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貞觀九年(635年)改顯州置,治所在比陽縣(今河南省泌陽縣)。轄境約當今河南省泌陽、桐柏、社旗、方城、唐河等縣地。天寶初改置淮安郡,乾元初復名唐州,天祐三年(906年)移治泌陽縣(今河南省唐河縣),後改名泌州。五代後唐改名廣州,後晉改名泌州,後漢復名唐州。金朝時,戶一萬一千三十一。領四縣、四鎮:泌陽縣(胡陽鎮)、比陽縣(羊棚鎮)、湖陽縣(羅渠鎮)、桐柏縣(許封鎮)。元朝時,屬南陽府,轄泌陽縣。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廢泌陽縣入唐州,十三年(1380年)廢唐州。
| 隋代行政區劃變遷 | |||||||||
|---|---|---|---|---|---|---|---|---|---|
| 區劃 | 開皇元年 | 區劃 | 大業3年 | ||||||
| 州 | 郢州 | 唐州 | 鄀州 | 基州 | 郡 | 竟陵郡 | |||
| 郡 | 石城郡 | 漢東郡 | 滶川郡 | 遂安郡 | 武寧郡 | 章山郡 | 上黃郡 | 縣 | 長壽縣藍水縣 滶川縣漢東縣 清騰縣樂鄉縣 豐鄉縣章山縣 |
| 縣 | 長壽縣 | 藍水縣 滶水縣 上蔡縣 | 滶川縣 滶陂縣 | 梁安縣 | 樂鄉縣 武山縣 | 豐鄉縣 | 祿麻縣 | ||
| 唐朝唐州轄縣 | |
|---|---|
| 622年 | 棗陽縣、舂陵縣(廢除清潭縣) |
| 627年 | 棗陽縣(湖陽縣來屬,廢除舂陵縣) |
| 635年 | 與顯州合併,下轄比陽縣(治所)、桐柏縣、平氏縣、慈丘縣、方城縣、棗陽縣、湖陽縣 |
| 636年 | 比陽縣、桐柏縣、平氏縣、慈丘縣、方城縣、湖陽縣(棗陽縣改屬隋州) |
| 715年 | 比陽縣、桐柏縣、平氏縣、慈丘縣、湖陽縣(方城縣改屬仙州) |
| 725年 | 比陽縣、桐柏縣、平氏縣、慈丘縣、湖陽縣(增上馬縣) |
| 733年 | 比陽縣、桐柏縣、平氏縣、慈丘縣、湖陽縣、上馬縣(方城縣來屬) |
| 742年 | 比陽縣、桐柏縣、平氏縣、慈丘縣、湖陽縣、上馬縣(改為泌陽縣)、方城縣 |
| 769年 | 比陽縣、桐柏縣、平氏縣、慈丘縣、湖陽縣、泌陽縣(方城縣改屬仙州) |
| 770年 | 比陽縣、桐柏縣、平氏縣、慈丘縣、湖陽縣、泌陽縣(方城縣來屬) |
| 817年 | 比陽縣、桐柏縣、平氏縣、慈丘縣、湖陽縣、泌陽縣、方城縣(遂平縣來屬) |
| 821年 | 比陽縣、桐柏縣、平氏縣、慈丘縣、湖陽縣、泌陽縣、方城縣(遂平縣改屬蔡州) |
| 906年 | 泌陽縣(改治)、比陽縣、桐柏縣、平氏縣、慈丘縣、湖陽縣、方城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