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西客家话 | |
|---|---|
| Kiet-sî Hak-kâ-fa |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广东揭西西部、台湾花莲凤林、玉里、新竹竹东和屏东市,以及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客家人社区和其它海外客家人社区 |
| 区域 | 揭西 |
| 语系 | |
| 语言代码 | |
| ISO 639-3 | – |
| 客家 |
|---|
揭西话,或称揭西客家语,是客家语粤台片的一种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揭阳市揭西县的部分地区。根据1987年版《中国语言地图集》,揭西客家语未被归入任何一片。[1]根据2012年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揭西客家语被归类为粤台片龙华小片。[2]
揭西县是广东揭阳市辖下的一个县,旧名河婆。位于广东东部、潮汕平原西北部,榕江南河的中上游。东连揭东县、南临普宁市、西接陆河县,西北与五华县为邻,北与丰顺县接壤。
县内有主要有客家语和闽南语潮州话。揭西客家语分布揭西县西部,主要在上砂、下砂、五云、河婆、龙潭、坪上、南山、京溪园、五经富、良田、西田、大洋、灰寨、普宁市石牌镇的部分村。人口约五十万,占总人口约55.45%;潮州话则分布在揭西县东部的榕江平原一带,主要分布在棉湖、钱坑、金和、凤江、大溪、塔头、东园等七个县镇,人口约39万人,占全县人口43.5%。[3]
除此之外,揭西地区也是著名的侨乡之一。外地不少迁徙自该县的居民,如台湾、东南亚各国如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等。泰国和马来西亚仍有不少操揭西河婆客家语的华裔客家人,[4][5]在台湾则有极少数揭西河婆人分布于花莲凤林、玉里、新竹县竹东和屏东市。而台湾仍有少数操五云口音的客家语。[6]
在揭西县里的客家语里头,五云镇的客家语跟五华、上砂、陆河的客家语比较接近,与河婆、龙潭、坪上、圆山、灰寨、京溪园、五经富的客家话差异比较大。[6]另外,揭西还有一种被称为“漳州话”的客家语,居民是早期从福建省漳州市的客家聚集地迁徙到该地。[7]
以下为揭西县河婆客家语的音系。[8]
河婆话总共有21个声母(包括零声母)。
| 发音部位 | 双唇 | 唇齿 | 舌尖 | 舌叶 | 舌根 | 喉 | ||
|---|---|---|---|---|---|---|---|---|
| 塞音 | 清 | 不送气 | p 把补 | t 肚倒 | k 几膏 | ø 爱呕 | ||
| 送气 | pʰ 别被 | tʰ 拖杜 | kʰ 气科 | |||||
| 塞擦音 | 清 | 不送气 | ts 左榨 | tʃ 转砖 | ||||
| 送气 | tsʰ 搓座 | tʃʰ 传喘 | ||||||
| 擦音 | 清 | f 红飞 | s 苏私 | ʃ 说船 | h 稀好 | |||
| 浊 | v 碗煨 | ʒ 叶舀 | ||||||
| 鼻音 | 次浊 | m 满网 | n 脑闹 | ŋ 偶咬 | ||||
| 边音 | l 卤李 | |||||||
揭西话总共有56个韵母(包括自成韵母的/m ŋ/)。
| 韵呼 | 开尾韵 | 鼻音韵尾 | 塞音韵尾 | 成音节鼻音 | ||||
|---|---|---|---|---|---|---|---|---|
| -m | -n | -ŋ | -p | -t | -k | |||
| 开口呼 | a 假下 o 所桃 i 被糜 e 细齐 ai 排怀 au 导教 eu 箍透 oi 代开 | am 男惨 em 省森 | an 展欢 en 痕恩 on 旱看 | aŋ 行硬 oŋ 宕囊 uŋ 捧缝 | ap 答踏 ep 啬撮 | at 哲彻 et 决歇 ot 拙刷 | ak 扼格 ok 博幕 uk 屋督 | m ŋ |
| 齐齿呼 | ia 斜谢 io 茄靴 iu 收有 iau 苗表 ɿ 苏锄 | iam 念甜 im 音饮 | ian 县冤 ien 健件 in 斤印 iun 均云 | iaŋ 井迎 ioŋ 强仰 iuŋ 垅踪 | iap 捷贴 ip 笠吸 | iat 阅悦 it 笔质 iut | iak 惜额 iok 缚约 iuk 粟俗 | |
| 合口呼 | u 模奴 ua 瓦瓜 ui 美追 uai 怪拐 | un 粪坟 uan 管关 | ut 核务 uat 刮阔 | |||||
揭西话总共有6个声调,平入声分阴阳,上去不分阴阳。
| 声调 | 调值 | 例字 |
| 阴平 | 44 | 胎灾 |
| 阳平 | 35 | 南迎 |
| 上声 | 21 | 瓦惨 |
| 去声 | 52 | 醋任 |
| 阴入 | 1 | 壳博 |
| 阳入 | 5 | 俗席 |
|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