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何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2024年1月20日)
请协助补充多方面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何晏"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何晏
三国时期玄学家、政治家
何晏
何晏著《论语集解》,明刊,藏于山东博物馆
吏部尚书
国家魏国
时代三国时期
平叔
籍贯南阳宛(今河南南阳
其他名号何尚书、阿平
出生196年
逝世249年
亲属
父亲何咸
母亲尹氏
继父曹操
金乡公主
妻之父曹操
妻之母杜夫人

何晏(196年—249年),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孙,曹操婿养子三国时期玄学家,魏晋玄学贵无派创始人,与王弼并称“王何”,玄学代表人物之一,在高平陵之变曹爽等同被司马氏诛杀,卒于正始十年(249年)。何晏以俊美著称,有何郎粉傅粉何郎之语,代指美男子。[1]

生平

[编辑]

名门之后

[编辑]

何晏是何进之孙,父可能名何咸[2],早亡,曹操担任司空时纳何晏母亲尹氏为妾,同时收养何晏,并对其颇加宠爱[3]

身世及生年考辨

[编辑]

何晏的祖父另一说为何皇后的同母兄何苗(本姓朱)。杨鉴生《何晏丛考》指出何晏墓在庐江县北,而何进为南阳宛人,如何晏为其孙,不符合当时盛行的归葬习俗。而庐江有朱氏,可能是何苗的籍贯,如何晏为何苗孙,归葬庐江则顺理成章。

何晏生年不详。曹道衡、沈玉成《中古文学史料丛考》认为何晏生于189年;陆侃如《中古文学纪年》、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下认为生于190年,王仲荦怀疑何晏系家族被灭后的遗腹子;冯增诠、姜宏周、陆学宜《中国哲学史著名哲学家评传》、余敦康《魏晋玄学史》认为199年何晏七岁进入曹家,即生于193年;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认为生于195年;王葆玹《正始玄学》根据何晏七岁养于魏宫,判断当时曹操已经在213年加九锡,故判断何晏生于207年,但王晓毅《王弼评传》附《何晏评传》《何晏年谱》不赞成。

郑欣《何晏生年考辨》根据何晏不足七岁时进入曹家不早于建安四年等史料,否定其出生不迟于193年及家族被灭的可能性;根据何晏与不迟于198年出生的秦朗年龄相仿、曾模仿187年出生的曹丕的衣着引起曹丕厌恶、曾帮曹操解释兵书疑难、幼年时不曾与生于206年的曹叡长期相处、不迟于219年迎娶曹操之女、因好色在220年曹丕登基后不被重用等,否定其生于207年的可能性;再结合曹操纳尹夫人不早于198年纳杜夫人,将何晏生年定在194—199年间,再判断曹丕204年迁居邺城之前居住于许都、嫉妒厌恶何晏与何晏七八岁得到曹操宠爱同时,及杜夫人所生的何晏妻金乡公主出生不早于199年,结合当时的男十五到十八、女十三到十九的婚龄及何晏死时公主所生子五六岁、曹操带着何晏与诸子游玩时特别照顾何晏而非生于196年的爱子曹冲,最终认为何晏生于196年、金乡公主生于201年的可能性最大;杨鉴生根据曹操纳尹夫人时为司空,排除了当时他在洛阳或庐江的可能性,认为是在南阳,时间约在建安三年,故赞同郑欣的结论。

少年奇才

[编辑]

何晏少时天资聪慧,博览群书,勤奋好学,于魏宫中长大,自小便在曹操身边。《何晏别传》载“何晏小时养魏宫,七八岁便慧心大悟,众无愚智莫不贵异之。曹操读兵书,有所未解,试以问晏。晏分散所疑,无不冰释。”曹操识其才学。

世说新语》还记载有何晏“划地为庐”的故事,何晏七岁之时非常聪慧,何晏从小便在宫中长大,曹操想要收其为子。知道之后,何晏就地划了一个方块当中,并且自己站在方形区域当中不出。有人问他“这是甚么道理?”他回答说“这是何氏之庐”。曹操听说后,便将何晏遣还。“划地为庐”“何氏之庐”的举动表明何晏少时虽在曹氏家族长大,但仍心念本家,与曹氏保持一定的距离。

政治联姻

[编辑]

何晏娶曹操之女金乡公主为妻,生有一儿子,但因何晏生活放荡好女色,二人感情并不和睦。《魏末传》记载二人实为同母异父之乱伦婚姻[4],但是裴松之反驳此说法,因《魏末传》乃“底下之书”而非良史,可信度不高,他引注认为金乡公主实际为杜夫人所生,只是由尹夫人代养而已[5]

步入政坛

[编辑]

何晏因才学闻名于世,提倡清谈、服五石散,在品评人物及文士间颇有声望;但因其人为曹丕所忌,仅得闲职。魏明帝曹叡亦恶其虚浮,未加重用。

正始初,曹爽执政,何晏方得重用,擢为散骑侍郎,迁侍中吏部尚书,一跃成为曹爽集团要人,并被认为参予了曹爽与司马懿的权力斗争。时人将丁谧、何晏和邓飏三人并称三狗,并以“台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当,一狗凭默作疽囊。”(尚书台有三只狗(指丁谧、何晏和邓飏)要咬人)形容他们操弄人事,不遗馀力排除司马懿集团人物的行为。

被害

[编辑]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诛灭曹爽。何晏因佐曹爽秉政,同被灭族。《魏氏春秋》记载司马懿令何晏参与编审曹爽集团之成员及罪状,何晏以为司马家会饶自己一命,故卖力缉查,不料在陈上罪状时,司马懿告知涉案共有八族,何晏上疏丁谧、邓飏等七姓,司马懿说尚缺一人,何晏惊问是不是自己,司马懿说是,遂将其逮捕。何晏被杀后,司马懿追杀何晏之妻金乡公主母子,何晏之母尹夫人与司马懿有交情,在尹夫人求情之下,金乡公主母子得以保全。

后代学者对何晏死因提出疑问,并提出新的说法认为何晏之死乃出于司马师个人对其的嫉恨[6],理由如下:

  1. 他们认为何晏并非曹爽心腹,何晏与曹爽司马懿两大集团都有接触,情况与丁谧不同,而且认为何晏对曹爽的执政诸多做法持保留意见。
  2. 何晏在评议司马师夏侯玄等当时人物时候,将自己和夏侯玄排在司马师之前,除此之外,何晏对司马师可能有其他的傲慢行为,惹怒了司马师。
  3. 一般认为何晏与司马氏表面上都尊儒家为主流,而非浮华的玄学清谈

人物

[编辑]

容貌

[编辑]

何晏以容貌绝美、好打扮著称于世,《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就记载了一篇何晏在皮肤上扑粉以使面色白皙,而粉下皮肤竟更为洁白的故事:“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但后期因长期服用五石散,何晏的容颜也起了变化。方士管辂形容何晏:“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

玄学大师

[编辑]

何晏少时即以才秀知名,好老庄,是魏晋玄学贵无派创始人,与王弼并称“王何”,魏晋玄学家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儒道合同,引老子以释儒家。他在《道论》中说:“有之为有,恃‘无’以生;事而为事,由无以成。”“无”是他对《老子》和《论语》中“”的理解。他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有所有”,而“道”则是“无所有”,是“不可体”的,所以无语、无名、无形、无声是“道之全”。

论著

[编辑]

其著述完整存于世者甚少,以散文和赋为主,散文多是哲学、政治论文,如《论语集解》、《无名论》、《无为论》、《韩白论》、《冀州论》、《九州论》等。赋今仅存一篇,即《景福殿赋》,魏明帝曹叡在许昌建成景福殿,何晏受命而作此赋。赋分三部分,先述兴建缘起,中间一大段写宫殿规模、结构、环境、装饰,并从写政治、人事相结合的角度,解释其象征含义,末尾则按照劝百讽一的传统写法,说了一些正面的道理。此赋与东汉王延寿所撰《鲁灵光殿赋》,同为描写宫殿辞赋的名作。何晏亦能诗,刘勰评之为“浮浅”[7],今仅存三首,已难窥其全貌。

评价

[编辑]
  • 谤书:“台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当,一狗凭默作疽囊。”(《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裴松之注引《魏略》)
  • 王肃:“此辈即弘恭石显之属,复称说邪!”(《三国志·魏书·锺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
  • 严宪:“晏等骄侈,必当自败。”(《晋书·卷九十六·列传第六十六》)
  • 王广:“爽以骄奢失民,何平叔虚华不治,丁、毕、桓、邓虽并有宿望,皆专竞于世。”(《资治通鉴·卷七十五·魏纪七·邵陵厉公中》)
  • 傅嘏:“何平叔言远而情近,好辩而无诚,所谓利口覆邦国之人也。”(《资治通鉴·卷七十六·魏纪八·邵陵厉公下》)
  • 管辂:“其才若盆盎之水,所见者清,所不见者浊。神在广博,志不务学,弗能成才。欲以盆盎之水,求一山之形,形不可得,则智由此惑。故说老、庄则巧而多华,说易生义则美而多伪;华则道浮,伪则神虚;得上才则浅而流绝,得中才则游精而独出,辂以为少功之才也。”(《三国志·卷二十九·魏书二十九·方技传第二十九》裴松之注引《辂别传》)
  • 傅玄:“是时何晏以才辩显于贵戚之间。”(《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 荀勖:“晏能清言,而当时权势,天下谈士,多宗尚之。”(《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 范宁:“王何蔑弃典文,不遵礼度,游辞浮说,波荡后生,饰华言以翳实,骋繁文以惑世。搢绅之徒,翻然改辙,洙泗之风,缅焉将坠。遂令仁义幽沦,儒雅蒙尘,礼坏乐崩,中原倾覆。古之所谓言伪而辩,行僻而坚者,其斯人之徒欤?昔夫子斩少正于鲁,太公戮华士于齐,岂非旷世而同诛乎?桀纣暴虐,正足以灭身覆国,为后世鉴戒耳。岂能回百姓之视听哉!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吾固以为一世之祸轻,历代之罪重,自丧之衅少,迷众之愆大也。”(《全晋文·卷一百二十五》)
  • 伏滔:“邓禹卓茂无敌于天下,管幼安不胜庞公,庞士元不推华子鱼,何邓二尚书独步于魏朝,乐令无对于晋世。”(《晋书·卷九十二·列传第六十二》)
  • 司马昱:“何平叔巧累于理。”(《世说新语·品藻第九》第三十一条)
  • 陶弘景:“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论空;岂悟昭阳殿,遂作单于宫!”(《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十七·梁纪十三》)
  • 刘勰:“魏之初霸,术兼名法。傅嘏、王粲,校练名理。迄至正始,务欲守文;何晏之徒,始盛玄论。于是聃周当路,与尼父争途矣。详观兰石之《才性》,仲宣之《去伐》,叔夜之《辨声》,太初之《本无》,辅嗣之《两例》,平叔之二论,并师心独见,锋颖精密,盖论之英也。”(《文心雕龙·论说第十八》)
  • 魏元忠:“臣尝读魏、晋史,每鄙何晏、王衍终日谈空。近观齐、梁书,才士亦复不少,并何益于理乱哉?从此而言,则陆士衡著《辨亡论》,而不救河桥之败,养由基射能穿札,而不止鄢陵之奔,断可知矣。昔赵岐撰御寇之论,山涛陈用兵之本,皆坐运帷幄,暗合孙、吴。宣尼称“有德者必有言,仁者必有勇”,则何平叔、王夷甫岂得同日而言载!”(《旧唐书·卷九十二·列传第四十二》)
  • 司马光:“何晏性自喜,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尤好老、庄之书,与夏侯玄荀粲及山阳王弼之徒,竞为清谈,祖尚虚无,谓《六经》为圣人糟粕。由是天下士大夫争慕效之,遂成风流,不可复制焉。”(《资治通鉴·卷七十五·魏纪七·邵陵厉公中》)
  • 苏辙:“至魏武始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魏文始慕通达,而天下贱守节。相乘不已,而虚无放荡之论盈于朝野。何晏、邓飏导其源,阮籍父子涨其流,而王衍兄弟卒以乱天下。”(《栾城后集·卷九》)
  • 刘祁:“晋初,天下既一,士无所事,惟以谈论相高,故争尚玄虚,王弼、何晏倡于前,王衍、王澄和于后。希高名而无实用,以至误天下国家。”(《归潜志》)
  • 陈普:“罗襦子本官同生,故把玄谈乱浊清。粉面青蝇麾不去,到头白黑自分明。”(《诗·陈普诗选》)
  • 王夫之:“史称何晏依势用事,附会者升进,违忤者罢退,傅嘏讥晏外静内躁,皆司马氏之徒,党邪丑正,加之不令之名耳。晏之逐异己而树援也,所以解散私门之党,而厚植人才于曹氏也。卢毓、傅嘏怀宠禄,虑子孙,岂可引为社稷臣者乎?藉令曹爽不用晏言,父事司马懿,而唯言莫违,爽可不死,且为戴莽之刘歆。若逮其篡谋之已成,而后与立异,刘毅、司马休之之所以或死或亡,而不亦晚乎!爽之不足与有为也,魏主叡之不知人而轻托之也。乃业以宗臣受顾命矣,晏与毕轨、邓飏、李胜不与爽为徒而将谁与哉,或曰:图存社稷者,智深勇沈而谋之以渐。晏一旦蹶起而与相持,激懿以不相下之势,而魏因以亡……当是时,同姓猜疏而无权,一二直谅之臣如高堂隆、辛毗者,又皆丧亡,曹氏一线之存亡,仅一何晏,而犹责之已甚,抑将责刘越石之不早附刘渊,文宋瑞之不亟降蒙古乎?”“邓飏之躁,征于形之躁也,不可骤息,而息之以静者,飏可得而主也;何晏之幽,征于形之幽也,不可骤张,而张之以明者,晏可得而主也。岂有他哉?”“何晏、夏侯玄、李丰之死,皆司马氏欲篡而杀之也。而史敛时论之讥非,以文致其可杀之罪,千秋安得有定论哉?”(《读通鉴论·卷十·三国》)
  • 李慈铭:“按夏侯重德,平叔名儒,嘏于是时名位未显,何至内交见拒,且烦奉倩为言……然太初名德,终著古今,不能相累。平叔论语,永列学官,以视嘏辈,直蜉蝣耳。”(《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 余嘉锡:“何晏、邓飏虽有浮华之过,然并一时名士。其死则因陷于曹爽之党,为司马懿所杀。”“何晏为正始名士,虽与王弼鼓扇虚浮,不为无罪,而其死要为不幸,亦非嘏、玄兄弟所得而议也。”(《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艺术形象

[编辑]

影视形象

[编辑]
  • 2017年电视剧《军师联盟》:阎汶宣饰演何晏
  • 2018年纪录片《历史那些事》第一季第五集傅粉何郎 钟文斌饰演何晏

漫画形象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三国志·卷09》,出自陈寿三国志

参考资料

[编辑]

注释

[编辑]
  1. ^《太平御览》卷三八○引《何晏别传》:“晏小,养于魏宫,至七八岁惠心天悟,形貌绝美。”
  2. ^《论语集解》称包咸为包氏,但也称周氏,且编者中何晏、孙邕郑冲的父讳都没有记载,故不详此举是否为了避讳其中之一的先人,即使包、周中有人与何父同名,也不能确定一定是包咸而非周氏。
  3. ^《三国志》卷9:晏,何进孙也。母尹氏,为太祖夫人.....《魏略》曰:“太祖为司空时,纳晏母并收养晏”
  4. ^《魏末传》“晏妇金乡公主,即晏同母妹。”
  5. ^《三国志》裴松之注:“案诸王公传,沛王出自杜夫人所生。晏母姓尹,公主若与沛王同生,焉得与晏同母”
  6. ^方诗铭《何晏在曹魏高平陵政变前后》,《史林》1998.3
  7. ^《文心雕龙·明诗第六》
陈寿著《三国志》立传人物
卷1 武帝纪
卷2 文帝纪
卷3 明帝纪
卷4 三少帝纪
卷5 后妃传
卷6 董二袁刘传
卷7 吕布臧洪传
卷8 二公孙陶四张传
卷9 诸夏侯曹传
卷10 荀彧荀攸贾诩传
卷11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
卷12 崔毛徐何邢司马传
卷13 锺繇华歆王朗传
卷14 程郭董刘蒋刘传
卷15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
卷16 任苏杜郑仓传
卷17 张乐于张徐传
卷18 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
卷19 任城陈萧王传
卷20 武文世王公传
卷21 王卫二刘傅传
卷22 桓二陈徐卫卢传
卷23 和常杨杜赵裴传
卷24 韩崔高孙王传
卷25 辛毗杨阜高堂隆传
卷26 满田牵郭传
卷27 徐胡二王传
卷28 王毌丘诸葛邓锺传
卷29 方技传
卷30 乌丸鲜卑东夷传
卷31 刘二牧传
卷32 先主传
卷33 后主传
卷34 二主妃子传
卷35 诸葛亮传
卷36 关张马黄赵传
卷37 庞统法正传
卷38 许糜孙简伊秦传
卷39 董刘马陈董吕传
卷40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卷41 霍王向张杨费传
卷42 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
卷43 黄李吕马王张传
卷44 蒋琬费祎姜维传
卷45 邓张宗杨传
卷46 孙破虏讨逆传
卷47 吴主传
卷48 三嗣主传
卷49 刘繇太史慈士燮传
卷50 妃嫔传
卷51 宗室传
卷52 张顾诸葛步传
卷53 张严程阚薛传
张纮张尚)・严畯裴玄)・程秉征崇)・阚泽唐固)・薛综薛珝薛莹
卷54 周瑜鲁肃吕蒙传
卷55 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
卷56 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
卷57 虞陆张骆陆吾朱传
卷58 陆逊传
卷59 吴主五子传
卷60 贺全吕周锺离传
卷61 潘濬陆凯传
卷62 是仪胡综传
卷63 吴范刘惇赵达传
卷64 诸葛滕二孙濮阳传
卷65 王楼贺韦华传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何晏&oldid=90261451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