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搜尋

佘山天文台

座標31°5′46.7″N121°11′18.6″E / 31.096306°N 121.188500°E /31.096306; 121.188500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佘山天文台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
座標31°5′46.7″N121°11′18.6″E / 31.096306°N 121.188500°E /31.096306; 121.188500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1900年
編號7-1695-5-088
認定時間2013年3月5日
地圖

佘山天文台,又名佘山觀象台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佘山工作站上海天文博物館[1],是一座始建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的一座天文台。該天文台由法國耶穌會司鐸蔡尚質募款修建,並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安裝了自法國訂購的雙筒折射望遠鏡和天文台的鐵質圓頂。建成後,佘山天文台以星象和太陽黑子觀測為主要工作,期間還曾經參與過地震等方面的科學研究。抗日戰爭時期,該天文台的經費受到影響並一度陷入癱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該天文台被中國科學院接管並重新投入科研工作,直至1987年在周邊新的射電望遠鏡和天文觀象台建造完成後正式面向遊客開放。佘山天文台於2002年和2013年先後被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編輯]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時,來華的法國傳教士們在徐家匯建立天文觀象台。開始以氣象觀測為主,以後又增加了地磁、地震、授時等項目,光緒十年(1884年)時第一次增加了與天文相關的「觀星報時」一項。光緒二十年(1894年)時,為發展天文氣象事業,耶穌會司鐸蔡尚質等人決定在徐家匯一帶新建一座天文台,並向英、法輪船公司等募得2萬法郎,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會、法租界公董局董事會也分別批准各捐款1萬法郎。在南京宗座代牧主教的幫助下,教會對此出資多達7萬法郎[2][3],使得蔡尚質等人得以從巴黎定購了一架口徑40厘米、焦距7米的雙筒折射望遠鏡和天文台的鐵製圓頂。因徐家匯土質疏鬆,無法承載3噸多重的儀器,天文台選址最終定在了今上海市松江區的西佘山山頂,因該地有今上海地區僅見的露出地面的岩基[4]。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時,天文台主體建築建造完成,初建時名為「佘山天文觀象站」,位置與佘山天主教堂相毗鄰[5]。光緒二十六年時,佘山天文台已經開始了部分天文觀像活動[6]。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時,自法國訂購的雙筒折射望遠鏡和天文台的鐵質圓頂安裝完畢[7],並安裝了中星儀。佘山天文台正式建成,同時由蔡尚質擔任首任佘山天文台台長,任期為1901年至1925年。建造完成的佘山天文台成為了中國境內最早的天文台之一[8][4]。光緒三十年至三十四年(1904年至1908年)[註 1],佘山天文台開始進行與地震研究有關的地磁和重力測量[6]。光緒三十四年三月初一(1908年4月1日),為免受有軌電車的影響,徐家匯觀象台將地磁觀測業務遷至江蘇省崑山縣菉葭浜,稱菉葭浜驗磁台[10]。此後兩位法國耶穌會司鐸葛式於1927年至1931年、衛爾甘於1932至1946年先後擔任過佘山天文台台長一職[11][12]

1932年,菉葭浜驗磁台的地磁測量業務遷至佘山天文台內[9][10]。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徐家匯天文台和佘山天文台之間的直通電話線路被日軍切斷,兩台部分活動被迫停止。此後,由於經費問題,佘山天文台幾乎陷入癱瘓狀態,人員嚴重不足,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都沒有任何改觀[13][14]。1951年1月,由華東軍事管制委員會、中國科學院、軍委氣象局組成的「徐家匯及佘山天文氣象管理委員會」正式接管了佘山天文台,佘山天文台被改稱為佘山觀象台,並劃歸紫金山天文台管轄,定名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佘山觀象台」[14][4][15]。1951年6月19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地球物理研究所聯合上海工作站」成立,該聯合工作站對徐家匯天文台和佘山天文台進行聯合管理。1954年6月4日,聯合工作站撤銷,徐、佘兩台都劃歸紫金山天文台領導,專門從事天文研究和授時工作,原有的地磁、地震工作部門劃歸地球物理研究所[13]。1962年,佘山天文台與徐家匯天文台正式合併為「上海天文台」,其中佘山天文台的正式名稱改為「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佘山工作站」,但仍習稱為「佘山天文台」[7]文化大革命期間,佘山天文台一度占據了佘山天主教堂的大堂[16]。1970年,中國科學院華東分院被撤銷,此後佘山天文台改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領導[2]。1984年至1985年,江南造船廠重建了佘山天文台觀測室圓頂,該項目由上海建築設計院和上海機電設計院聯合設計[17]。1987年時,佘山天文台周邊新建了天文觀象台和射電望遠鏡,其中天文觀象台位於佘山天主堂之西,射電望遠鏡於西佘山頂東部[5],佘山天文台正式對遊客開放[2]

1995年5月,佘山天文台與佘山天主教堂等景點組成的西佘山園正式對外開放[2]。1996年11月30日,佘山天文台正式被上海市政府列為上海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8]。2002年4月27日,佘山天文台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9]。2004年11月16日,佘山天文台掛牌成立上海天文博物館[20]。2013年5月3日,佘山天文台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1],並以佘山天文台用地範圍為其保護範圍,以整座西佘山為建設控制地帶[22]:286。2013年9月,佘山天文台進行整體修繕[23],並於2014年年初完工[24],基本上恢復了佘山天文台建立之初的原貌[25]。2023年3月20日起,歷經2年修繕的佘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博物館)對外試運行。[1]4月28日起,上海天文博物館正式面向社會公眾開放。[26]

結構

[編輯]

佘山天文台整體為歐式鋼筋混凝土結構兩層樓,呈十字架形,東長西短,南北兩翼對稱[27],全台總面積為4148平方米[22]:12。天文台觀察室圓頂位於十字中心,直徑達10米,球頂體身高度為18米,結構系鋼架焊接,外復鋁合金板,整體形狀呈半圓球形,並敷有隔熱層,內裝飾鍍塑鋼板。室內有10噸行車,觀測室能作360度旋轉。觀察室外徑為18.8米,總重達150噸。內部安裝有口徑40厘米的雙筒折射望遠鏡,該望遠鏡於1899年在法國巴黎高梯爾(Gautier)廠生產完成。圓頂東側建有子午儀室,內裝口徑6厘米的中星儀,用以觀測對鍾[11][28][17]。室內建築保存完好,室內的壁爐、圖書室等依舊保留原有格局[22]:12

功能

[編輯]

自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開始,佘山天文台出版《佘山天文台年刊》,至1942年因經費問題而停刊,共計出版21卷[註 2][11]

由於佘山腳下稻田遍布,空氣中水蒸氣幾乎終年飽和,氣流在沿着山坡上升後會造成星象抖動,這導致佘山天文台在一年中適於觀測的時間不到100天。此外,當風速達到每秒8米時,龐大的望遠鏡還會陣陣搖晃,嚴重影響觀象。當時天文台的工作人員文化程度都不高,但包括蔡尚質在內的所有工作人員的工作都很認真,自望遠鏡安裝完畢後的25年間,他們共拍攝了1.2萬多張太陽照片,手繪日影圖7000餘幅,在太陽黑子與地磁關係、太陽自轉等課題上有所論著,並編過一卷《赤道星圖》。蔡尚質在任時,天文台還曾用大望遠鏡攝下3000餘張星空照片。宣統二年(1910年),哈雷慧星出現時,佘山天文台進行過有價值的觀測,並留下一批寶貴的照片。他們也進行了太陽黑子的拍攝。其時,工作人員大多是外國人[4]。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佘山天文台台長、法國耶穌會司鐸蔡尚質編算了赤道帶-0°50′~+0°50′中1.4萬顆恆星照相星表,使該台的星表工作居當時的國際領先地位[29]

1949年至1962年期間,佘山觀象台主要從事照相天體測量,太陽黑子觀測,太陽活動研究和天體力學的研究,其中以測定疏散星團自行著稱。其中在1957年,佘山觀象台開始參加國際地球物理年蘇聯繫統的太陽黑子觀測,直至1960年結束[13]。1962年以後,佘山天文台還增加了人造衛星的觀測等工作。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除保持原有工作外,佘山天文台還進行人造衛星的多普勒測速和人造衛星的激光測距,人造衛星的精密定軌、軌道預報和資料處理等工作,承擔了激光衛星的預報任務,參加了中國的衛星測地工作,是中國國內激光聯測的負責單位,也是中國國內用新技術參加國際地球自轉聯測計劃的唯一單位。1949年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佘山工作站(包括佘山觀象台)取得科研成果累計有27項,其中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的有2項,獲中國科學院成果二等獎的有2項,獲上海市成果三等獎的有1項。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與國外的聯繫和交往日趨頻繁,並多次派人出國訪問、進修或工作,並成為了中國國內貯存天文照片最多的單位[4]

注釋

[編輯]
  1. ^一說為光緒三十二年,即1906年[9]
  2. ^有說法稱出版了42卷[13]

參考

[編輯]
  1. ^1.01.1视频 | 历经2年修缮升级 佘山天文台今起对外试运行. [2023-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1). 
  2. ^2.02.12.22.3上海园林志·第二篇 公园·第六章 森林公园·第三节 佘山国家森林公园.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5-03-28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5)(中文(中國大陸)). 
  3. ^上海气象志·第十六编 徐家汇观象台·第五章管理·第二节 人员经费的筹措与管理.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5-03-28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7)(中文(中國大陸)). 
  4. ^4.04.14.24.34.4松江县志·第二十三卷 科技·第三章 科学普及与服务·第三节 青少年科技活动.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5-03-28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6)(中文(中國大陸)). 
  5. ^5.05.1松江县志·第二十六卷 九峰三泖·第一章 峰泖胜迹·第三节 佘山.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5-03-28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6)(中文(中國大陸)). 
  6. ^6.06.1上海测绘志·第一篇 大地测量·概述.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5-03-28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2)(中文(中國大陸)). 
  7. ^7.07.1上海地名志·第六章经济文化地名·第二章 文化类·第一节 文教、科研.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5-03-28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8)(中文(中國大陸)). 
  8. ^上海通志·第二十卷 旅游·第三章 旅游资源·第一节 旅游景点.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5-03-28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6)(中文(中國大陸)). 
  9. ^9.09.1上海测绘志·第一篇 大地测量·第四章 重力和地震测量.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5-03-28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0)(中文(中國大陸)). 
  10. ^10.010.1上海气象志·大事记.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5-03-28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3)(中文(中國大陸)). 
  11. ^11.011.111.2上海宗教志·第四编 天主教·第四章 出版、医院和社会事业·第三节 社会事业.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5-03-28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0)(中文(中國大陸)). 
  12. ^李珩. 佘山天文台过去的历史和未来的展望.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2007年1月: 2–6.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幫助)
  13. ^13.013.113.213.3上海科学技术志·第四 编自然科学·第四章 天文学.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5-03-28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0)(中文(中國大陸)). 
  14. ^14.014.1上海科学技术志·第一编 科技机构、管理和服务·第一章科技机构·第三节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5-03-28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1)(中文(中國大陸)). 
  15. ^上海科学技术志·第一编 科技机构、管理和服务·第一章 科技机构·第五节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5-03-28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7)(中文(中國大陸)). 
  16. ^上海宗教志·第四编 天主教·第一章 场所·第一节 开放教堂.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5-03-28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5)(中文(中國大陸)). 
  17. ^17.017.1上海船舶工业志·第七编 钢结构制造工程及非船舶产品·第一章 钢结构制造工程·第一节 建筑钢结构.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5-03-28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7)(中文(中國大陸)). 
  18. ^上海青年志·第四篇 青年社会教育·第一章 青年政治教育·第四节 爱国主义教育.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5-03-28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中文(中國大陸)). 
  19. ^上海年鉴2003·三十二、文化艺术·广播影视·(十二)文物、博物、考古.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5-03-28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8)(中文(中國大陸)). 
  20. ^上海天文博物馆试运行首日先睹记(图) _科学探索_科技时代_新浪网. 新浪科技_新浪網. 2004-11-16 [2023-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6)(中文). 
  21. ^上海十处史迹和建筑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華網. 2015-05-03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8)(中文(中國大陸)). 
  22. ^22.022.122.2上海松江區文物管理委員會等 編. 松江文物保护单位图文集(修订版).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05-01: 294.ISBN 9787532574766.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幫助)
  23. ^松江·113岁佘山天文台首次“闭门”大修. 網易新聞. 2013-09-12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6)(中文(中國大陸)). 
  24. ^上海:恢复百年原貌 佘山天文台春节重新开. 中國新聞網. 2014-02-02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中文(中國大陸)). 
  25. ^上海交大曹永康副教授主持完成佘山天文台修缮工作. 新華網. 2014-01-17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5)(中文(中國大陸)). 
  26. ^上海天文博物馆明天正式对公众开放啦! -上海市文旅推广网-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提供专业文化和旅游及会展信息资讯. 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_上海市文旅推廣網_提供上海文化和旅遊活動專業資訊. 2023-04-27 [2023-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7)(中文). 
  27. ^謂知. 我国最早的近代天文台——上海佘山天文台. 中國文物報. 2013年5月: 8.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幫助)
  28. ^上海通志·第三十三卷 科学技术·第一章 科研机构、学术团体、活动场所·第一节 科研机构.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5-03-28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6)(中文(中國大陸)). 
  29. ^上海科学技术志·第四编 自然科学·第四章 天文学·第一节 天体测量学.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5-03-28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7)(中文(中國大陸)).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見

[編輯]
黃浦區
徐匯區
長寧區
靜安區
普陀區
虹口區
楊浦區
閔行區
嘉定區
浦東新區
松江區
青浦區
奉賢區
  • 註1:跨省;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浙江省嘉興南湖中共「一大」會址歸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
  • 註2: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海外灘建築群為黃浦區和虹口區共有。
  • 註3: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聖約翰大學近代建築為長寧區和普陀區共有。
參見: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各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索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浦東新區
黃浦區
靜安區
徐匯區
長寧區
普陀區
虹口區
楊浦區
寶山區
閔行區
嘉定區
金山區
松江區
青浦區
奉賢區
崇明區
其他
浦東新區
黃浦區
靜安區
徐匯區
長寧區
普陀區
虹口區
楊浦區
寶山區
閔行區
嘉定區
金山區
松江區
青浦區
奉賢區
崇明區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佘山天文台&oldid=89510517
分類:​
隱藏分類:​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