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侨华人 | |
|---|---|
| 总人口 | |
| 60,000,000(2020年)[1][2] | |
| 分布地区 | |
| 2,571,000[3] | |
以上占当地相对多数 | 约1,500[4] |
| 9,392,792[5] | |
| 6,900,000[6] | |
| 5,457,033[7] | |
| 2,832,510[8] | |
| 1,769,195[9] | |
| 1,390,639[10] | |
| 1,350,000[11] | |
| 1,220,000[12] | |
| 1,081,926[13][14] | |
| 1,075,566[15][16] | |
| 990,000[12] | |
| 823,071[17] | |
| 近70万[18] | |
| 600,000[19] | |
| 490,000[12] | |
| 433,150[20] | |
| 300,000–400,000[21] | |
| 288,923[22] | |
| 247,770[23] | |
| 190,000[24] | |
| 180,000[25] | |
| 156,000[24] | |
| 145,245[26] | |
| 135,000[27] | |
以上占当地相对少数 | 113,940[28] |
| 语言 | |
| 汉语族语言(官话、粤语、闽语、客语、吴语等)及当地语言 | |
| 宗教信仰 | |
| 主要佛教、道教、中国民间信仰与无宗教,次要天主教、新教,少数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 | |
| 相关族群 | |
| 中华民族(中国人) | |
华侨华人(英语:overseas Chinese[29]或Chinese diasporas[30]),包括华侨和华人两个概念[31]。其中,华侨一词普遍作为寄居海外中国人的称谓[32]。后指侨居海外,具中华民国国籍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33][34]。华裔指华侨华人的后代,具有侨居国国籍。
关于海外华人一词,在中国大陆方面[注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定居境外的华侨应当注销户口[注 2][35],而当华侨加入或取得住在国国籍后,就丧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36],就成为外籍华人[34],也称海外华人,简称华人,在不强调国籍或法律内涵的情况下,华侨、华人有时候会混用,或使用“华侨华人”之综合称谓。在台湾方面[37],因中华民国法律不否认双重国籍,因此中华民国国民加入或取得住在国国籍仍可保留中华民国国籍,被视为华侨[38]或台侨[39][40]。中华民国侨务委员会以“中性包容”为由于2018年在行政规定中开始使用“侨民”来取代“华侨”一词,但表示与传统侨社来住时仍维持“华侨”称呼[41]。中华民国侨务委员会对海外华人的定义为“两岸三地以外之所有旅居海外的华人(包含第一代移民及其后代)”[42]。
中国移民史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以前。明清两朝执行“海禁”,出洋谋生被视为非法的行为,因此海外移民被朝廷冠以“逃民”、“罪民”等的消极形象,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华侨。洋务运动之后,清政府对华侨的态度开始转变。中华民国在创立过程中,得到海外华侨的鼎力相助和支持,此后华侨的地位及形象出现了根本性的改变。[43]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大陆有海外关系的人不被信任,又被冠以“特务”、“里通外合”等罪名,也挫伤了海外华侨华人,受到各种歧视、打击和迫害。拨乱反正后,再度为中国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在人数、文化、政经关系、社会地位均由所恢复提升[44][45]。
鸦片战争前夕,移居国外的中国人达到100万人以上。到20世纪30年代,移居国外的中国人已达1,000万人左右。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移居国外的中国人达到1300多万。目前,海外华侨、华人已达数千万人,其中华侨约占10%、外籍华人约占90%,分布在五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东南亚和欧美居多。[36]
“华”是中国的古称,“华人”在20世纪以前特指汉族,20世纪以后,在狭义上指汉族,广义则包括在文化上与汉族文化具有一体性的人[46]。近代开始,华人、华侨拥有了法律定义,与“中国人”的含义也有所区别[47]。到1980年代,有将移民中国邻国的少数民族称为“少数民族华侨华人”,有学者统计,约570万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目前生活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48]
“侨”是寄居、客居之意。1878年,清驻美使臣陈兰彬在奏章中把寓居国外的中国人称为“侨民”。1883年郑观应在给李鸿章的奏章中使用了“华侨”一词。1904年,清政府外务部在一份奏请在海外设置领事馆的折子里提到“在海外设领,经费支出无多,而华侨受益甚大。”此后,“华侨”一词就普遍作为寄居海外的中国人尤其是东南亚的中国移民及其后裔的称谓了。[31][32]



华人(英语:Huaren / Ethnic Chinese)除了泛指具有中华民族血统的人士之外,还特指旅居海外不具有中国国籍(清朝国籍、中华民国国籍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华裔,也称外籍华人或海外华人,例如印尼华人、泰国华人、马来西亚华人、美国华人、加拿大华人、澳大利亚华人等。华裔(英语:Overseas Chinese Descendants)指华人或者华侨在海外(非祖籍国)出生的后代。
“少数民族”一词被添加到各种海外华人称谓中,以指代那些在中国被视为少数民族的人群。“少数民族海外侨胞”等称谓均已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侨务办公室在官方政策中不区分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56]例如,西藏人可以凭借向某些华裔人士发放的通行证前往中国。[57]对中国移民少数民族人口的各种估计包括310万(1993年),[58]340万(2004年),[59]570万(2001年,2010年),[60][61]约占所有中国移民的十分之一(2006年,2011年)。[62][63]跨境民族不被视为中国移民少数民族,除非他们在中国边境建立独立国家“之后”离开中国。[56]
一些与中国有历史渊源的民族,例如苗族,可能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或者可能认为自己是中国人。[64]
根据中华民国《华侨身份证明条例施行细则》,华侨身份需满足的条件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华侨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根据《关于界定华侨外籍华人归侨侨眷身份的规定》具体指:
中华民国国籍法采用血统主义,其生父或母存殁时,拥有中华民国国籍,其子女得为认可拥有。因此,中华民国国民(无论是否具有外国国籍)在海外所生子女,一律具有中华民国国籍,也被称为海外华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不允许中国公民拥有双重或多重国籍。若大陆居民或取得外国国籍,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被称为“外籍华人”,其法定身份已是外国人,受居住国法律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华裔是指外籍华人或中国公民的外国籍后裔。而港澳居民取得外国国籍,但如果未申请退出中国国籍,将仍然被视为中国公民,其外国国籍在港澳地区不被承认,不能因此获得所属外国政府领事保护权。
中国政府认定华人华侨时不区分民族,侨居海外的少数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海外侨胞”,但跨境民族不在此列。
中国移民史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以前。据历史记载,汉朝日南县朱吾县居民不满县吏苛政,逃至屈都昆(今马来西亚登嘉楼)[67]。唐朝贞观年间,僧人孟怀业到佛逝国取经,后留恋佛逝不回故乡[68]。五代时苏门答腊就有中国人耕种,其中巨港华人最多。他们是黄巢起义失败后逃亡至苏门答腊的华侨。宋嘉佑年间,安南虏走大批中国人到安南[69]。中世纪时,有三名中国妇女在东欧定居,并与阿什肯纳兹犹太人结婚[70]。
元朝航海家汪大渊所著《岛夷志略》记载单马锡有华侨定居[71]。唐人到真腊国居住经商会娶真腊女子为妻[72]。洪武三十年(1397年),时旅居三佛齐的华侨一千多人拥戴广东南中国海人梁道明为三佛齐国王[73]。嘉靖年间,潮州江洋大盗林道干聚集二千余人攻占北大年,因助暹罗王破安南,受暹罗王嘉奖,赐其女与之成婚[74]。
清雍正年间,广东澄海华富里(今汕头市澄海区上华镇)人郑达,南渡暹罗,其子郑昭为暹罗王[75]。婆罗洲戴燕国王吴元盛、昆甸国王罗大均是广东嘉应人[76]。乾隆年间华人罗芳伯在婆罗洲岛岛上(今加里曼丹西部)成立了“兰芳共和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的国门被迫打开,加上航运也比古代提高了不少,华人人口开始较大规模地迁徙到世界各地。清代钱庄为长途汇款的便利,需要派驻职员长居海外[77]。19世纪,华人开始移居东南亚从事金融贸易生意。越南的移民被称为明乡(Minh Hương)或华(Hoa)及不同名称。新加坡最古老的华人墓葬能追溯到1833年,此时华人只占小部分。[78]在康雍乾年间的福建与广东的华裔移民主要是做金融贸易生意为主。由于失业率上升,劳动力过剩,不少广东沃特福德建的失业人口远赴海外谋生,当中广东四邑人多选择移居印度、英国、美国、加拿大、澳洲、纽西兰等地。
广东土客冲突时期,很多广东人更成为了契约华工,被卖到美洲的秘鲁、巴拿马、墨西哥、古巴一带。淘金热时期,有人被卖往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非等地从事危险的工作,如开采金矿与铁路工程等。根据记载,被卖往中美洲的契约华工死亡人数逾半数以上,当中许多人被骗,契约到期也不得回家。在这段时期,成功变得富有的契约华工仅为少数,例如广东的开平碉楼便是契约华工衣锦还乡出资兴建。[79]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前,定居在海外的汉族,在书籍上多以“唐人”的名称出现。中华民国成立后,始用“华人”、“华侨”或“海外华人”等。在海外一直以来以均称为唐人,在官话上则称为华人,一些华埠的正式名称为唐人街。迁移海外福建人和广东人因为语言不通,难以交谈良久,遂皆需倚靠各自的会馆和语言群来生存。
辛亥革命成功依靠大量海外华人支持。中华民国《国籍法》接受双重国籍身份,将华裔定义为只要血统上具有华人血缘者,皆为华裔,接受海外华人入籍为中华民国国民,造成了印尼华人国籍问题。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因长期战乱导致经济增长陷入停滞,许多人移居到中华民国境外,主要通过沿海地区,途经福建、广东、海南和上海等港口。这些移民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之一。许多中华民国国民逃亡到海外定居,主要发生在1911年至1949年之间,之后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将大陆拱手让给共产党军队而迁往台湾。大多数国民党难民从中国大陆逃往北美,而其他人则逃往东南亚(新加坡、文莱、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以及台湾。
1955年,首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参加第一届亚非会议(万隆会议)期间,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以期解决印尼华人国籍问题,条约容许持有双重国籍的华人,在条约签署后20年内,成年时选择印尼国籍或中国国籍[80]。
自20世纪中叶以来,移民主要流向西方国家,例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英国、纽西兰、阿根廷和其他西欧国家;此外,也有少数人前往秘鲁、巴拿马、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许多进入西方国家的移民本身就是海外华人,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其公民的流动实施了严格的限制。
由于冷战的政治动态,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到东南亚的移民相对较少。[81](p. 117)
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1984年起香港前途问题引发香港移民潮。1989年的天安门事件也引发了移民潮。移民潮在199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之后逐渐平息,而不少移民外国的香港人已回流香港。许多香港原居民和香港人为了改善生活而移居至英国、荷兰等国。
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日益密切。2014年,作家霍华德·W·弗伦奇估计,过去20年,已有超过一百万中国人移居非洲。[82]
近年来,华人在欧洲发展迅速,人数已超过100万;在俄罗斯,华人人数超过20万,主要集中在俄罗斯远东地区。俄罗斯主要的太平洋港口和海军基地海参崴,曾不接收外国人,但2010年,这里却遍布着华人市场、餐馆和商行。德国的华人群体日益壮大,2010年时已约有7.6万人。[83]据估计,约有15,000至30,000名中国人居住在奥地利。[84]

目前的海外华人主要生活于东南亚、欧洲、北美地区。东南亚因邻近中国,就成为中国移民的目的地。当地为相对多数民族的新加坡及在当地为相对少数民族的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与越南。这些地区的海外华人,又被称为南洋华侨、南侨,主要来自中国的福建与广东。目前华侨约占10%、各国籍华人约占90%,分布在五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85]。其中,东南亚华人约占总数的50%,其次是美洲14.4%,欧洲4.1%,大洋洲1.7%,东亚0.3%,非洲0.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世界侨情报告(2020)》蓝皮书称,定居美国的华侨华人数量达508万,日本华侨华人数量突破100万。意大利华侨华人数量持续上升,尤以浙江籍侨胞为多。截止到2018年意大利有华侨华人约30万,西班牙华人约19万。而在2018年有约7000华侨领到了德国签发的“欧盟蓝卡”。[86]
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移民主要是前往东南亚和北美地区。1940年代海外华侨有1,100万人,其中100万分散在欧美各洲,有1,000万分散在南洋群岛,而这1,000万人中,约有六七百万是广东人,假定广东以3,000万人口计算,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华侨[87];惟而今海外华人总数约为五千万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人口尚可自由流动。其后,人口流动停滞。随着改革开放,自1980年代起,普通民众移民机会增多。随着中国人的收入、教育程度资加,技术移民人数也开始增加,除了欧洲和北美洲,华人人口稀少的澳大利亚、纽西兰也成了今天的热门移民地,文化相对近且经济发展的东南亚也有部分移民。而前往遥远非洲、南美洲(如巴西)的也在有所增多[88]。
| 洲/国家 | 当地对海外华人的称呼 | 海外华人人口 | 占当地人口比例 | 占全球海外华人比例 |
|---|---|---|---|---|
| 亚洲 | 30,000,000 (2013)[89] | |||
| 泰国华人 | 696~836万 (2019) | 10~12%[90] | ||
| 马来西亚华人 | 6,900,000 (2020)[6] | 23.2%[6] | ||
| 印尼华人 | 2,832,510 (2010)[8] | 1.2% | ||
| 新加坡华人 居住新加坡的中国国民 | 2,571,000 (2015)[91] 451,481 (2019)[92] | 76.2% 没有可用数据 | ||
| 菲律宾华人 | 1,500,000 (2014)[12] | 1.5% | ||
| 缅甸华人、果敢族 | 1,220,000 (2014)[12] | 2.3% | ||
| 朝鲜半岛华人 | 1,075,566 (2018)[15] | 2.1% | ||
| 日本华人 | 813,675 (2020.3)[93] | 0.7% | -- | |
| 蒙古华人 | 11,323 | 0.4% | ||
| 朝鲜半岛华人 | 50,000 (2003) | 0.2% | ||
| 越南华人、明乡人 | 1,030,000 (2014)[12] | 1.1% | ||
| 柬埔寨华人 | 150,000 (2003) | 1.2% | ||
| 文莱华人 | 48,523 (2021)[94] | 10.3%[94] | ||
| 寮国华人 | 50,000 (2003) | 1% | ||
| 以色列华人 | 23,000 | 0.3% | ||
| 巴基斯坦华人 | -- | -- | -- | |
| 华裔印度人 | 5,000 | |||
| 东帝汶华人 | - | 2% | - | |
| 美洲 | 7,500,000 (2011)[95] | |||
| 华裔美国人 /美籍华人 | 5,143,982 (2018)[96] | 1.5% | ||
| 加拿大籍华人 | 1,769,195 (2016)[9] | 5% | ||
| 巴西华人 | 300,000 (2014)[12] | 0.1% | ||
| 秘鲁华人 | 990,000 (2014)[12] | 3.3% | ||
| 巴拿马华人 | 135,000 (2016)[27] | 3.3% | ||
| 阿根廷华人 | 120,000 | 0.16% | ||
| 尼亚加拉瓜华人 | 12,000[97] | -- | -- | |
| 牙买加华人 | 10,000 (2004) | 0.3% | ||
| 华裔伯利兹人 | 700 (2011) | 0.005% | ||
| 古巴华人 | 500 | -- | -- | |
| 波多黎各华人 | -- | -- | -- | |
| 苏里南华人 | -- | 2.3% | -- | |
| 智利华人 | -- | -- | -- | |
| 华裔墨西哥人 | -- | -- | -- | |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华人 | -- | -- | -- | |
| 哥斯达黎加华人 | 9,000 (2008) | -- | -- | |
| 多米尼加华人 | 50,000 (2010) | -- | -- | |
| 圭亚那华人 | -- | -- | ||
| 欧洲 | 2,150,000 (2011)[89] | |||
| 法国华人 | 600,000 (2018)[19] | 1% | ||
| 俄罗斯华人、东干族、塔兹族 | 490,000 (2014)[12] | 0.3% | ||
| 英籍华人 | 460,000 (2014)[12] | 0.7% | ||
| 意大利华人 | 288,923 (2020)[22] | 0.5% | ||
| 华裔德国人 | 212,000 (2015)[98] | 0.25% | ||
| 西班牙华人 | 197,704 (2021)[99] | 0.4% | ||
| 爱尔兰华人 | 16,533 (2006)[100] | 0.39% | ||
| 奥地利华人 | 25,000 (2008) | |||
| 荷兰华人 | 44,713 (2006)[101] | 0.7% | ||
| 卢森堡华人 | 700 (2015)[102] | 0.01% | ||
| 希腊华人 | 20,000-25,000 (2024)[103] | |||
| 罗马尼亚华人 | 2,249 | -- | -- | |
| 塞尔维亚华人 | -- | -- | -- | |
| 保加利亚华人 | -- | -- | -- | |
| 葡萄牙华人 | -- | -- | -- | |
| 瑞典华人 | 33,548 (2017)[104] | 0.33% | ||
| 丹麦华人 | 12,000 (2018) | |||
| 芬兰华人 | 11,825 (2017)[105] | 0.21% | ||
| 挪威华人 | 10,487 (2016)[106] | |||
| 冰岛华人 | 689 (2017)[107] | |||
| 大洋洲 | 1,500,000 | |||
| 澳大利亚华人 | 1,390,639 (2021)[10] | 5.5%[10] | ||
| 华裔纽西兰人 | 247,770 (2018)[23] | 5% | ||
| 斐济华人 | 6,000 (2000) | 0.5% | ||
| 巴布亚新几内亚华人 | -- | -- | -- | |
| 汤加华人 | -- | -- | -- | |
| 萨摩亚华人 | -- | -- | -- | |
| 瓦努阿图华人 | -- | -- | -- | |
| 法属波利尼西亚华人 | 35658 (2021)[108] | 12%[108] | -- | |
| 非洲 | 1,000,000 (2012)[89] | |||
| 南非华人 | 300,000–400,000 (2015)[21] | 0.5–0.7% | ||
| 坦桑尼亚华人 | -- | -- | -- | |
| 赞比亚华人 | -- | -- | -- | |
| 阿尔及利亚华人 | -- | -- | -- | |
| 埃及华人 | -- | -- | -- | |
| 摩洛哥华人 | -- | -- | -- | |
| 安哥拉华人 | -- | -- | -- | |
| 佛得角华人 | -- | -- | -- | |
| 博茨瓦纳华人 | -- | -- | -- | |
| 喀麦隆华人 | -- | -- | -- | |
| 阿尔及利亚华人 | -- | -- | -- | |
| 莱索托华人 | -- | -- | -- | |
| 尼日利亚华人 | -- | -- | -- | |
| 肯尼亚华人 | -- | -- | -- | |
| 莫桑比克华人 | -- | -- | -- | |
| 留尼汪华人 | 25,000 (1999)[109] | -- | -- | |
| 马达加斯加华人 | -- | -- | -- | |
| 毛里求斯华人 | 36,830 (2007) | 2.9% | -- | |
| 塞舌尔华人 | -- | -- | -- |
统计数据使用当地政府数据或可信度最佳的估计。百分比可能因人口普查结果或估计结果而有所不同。
统计数据来自中华民国侨务委员会2005年[110]及2014年[12]的统计结果。
| 国家 | 2014年 | 2005年 | 2005-2014年 | |||
|---|---|---|---|---|---|---|
| 8,360,000 | 1 | 7,566,200 | 1 | ▲789,800 | ▲10.4% | |
| 7,000,000 | 2 | 7,053,240 | 2 | ▼53,240 | ▼0.8% | |
| 6,580,000 | 3 | 6,187,400 | 3 | ▲392,600 | ▲6.3% | |
| 4,550,000 | 4 | 3,376,031 | 4 | ▲1,173,969 | ▲34.8% | |
| 2,870,000 | 5 | 2,684,900 | 5 | ▲185,100 | ▲6.9% | |
| 1,580,000 | 6 | 1,612,173 | 6 | ▼32,173 | ▼2.0% | |
| 1,500,000 | 7 | 1,146,250 | 9 | ▲353,750 | ▲30.9% | |
| 1,220,000 | 8 | 1,101,314 | 10 | ▲118,686 | ▲10.8% | |
| 1,030,000 | 9 | 1,263,570 | 8 | ▼233,570 | ▼18.5% | |
| 990,000 | 10 | 1,300,000 | 7 | ▼310,000 | ▼23.8% | |
| 950,000 | 11 | 866,200 | 12 | ▲83,800 | ▲9.7% | |
| 690,000 | 12 | 519,561 | 13 | ▲170,439 | ▲32.8% | |
| 530,000 | 13 | / | / | / | / | |
| 500,000 | 14 | 230,515 | 16 | ▲269,485 | ▲116.9% | |
| 490,000 | 15 | 998,000 | 11 | ▼508,000 | ▼50.9% | |
| 460,000 | 16 | 296,623 | 15 | ▲163,377 | ▲55.1% | |
| 300,000 | 17 | 151,649 | 19 | ▲148,351 | ▲97.8% | |
| 250,000 | 18 | / | / | / | / | |
| 210,000 | 19 | / | / | / | / | |
| 170,000 | 20 | / | / | / | / | |
| / | / | 343,855 | 14 | / | / | |
| / | / | 185,765 | 18 | / | / | |
| / | / | 144,928 | 20 | / | / | |
美国数据为2015年资料[111][112],澳大利亚数据为2016年估算资料[113],纽西兰为2013年普查数据[114],加拿大为2016年统计数据[115]。
| 都会区主城市 | 华裔人口 | 所占比例 | 所属国 |
|---|---|---|---|
| 纽约 | 739,144 | 3.7% | |
| 多伦多 | 631,045 | 10.8% | |
| 洛杉矶 | 528,248 | 4.0% | |
| 悉尼 | 488,102 | 10.1% | |
| 温哥华 | 474,655 | 19.6% | |
| 旧金山 | 460,252 | 10.2% | |
| 墨尔本 | 356,530 | 7.9% | |
| 圣荷西 | 169,026 | 8.8% | |
| 波士顿 | 133,241 | 2.8% | |
| 奥克兰 | 112,290 | 6.8% | |
| 芝加哥 | 109,046 | 1.1% | |
| 华府 | 105,462 | 1.8% | |
| 布里斯班 | 99,632 | 4.4% | |
| 珀斯 | 99,293 | 5.1% | |
| 西雅图 | 98,949 | 2.7% | |
| 卡尔加里 | 89,670 | 6.5% | |
| 休斯敦 | 86,246 | 1.4% | |
| 蒙特利尔 | 85,925 | 2.2% | |
| 费城 | 82,487 | 1.4% | |
| 沙加缅度 | 61,203 | 2.8% | |
| 埃德蒙顿 | 60,200 | 4.6% | |
| 达拉斯 | 57,325 | 0.8% | |
| 圣地牙哥 | 56,751 | 1.8% | |
| 檀香山 | 53,119 | 5.4% | |
| 河滨市 | 51,628 | 1.2% | |
| 阿德莱德 | 50,247 | 3.9% | |
| 亚特兰大 | 46,859 | 0.8% | |
| 渥太华 | 43,775 | 3.4% | |
| 迈阿密 | 34,210 | 0.6% | |
| 波特兰 | 31,533 | 1.4% | |
| 拉斯维加斯 | 30,329 | 1.5% | |
| 凤凰城 | 28,550 | 0.6% | |
| 明尼阿波利斯 | 24,721 | 0.7% | |
| 底特律 | 24,524 | 0.6% | |
| 巴尔的摩 | 24,092 | 0.9% | |
| 坎京 | 22,486 | 5.7% | |
| 奥斯汀 | 20,182 | 1.1% |
从14世纪到18世纪,不少华人成为南洋一些国家的国王[116]。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旅居三佛齐的华侨一千多人拥戴广东南中国海人梁道明为三佛齐国王。兰芳共和国是1777年由客家人罗芳伯在东南亚西婆罗洲岛坤甸建立的公司共和国。1884年,兰芳公司被荷兰东印度公司击败而灭亡,共经历107年[117]。
近代以来,不乏有华人登上各国政治舞台。国家元首或总理,如圭亚那总统锺亚瑟、苏里南总统陈亚先、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和李显龙父子,柬埔寨首相洪森和泰国首相盈拉·钦那瓦和达新·钦那瓦等。政府高官有日本内阁府特命担当大臣(消费者及食品安全担当)莲舫、马来西亚交通部长林良实、美国交通部部长赵小兰、商务部部长骆家辉、能源部部长朱棣文和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梅健华等。
| 籍贯 | 名称 |
|---|---|
| 浙商 | 张尊三(日) ·吴锦堂(日) ·胡嘉烈(新) |
| 苏商 | 王安(美) |
| 闽商 | 郭鹤年(马) ·林绍良(印) ·施至成(菲) ·李光前(新) ·陈嘉庚(新) |
| 粤商 | 黄馨祥(美) ·叶焕荣(英) ·谢国民(泰) ·陈丰明(柬) ·佘有进(新) ·苏旭明(泰) |
| 台商 | 蔡崇信(加) ·陈士骏(美) |
奥斯卡金像奖华人获奖者可追溯至1956年和1964年美籍华人黄宗霑两度斩获“最佳黑白片摄影奖”。美籍华人金国威导演的《徒手攀岩》获得2019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118][119]。
李小龙被认为是将中国武术带入国际动作片的第一人。在上世纪60至70年代,李小龙通过电影展示了华裔角色的强大与自信,打破了西方媒体中对华裔的刻板印象。
亚洲
| 名称 | 创立时间 | 说明 |
|---|---|---|
| 马来西亚华人公会 | 1949年 | 一个代表马来西亚华人的马来西亚政党[122] |
| 砂拉越人民联合党 | 1959年 | 马来西亚政党 |
|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 | 1951年 |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组织[123] |
| 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 | 1954年 |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组织[124] |
美洲
| 名称 | 创立时间 | 说明 |
|---|---|---|
| 致公堂 | 1848年 | |
| 秉公堂 | 1874年 | 源于洪门致公堂,是旧金山华埠五大侨团之一[125]。 |
| 中华公所 | 1882年 | |
| 安良堂 | 1893年 | 在全美20余个城市设有分会,有超过三万名注册成员,大多数具有商业或工业背景。[126] |
| 布禄仑华人协会 | 1988年 | 位于纽约布鲁克林唐人街的一个非牟利机构,有300多名员工。 |
| 百人会 | 1990年 | 由贝聿铭创立成员来自商界、政界、学术界及文化界[127]。 |
| 美国香港总商会 | 1997年 | 原名“美国香港旅美华人总商会”,美国籍公民成员数量增加,2014年经决议后改称为“美国香港总商会”[128]。 |
欧洲
亚洲[129]
美洲
欧洲
大洋洲

英属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的海外华人们已经奠定了他们的商业与财政地位。在北美洲、欧洲与大洋洲,华人所从事的职业则多样化,范围从餐饮业到重要类别如医学、会计、投资、法律、艺术与教育等专业。
华人在各地组织建立了许多华社及侨商商会[129],较知名的有世界福州十邑同乡总会、马来西亚华人公会、砂拉越人民联合党、董教总、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美国亚裔社团联合总会、百人会、美国香港总商会等。

海外华人社区在同化程度、与周边社区的互动(参见唐人街)以及与中国的关系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泰国拥有最大的海外华人群体,也是同化最成功的案例,许多人都认同泰国人的身份。400多年来,泰国华人的后裔大多与本地人通婚并融入当地社会。泰国现今的王室,即却克里王朝,是由拥有部分华裔血统的拉玛一世国王创立的。他的前任,吞武里王国的郑昭,是一位来自广东的华裔移民之子,出生时便取了一个中文名字。他的母亲诺江夫人(泰语:นกเอี้ยง)是泰国人(后来被授予Somdet Krom Phra Phathak Thephamat的贵族头衔)。
马来西亚华人则维持公开的华人身份,并且接受华文教育和保有民间信仰。换句话说,马来西亚华人始终坚持自己的根源,并无被当地人同化。[131]虽然他们有极少数因转变信仰(伊斯兰教)而受同化,但此情况并不常见。
与马来西亚仅有一水之隔的新加坡,华人在当地占大多数。新加坡华人语言以英语和华语为主,并与马来西亚华人一样,保留不少中华文化。
在菲律宾,来自福建和广东的华人,即常来人,早在9世纪就已移居到这些岛屿,其中许多人与菲律宾本土人和西班牙裔菲律宾人通婚。海外社区中唐人街的早期出现始于16世纪左右的菲律宾都督府时期,形式为马尼拉的帕里安人。中国商人被允许在此居住并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因此,马尼拉的历史街区岷伦洛成为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唐人街。[132]在西班牙殖民政策的基督教化、同化和通婚下,他们的殖民混血后代最终构成了中产阶级的主体,后来又上升到公国或贵族阶级(英语:Principalía)和插图知识分子,他们延续并滋养了美国统治时期以及后来独立的菲律宾的精英统治阶级。菲律宾华人在菲律宾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33][134][135][136]桑格利的后裔构成了菲律宾人口的相当一部分。[136][137]菲律宾前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和其他许多人一样,都是华裔。[138]因此,很多年轻的海外华人被彻底同化,然而老一辈的华人则倾向被视为“外国人”。
在缅甸,华人很少与当地人通婚(甚至不与讲其它方言的华人通婚),在接受缅甸文化的同时维持华人传统文化。
在柬埔寨,1965年至1993年间,拥有中文姓名的人被禁止在政府部门就业,导致大量人将自己的姓氏改为柬埔寨本地姓氏。在柬埔寨大屠杀期间,华裔是波尔布特领导的红色高棉所针对的少数民族之一。[139]
华人也为一些国家带来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如保留部分中华文化的越南,越南和中国的传统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使用农历新年,儒家思想、道教和祖先崇拜等哲学思想,这导致一些华人很容易融入越南文化,然而许多华人仍然保持中国文化背景;越战结束后,大批人口逃往海外,未返中国。[141]
海外华人使用的语言除了官话及各种汉语外,也会使用居住国的当地语言。西方国家早期的华人移民通常使用粤语,而近期的华人新移民则使用官话居多。在东南亚,南方汉语(主要为闽南泉漳语、潮州语、广州话、客家话、闽东语、四邑话等)则最常被使用。印尼与缅甸皆禁止国民以外文(包括华文)命名;尤其于印尼,华人进入政府工作的前提是懂得印尼语及不通华文。惟至2003年,印尼政府同意海外华人在出生证明上用他们的华文名字或华文姓氏。在越南,华文姓名以越南文拼写。大多数情况越南人与华人姓名没有明显差别。在西方国家,华人普遍使用罗马字母来拼写中文姓名,或加上英文名称(如Amy Chu),而名字使用所在国通用的名字的情况也很普遍。
海外华人、华侨会受到敌对的眼光与歧视。如1998年印尼排华事件与马来西亚的五一三事件。在美国与加拿大,很多职业与铁路相关的北美海外华人于十九世纪深受种族歧视之害。尽管今日有些不平等的法律已经废除或不复施行,但两个国家都曾经立法禁止华人入境移民,如美国有排华法案,加拿大有1923年华人移民法案。
华侨政策以1860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禁止中国人移居国外,限制华侨归国,对海外华侨进行防范与漠视;后期抛弃消极放任政策,对华侨实行保护和监督政策[142]。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皆与海外华人有着高度且复杂的关系,皆成立中央部会(侨务委员会及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来处理海外华人事务。如华侨协会总会、华侨救国联合总会等都是中华民国的全球性华侨非政府团体。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组成的全国性人民团体和非政府组织,是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民团体[143]。
与中国国民党的关系:中国国民党前身兴中会即是在海外檀香山成立,以华侨为核心组织革命力量参与反清行动。至中国国民党时期,其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设立中央海外部,统筹海外党务组织并团结海外华侨,中华民国国父暨国民党总理孙中山也表示“华侨为革命之母”[144]。抗战爆发后,大量海外华侨响应政府提出的建设祖国及共赴国难号召。1950年后,海外华侨分为支持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两极,其中部分华侨继续支持迁台后之国民党,与中共在海外分庭抗礼,争夺中国代表权[145],同时协助政府打击海外台独。直到2000年国民党失去政权后,国民党始从刚性反共为核心的华侨政策转为温和的连结传统侨社并号召侨胞继续支持中华民国政府与中国国民党[146],其海外党部也转为以一般侨社形式运作。现该党的海外工作由中央组发会海外部负责。
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侨务工作一直都由中共中央统战部负责。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任内,中共一直向海外华人发出爱国信号,呼吁他们协助国家满足政治和经济需求。[81](p. 132)2022年7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统战部会议上鼓励海外华侨华人支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表示海内外华侨华人要汇聚力量,共同实现“中国梦”。[81](p. 132)中国共产党认为,海外华人是向国际展示中国正面形象的宝贵财富。[81](p. 133)
侨汇是指国际移民将其在国外所得的部分收入向来源国家庭或社区进行的财务或实物转移。侨汇收入曾经是中国外汇的重要来源渠道之一。华侨在1911年为辛亥革命供应了绝大部分革命资金。据海关关册统计,1868~1936年中国外贸入超额累计50亿美元,而同期侨汇总数为24.4亿美元,接近外贸入超额的一半[147]。二战时期,海外华人也提供了中华民国大量财力,支持抗日事业。如1937年侨汇4.74亿元国币,外贸入超1.15亿元,侨汇占入超411%;1938年侨汇6.44亿元,外贸入超1.24 亿元,侨汇占入超521%。这种状况持续到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南洋沦陷前。国民政府依靠侨汇弥补了外贸入超,还利用这些外汇购买军火等战略物资用于抗日[148]。然而由于国共内战,恶性通货膨胀,外汇价格一日数变华侨汇款回国,常遭25%~50%的损失。据统计,1946年中国银行和广东省银行收入侨汇总数约3000万美元,1947年降至1000多万美元,1948年不足500万美元,1949年侨汇几乎断绝[14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条件很差,侨汇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出于对中国共产党的疑虑和恐慌,侨汇在1951年达到1.86亿美元后不断减少,在1962年下降至0.5亿多美元,达到历史最低点。为扭转侨汇严重下降局面,中国政府连续颁布多个文件争取侨汇,侨汇因此从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末一直呈上升趋势[150]。到20世纪末,进入中国的外资中60~70%是港台资本,直接来自东南亚华人的资本不到4%[151]。2007年以来,侨汇规模相当于外资规模的50%左右[152]。《世界移民报告2020》称,中国2018年接收的侨汇金额超过670亿美元,成为继印度之后全世界第二大侨汇汇入国。来自中国的移民数量是继来自印度和墨西哥的移民数量之后,世界第三大出生于居住国以外地区的移民群体。[153]

归国华侨简称归侨是指海外华侨回到中国作为自己的长期或终身居住地。二战时期有数万华侨回国参战。当时中华民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中华侨后裔几乎占了四分之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叶飞即是菲律宾归侨,曾参与指挥车桥战役[154]。
中华民国保障海外华侨在立法机关的席次与华侨(侨居国外国民)的选举名额。这些名额由中华民国各个政党在立法院选举(国会改选)时之“政党票”获得的票数比例来分配(侨选立委席次计入全国不分区,两者共选出34席)。大多数当选人具有双重国籍,惟于上任前必须放弃外国国籍,成为完全中华民国国民。
1950~70年代,东南亚华侨为躲避当地排华政策的危害,纷纷返回中国。中国政府成立“华侨事务委员会”,协调与海外华人关系密切的广东、福建、广西、云南等地,新建、扩建了多个华侨农场以紧急安置华侨。[155]
归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占有重要地位,实业家陈嘉庚曾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协副主席一职。不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到了文革时期,与海外华人的联系受到严重影响,当时有海外关系甚至会受批斗,许多归侨都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改革开放后,对海外华人的政策恢复到原有水准并得到加强。在198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尝试积极地在其它方面寻求海外华人的支持,寻求他们的技术与资金来帮助发展。现在,很多海外华人投资中国大陆,提供了包括财政来源、社会与文化网络、互相交流与机会。今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有归国华侨的席次。

侨生指回到祖国就学的华侨学生。从1949年至1958年,先后回中国大陆的侨生有5万人左右。侨生集中的北京、集美、广州、汕头、南宁、昆明和武汉等七个城市设立了“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集中接收新回国的华侨学生。从印尼回国的华侨学生在临行前,都会被当地政府要求签字承诺永远不再回印尼,并在护照上写下“Tidak akan kembali lagi ke Indonesia”(同意永远不再回印度尼西亚)。[156]
据《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简章》公布,中国大陆先后在北京、上海、福州、厦门、广州、香港、澳门等地开设报名和考试地点。被普通高等学校录取的华侨学生与内地学生一样缴纳学费和杂费,学生毕业后,原则上应返回原居住地[157]。在台湾方面,据《侨生回国就学及辅导办法》,毕业侨生后除原在台设有户籍者外,应一律返回侨居地[158]。
1911年拉美发生排华暴乱,清政府电令正在北大西洋海域游弋的重巡洋舰海圻号前往古巴,古巴总统拜谒舰长程璧光时表示:“古巴军民决不会歧视华侨。”墨西哥政府就排华事件正式向清政府赔礼道歉,承诺偿付受害侨民生命财产损失,缉捕暴民。但中华民国成立后,墨西哥的一些承诺便不了了之。1918年至1921年俄国内战期间,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组织力量从西伯利亚撤回3万多外侨,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武装撤侨[15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组织了多次海外撤侨。其中1960年从印尼接回6万多华侨。2011年利比亚撤侨行动中,撤侨3.6万多人,包括所有在利比亚持中国护照的官员、学生、商人、中资企业人员、外派劳工、旅客、游客,以及主动要求回国避难的利比亚籍华人。[160][161]
这数据不包括居住新加坡的中国国民
1904年,清政府外务部又在一份奏请在海外设置领事馆的折子里提到:在海外设领,经费支出无多,而华侨受益甚大。此后,“华侨”一词就普遍作为寄居海外的中国人尤其是东南亚的中国移民及其后裔的称谓了。
凡中国人愿入外国国籍者应先呈请出籍。
Barabantseva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这个数字只包括居住在新加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
Japan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usa2018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access-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journal=被忽略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