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契丹大字 | |
|---|---|
| 类型 | |
使用时期 | 920年至1191年 |
| 书写方向 | 从左至右 |
| 语言 | 契丹语 |
| 相关书写体系 | |
| 父体系 | |
| 子体系 | 女真文 |
| ISO 15924 | |
| ISO 15924 | Kitl(505), Khitan large script |
| 本条目包含国际音标 (IPA) 符号。 有关 IPA 符号的介绍指南,请参阅Help:IPA。[ ],/ / 及 ⟨ ⟩ 之间的区别,参阅IPA§方括号与转录定界符。 | |
辽太祖神册五年创制契丹大字,九月十四日(公元920年10月28日)制成,下诏颁行。[2]契丹小字制成后,大字和小字共同使用。辽穆宗应历十年(公元960年)的《痕得隐太傅墓志》是现存时代最早的保存完整的契丹大字石刻。
金朝虽然创制了女真文,但是灭辽后契丹文仍在使用。直到金章宗明昌二年四月十六日(公元1191年5月10日),罢免国史院专写契丹文的官员;同年十二月十一日(12月28日)“诏罢契丹字”。[3]
金世宗大定十六年(1176年)的《大金国先父郎君墓志铭》是现存时代最晚的契丹大字石刻。
契丹大字和汉字的书写方式类似,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一些大字是直接假借汉字,比如:一、二、三、五、十、百、皇帝、囯。还有一些大字是将汉字改造字型、增减笔划而得的仿造字。超过半数的大字由于没有解读出来,所以也难以确定来源。目前发现的大字约有一千多个。2004年,刘凤翥先生通过比对《耶律昌允墓志》中的官衔,破译了诸多契丹大字,并为189个契丹大字构拟了音值。
契丹大字金石资料字数合计1万5000左右,以石刻为主。保存完整的契丹大字石刻:[4]
此外,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藏有契丹大字写本,有1万5000字。但是该写本字迹比较潦草,目前释读出的内容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