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搜尋

赫哲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赫哲語
На̄ни хэсэни
母語國家和地區俄羅斯
中國
區域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
中國黑龍江省
母語使用人數
約5,800人
語系
滿-通古斯語系
  • 南通古斯語族
    • 赫哲語支
      • 赫哲語
方言
那乃語 Nanai
阿卡尼語 Akani
比拉爾語 Birar
撒馬吉爾語 Samagir
語言代碼
ISO 639-2tut
ISO 639-3gld
ELPNanai
瀕危程度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瀕危語言[1]
極度危險UNESCO

赫哲語又稱那乃語(那乃語:На̄ни хэсэни)、赫真語戈爾德語,是赫哲族(在俄羅斯稱為那乃族)的民族通用語言。通行於中國和俄羅斯接壤的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一帶。

歷史與演進

[編輯]

赫哲族族內根據各地區不同的自稱,可分為「na nio」、「na bəi」、「na nai」三部。這三個自稱的意思是「本地人」(直譯「這裏人」),其中「人」字的說法存在差別。「na nio」、「na bəi」二部多數居住在中國境內的松花江上游地帶,統稱為奇勒恩人「ki lən」,說奇勒恩語(亦可定為赫哲語奇勒恩方言),另有極少數居於俄羅斯境內。「na nai」一部多數聚居於俄羅斯境內,少數居住於中國黑龍江省,他們統稱赫哲人「χə d͡ʑən」。漢語中統稱三部為「赫哲族」。俄語中將包括「na nio」、「na bəi」二部在內的全部赫哲族統稱為那乃族。語言方面,早期中國境內的赫哲語實際多為「na nio」、「na bəi」二部的奇勒恩語,少數使用「na nai」一部的赫哲語。但因為清朝時期的針對包括赫哲族在內的索倫人的滿化政策,以及後來民族內部不同程度的漢化,致使居於偏南的「na nio」、「na bəi」二部的奇勒恩人絕大多數失去民族語言,而偏北毗鄰俄羅斯的「na nai」一部赫哲人還有相對多數人使用民族語言,所以中國境內採用「赫哲族」、「赫哲語」來統稱奇勒恩人和赫哲人的民族和語言。俄羅斯境內赫哲族多數屬於「na nai」一部的赫哲人,所以俄羅斯使用「那乃族」、「那乃語」來統稱境內的赫哲人和奇勒恩人及其語言。從20世紀中葉起,中國和俄羅斯境內的赫哲族均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漢化和俄化,赫哲語在族內的母語地位被漢語和俄語代替,赫哲語面臨瀕危。在黑省除了約十數名50歲以上的族人尚能操赫哲語外,該族共1400餘人已轉用漢語

赫哲語是滿-通古斯語系南通古斯語族東南通古斯亞語支赫哲諸語言的一個語言。赫哲諸語言還包括奇勒恩語、奧羅克語烏爾奇語。另外赫哲語和南通古斯語支的其他語言(奧羅奇語烏德蓋語滿語錫伯語女真語)有近親關係。1920年代起,在俄羅斯遠東地區Valentin Avrorin等語言學家以西里爾字母書寫赫哲語。

語音

[編輯]

赫哲語有6個元音音位,23個輔音音位。

輔音

[編輯]
唇音齒齦音齒齦後音/捲舌音硬腭音軟顎音/小舌音
鼻音/m//n/(/ɳ/)[a]/ŋ/
塞音送氣清音/pʰ//tʰ//kʰ/
不送氣清音/p//t//k/
塞擦音送氣清音/tɕʰ/
不送氣清音/濁音/ts//dʒ//tɕ/
擦音/ɸ//s//ʂ//ɕ//x,χ/
顫音/r/
近音/w//l//j/

元音

[編輯]
/i//y//u/
/ə/
半開或開/a//ɔ/
  1. ^只在/i/前後

方言

[編輯]

該語言分布在幾個邊遠的區域:

  • 中/下阿穆爾方言薩卡奇-阿梁語 Sakachi-Alyan,奈欣語 Naykhin、朱恩語 Dzhuen、博隆語 Bolon、艾肯語 Ekon、加林語 Gorin、撒馬吉爾語 Samagir 等):哈巴羅夫斯克以下的阿穆爾河沿岸地區(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的納奈、阿穆爾斯克、索爾涅奇尼和共青城區))。
  • 庫爾-烏爾米方言:哈巴羅夫斯克市周邊地區(庫爾河和烏爾米河,以及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的哈巴羅夫斯克區),可能不是那乃語,甚至不是南通古斯語(見奇力語),有很多與埃文基語接近的成分。
  • 比欽方言:濱海邊疆區波扎爾斯基區(靠近烏蘇里江中游),松花江方言在俄羅斯境內的代表烏蘇里語 Ussuri。
  • 松花江方言:中國烏蘇里江的邊界地區,具有滿語和埃文基語的許多特點。

這些方言在地域分布上從西南向東北依次排列。說加林語的那部分那乃人在以前的文獻中是以「撒馬吉爾」的名稱被提及的,這一方言具有一些與埃文基語、涅吉達爾語和奧羅奇語接近的成分。與奈欣語相比,薩卡奇-阿梁語具有同松花江和庫爾-烏爾米方言接近的一些詞彙和語音特點。可以認定奈欣語是最有特點的阿穆爾方言的代表。奈欣語又可分為博隆話,可能還有介於奈欣語和加林語之間的朱延話。同樣,加林語也可分出語音特點明顯的比欽話。松花江方言在俄羅斯境內的代表是烏蘇里語,目前使用這一方言的只有居住在濱海邊疆區波扎爾斯科耶區的一個很小的那乃群體。此外,還有部分說松花江方言的人是不久前從中國東北遷入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庫爾-烏爾米區的。

參考資料

[編輯]
  •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聶鴻音,北京,2003年,語文出版社,ISBN 978-7-80184-780-5
  • 《赫哲語簡志》,安俊,北京,1985年,民族出版社
  • 赫哲語概況,《民族語文》,1984年第6期,安俊
  • 《赫真語辭典》,鄧良
  • 《簡明赫哲語漢語對照讀本》,尤志賢、傅萬金,黑龍江省民族研究所
  • An, Jun. 赫哲语简志 (An Outline of the Hezhe Language). Nationalities Publishing House. 1986(中文). 
  • He, Xuejuan; Wu Baozhu.街津口村赫哲语使用情况的调查 (Investigation on Hezhen language use in Jiejinkou Village). 滿語研究. January 2004 [2006-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7)(中文). 
  • Li, Fangchao.Textbook preserves Hezhe language. China Daily. 2005-06-06 [2006-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8). 
  • Sem, L.I.Очерки диалектов нан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бикинский (уссурийский) диалект. 1976(俄語). 
  • Stolyarov, A.V.Нанайский язык // Красная книга языков народов России: Энциклопед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справочник. 1994(俄語). 
  • Nikolaeva, Irina; Maria Tolskaya. A Grammar of Udihe. Walter de Gruyter. 2001.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населенным пунктам, районам проживания и хозяйственной деятельности коренных малочисленных народов Севера и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РФ. Russia: Minist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rade. 2002-01-01(俄語). 
  • Население по 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и и владению русским языком по субъектам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Microsoft Excel). 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статистики. [2006-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1-04)(俄語). 

延伸閱讀

[編輯]

一般著作

[編輯]
  • Avrorin, Valentin Aleksandrovich.Грамматика нан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т.1. М..Soviet Academy of Sciences. 1959(俄語). 
  • Avrorin, Valentin Aleksandrovich.Грамматика нан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т.2. М..Soviet Academy of Sciences. 1961(俄語). 
  • Putintseva, A.P.Морфология говора горинских нанай.. 1954(俄語). 
  • Putintseva, A.P.О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й лексике горинских нанай // Ученые записки ЛГПИ. 1969(俄語). 
  • Stolyarov, A.V.Нанайский язык: социо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ая ситуация и перспектива сохранения // Малочисленные народы Севера, Сибири и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Проблемы сохранения и развития. St. Petersburg. 1997(俄語). 
  • Sunik, O.P.Кур-урмийский диалект. 1958(俄語). 
  • Doerfer, Gerhard. Das Kur-Urmische und seine Verwandten. Zentralasiatische Studien (Wiesbaden: Otto Harrassowitz). 1973, (7): 567–599(德語). 
  • Doerfer, Gerhard. Ist Kur-Urmisch ein nanaischer Dialekt?. Ural-Altaische Jahrbücher. 1975, (47): 51–63(德語). 
  • Kazama, Shinjiro. ナーナイ語の「一致」について (On 'agreement' in Nanay). 北大言語學研究報告 (Sapporo: Faculty of Letters, Hokkaido University). March 1994, (5)(日語). 
  • Zhang, Yang-chang; Bing Li; Xi Zhang. 赫哲语 (The Hezhen Language). Changchun: Jilin University Press. 1989(中文). 
  • Nanai alphabet on Omniglo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那乃語文本

[編輯]
  • Avrorin, Valentin Aleksandrovich.Материалы по нанайскому языку и фольклору. 1986(俄語). 
  • Нанайский фольклор: Нингман, сиохор, тэлунгу. Новосибирск. 1996(俄語). 
  • Samar, E.Манга покто/Трудные тропы. Khabarovsk. 1992(俄語). 
  • Samar, E.Кондонкан даламдини/Кондонский староста. Khabarovsk. 2000(俄語). 
  • Passar, A. Ми урэхэмби нингмансал/Сказки моего детства (Fairy Tales of my Childhood). Khabarovsk. 2002(俄語). 
  • Khodzher, A.Михорангоари/Поклонение природе. Khabarovsk. 2000(俄語). 
  • Marshak, S.Y.;Valentin Avrorin英語Valentin Avrorin (translator).Двенадцать месяцев/Дёан дюэр биа. Khaborovsk. 1990(俄語).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 (幫助)
  • Bel'dy, G.На найни: Стихи. Khabarovsk. 1980(俄語). 
  • Kazama, Shinjiro. ナーナイ語テキスト (Nanay Texts). Publications on Tungus Languages and Cultures (Otaru, Japan: Center for Language Studies, Otaru University of Commerce). 1993, (4)(日語). 
  • Kazama, Shinjiro. ナーナイの民話と伝説2 (Nanay Folk Tales and Legends 2). Publications on Tungus Languages and Cultures (Tottori, Japan: Faculty of Education, Tottori University). 1996, (8)(日語). 
  • Kazama, Shinjiro. ナーナイの民話と伝説3 (Nanay Folk Tales and Legends 3). Publications on Tungus Languages and Cultures (Tokyo, Japan: Tokyo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1997, (10)(日語). 
  • Kazama, Shinjiro. ナーナイの民話と伝説4 (Nanay Folk Tales and Legends 4). Publications on Tungus Languages and Cultures (China, Japan: Chiba University). 1998, (12)(日語). 

詞典

[編輯]
  • Onenko, S.N.Русско-нанайский словарь (свыше 8 000 слов). 1959(俄語). 
  • Petrova, T.I.Нанайско-русский словарь (около 8 000 слов). 1960(俄語). 
  • Onenko, S.N.Нанайско-русский и русско-нанайский словарь: пособие для учащихся средней школы (более 3 600 слов). 1982(俄語). 
  • Onenko, S.N.Словарь нанайско-русский и русско-нанайский: пособие для учащихся средней школы (около 4 000 слов). 1989(俄語). 
  • Onenko, S.N. Лоца-Наанай Хэсэhкуни/Русско-нанайский словарь (около 5 000 слов). 1986(俄語). 
  • Onenko, S.N. Нанай-Лоча Хэсэhкуни/Нанайско-русский словарь (12 800 слов). 1980(俄語). 
  • Kile, A.S.Нанайско-русский темат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 (духовная культура). Khabarovsk. 1999(俄語). 

外部連結

[編輯]
北通古斯語支
鄂溫語支
鄂溫克語支
烏德蓋語支
南通古斯語支
赫哲語支
滿語支
漢藏語系
漢語
官話
晉語
粵語
客家話
湘語
贛語
吳語
閩語
徽語
平話和土話
混合語
古漢語
參見
白語支
藏緬語族
藏-喜語群
藏語支
白馬語支
  • 白馬語
    • 平武白馬語
    • 文縣白馬語
    • 九寨溝白馬語
    • 松潘白馬語
    • 書面白馬語
東部藏語群
倉洛語支
達芒語支
西喜馬拉雅語支
基蘭特語支
羌語群
嘉絨語支
羌語支
羌語組
貴瓊語組
爾蘇語支
納語支
昌都語群
緬彝語群
彝語支
彝語北部方言
彝語東部方言
彝語南部方言
彝語東南部方言
普佤語群
普拉語群
東南部方言未分類
卡卓語組
拉鄔語組
拉祜語組
努蘇語組
傈僳語組
彝語中部方言
彝語西部方言
他魯語群
哈尼語支
其他彝語支
曼子語支
緬語支
其他語群
薩爾語群
儂語支
達尼語支
魯蘇語支
義都—達讓語支
桑朗語支
舍朱奔語支
格曼語支
未歸類
壯侗語系
黎語支
仡央語群
拉珈語支
侗水語支
臨高語
壯傣語支
壯語
傣語
古越語
混合語
苗瑤語系
苗語族
巴哼語支
東部語支
畲語支
中部語支
西部語支
瑤語族
混合語
南亞語系
佤德昂語支
克木語支
莽語支
越語支
南島語系
台灣南島語言
馬來-波利
尼西亞語族
巴丹語群
亞齊-占語群
混合語
突厥語系
西伯利亞語支
薩彥語支
葛邏祿語支
欽察語支
烏古斯語支
烏古爾語族
古突厥語
蒙古語系
通用蒙古語語支
西喇古兒語支
達斡爾語支
古蒙古語
旁蒙古語族
混合語
滿-通古斯語系
北通古斯語群
南通古斯語群
西南通古斯語群
古通古斯語
扶餘語系
日琉語系
韓語系
亞非語系
印歐語系
印度-伊朗語族
斯拉夫語族
吐火羅語族
日耳曼語族
拉丁語族
混合語
語系不明
輔助語言
手語
手語
手語字母
外語教學
註:絕跡語言中國境內絕跡語言) ·極危語言中國境內極危語言) ·可能存在於中國境內的語言
參見:中國境內的民族和族群一覽(按語言系屬分類) ·中國漢語方言保護
關於港澳地區的語言,參見:香港語文澳門語言
關於台澎金馬的語言,參見:台灣語言
  1. ^UNESCO Atla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in danger,UNESCO
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赫哲语&oldid=88370291"
分類:​
隱藏分類:​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