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省 | |||||||||
|---|---|---|---|---|---|---|---|---|---|
| 1649年—1911年 | |||||||||
1911年广西省的范围 | |||||||||
| 国家 | |||||||||
| 首府 | 桂林府 | ||||||||
| 历史 | |||||||||
• 成立 | 1649年 | ||||||||
• 废除 | 1911年 | ||||||||
| |||||||||
| 今属于 | |||||||||
| 广西历史 | |||||||||||
|---|---|---|---|---|---|---|---|---|---|---|---|
| 史前时代 | 旧石器时代 | ||||||||||
| 新石器时代 | |||||||||||
| 瓯骆时代 | |||||||||||
| 秦 | 桂林郡象郡 | ||||||||||
| 南越国 | |||||||||||
| 汉 | 交趾 | ||||||||||
| 孙吴 | 广州 | ||||||||||
| 晋 | 广州 | ||||||||||
| 刘宋 | 桂州 | ||||||||||
| 萧齐 | 桂州 | ||||||||||
| 萧梁 | 桂州 | ||||||||||
| 南陈 | 桂州 | ||||||||||
| 隋 | 岭南诸郡 | ||||||||||
| 唐 | 岭南道 | ||||||||||
| 南汉 | |||||||||||
| 宋 | 广南西路 大南国 | ||||||||||
| 元 | 湖广行省 | ||||||||||
| 明 | 广西承宣布政使司 | ||||||||||
| 清 | 广西省 | ||||||||||
| 中华民国 | 广西省 •旧桂系(1911-1921) •马君武时期(1921-1922) •新桂系(1922-1950) | ||||||||||
| 中华人民 共和国 | 广西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 ||||||||||
广西省(满语:ᡤᡠᠸᠠᠩᠰᡳ
ᡤᠣᠯᠣ,穆麟德转写:guwangsi golo)为清朝时期22个省份之一。清代时,推行省、道、府州(直隶厅或直隶州)、县四级行政区划制,顺治六年(1649年)。将明朝广西承宣布政使司辖境改称广西行省,省会驻桂林府(今桂林市)。1649年,设广西巡抚。1661年—1665年、1723年—1724年,设广西总督;1727年—1734年,由云贵总督兼管广西;其他时段,为两广总督兼管广西。
明末清初的广西兵祸连年,先是南明永历政权反清与瞿式耜、李定国抗清,后有广西将军孙延龄起兵追随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随著社会的逐步恢复稳定,广西城镇商业繁荣,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日臻成熟,大量陂、堰、塘、渠的修建和水翻筒车普遍使用,田地大量增加,连山区亦开辟出梯田、冲田等。文化艺术方面,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桂剧、彩调剧等民间戏剧逐渐流行。清代中期以后,天地会势力在广西境内迅速发展,反清情绪高涨。鸦片战争爆发后,广西反帝反封建衡突形成高潮。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爆发,天地会的反清起义也在各地勃然兴起。其时,民众和西方教会的冲突也日益加深。1856年,法国借口“西林教案”悍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广西军民奋起抗击法国侵略,在陆路战场取得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
清末,由于西方帝国主义的经济入侵,广西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加速破产,人民日益贫困,社会陷于动荡。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广西革命党人先后组织了柳州起义、浔州起义,正式宣告广西脱离清廷独立。[1]
| 广西省行政区划图(1820年) |
广西全省划分为11个府、2个直隶厅、2个直隶州,各别统辖各州厅县:
雍正十年(1732年),荔波县划归贵州省统辖。1725年,设宾州直隶州,1734年裁;1727年,设西隆直隶州,1729年裁。
清末,今广西境内设有11府、2直隶厅及2直隶州,下辖8厅、15州、49县,及34土州、6土县、10土司和3长官司。
| 前任: 大明广西承宣布政使司 | 继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