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搜尋

四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四瀆之稱首見於《爾雅·釋水》,是指中國古代的河(黃河)、淮(淮河)、濟(濟水)、江(長江)四條入海河流。「四瀆」在中國民間信仰中是河川神的代表,唐代始稱淮河為東瀆,長江為南瀆,黃河為西瀆,濟水為北瀆。

四瀆中,今存黃河、淮河、長江。濟水,又名兗水,山東段則稱大清河,古代發源於發源於今河南省濟源市境內,東經溫縣、武陟縣南入黃河,然後又出河南而繼續東流經山東渤海。1855年,濟水被黃河改道奪據,成為黃河下遊河道,濟水遂不復存在。

明朝時封東瀆為「大淮之神」,南瀆為「大江之神」,西瀆為「大河之神」,北瀆為「大濟之神」。

參考文獻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四瀆總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五嶽
五鎮
四海
四瀆
注釋:1.指原位於河北省曲陽縣境內的北嶽廟,清代曾改祀北嶽恆山之神於山西省渾源縣,但後者廟宇已不存。

2.宋代於河瀆廟並祭黃河之神與西海之神,清代西海之神由遙祭改為在青海湖湖濱舉行近海祭。

3.濟瀆廟並祭濟水之神與北海之神。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四渎&oldid=88661144
分類:​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