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搜尋

陳玉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四眼狗」重新導向至此。關於一種狗類品種,請見「中華田園犬」。
陳玉成
連環畫《英王陳玉成》中的陳玉成畫像
性別
出生陳丕成
1837年
廣西省梧州府藤縣
逝世1862年6月 (26歲)  處決
河南省延津縣
別名四眼狗
教育程度私塾
職業軍人
活躍時期19世紀
信仰拜上帝會
親屬叔:陳承瑢
經歷
  • 金田起義
    殿右三十檢點
    冬官正丞相
    前軍主將
    英王
代表作

陳玉成(1837年—1862年),廣西藤縣客家人,太平軍將領,驍勇善戰,被封英王,又稱祿千歲。原名陳丕成洪秀全賜名玉成。「貌甚秀美,絕無殺氣」[1]但兩眼下皆有黑痣,遠望如四眼,人稱「四眼狗」[2]。1862年在安徽戰敗,投靠捻軍頭目苗沛霖時,被苗綁送清軍,處死

生平

[編輯]

陳玉成14歲時隨叔父陳承瑢參加金田起義,洪秀全「見其忠勇」,特地賜名為玉成。1854年陳在第二次攻破武昌的戰事中立功,升殿右三十檢點,並受命統陸軍後十三軍,水師前四軍。[3]次年隨天官正丞相秦日綱收復武昌,其後轉戰廬州蕪湖,所向披靡,累官至冬官正丞相。1856年,隨燕王秦日綱馳援鎮江,破清江北大營,殲清江蘇巡撫吉爾杭阿軍,配合翼王石達開部擊潰江南大營,後追擊江南大營殘部至丹陽負傷。

1857年,陳玉成與李秀成在桐城大破清軍,封成天豫,任又正掌率。1858年升前軍主將,9月與李秀成再破江北大營,11月取得三河大捷[4]1859年,陳被封英王,再與李秀成部合作收復浦口[5]暫時穩住了天京事變以後對太平軍不利的局面。陳玉成恃勇而驕,人際關係不好。李鴻章告知曾國藩:「忠、侍、璋、玕諸王皆與狗逆不合,外畏之而中恨之。」[6]陳封英王,韋俊再也不與陳並肩作戰,單獨南走,駐紮池州,打算渡江投靠李秀成。陳玉成派軍攔阻,雙方在和州附近發生衝突。韋俊被迫降清。

英王陳玉成旗幟

1860年,援救天京,配合各軍消滅江南大營[7]進軍浙江。因太平天國軍事重鎮安慶再次被清軍圍城,為了解圍,天京總部打算由李秀成和陳玉成兵分兩路,從長江南北向西進攻武漢,逼使安慶一帶的清軍撤退。陳在1861年初率軍從安徽出發,十餘日後便攻下武漢附近的黃州。當時武漢清軍嚴重不足,但在武漢的英國官員要求陳玉成不要進攻武漢,陳玉成因此猶疑,又考慮到李秀成部按期未到,遂放棄進攻武漢,改回師救安慶,與湘軍數月激戰,未能解圍,安慶最後因糧盡及清軍猛攻而失守,陳玉成退守廬州,不敢回天京覆命。[8]

1861年底,陳玉成派遣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等領軍遠征西北,令本身兵力進一步弱化。清軍不久進攻廬州,陳在1862年5月從廬州突圍至壽州,打算聯合奏王苗沛霖及其他友軍進攻河南。陳玉成的部下殷燮卿勸說:「聞苗雨三(苗沛霖)已投勝妖(勝保),此人反覆無常,誠小人之尤者。依愚見,萬不宜去」,但陳不聽,執意前往。[9]陳玉成在十七日帶三四千人到東津渡,由余安定開門迎接,使之不疑。陳玉成入壽州時,把衛隊安置在城外,自己只帶少數人進城。陳玉成進入廳堂,看見茶几上放着鐐銬,才恍然大悟,大聲怒罵:「苗沛霖真是反覆小人,我死後,就輪到你死了,你這不是自己急着找死?」陳玉成與其二十名隨從隨後被逮。[10]勝保將其檻送北京,途中,聽說太平軍準備劫救玉成,6月清軍匆忙在河南延津將玉成凌遲處死,時年26歲。史載勝保曾勸他投降,玉成曰:「大丈夫死則死耳,何饒舌也!」[11]

陳玉成死後,洪仁玕在天京悲嘆道:「英王一去,軍勢軍威頓時墮落,全部瓦解!」[12]不久,長江以北的太平軍全線崩潰,清軍進至首都天京外圍。

評價

[編輯]
  • 方玉潤在《星烈日記》中載:「此賊不滅,兩湖未能安定。」
  • 戴德堅《蓬萊館尺牘》說他「凶狡傑出」,「近世罕有其匹」。
  • 左宗棠聞知陳玉成被叛徒苗沛霖誘捕,嘆曰:「四眼狗誠項羽狄青之儔也,古今之悍賊,奈何竟敗於勝保之流,瓦雞土狗之手,此亦為氣數也!」
  • 英國人呤唎(Augustus Frederick Lindley)在《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中指稱陳玉成是他見過最漂亮的中國人。[13]

參考文獻

[編輯]
  1. ^《能靜居士日記》,《太平天國資料叢編》(三)第318頁
  2. ^《被擄紀略》說:「往見玉成,貌極秀美,長不逾中人,二目皆下有黑點,此四眼狗之稱由來也。」
  3. ^《賊情彙纂》卷七
  4. ^曾國藩哀嘆:「敝邑將勇,自三河敗後,元氣大傷,雖多方撫慰,但較之昔日鋒銳,究為減色。」見《曾文正公全集》書札卷9
  5. ^曾國藩《遵旨悉心籌酌折》說:「自洪楊內亂,鎮江克復,金陵發逆久衰,徒以陳玉成往來江北,廬州、浦口、三河等處,迭挫我師。」(見《曾國藩奏稿》卷十一)
  6. ^《曾國藩全集·家書》
  7.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卷五十六。
  8. ^《李秀成供狀》載:「英王見勢如此,主又嚴責,革其職權,心繁意亂,願老於廬城,故未他去,坐守廬城,愚忠於國。」《啁啾漫記》亦載:「安慶之陷,秀全手詔讓之曰:『不復此城,毋相見也。』玉成捧詔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繼之以死。』左右聞之者皆流涕。未幾,盧州繼失,益憚秀全不敢東,故敗。」
  9. ^《被擄紀略》見《太平天國資料》第210頁(科學出版社出版)
  10. ^《湘軍志》之《曾軍後編》
  11. ^佚名氏:《陳玉成被擒記》:「玉成既為苗沛霖所賺,解至勝保營。玉成入,勝保高坐腭眙曰:『成天豫何不跪也?』玉成曰:『吾英王,非成天豫,奚跪為!爾本吾敗將,何向吾作態!』勝保曰:『然則曷為我擒?』玉成曰:『吾自投羅網,豈爾之力。吾今日死,苗賊明日亡耳!爾猶記合肥官亭,爾騎兵二萬,與吾戰後,有一存乎?』勝保默然,予酒食,勸之降。玉成曰:『大丈夫死則死耳,何饒舌也!』」(見1953年4月號《歷史教學》)
  12. ^《欽定剿平粵匪方略》
  13. ^Augustus F. Lindley.Ti-ping Tien-kwoh: The History of the Ti-ping Revolution, Including a Narrative of the Author's Personal Adventures. Day & Son. 1866: 351–352 [2019-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0)(英語).I have myself seen both the Ying-wang and the lady, and I consider that of each sex they were by far the most handsome I ever beheld in China. 
重要事件
組織制度
諸王
前期
中後期
六等爵
太平軍
相關組織
中國民變起事領袖
東周
西漢
東漢
前期
中期
後期
黃巾
三國
曹魏
蜀漢
孫吳
十六國
西晉
東晉
十六國
南北朝
南朝
北朝
北魏
東魏
西魏
北齊
北周
前期
後期
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
吐蕃
五代十國
北宋
南宋
海盜
西夏
西遼
前期
中期
後期
紅巾
海盜
前期
中期
後期
海盜
前期
中期
後期
海盜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際
各地
人物
其他
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陈玉成&oldid=85104991"
分類:​
隱藏分類:​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