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董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董翳
翟王
都尉翟王
时代秦朝西楚汉朝
主君秦二世项羽刘邦
董姓
姓名董翳
出生不详
逝世不详

董翳(?—?),中国秦朝军事人物。陈胜吴广起义后,以都尉的身份辅佐章邯讨伐各支起义军。巨鹿之战后,降楚。秦朝灭亡,项羽分封诸侯,封为翟王,统治上郡,定都高奴[1](今陕西延安)。

生平

[编辑]

秦二世二年冬,陈胜部将周文(又名周章)等人率兵十万人逼近秦都咸阳章邯建议二世赦免骊山刑徒,于是秦二世便任命章邯为将,率领骊山徒编成的军队以对抗楚军。后又增派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辅佐章邯作战[2]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章邯率兵渡过黄河攻打赵国,把赵王赵歇围困于钜鹿。楚将项羽率兵救赵,在钜鹿之战中大败秦军王离。章邯派司马欣向咸阳请求援兵,但赵高不允,并派人追杀司马欣。

董翳于是劝说章邯投降,章邯亦担心赵高迫害,遂率兵向项羽投降,二十余万秦国降兵不久便被项羽下令坑杀。

受封翟王

[编辑]

秦朝灭亡之后,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统治秦岭以南的汉中,而另封原秦朝三位降将为王,统治关中地区,以遏制刘邦。由此封章邯为雍王,管辖关中西部;封司马欣为塞王,管辖关中东部;封董翳为翟王,管辖上郡。《史记》、《汉书》等书将此三位秦将称为“三秦”。

汉王二年,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降汉[3]

后事

[编辑]

董翳墓,位于韩城金城北。墓碑称,董翳降楚,封吴王,后又降汉。晚年董翳迁韩城吴王寨,死后葬伏蓬川(即今龙湾川)[4]。墓碑文字和《史记》等作品有较大出入。

董翳曾为都尉、翟王,而司马欣曾为长史、塞王[5];但在汉王四年曹咎战败的成皋之战出现“大司马咎、长史翳、塞王欣皆自刭汜水上。大司马咎者,故蕲狱掾,长史欣亦故栎阳狱吏,两人尝有德于项梁,是以项王信任之。”(史记·项羽本纪)、“大司马咎、长史欣皆自刭汜水上。项羽至睢阳,闻海春侯破,乃引兵还。”(史记·高祖本纪)两种史记版本,依内容和背景推定后者的记载较为准确。

家世

[编辑]

春秋晋国太史董狐后裔。[来源请求]

参考资料

[编辑]
  1. ^《史记·项羽本纪》,立董翳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
  2.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
  3. ^《史记·高祖本纪》,二年,汉王东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阳皆降。
  4. ^陕西地方志,文物志 第四章 古陵墓 第一节 墓冢
  5.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项王乃立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长史欣者,故为栎阳狱掾,尝有德于项梁;都尉董翳者,本劝章邯降楚。故立司马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河,都栎阳;立董翳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
皇帝
故地
西楚国
九江国
衡山国
临江国
故地
汉国
雍国
塞国
翟国
故地
齐国
济北国
胶东国
故地
燕国
辽东国
故地
常山国
代国
故地
西魏国
殷国
故地
韩国
河南国
秦朝
张楚
西楚
汉朝
刘邦 ·刘伯 ·刘信 ·刘喜 ·刘交 ·刘贾 ·刘泽 ·吕泽 ·吕释之 ·张耳 ·张敖 ·卢绾 ·韩信 ·彭越 ·英布 ·张良 ·陈平 ·萧何 ·曹参 ·周勃 ·樊哙 ·夏侯婴 ·灌婴 ·曹无伤 ·纪信 ·周苛 ·雍齿 ·王陵 ·郦食其 ·郦商 ·吴芮 ·吴臣 ·梅𫓶 ·利苍 ·魏王豹 ·司马卬 ·申阳 ·臧荼 ·韩王信 ·陈豨 ·傅宽 ·靳歙 ·周緤 ·奚涓 ·陈武 ·王吸 ·薛欧 ·丁复 ·虫达 ·孔将军 ·费将军 ·吕马童 ·王翳 ·杨喜 ·吕胜 ·杨武 ·吕青 ·吕臣 ·季布 ·季心 ·曹丘生 ·栾布 ·蒯彻 ·李左车 ·贯高 ·孟舒 ·田叔 ·肥铢 ·贲赫 ·薛公 ·辕生 ·随何 ·审食其 ·张苍 ·周昌 ·赵尧 ·任敖 ·申屠嘉 ·陆贾 ·朱建 ·刘敬 ·叔孙通 ·曹氏 ·吕雉 ·吕媭 ·戚姬 ·薄姬 ·管夫人 ·赵子儿 ·石美人 ·傅夫人 ·唐姬 ·赵姬 ·刘濞 ·刘肥 ·鲁元公主 ·刘盈 ·刘如意 ·刘恒 ·刘恢 ·刘友 ·刘长 ·刘建 ·吕台 ·吕产 ·吕禄 ·吕嘉 ·吕通 ·林挚 ·靳彊
齐国
赵国
魏国
韩国
燕国
匈奴
朝鲜
南越
瓯雒
闽越
东瓯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董翳&oldid=85684250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