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搜尋

贛州市

座標25°49′50″N114°55′58″E / 25.8306°N 114.9328°E /25.8306; 114.9328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贛州」重新導向至此。關於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個行政區劃,請見「贛州 (古代)」。
贛州市
地級市
八境台
八境台
綽號:贛南
贛州市在江西省的地理位置
贛州市在江西省的地理位置
坐標:25°49′50″N114°55′58″E / 25.8306°N 114.9328°E /25.8306; 114.9328
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
江西省
設立1998年12月24日
政府駐地章貢區
下級行政區3市轄區、2縣級市、13
政府
 • 市委書記黃喜忠
 • 人大常委會主任趙多仙
 • 市長空缺
 • 政協主席徐兵
面積
 • 總計39,363 平方公里(15,198 平方英里)
面積排名全省第1位(佔全江西省23.58%)
最高海拔2,061.3 公尺(6,762.8 英尺)
人口(2024)
 • 常住896.06萬人
 • 排名全省第1位(佔全江西省19.903%)
 • 密度227.26人/平方公里(588.6人/平方英里)
語言
 • 方言客家語寧龍片於桂片[1]西南官話贛州話[2]
時區北京時間UTC+08:00
郵政編碼341000
電話區號797
車輛號牌贛 B
氣候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年均溫19.4 ℃
年降水1,461.2毫米
行政區劃代碼360700
舊稱虔州、南康
國內生產毛額(2022)¥4,523.63億(全省第2位,佔全江西省14.10%)
人均¥50374(全省第11位
網站贛州市人民政府
本表面積、人口、經濟數據參考《江西統計年鑑-2017》[3]
贛州市
正體字贛州
簡化字赣州
標音
官話
現代標準漢語
漢語拼音Gànzhōu
客語
客家話拼音Kam-chû

贛州市,俗稱贛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江西省南部、市境北連吉安市撫州市,東接福建省三明市龍巖市,南臨廣東省梅州市河源市,西南達廣東省韶關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是江西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4],贛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也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之一,世稱「客家搖籃」。[5]市政府駐章貢區長征大道8號。

贛州是江西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國稀有金屬產業基地和先進製造業基地、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示範區、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區和旅遊目的地、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6]、贛粵閩湘四省通衢的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有着千里贛江第一城、江南宋城、客家搖籃、紅色故都、世界橙鄉、世界鎢都等美譽。

歷史沿革

[編輯]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南壄縣,隸九江郡,為贛南行政建制之始。

三國嘉禾五年(236年),置廬陵南部都尉,治雩都

太康三年(282年),改置南康郡,治雩都。晉永和五年(349年),郡治從雩都遷至贛縣(章、貢兩水間,今章貢區)。

開皇九年(589年),改南康郡為虔州。唐朝虔州治贛縣,在今贛州章貢區。

淳化元年(990年),以虔州原轄南康、大庾、上猶3縣另置南安軍,治大庾。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改虔州為贛州。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至明初,贛州、南安兩路改為南安府

洪武十八年(1385年),江西分為5道,贛州、南安2府均屬嶺北道。

康熙十年(1671年),置分巡贛南道,轄贛州府、南安府。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縣直隸於省。三年(1914年)設贛南道。十五年(1926年),廢贛南道,縣直隸於省。

1949年7月,成立贛州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8月析贛州鎮設贛州市。1949年9月成立寧都(瑞金)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2年8月,撤銷寧都分區。1954年5月,成立贛南行政公署。1964年5月成立贛州專區。1971年1月改稱贛州地區。

1999年7月,撤銷贛州地區設立贛州市,原縣級贛州市改設章貢區。[7]

2013年11月,國務院批准撤縣級市南康市設南康區[8][9][10]

2016年10月,贛縣撤縣設區獲批覆[11]。設立贛州市贛縣區[12]

2020年6月2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撤銷龍南縣,設立縣級龍南市。龍南市由省直轄,贛州市代管。[13]

水災

[編輯]
主條目:2020年中國南方水災

2020年中國南方水災期間的6月2日至6日,寧都縣肖田鄉美佳山村長羅水電站水庫潰壩決堤,2人溺亡,292戶受災,多畝農田被淹(多少)。于都縣上猶縣部分積很多水[14]

地理

[編輯]
贛州城區衛星圖

贛州市位於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省面積最大的地級行政區[15],全市以山脈、丘陵地形為主,占總面積的80.98%。章江貢江在贛州主城匯合為贛江。境內群山環繞,東有武夷山,南有九連山,西有大庾嶺諸廣山,北有雩山,中部有多個盆地分布。贛江正源貢水(上游稱綿水)發源於東部武夷山黃竹嶺,西源章水發源於西部聶都山,章、貢二水於八境台匯合後始稱贛江。境內還有湘水濂水梅江平江桃江上猶江等贛江支流,東南隅有尋烏水九曲河往南注入東江。全市總面積39,363平方公里,

氣候

[編輯]
贛州
氣候圖表
 
 
65
 
 
12
5
 
 
113
 
 
14
7
 
 
181
 
 
18
11
 
 
195
 
 
24
17
 
 
233
 
 
28
21
 
 
180
 
 
32
24
 
 
116
 
 
34
26
 
 
135
 
 
34
25
 
 
90
 
 
30
23
 
 
66
 
 
26
18
 
 
48
 
 
20
12
 
 
38
 
 
15
7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攝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毫米(㎜)
英制單位換算
 
 
2.6
 
 
54
42
 
 
4.5
 
 
56
45
 
 
7.1
 
 
64
51
 
 
7.7
 
 
75
62
 
 
9.2
 
 
83
69
 
 
7.1
 
 
89
75
 
 
4.6
 
 
94
78
 
 
5.3
 
 
93
78
 
 
3.6
 
 
87
73
 
 
2.6
 
 
79
64
 
 
1.9
 
 
68
53
 
 
1.5
 
 
59
44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華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英吋(㏌)

贛州市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9.4℃。年均降水量1461.2毫米,主要集中於春夏季。

贛州市贛縣區氣象數據(1981年至2010年)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27.7
(81.9)
29.5
(85.1)
32.2
(90.0)
35.1
(95.2)
36.5
(97.7)
38.4
(101.1)
40.0
(104.0)
41.2
(106.2)
38.8
(101.8)
36.6
(97.9)
32.8
(91.0)
29.1
(84.4)
41.2
(106.2)
平均高溫 °C(°F)12.4
(54.3)
14.3
(57.7)
17.9
(64.2)
24.3
(75.7)
28.6
(83.5)
31.5
(88.7)
34.5
(94.1)
34.0
(93.2)
30.6
(87.1)
26.2
(79.2)
20.7
(69.3)
15.2
(59.4)
24.2
(75.5)
日均氣溫 °C(°F)8.2
(46.8)
10.3
(50.5)
13.8
(56.8)
19.8
(67.6)
24.0
(75.2)
27.1
(80.8)
29.5
(85.1)
28.9
(84.0)
25.9
(78.6)
21.4
(70.5)
15.7
(60.3)
10.2
(50.4)
19.6
(67.2)
平均低溫 °C(°F)5.4
(41.7)
7.6
(45.7)
11.0
(51.8)
16.6
(61.9)
20.7
(69.3)
23.9
(75.0)
25.8
(78.4)
25.4
(77.7)
22.6
(72.7)
17.8
(64.0)
12.0
(53.6)
6.6
(43.9)
16.3
(61.3)
歷史最低溫 °C(°F)−6.0
(21.2)
−4.4
(24.1)
−0.3
(31.5)
4.2
(39.6)
11.1
(52.0)
15.6
(60.1)
19.1
(66.4)
19.7
(67.5)
13.1
(55.6)
5.2
(41.4)
−0.4
(31.3)
−3.8
(25.2)
−6.0
(21.2)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66.8
(2.63)
113.4
(4.46)
176.6
(6.95)
181.1
(7.13)
221.3
(8.71)
190.4
(7.50)
123.1
(4.85)
140.5
(5.53)
88.2
(3.47)
54.4
(2.14)
50.7
(2.00)
39.7
(1.56)
1,446.2
(56.93)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12.415.118.818.018.415.512.013.29.98.27.97.7157.1
平均相對濕度(%)75788078777670727471727175
月均日照時數87.873.572.3100.5137.8173.1261.0235.8182.1165.2147.1142.11,778.3
可照百分比27232026334262584946454440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局[16]

政治

[編輯]

現任領導

[編輯]
贛州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
贛州市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贛州市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贛州市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贛州市委員會
職務書記主任市長主席
姓名黃喜忠[17]趙多仙[18]空缺徐兵[19]
民族漢族漢族漢族
籍貫廣東省普寧市江西省贛州市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
出生日期1969年11月(55—56歲)1965年11月(59—60歲)1967年11月(57—58歲)
就任日期2024年12月2020年4月2021年10月

歷任領導

[編輯]
市委書記

市長

行政區劃

[編輯]

贛州市現轄3個市轄區、13個,代管2個縣級市

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為贛州市設立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蓉江新區是贛州市成立的城市新區,是贛州市政府派出機構,為正縣級建制[20]

贛州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21]區劃名稱漢語拼音面積[註 1][22]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註 2][23]
(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郵政編碼鄉級行政區劃[24]
街道
辦事處
其中:
民族鄉
360700贛州市Gànzhōu Shì39,362.968,970,014章貢區34100071451401
360702章貢區Zhānggòng Qū485.491,123,276解放街道34100059
360703南康區Nánkāng Qū1,848.63888,474蓉江街道34140026121
360704贛縣區Gànxiàn Qū2,989.46576,310梅林鎮341100127
360722信豐縣Xìnfēng Xiàn2,866.04673,763嘉定鎮341600133
360723大余縣Dàyú Xiàn1,343.70264,995南安鎮34150083
360724上猶縣Shàngyóu Xiàn1,541.71268,557東山鎮34120068
360725崇義縣Chóngyì Xiàn2,207.70177,831橫水鎮341300610
360726安遠縣Ānyuǎn Xiàn2,350.00346,435欣山鎮342100810
360728定南縣Dìngnán Xiàn1,321.13209,914歷市鎮3419007
360729全南縣Quánnán Xiàn1,534.64169,503城廂鎮34180063
360730寧都縣Níngdū Xiàn4,048.82702,394梅江鎮3428001212
360731于都縣Yúdū Xiàn2,892.32905,439貢江鎮342300914
360732興國縣Xīngguó Xiàn3,214.96715,149瀲江鎮342400817
360733會昌縣Huìchāng Xiàn2,711.86451,513文武壩鎮342600613
360734尋烏縣Xúnwū Xiàn2,351.55280,219長寧鎮34220078
360735石城縣Shíchéng Xiàn1,567.40283,182琴江鎮34270065
360781瑞金市Ruìjīn Shì2,441.40613,894象湖鎮342500710
360783龍南市Lóngnán Shì1,646.14319,166龍南鎮34170095
註:章貢區數字包含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1街道、4鎮。
贛州市行政區劃
省級行政區:江西省  政府駐地:章貢區
縣級行政區
市轄區
章貢區
6街道
4鎮
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1街道
4鎮
南康區
2街道
6鎮
11鄉
1民族鄉
贛縣區
12鎮
7鄉
縣級市
瑞金市
7鎮
10鄉
龍南市
9鎮
5鄉
信豐縣
13鎮
3鄉
大余縣
8鎮
3鄉
上猶縣
6鎮
8鄉
崇義縣
6鎮
10鄉
安遠縣
8鎮
10鄉
定南縣
7鎮
全南縣
6鎮
3鄉
寧都縣
12鎮
12鄉
于都縣
9鎮
14鄉
興國縣
9鎮
16鄉
會昌縣
6鎮
13鄉
尋烏縣
7鎮
8鄉
石城縣
6鎮
5鄉

人口

[編輯]
贛縣人民廣場

2011年贛州市總戶數275.18萬戶,總人口918.26萬人,比年初增加10.99 萬人。農業人口729.59萬人,占總人口數的79.5%;非農業人口188.67萬人,占總人口的20.5%。男性476.92萬人,女性441.34萬人。平均每戶人口數為3.34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233人。全市人口出生率13.53‰,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52‰[25]

2019年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為983.0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6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02.09萬人,鄉村人口680.98萬人。[26]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8,970,014人[27]。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8,368,44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601,574人,增長7.19%,年平均增長率為0.7%。其中,男性人口為4,603,577人,占總人口的51.32%;女性人口為4,366,437人,占總人口的48.68%。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5.43。0-14歲的人口為2,071,601人,占總人口的23.09%;15-59歲的人口為5,495,181人,占總人口的61.26%;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403,232人,占總人口的15.64%,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994,136人,占總人口的11.08%。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4,961,719人,占總人口的55.31%;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4,008,295人,占總人口的44.69%。

民族

[編輯]
贛州客家先民南遷紀念鼎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8,904,275人,占99.27%;各少數民族人口為65,739人,占0.73%。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593,071人,增長7.14%,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05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8,496人,增長14.84%,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05個百分點。

贛州客家文化城鄉賢園

全市有雜散居少數民族成分42個,分布在19個縣(市、區)(含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204個鄉(鎮)、486個村,以畲族為主,回族集中在章貢區,瑤族集中在全南,有民族村30個。少數民族分別是:畲、回、蒙古、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土家、哈尼、哈薩克、傣、黎、傈僳、高山、佤、拉祜、水、東鄉、納西、景頗、獨龍、土、達斡爾、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錫伯、塔吉克、怒、烏孜別克、鄂溫克等民族[25]

語言

[編輯]

全市大部分地區通行客家話;章貢區及信豐縣城通用西南官話贛州話

經濟

[編輯]
贛州南站


贛南臍橙中國地理標誌產品[28]

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4,940.47億元,以不變價格計算,較上年增長5.4%。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價值488.95億元,成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1807.49億元,成長7.6%;第三產業增加值2644.03億元,成長4.1%。

交通

[編輯]
贛州黃金機場航站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

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

[編輯]
贛州梅關大道的路旁群雕

旅遊

[編輯]
荷蘭人約翰·紐霍夫在1665年所畫的贛州風景圖
贛州文昌閣遠望

自然景點

[編輯]

人文景點

[編輯]
贛州文廟
贛州城牆中的建春門
鬱孤台
玉虹塔

教育

[編輯]
1940年代時的新贛南博物館
1940年代時的新贛南圖書館

大學

[編輯]

分布於章貢區、會昌縣、于都縣、安遠縣。

中學

[編輯]

主要的重點中學有:

特產

[編輯]

名人

[編輯]
另請參見「分類:贛州人」。

注釋

[編輯]
  1. ^土地面積為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結果數據。
  2. ^常住人口為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

參考文獻

[編輯]
  1. ^顏森. 江西方言的分区. 北京: 《方言》. 1986-02-24: 19–38(中文).客家話主要分布在本省南部十七個縣和西北的銅鼓縣:興國、寧都、石城、瑞金、會昌、尋烏、安遠、定南、龍南、全南、信豐(不包括嘉定鎮和城郊的部分農村)、大余、崇義、上猶、南康、贛縣、於都、銅鼓...官話區有五個縣市:九江市、九江、瑞昌、贛州市、信豐(縣城嘉定鎮及桃江鄉的大部分,龍舌鄉的小部分,大阿鄉的太平圍村說官話,全縣大部分農村說客家話)。九江和瑞昌在贛北,贛州和信豐在贛南)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幫助)
  2. ^破解赣州话方言“孤岛”密码. [2014-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7). 
  3. ^江西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江西調查總隊. 江西统计年鉴. 出版者. 2017.08.ISBN 978-7-5037-8216-9.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 (幫助)
  4. ^赣州面积较大,是否有必要分为三个地级市?. yeeyi.com. 2020-10-04 [2021-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9). 
  5. ^贛州旅游資源介紹. 贛州市人民政府. 2016-10-31 [2022-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4). 
  6. ^中國政府網.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 [2018-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30). 
  7. ^赣州市历史渊源. [2011-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02). 
  8. ^国务院批准赣州调整部分行政区划. [2013-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3). 
  9. ^赣州:南康撤市设区获国务院批复. [2013-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3). 
  10. ^赣州自行解决南康撤市设区所需人员编制和经费. [2013-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1. ^袁思東.赣州赣县撤县设区获批复. 中國江西網. 2016-10-12 [2016-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3). 
  12. ^陳斌華.赣县撤县设区为“赣县区”. 中國江西網. 2016-10-15 [2016-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8). 
  13. ^国务院批准!江西省龙南县撤县设市!. 新浪新聞. 2020-06-30 [2020-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9)(中文). 
  14. ^赣州暴雨!水库决堤、2人遇难!强降雨还将持续. 搜狐. 2020-06-07 [2020-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3)(中文). 
  15. ^江西省行政区划. 中國網. 2011-12-13 [2020-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8)(中文). 
  16. ^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标准值月值数据集(1971-2000年).中國氣象局. [2010-05-04]. 
  17. ^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黄喜忠出任赣州市委书记. 澎湃新聞. [2024-12-15]. 
  18. ^赵多仙当选赣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中國經濟網. [2021-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9). 
  19. ^赣州新一届市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简介(主席徐兵). 中國經濟網. [2021-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2). 
  20. ^建置沿革. 贛州市人民政府. 2012-06-19 [2017-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6).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19-11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4). 
  22. ^《赣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 贛州市國土資源局.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9). 
  23. ^赣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 贛州市人民政府. [2021-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8). 
  24.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8年10月.ISBN 978-7-5087-5594-6. 
  25. ^25.025.1存档副本. [2013-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2). 
  26. ^《贛州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7. ^贛州市統計局、贛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赣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2021-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8). 
  28. ^28.028.1江西赣南脐橙.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2020-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9)(中文). 
  29. ^江西赣州遇洪不涝之谜:宋代排水系统仍发挥作用. 新浪. 2010-07-14 [2011-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8)(中文(中國大陸)). 
  30. ^歐艷芬.赣南茶油入围中国农产品地域品牌价值榜. 贛州市人民政府. 2020-09-24 [2020-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6)(中文). 

外部連結

[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贛州市
贛州市行政區劃
省級行政區:江西省  政府駐地:章貢區
縣級行政區
市轄區
章貢區
6街道
4鎮
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1街道
4鎮
南康區
2街道
6鎮
11鄉
1民族鄉
贛縣區
12鎮
7鄉
縣級市
瑞金市
7鎮
10鄉
龍南市
9鎮
5鄉
信豐縣
13鎮
3鄉
大余縣
8鎮
3鄉
上猶縣
6鎮
8鄉
崇義縣
6鎮
10鄉
安遠縣
8鎮
10鄉
定南縣
7鎮
全南縣
6鎮
3鄉
寧都縣
12鎮
12鄉
于都縣
9鎮
14鄉
興國縣
9鎮
16鄉
會昌縣
6鎮
13鄉
尋烏縣
7鎮
8鄉
石城縣
6鎮
5鄉
江西省行政區劃
地級行政區
地級市
南昌市
景德鎮市
萍鄉市
九江市
新余市
鷹潭市
贛州市
吉安市
宜春市
撫州市
上饒市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列表江西省鄉級以上行政區列表

區劃索引:單位(代碼)省級()>(副省級)>地級>縣級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內蒙古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上海 •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東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廣東 • 廣西 • 海南 • 重慶 • 四川 • 貴州 • 雲南 • 西藏 • 陝西 • 甘肅 • 青海 • 寧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門 • (台灣)
華北地區
直轄市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
直轄市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台灣
  • 台北市
  • 新北市
  • 桃園市
  • 台中市
  • 台南市
  • 高雄市
中南地區
特別行政區
河南
湖北
湖南
廣東
廣西
海南
西南地區
直轄市
四川
貴州
雲南
西藏
西北地區
陝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註:台灣省台澎地區)由中華民國自1945年統治至今,未實際控制。釣魚臺列嶼周邊海域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及日本政府船隻交替控制。根據《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規範》(自然資規〔2023〕2號)第八條第一項規定:台灣省在地圖上應當按省級行政單位表示。台北市作為省級行政中心表示(圖例中注省級行政中心)。台灣省的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按照地級行政中心表示。相關背景請參閱臺灣問題

參見:地級行政區數據地級行政區列表城市建制城市列表


區劃索引:單位(代碼)省級()>(副省級)>地級>縣級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內蒙古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上海 •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東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廣東 • 廣西 • 海南 • 重慶 • 四川 • 貴州 • 雲南 • 西藏 • 陝西 • 甘肅 • 青海 • 寧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門 • (台灣)
2011年1月起國家統計局開始實施《住宅銷售價格統計調查方案》的調查城市包括以下城市。
直轄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內蒙古自治區
遼寧省
吉林省
黑龍江省
江蘇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東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廣東省
廣西壯族自治區
海南省
四川省
貴州省
雲南省
陝西省
甘肅省
青海省
寧夏回族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共144處(截至2024年12月):
華北
15
北 京1
天 津1
河 北6
山 西6
內蒙古1
東北
7
遼 寧2
吉 林3
黑龍江2
華東
51
上 海1
江 蘇14
浙 江10
安 徽7
山 東10
福 建5
江 西6
中南
30
河 南8
湖 北5
湖 南4
廣 東8
廣 西3
海 南2
西南
22
四 川8
重 慶1
貴 州2
雲 南8
西 藏3
西北
17
陝 西6
甘 肅4
青 海1
寧 夏1
新 疆5
第一批
2005年
(12個)
副省級市
地級市
直轄市城區
縣級市
第二批
2008年
(14個)
省會、
自治區首府
地級市
直轄市城區
縣級市
第三批
2011年
(27個)
省會、
自治區首府
地級市
直轄市城區
縣級市
第四批
2014年
(34個)
省會
地級市
直轄市城區
縣級市
第五批
2017年
(89個)
省會、
自治區首府
地級市
直轄市城區
縣級市、
地級市轄區、
縣、
第六批
2020年
(133個)
省會
地級市
直轄市城區
縣級市和縣
第七批
2025年
(202個)
自治區首府
地級市
直轄市城區
縣級市和縣
注1:中央文明辦自2005年開始每隔三年分別評選出一批全國文明城市,至2025年已經產生7批。
注2:從第二批起每一批評選時均會對之前評選的城市進行複查,刪除線為未通過最近一次複查確認或其他原因不能繼續保留榮譽稱號的城市。
注3:方框內為因行政區劃調整被裁撤的行政區。
北京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內蒙古自治區
遼寧省
吉林省
黑龍江省
江蘇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山東省
江西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廣東省
廣西壯族自治區
四川省
重慶市
貴州省
雲南省
陝西省
青海省
寧夏回族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甘肅省
西藏自治區
注1:截至2022年11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共對中國大陸境內219座城市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注2:劃線者為因行政區劃調整撤銷的城市。
福建省
浙江省
廣東省
江西省
歷史
文化
菜餚
建築景觀
主要分布地區
國際
各地
地理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赣州市&oldid=89508792
分類:​
隱藏分類:​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