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太平洋

坐标0°N160°W / 0°N 160°W /0; -160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关于与“太平洋”标题相近或相同的条目,请见“太平洋 (消歧义)”。
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请协助改善本条目或在讨论页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此条目需要编修,以确保文法、用词、语气格式标点等使用恰当。(2020年5月17日)
请按照校对指引,帮助编辑这个条目。(帮助讨论
此条目含有过多、重复或不必要的内部链接。(2020年5月17日)
请根据格式指引,移除重复、标题链接以及任何与内容无关的链接。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2020年5月17日)
请协助补充多方面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太平洋"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太平洋
太平洋地图
坐标0°N160°W / 0°N 160°W /0; -160
表面积165,250,000平方千米(63,800,000平方英里)
平均深度4,280米(14,040英尺)
最大深度10,911米(35,797英尺)
水体体积710,000,000立方千米(170,000,000立方英里)
岛屿岛屿列表英语List of islands in the Pacific Ocean
位置
地图
View of the Earth where all five oceans visible
地球的大洋
(五大洋划分法)

世界洋

太平洋(英语:Pacific Ocean)是地球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面积约为1.65亿平方公里,从北冰洋一直延伸至南冰洋,西侧为亚洲,西南为大洋洲,东面为美洲。它覆盖了地球约46%的水面和32%的总面积,超过所有陆地面积的总和。[1]赤道将太平洋分为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北面连接白令海峡,南面以南纬60度为界。

位于北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表面最深的位置,海沟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下 10,911米(35,797英尺)。[2]

太平洋之名称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为“静海”,由航海家麦哲伦命名。受雇于西班牙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于1520年10月,率领5艘船从大西洋找到了一个西南出口(麦哲伦海峡)向西航行,经过38天的惊涛骇浪后到达一个平静的洋面,他因称之为太平洋。

海水性质

[编辑]
国际太空站看太平洋上的日落

太平洋的水温随纬度而变化,在极地附近接近冰点,而在赤道地区则大约为25至30°C(77至86°F)。海水的含盐量在中纬度地区较高:赤道附近水域因全年降雨充足,导致含盐量较低,而极地地区由于寒冷和蒸发较少,含盐量也偏低。整体而言,太平洋的海水比大西洋温暖,这主要受气候和洋流的影响。在北半球,太平洋表面海水主要以顺时针方向流动(北太平洋环流),而在南半球则以逆时针方向流动。北赤道洋流沿北纬15度,在信风带动下向西推进,接近菲律宾后转向北方,并与日本洋流(又称黑潮)汇合。

在大约北纬45度,黑潮分成两支。往南的一支重返北赤道洋流,另一支往北形成阿留申洋流,接近北美洲时推动白令海峡反时针方向的水流,往南成为寒冷缓慢的加利福尼亚洋流

南赤道洋流沿赤道往西流动,在新几内亚往东南一转,在大约南纬50度完全转往正东方向。洋流在这段自西沿南太平洋流动,是为南极绕极环流一段。到达智利海岸时,洋流分成两支:一支经合恩角流进大西洋,另一支向北成为秘鲁洋流

地貌

[编辑]
太平洋被周围许多的火山和海沟以环形围住

安山岩线英语Andesite line是太平洋地貌中最重要的分界线,将中部太平洋盆地较深层的火成镁铁岩及大陆边沿的半沉降火成长英岩分隔开来。安山岩线沿加里福尼亚州西端岛屿、阿留申群岛南端、堪察加半岛东端、千岛群岛、日本群岛、马里亚纳群岛、所罗门群岛,直达纽西兰;亦向东北伸延至安第斯山脉西端、南美洲及墨西哥,再折返加州。印尼、菲律宾、日本、新几内亚、纽西兰等澳洲大陆及亚洲大陆的东部延伸地区全在安山岩线以外。

陆地和岛屿

[编辑]
玻里尼西亚的三个端点分别是夏威夷群岛纽西兰复活节岛

太平洋的岛屿类型多样,有陆边岛、冲积岛、珊瑚礁火山岛等四个类型的岛屿。陆边岛位于安山岩线以外,包括新西兰新几内亚岛菲律宾群岛台湾岛等,这些岛和附近的大陆相连,其中新几内亚岛是世界第二大岛屿。火山岛如布干维尔岛夏威夷岛和所罗门群岛等,很多还有活火山活动。太平洋上几乎所有较小的岛屿都位于北纬30度及南纬30度之间,由东南亚延伸至复活节岛;其馀的太平洋海域差不多都全被水覆盖着。

夏威夷复活节岛新西兰围成的玻里尼西亚大三角区域内有库克群岛马克萨斯群岛萨摩亚群岛社会群岛托克劳群岛汤加群岛土阿莫土群岛图瓦卢群岛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

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位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

由新几内亚为首的美拉尼西亚位于太平洋的西南角,包括俾斯麦群岛斐济群岛新喀里多尼亚岛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等。

澳大利亚
新西兰
查塔姆
夏威夷
威克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帕劳
巴布亚新几内亚
复活
节岛
法属波利尼西亚
库克群岛
新喀里多尼亚
斐济
图瓦卢
吉尔伯特
菲尼克斯
莱恩
所罗门群岛
托克劳
马绍尔群岛
瑙鲁
瓦努阿图
汤加
皮特肯
关岛
诺福克
北马里亚纳
萨摩亚
AS
WF
纽埃
科科斯
圣诞岛
琉球
伊豆
小笠原
火山
冲之鸟岛
南鸟岛
中途岛
约翰斯顿
克利
珀顿
索科罗
豪兰
贝克
金曼
帕迈拉
贾维斯
珊瑚海
豪勋爵
克马德克
邦蒂
三王群岛
安蒂波德斯
奥克兰
索兰德英语Solander Islands
斯奈尔斯
坎贝尔
AC
麦夸里
印尼
菲律宾
砂拉越
文莱
沙巴
马鲁古
巴布亚
东帝汶
西沙
南沙


环太平洋国家

[编辑]
主条目:环太平洋地区
亚伯拉罕·奥特柳斯于1589年绘制的地图Maris Pacifici。大概是第一张印有太平洋的印刷地图

在史前时期太平洋地区发生过多次重要迁徙,最显著的一次是南岛民族玻里尼西亚人)从亚洲海边迁至大溪地,然后到达夏威夷新西兰,后来还到了复活节岛

欧洲人于十六世纪早期发现了太平洋。最早的是曾横渡巴拿马地峡西班牙航海家巴尔沃亚(Vasco Núñez de Balboa)(1513年)及以后在环球航行中横渡太平洋的麦哲伦(1519年-1522年)。

国家/政权

[编辑]
国家/政权政治体制所属大洲旗帜
 文莱君主专制亚洲
 柬埔寨君主立宪制亚洲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国家亚洲
 新加坡共和制亚洲
 泰国君主立宪制亚洲
 印度尼西亚共和制亚洲
 日本君主立宪制亚洲
 香港一国两制亚洲
 澳门一国两制亚洲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制亚洲
 中华民国民主共和亚洲
 朝鲜独裁统治亚洲
 韩国共和制亚洲
 马来西亚君主立宪制亚洲
 菲律宾共和制亚洲
 俄罗斯联邦共和亚欧大陆
 美国联邦共和北美洲
 哥伦比亚共和制南美洲
 哥斯达黎加共和制北美洲
 萨尔瓦多共和制北美洲
 厄瓜多尔共和制南美洲
 危地马拉共和制北美洲
 洪都拉斯共和制北美洲
 加拿大君主立宪制北美洲
 秘鲁共和制南美洲
 墨西哥共和制北美洲
 智利共和制南美洲
 尼加拉瓜共和制北美洲
 巴拿马共和制北美洲
 东帝汶共和制大洋洲
 斐济共和制大洋洲
 基里巴斯共和制大洋洲
 澳大利亚君主立宪制大洋洲
 马绍尔群岛共和制大洋洲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共和制大洋洲
 瑙鲁共和制大洋洲
 新西兰君主立宪制大洋洲
 巴布亚新几内亚君主立宪制大洋洲
 萨摩亚共和制大洋洲
 帛琉共和制大洋洲
 所罗门群岛君主立宪制大洋洲
 汤加君主立宪制大洋洲
 图瓦卢君主立宪制大洋洲
 瓦努阿图共和制大洋洲

属地、境外领土及地区

[编辑]
属地地区所属国家(联系邦所属大洲
 美属萨摩亚 美国大洋洲
 库克群岛 新西兰大洋洲
 法属玻里尼西亚 法国大洋洲
 关岛 美国大洋洲
 新喀里多尼亚 法国大洋洲
 纽埃 新西兰大洋洲
 北马里亚纳群岛 美国大洋洲
 皮特凯恩群岛 英国大洋洲
 托克劳 新西兰大洋洲
 瓦利斯和富图纳 法国大洋洲
 布干维尔 巴布亚新几内亚大洋洲
 夏威夷州 美国大洋洲
 威克岛 美国大洋洲
 美国本土外小岛屿 美国大洋洲
 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 智利南美洲
 复活节岛 智利大洋洲
 圣诞岛 澳大利亚大洋洲
 科科斯(基林)群岛 澳大利亚大洋洲
 诺福克岛 澳大利亚大洋洲

沿海与海峡

[编辑]
世界海洋

缘海

[编辑]

由北向南逆时针方向:

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东海)-菲律宾海-(南海-苏禄海-爪哇海)-俾斯麦海-所罗门海-珊瑚海-塔斯曼海-智利海

海与湾

[编辑]

亚洲和大洋洲

[编辑]

美洲

[编辑]

海峡

[编辑]

由北向南:

主要港口与海港

[编辑]

亚洲

[编辑]

北美洲

[编辑]

中南美洲

[编辑]

大洋洲

[编辑]

参见

[编辑]
垂斯特号深潜艇,摄于1960年1月23日在马里亚纳海沟的潜航前

参考文献

[编辑]
  1. ^"Pacific Ocea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Britannica Concise. 2006. Chicago: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Inc.
  2. ^Japan Atlas: Japan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 [2007-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8). 

延伸阅读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太平洋分类
世界分区

亚洲

东亚 ·东南亚 ·南亚 ·中亚 ·西亚/西南亚 ·北亚/西伯利亚 ·东北亚
其他近东 ·中东 ·远东 ·东亚岛弧 ·东印度 ·印度次大陆

非洲

文化地理阿拉伯非洲 ·漠南非洲拉丁非洲
自然地理北部非洲/撒哈拉以北非洲 ·撒哈拉以南非洲东部非洲 ·中部非洲 ·西部非洲 ·南部非洲
其他东北非洲西北非洲大中东地区

欧洲

自然地理东欧 ·西欧 ·南欧 ·北欧 ·中欧
其他中东欧 ·东南欧巴尔干地区 ·欧俄

美洲

自然地理北美洲 ·南美洲
政治地理北美 ·拉丁美洲中美中美洲 ·加勒比地区 ·南美
文化地理盎格鲁美洲 ·拉丁美洲法兰西美洲英语French America ·伊比利亚美洲西班牙美洲 ·葡萄牙美洲英语Portuguese America)) ·中部美洲

大洋洲

澳洲澳大利亚
澳大拉西亚 ·美拉尼西亚 ·密克罗尼西亚 ·波利尼西亚

极地

北极地方 ·南极洲/南极地方

其他
 

环太平洋地区亚太地区印太地区 ·独立国家国协地区 ·阿拉伯地区 ·环地中海地区 ·高加索地区

大洋

世界洋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南冰洋

气候区

热带热带雨林 ·热带莽原 ·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 ·热带季风
亚热带副热带湿润/夏雨型暖湿 ·副热带季风 ·地中海
温带温带海洋性 ·温带大陆性 ·温带草原 ·温带沙漠 ·温带季风
亚寒带副极地气候
寒带极地气候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其他高山气候 ·丘陵气候 ·平原气候 ·盆地气候 ·台地气候

生物分布区

新北界 ·古北界 ·旧热带界 ·东洋界 ·澳新界 ·新热带界 ·南极界 ·大洋界英语Oceanian realm

地球海洋
北冰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
南冰洋
北太平洋
阿留申群岛
千岛群岛
其他岛屿
西太平洋
西北太平洋主要群岛
东亚岛弧中段)
日本列岛
琉球群岛
台澎群岛
西北太平洋其他
俄罗斯
朝鲜半岛岛屿
朝鲜西海
韩国西海
韩国南海
济州周边
其他
中国北方诸岛
长山群岛
山东
庙岛群岛
长江口岛屿
其他
浙江岛屿
舟山群岛
岱山
嵊泗
宁波
台州
温州
福建岛屿
宁德福州
莆田
二府
广东
岛屿
粤东岛屿
香港岛屿
珠江口伶仃洋岛屿
江门阳江岛屿
湛江岛屿
南海诸岛
马来群岛
大巽他群岛
小巽他群岛
菲律宾群岛
摩鹿加群岛
南太平洋
玻里尼西亚
岛群端点
其他组成岛屿
美拉尼西亚
密克罗尼西亚
其他岛屿
东太平洋
幽灵岛
黑体为较大的岛屿
斜体为主权争议岛屿
澳大利亚岛更常被认为是次大陆
国际
各地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太平洋&oldid=90297234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