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搜尋

弘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此條目已列出參考資料,但文內引註不足,部分內容的來源仍然不明(2025年9月16日)
請加上合適的文內引註加以改善
在本文中,名字是「弘晝」。根據滿族傳統,可單獨稱呼其名字或冠以頭銜,但不可與姓氏愛新覺羅」連用。
弘晝
弘晝
愛新覺羅
封爵和碩和親王
族裔滿洲
旗籍左翼近支正藍旗第二族
出身地北京
出生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1712-01-05)1712年1月5日
大清直隸省順天府鐵獅子胡同和親王府(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東城區張自忠路3號清陸軍部和海軍部舊址)
逝世乾隆三十五年七月十三日
1770年9月2日(1770-09-02)(58歲)
諡號
親屬
父親世宗憲皇帝胤禛
嫡母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
母親純懿皇貴妃耿氏
正室吳扎庫氏
永瑛
和勤親王永璧
第三子未命名
鎮國將軍永璸
第五子未命名
鎮國將軍永瑍
不入八分輔國公永琨
永璔
和碩和婉公主

弘晝滿語ᡥᡡᠩ
ᠵᡝᡠ
穆麟德轉寫hūng jeo;1712年1月5日—1770年9月2日),雍正帝第五子,乾隆帝弘曆之弟,封為和親王,諡號,稱為和恭親王雍正十一年,受封為和碩和親王;生母純愨皇貴妃耿氏。弘晝的封號「和」字的滿語為「ᡥᡡᠸᠠᠯᡳᠶᠠᡴᠠ (hūwaliyaka)」,意思為和睦的。此字與世宗年號「雍正」中的「雍」字同詞根,「雍」字滿語為「ᡥᡡᠸᠠᠯᡳᠶᠠᠰᡠᠨ (hūwaliyasun)」。

性情剛強暴躁,好飲酒。在世時,常常假裝自己已死,為自己辦喪事取樂,於是被稱荒唐王爺,歷史學家指他其實是向弘曆宣示他無意爭權奪利,而假裝「荒唐」,韜光養晦、自污保命。

和親王府舊址位於清陸軍部和海軍部舊址。弘晝五世孫溥良光緒六年(1880年)庚辰科進士,六世孫毓隆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進士,八世孫啟功為當代書法家、國畫大師。

生平

[編輯]

弘晝於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712年1月5日)未時出生[1],為雍正帝第五子,母親純懿皇貴妃耿氏當時為雍親王府侍妾格格[2]

雍正十一年二月七日,皇四子弘曆封和碩寶親王、皇五子弘晝封和碩和親王。

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設辦理苗疆事務處,弘曆與弘晝及鄂爾泰等共同辦理苗疆事務[3]。同年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雍正帝於圓明園九洲清晏殿駕崩,內侍取出密諭,宣布皇四子弘曆即位(乾隆帝)。同年十月,乾隆帝命弘晝管理內務府御書處的事務。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五日,乾隆帝諭總理事務王大臣:「皇考山陵,係第一重大之事,理應朕躬親往敬謹辦理。今朕既不能親往,則應令和親王弘晝前往辦理,始盡我二人為子之心,但朕弟年長者,止和親王弘晝一人…」。[4]

同年九月十日,又諭:「和親王弘晝向在宮內居住,今梓宮奉移之後。和親王弘晝福晉可擇日暫移擷芳殿俟,和親王府第定議時,再行移居」。

乾隆元年(1736年)正月,乾隆帝送予和親王弘晝園莊房產一處、允禑之子愉郡王弘慶房一所。乾隆二年(1737年)閏九月,諴親王允祕、和親王弘晝邸第落成,乾隆帝親臨閱視。[5]

乾隆四年(1739年)八月,授正白旗滿洲都統。同年十二月,管理武英殿。乾隆五年(1740年)二月,和親王弘晝管理鑲黃旗滿洲都統、慎郡王允禧管理正白旗滿洲都統。同年三月,辦理勘定八旗佐領世職應襲則例的事務。管理雍和宮事務。乾隆七年五月二十五日,尚書班第為核議管理鑲黃旗滿洲都統事務之弘晝及副都統索拜不行查出支給黑豆數目舛錯,題請罰俸。

乾隆十八年(1753年)正月,命在議政大臣上行走。同年五月,解除管武英殿御書處事務;九月二十一日大學士來保為管理和親王弘晝等員疏忽八旗教場立碑,題請議處。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十二月十九日,授諴親王允祕嫡子弘暢、和親王弘晝嫡子永璧奉恩輔國公(未入八分)。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五月十一日,和碩和親王弘晝等奏:「向來八旗滿洲、蒙古各旗奏事及家譜、綠頭牌等,皆寫清字,惟漢軍旗分奏事,兼寫清漢合璧、家譜、綠頭牌等俱寫漢字,請嗣後八旗漢軍,照滿洲、蒙古各旗,一體專寫清字」。得旨:「所奏是,照所請行」。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乾隆帝准許和親王支借八年俸祿。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八月,管理正黃旗覺羅學事務。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九月二十三日,和親王弘晝署理宗室命名指婚、穿孝事務。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五月十三日,乾隆帝諭曰:「朕昔在藩邸未嘗不留意詩文,然從未有彼此唱酬題贈之事,亦未敢私取別號,猶憶朕年二十二歲時,皇考因辦當今法會一書,垂問汝等有號否,朕謹以未曾有號對,我皇考因命朕為長春居士,和親王為旭日居士,朕之有號實由皇考所賜」。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七月初九日,乾隆帝臨第視疾;七月十三日申時在鐵獅子衚衕的府第內薨逝,享年五十八歲,諡曰。乾隆帝命皇八子永璇及皇十二子永璂穿孝,賞內庫銀一萬兩治喪,又命諴親王允祕、皇六子永瑢、侍郎德成及副都御史志信經理喪事;同年七月十四日,乾隆帝臨第賜奠。由第二子永璧承襲他的爵位[註 1]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十月二十一日的檔案記載:「奏為有老貴人及蘇媽拉媽媽墳塋一處,該二人係照看懿親王、和恭親王之嬤嬤,請該二府修理事」。懿親王應為履懿親王允祹,而和恭親王則是弘晝。《道光朝實錄》又有:「又諭,馬家莊老貴人及蘇媽拉媽媽墳塋房間。著和恭親王履懿親王后嗣,自行修理。其每年清明供飯一次,仍照舊官為辦理」。

著有《稽古齋全集》八卷(御製序,載《欽定八旗通志:藝文志》)。

軼事

[編輯]

乾隆帝即位後,把雍正帝的潛邸及財物全賜給了弘晝,所以弘晝富於其他親王。弘晝倚着兄長的威勢,傲慢任性,肆意妄為[7]

弘晝性剛,一次上朝,弘晝因事與軍機大臣獲封一等公的訥親有小爭執,竟然當着滿朝文武百官前毆打訥親,乾隆帝目睹了整個事情的經過,既不怪罪,也不阻止。文武百官見狀,從此無人敢惹弘晝[8]

乾隆帝曾於乾清宮監考八旗子弟,到了中午的時候,弘晝請乾隆帝去用膳,乾隆帝認為八旗子弟積習懈怠玩忽,不願離開。弘晝氣著說:「皇上難道以為我要私下收買士子心麼?」乾隆帝當作沒聽到,真的走了。傅恆責備弘晝:「這難道是臣子可以講的話麼?」弘晝立刻後悔,翌日向乾隆帝脫帽謝罪,乾隆帝說:「假使朕昨天回了你一句話,大不敬之罪就足夠讓你碎屍萬段了,你的話雖然是憨直,但是你想讓我趕緊用餐的心,是出於兄弟友愛之情,所以朕原諒,但你以後小心,不要再說出這種話來了。」於是兄弟倆友愛如初。[9]

另外,《金樽吟》是弘晝本人的代表作,該詩表述弘晝自己無意於帝位,只想把酒言歡及時行樂的心跡。該詩云:「世事無常耽金樽,杯杯醉紅塵。人生難得一知己,推杯換盞話古今。」

評價

[編輯]

乾隆帝:

  1. 朕弟和碩和親王、秉性純誠。持躬端恪。髫年共學。友愛實深。自備位親藩。懋昭敬慎。方冀六旬同慶。棣萼言歡。
  1. 予與王幼同學同課,習為詩古文詞。當是時侍奉皇考膝下,優游書府,日寢饋於經史文字中,世綱塵務,毫髮不以嬰其心。吾兩人者,相規以善,交相勉,相得無間,如是者垂二十年,天倫之樂無過於是。[10]

家庭

[編輯]

妻妾

[編輯]

《宮內等處女子嬤嬤媽媽里食肉底賬》雍正七年正月五阿哥下已有福晉一人及官女子六人,官女子此字在清朝中期與格格相通。

嫡福晉吳扎庫氏,副都統五什圖之女。雍正五年三月二十七日行成婚初定禮。同年七月十八日,吳扎庫氏與寶親王弘曆的嫡福晉富察氏和慎郡王允禧的嫡福晉祖佳氏一起被迎娶入宮。

側福晉章佳氏,護軍參領雄保之女。雍正十二年八月,給和碩和親王側福晉二位製作朝帽朝褂及朝袍、糊制朝帽盒、糊轎車。

側福晉佟氏,原護軍常哈之女,雍正十二年春旬的外八旗選秀中,時年十六歲的佟氏被指婚予和親王,在當年十月初四日娶進,惟因佟氏沒有生育而沒有被錄入《玉牒》。乾隆十一年三月初十日去世,以親王側福金之例辦理祭禮,《皇朝文典》有錄入和碩和親王側妃祭文。

側福晉崔佳氏,崔奇哲之女。

兒子

[編輯]

第一子永瑛,雍正九年四月十二日出生,生母為嫡福晉吳扎庫氏。

第二子和碩和勤親王永璧,雍正十一年六月十三日出生,生母為嫡福晉吳扎庫氏。

第三子未有名,雍正十二年四月二十日出生,生母為側福晉章佳氏。

第四子散秩大臣、鎮國將軍永璸,雍正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出生,生母為嫡福晉吳扎庫氏。

第五子未有名,乾隆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出生,生母為嫡福晉吳扎庫氏。

第六子頭等侍衛、鎮國將軍永瑍

第七子不入八分輔國公永琨,乾隆八年二月十六日出生,生母為嫡福晉吳扎庫氏。

第八子永𱯞,乾隆十年八月二十四日出生,生母為嫡福晉吳扎庫氏。

女兒

[編輯]

長女和碩和婉公主,生母為嫡福晉吳扎庫氏,雍正十二年六月二十四日生。乾隆初年撫養在壽康宮,後封為和碩和婉公主。

次女、三女,生母皆為嫡福晉吳扎庫氏,早殤。

世系圖

[編輯]

和親王世系圖

[編輯]
 
 
 
 
和恭親王弘晝
1712-1733-1770
 
 
 
 
 
 
 
 
 
 
 
 
 
 
 
 
 
 
 
 
 
和勤親王永璧
1733-1770-1772
 
 
 
 
 
 
 
 
 
 
 
 
 
 
 
 
 
 
 
 
 
 
 
 
 
 
 
 
 
 
和謹郡王綿倫
1752-1772-1774
 
 
 
 
 
和恪郡王綿偱
1758-1775-1817
 
 
 
 
 
 
 
 
 
 
 
 
 
 
 
 
 
 
 
 
 
 
貝勒奕亨
1783-1817-1832
 
 
 
 
 
 
 
 
 
 
 
 
 
 
 
 
 
 
 
 
 
 
敏恪貝子載容
1824-1832-1881
 
 
 
 
 
 
 
 
 
 
 
 
 
 
 
 
 
 
 
 
 
 
奉恩鎮國公溥廉
1854-1881-1898
 
 
 
 
 
 
 
 
 
 
 
 
 
 
 
 
 
 
 
 
 
 
奉恩鎮國公毓璋
1889-1898-1937
 
 
 
 
 
 
 
 
 
 
 
 
 
 
 
 
 
 
 
 
 
 
恆德
1908-?
 
 
 
 
 
 
 
 
 
 
 
 
 
 
 
 
 
 
 
 
 
 
啟泰
1925-?
 

影視作品

[編輯]

電視劇

[編輯]
年份劇名演員劇中稱謂註解
1987滿清十三皇朝凌腓力弘晝
1997雍正王朝袁世龍和親王改編自二月河的小說《雍正皇帝
1998乾隆大帝何寶生弘晝
2001才子佳人乾隆皇陳志朋弘晝
2003乾隆王朝周傳一和親王
2004少年寶親王張默弘晝
2006糊塗王爺鐵將軍徐崢和親王以和親王作為角色參考
2008上書房艾東弘晝
2011後宮甄嬛傳五阿哥僅劇中提及與其母親純愨皇貴妃住在宮外,未有現身
2018延禧攻略洪堯(少年:嚴梓豪和親王
2018如懿傳王嘯和親王

註釋

[編輯]
  1. ^清史稿》本傳將弘晝逝世時間註為乾隆三十年(1765年),實誤[6]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清史稿/卷220》,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清史稿/卷220

參考資料

[編輯]
  1. ^愛新覺羅宗譜網
  2. ^侯剛. 啟功. 中國文博名家畫傳 第一版. 北京: 文物出版. 2003年12月: 2.ISBN 7-5010-1550-3. 
  3. ^趙爾巽.卷二百二十 列传七_清史稿. 國學導航. [2019-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0). 
  4. ^《高宗純皇帝實錄 卷之一》
  5. ^《高宗純皇帝實錄》
  6.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乾隆朝上諭檔》(第6冊),第293頁。
  7. ^乾隆与弘昼:龙兄御弟. 中新網. 2010-12-29 [2019-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6). 
  8. ^乾隆皇帝为什么放纵两个骄横跋扈的弟弟?. 鳳凰網. 2011-02-18 [2019-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6). 
  9. ^昭槤嘯亭雜錄》嘗命王監試八旗子弟於正大光明殿,日已晡,上尚未退朝,恭王請上退食。上以士子積習疲玩,未之許,王激烈曰:「上疑吾買囑士子心耶?」上怡然退。傅文忠責王曰:「此豈人臣之所宜語?」王始悔悟。次日免冠請罪,上方云:「昨朕若答一語,汝身應粉矣!其言雖戇,心實友愛,故朕恕之。然他日慎勿作此語也。」友愛如初。
  10. ^《稽古齋文鈔》

參見

[編輯]
弘晝
和親王世系
清世宗世系的分支
出生於:1712年1月5日逝世於:1770年9月2日
王室頭銜
新頭銜和親王
任職期間:1733年-1770年
繼任:
二子和勤親王永璧
國際
各地
人物
其他
監理
歷任正總裁
歷任副總裁
提調官
纂修官
收掌官
武英殿監造官
  • 安 泰
  • 富 惠
  • 高永仁
  • 永 保
  • 永 忠
  • 永 泰
  • 三 格
  • 李 保
  • 姚文彬
  • 虎什泰
  • 吉蘭泰
  • 保 慶
清世宗皇室
父母
聖祖仁皇帝玄燁 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 ·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養母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生母尊封
兄弟
承瑞 ·承祜 ·承慶 ·賽音察渾 ·貝子品級胤禔 ·廢太子贈理密親王胤礽 ·長生 ·萬黼 ·誠隱郡王胤祉 ·胤禶 ·恆溫親王胤祺 ·胤祚六 同母 ·淳度親王胤祐 ·已革廉親王胤禩 ·貝勒品級胤禟 ·貝子胤䄉 ·胤䄔 ·胤禌十一 ·履懿親王胤祹十二 ·怡賢親王胤祥十三 ·恂勤郡王胤禎十四 同母 ·胤禨 ·愉恪郡王胤禑十五 ·莊恪親王胤祿十六 ·果毅親王胤禮十七 ·胤祄十八 ·胤禝十九 ·簡靖貝勒胤禕二十 ·慎靖郡王胤禧二十一 ·恭勤貝勒胤祜二十二 ·郡王品級誠貝勒胤祁二十三 ·諴恪親王胤祕二十四 ·胤禐
姊妹
皇長女 ·皇二女 ·固倫榮憲公主 · ·皇四女 ·和碩端靜公主 ·固倫恪靖公主 ·皇七女 ·皇八女 ·追贈固倫溫憲公主九 同母 ·追贈固倫純愨公主 ·皇十一女 ·皇十二女 ·和碩溫恪公主十三 ·和碩愨靖公主十四 ·和碩敦恪公主十五 ·皇十六女 ·皇十七女 ·皇十八女 ·皇十九女 ·皇二十女
養姊妹
后妃
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 ·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尊封 ·敦肅皇貴妃年氏 ·純懿皇貴妃耿氏 ·齊妃李氏 ·謙妃劉氏 ·寧妃武氏 ·懋嬪宋氏 ·郭貴人 ·海貴人 ·李貴人 ·安貴人 ·張貴人 ·吉常在吉官 ·常常在石氏 ·馬常在 ·高常在 ·顧常在 ·李常在 ·那常在 ·春常在 ·雲答應雲惠 ·蘭答應蘭英 ·蘇答應 ·常答應 ·汪答應 ·德答應 ·啟祥宮姑娘 ·伊格格 ·張格格 ·張格格 ·蘇格格 · 監生常安之女
皇子
追贈端親王弘暉 ·弘昐 ·弘昀 ·弘時 ·寶親王弘曆四 清高宗 ·和恭親王弘晝 ·福宜 ·追贈懷親王福惠 ·福沛 ·果恭郡王弘曕
皇女
皇長女 ·和碩懷恪公主 ·皇三女 ·皇四女
養子
理郡王弘㬙 ·輔國公弘晥 ·永璥
養女
前朝:清聖祖皇室 ·後朝:清高宗皇室
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弘昼&oldid=89164266"
分類:​
隱藏分類:​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