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搜尋

軍事教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法國外籍兵團第2外籍步兵團的渡河訓練
戰爭軍事

軍事教育與訓練包括針對軍人平民的軍事化管理教育。這類訓練旨在給予平民或新兵以基礎的軍事素養,並在更高階段中培養和提升軍人在其各自崗位上的能力,其既可以是自願的,也可以是強制義務。軍事教育從新兵訓練開始,然後進行針對特定軍事角色的教育和訓練,有時還包括軍事生涯中的額外訓練。教官是軍事訓練機構中進行教學的軍事人員。

在一些國家,軍事教育與訓練是義務教育的一部分(一般稱之為軍訓)。軍事教育可以帶來一些在普通課堂上無法獲得的益處和經驗,例如挫折教育。此外,參與者還可以在軍事教育中學習生存技能,例如合作和韌性,這有助於參與者提高在其各自崗位上的軍人能力。

再社會化

[編輯]

再社會化是將公民誘導為軍人的重要階段。該詞源於處理人的心理和情緒「再受訓」過程的社會學概念,旨在讓人們適應其他不習慣的環境。成功的再社會化涉及改變個人性格的總機構,主要例子包括再社會化新兵,他們成為軍人,或者換句話說,鍛煉為有凝聚力單位里的成員。也有反例,當他們退伍後,會以這種習慣了的角色回歸社會。

由作戰士兵轉為社會公民的再社會化,通常是艱苦的,但士兵們能獲得軍事經驗。從平民轉變為戰士,個人要完全按照上司的命令受訓。但有些命令違背了道德倫理規則,如讓本來就反感殺人的人殺人。

領導們有效地訓練士兵完成預備戰鬥的目標,這些技術提升了老兵作戰後的心理創傷[1] 。這是因為戰鬥後期會有明顯的心理問題(如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當他們的個人行為無法穩定調理後,會對公眾安全構成威脅。

參考文獻

[編輯]
  1. ^Kilner, P. (2002, March). Military Leaders' Obligation to Justify Killing in War.Military Review, 32(2). Retrieved may 28, 2009, from Government Collection Database.
概述
學術
概要
分支
學科
類型
環境
對象
體系
方式維基數據Q130609847
主題
相關身分或職業
教育問題
正規教育階段
各國教育
非洲各國家和地區教育
聯合國會員國
未受國際普遍承認國家
屬地和其他特殊政區
亞洲各國家和地區教育
聯合國會員國
聯合國觀察員國
未受國際普遍承認國家
屬地和其他特殊政區
歐洲各國家和地區教育
聯合國會員國
公認主權實體
未受國際普遍承認國家
屬地和其他特殊政區
美洲各國家和地區教育
聯合國會員國
屬地和其他特殊政區
大洋洲各國家和地區教育
聯合國會員國
新西蘭聯繫邦
屬地和其他特殊政區
各地
其他
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軍事教育&oldid=87443383"
分類:​
隱藏分類:​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