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国军节度使,简称匡国节度使、同州节度使,为唐朝、五代关中地方的藩镇节度使之一。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在同州、华州置关东节度,治华州(今陕西华县)。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改为同华节度,治同州。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分同州置奉诚节度,华州置潼关节度。后废入京畿直辖。
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升同州置匡国军节度,治同州(今陕西大荔县)。随后,节度使王行约叛乱并遁逃,王行约死后,继任的苏文建又很快被调任,匡国军节度使悬缺,由同州防御使掌职。
乾宁四年(897年)四月,以同州防御使李继瑭升补匡国军节度使[1]。
天祐三年(906年)闰十二月,罢废镇国军兴德府为华州,并入匡国军节度[2]。
后梁太祖开平二年(908年)五月,将同州匡国军改名为忠武军,许州忠武军改为匡国军,领许州、陈州、汝州。至后唐灭梁时恢复[3]。
后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年)正月,废匡国军[4]。
宋太祖即位后,为避讳改名定国军节度使。
唐:
- 关东节度
- 同华节度
- 奉诚节度
- 同州防御使
- 杜确(798年—799年)
- 裴佶(804年)
- 颜防(808年—809年)
- 崔颋(809年—811年)
- 裴堪(811年—812年)
- 裴向(812年—815年)
- 张正甫(820年—821年)
- 元稹(822年—823年)
- 高重(830年)
- 刘禹锡(835年—836年)
- 卢载(838年)
- 王龟(872年)
- 朱温(882年)(黄巢所任)
- 李茂庄(888年—889年)
- 匡国节度
后梁(匡国,许州):
后梁(忠武,同州):
后唐:
后晋:
后汉:
- 刘继勋(946年—947年)
- 张彦威(张彦成)(947年—950年)
- 薛怀让(950年—953年)
后周:
宋:
- 张美(960年—967年)
- 白重赞(967年—969年)
- 冯继业(969年—977年)
-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一·唐纪七十七
-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二百六十五·唐纪八十一:“并同、华为一镇,割金、商以隶佑国,皆欲厚其资力以捍邠、岐。”
-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四·后唐纪三:“唐置忠武军于许州、匡国军于同州,至梁之时 两易军号,后唐灭梁,皆复其故。”
-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四·后周纪五
- ^故扈从明威将军太常卿赐紫金鱼袋范府君(祐)彭城县君刘夫人合袱墓志铭:至永泰初,时属西戎犯境,屡越疆场,同华节度高公庭玉奏请剪伐。
- 《新唐书》卷六十四·表第四·方镇一
-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至二百九十四
- 《宋史》卷八十七·志第四十·地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