红楼梦》:“宝玉便觉眼~骨软”
《广韵》“饧:饴也,徐盈切。”饴是软糖。引申为松软、不结实。
su5
[su ˥ ]
音同“速”
形容词,𣨍殐,令人不舒适不愉快。1. 米没掏干净,牙齿很𣨍~
2. 不要和他多啰嗦,他人很𣨍~
《集韵》“《博雅》:𣨍殐,歹也。” 𣨍,古禄切,音谷。殐,苏谷切,音速。北京方言会说成“格涩”。
sü1
[sy ˧˩]
音同“须”
形容词,等得坐不住而站起来等,形容等得失去耐心不要~,一会儿就好《说文解字》(段注本)“𩖕:立而待也。从立,须声,相俞切。”
süän4
[syɛ̃ ˦˦]
音同“漩”
副词,表临时、现时之动作1. ~做的包子。
2.元代乔吉满庭芳·活鱼旋打》:“活鱼~打,沽些村酒,问那人家。”
《广韵》“旋:绕也。辝恋切。”
süän4
[syɛ̃ ˦˦]
音同“漩”
动词,切去,阉割1. ~鸡
2.《西游记·姹女求阳 元神护道》: ~皮茄子鹌鹑做,剔种冬瓜方旦名。
《广韵》“镟:转轴裁器。辝恋切。”镟本指旋转的切割刀,用于阉割牲畜。
ta5
[tʰa ˥]
音同“塌”
动词,涂抹1. 往脸上~雪花膏
2.《初刻拍案惊奇》:“祝枝山~子几笔,便直上两数银子。
《正字通》“拓:徒达切,音榻。手打”假借字
ta5
[tʰa ˥]
音同“獭”
动词,(皮)受伤掀脱膝盖擦了一下,~皮了《类篇》和《四声篇海》:“㿹,他达切,皮起”
ta5
[tʰa ˥]
音同“獭”
动词,错过、没赶上上一趟公交车~掉了《集韵》“㣵:……行不相遇。他达切”
tiän4
[tʰiɛ̃ ˦˦]
音同“天”变去声
动词,伸舌(沾)
名词,(蛇)舌
1. ~一下嘴唇
2. 蛇~子
《广韵》“舚:舌出貌。他念切。”
tiän4
[tʰiɛ̃ ˦˦]
音同“天”变去声
动词,用毛笔蘸墨汁在砚台上弄均匀1. ~毛笔
2. 《西游记》:“那判官慌忙捧笔,饱~浓墨。”
汇音宝鉴》“掭:剔灯杖也。”兼上去声
tong3
[tʰuŋ ˨˩˨]
音同“桶”
动词,挪移把桌子~到旁边去《广韵》“捅:进前也。他孔切。”
u1
[u ˨˩]
音同“污”
动词,熄灭。1. ~灯瞎火
2.炉子~了
u3
[u ˨˩˨ ]
音同“五”
形容词,差1. 这人的人品真~歹
2. 这么~歹的衣裳,叫花子都不会要
3. ~儿歹鬼。
《玉篇》“䛩:乌古切,相毁貌”
u5
[u ˥ ]
音同“物”
名词,叔叔,称父亲的弟弟1. 这是他的阿~
2. 我去二~家。
“屋”相当于“房”。过去几个儿子也会叫“长房”“二房”“三房”…… 老南京话中“屋”的用法类似。
ua3
[ua ˨˩˨]
音同“瓦”
动词,用手或瓢舀出1. 从缸里~一碗米
2.元代《陈州粜米·第一折》:“他那边又~了些米去了。”
《类篇》“搲:乌化切。吴人谓挽曰搲,或作攨。搲,又乌瓜切,手捉物。”本是去声字,南京话说成上声,出韵。
xao1
[ɕɔ ˧˩]
音同“嚣”
形容词,薄,不厚这本书比那本 ~
2.明《天工开物》:“又有蕉纱,乃闽中取芭蕉皮析缉为之,轻细之甚,值贱而质~,不可为衣也。”
《说文解字》(大徐本)“枵:虚也。许矫切。”
xin4
[ɕin ˦˦]
音同“兴”
动词,肿1. 伤口~起来了。
2. ~得一头𣝗子。
3.北宋《急救仙方》:“疮口必有数日~作疼痛”
《广韵》“臖:肿起。许应切。”
xou4
[ɕəɯ ˦˦]
音同“休”变去声
动词,吸、嗍~一口汁。《集韵》“嗅:许救切,鼻就臭也。”本指鼻子吸,后转指嘴吸。类似“闻”本指耳闻,后转指鼻子闻。
𥈆xü5
[ɕy ˥ ]
音同“蓄”
动词,眯起眼睛看他近视,看东西~啊~的。《广韵》“𥈆:细视。许竹切”
xüän1
[ɕyɛ̃ ˧˩ ]
音同“喧”
形容词,新蒸好的发酵面食松软多孔。这馒头很~。《广韵》“暄:温也,况袁切”
zang4
[tsã ˦˦]
音同“赞”
动词,溅你摔个石头到泥潭里头,结果脏水~到我的衣服上了《说文解字》(段注本)“灒:污洒也。江南言‘灒’,子旦反。”
zen4
[tsə̃ ˦˦]
音同“赠”
名词,蒸食物的炊具1.~耳糕
2.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以釜~爨”
《龙龛手镜》“甑:子孕反。炊器也”
zha1
[tʂa ˧˩]
音同“渣”
动词,张开,敞开1. 嘴巴~开,医生要检查
2. 把腿~开
3.《庄子·知北游》:“日中~户而入”
《龙龛手镜》“奓:陟加、陟嫁二反。张也,开也”
zha1
[tʂa ˧˩]
音同“渣”
名词,拇指与食指(或中指)张开之距离杌子有两~宽《龙龛手镜》“奓:陟加、陟嫁二反。张也,开也”
zha5
[tʂa ˥ ]
音同“渣”变入声
动词,一种烹饪方法。将食物置入热汤或热油中,待沸即出。1. 油条是用油~出来的。
2.《农政全书·荒政·救荒本草一》:“野生姜……采嫩叶~熟,水浸淘去苦味,油盐调食。”
《四声篇海》“煠:士洽切,煮煠也。”民间会误用“炸”,“炸”是去声,没有入声读法,而且没有油煎的意思。
zhang1
[tʂã ˧˩]
音同“簪”
动词,砍断(肉)1.白~鸡
2. 把肉~好,做肉圆
《类篇》“㔆:……刺也,又壮咸切”
zhen4
[tʂə̃ ˨˩˨]
音同“诊”
动词,糺、拧(毛巾等)1.~一把毛巾搽搽汗
2. 《孔丛子·广器》:“缪而~之为索。”
《说文解字》“紾:转也。……之忍切。”
zho5
[tʂo ˥ ]
音同“捉”
量词,计算簇拥在一起的草或毛发。他头上只留一~毛《广韵》“丵:丛生草”士角
zhong1
[tʂũ ˧˩]
音同“中”
名词,本指铁,今天把铝俗称钢鈆钢~锅《集韵》“鈆:铁也”诸容钢鈆,现在南京话指铝。
zhou3
[tʂəɯ ˨˩˨]
音同“帚”
动词,拧转。形容词,性格倔强、拧。1.把螺丝~上去。
2.他太~,不聼人劝。
《类篇》“扭:陟柳切。手转也”“扭”字中古有两个读音,一个读如“肘”,一个读如“纽”,都是转动的意思。南京话常说成阳平第二声,略出韵。北京话会写成“轴”,轴本是入声字,应读如“竹”,不是本字。
zhuä4
[tʂuɛ ˦˦]
音同“拽”
名词,松软偏肥的肉。筋筋~~《广韵》“膪:亦作䐱,腏肉也,竹卖切”普通话审音声母为ch,出韵。
zi1
[tsi ˧˩ ]
音同“济”变阴平
形容词,短小的样子。1.这猴子长得小~~的。
2.小而寒~。
《集韵》“䂑:𥏠䂑,短小貌。笺西切。”
ziou4
[tsiəɯ ˦˦]
音同“就”
动词,痉挛,抽筋。1.我腿~筋了。
2. 《尔雅》:“蚌闻雷则~”
《集韵》“㾭:缩也。即就切。”
𡎺zu5
[tsu ˥ ]
音同“足”
动词,堵塞。
名词,塞子
1.把水瓶口~起来
2.热水瓶塞子也叫~子
《玉篇》“𡎺:侧六切。塞也”
𧙁zy4
[tsɿ ˧˩ ]
音同“字”
形容词,皱缩。衣服洗~了,不能穿了。《广韵》“𧙁:争义切,衣不展也。”
汉语分支
官话
北京官话
现代汉语通用语
标准形式
地方普通话和区域变体
传统方言
东北官话
冀鲁官话
胶辽官话
中原官话
兰银官话
江淮官话
西南官话
其它
晋语
粤语
方言列表
客家语
方言列表
湘语
赣语
方言列表
吴语
方言列表
闽语
沿山闽语
邵将语
闽北语
闽中语
沿海闽语
闽东语
兴化语
闽南语
琼雷语
徽语
平话和土话
广西平话
湘粤土话
其它
外语混合
非标准划分
历史演化
古、近代汉语通用语
演化主线
历史方言
书写类型
语素文字
字形
类型
方言字
文体
文言文
文白相夹
白话文
表音文字
字母
拉丁
注音
其它
文体
半音节文字
其它
音韵(模板)
其它研究
管理机构
对外影响
外语文字
外语汉字
相关文字
外语音韵
日琉语系
朝鲜语系
南亚语系
其它语言
洪巢片
扬淮方言
(淮东话)
扬州小片
润州小片
建盐小片
滨阜小片
海州小片
淮安小片
宁庐方言
(淮西话)
南京小片
合肥小片
芜湖小片
巢湖小片
安庆小片
枞东小片
通泰方言
南通小片
如皋小片
泰州小片
黄孝片
黄冈小片
孝感小片
黄梅小片
方言岛
传承字形
中华圈
中国大陆
香港
澳门
台湾
新加坡
方言字
日本
琉球
朝鲜半岛
越南
  1. ^陶燠民. 閩音研究(中文).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南京方言字&oldid=84571814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