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P:SR 」重定向至此。關於软重定向,請見「
WP:SRD 」。
本頁面為信息頁 。 本信息頁不是
維基百科的方針或指引 之一,而是用於闡述維基百科某些方面的規範、慣例、技術細節或實踐方法,可能反映了維基社群一部分編者的
共識 。
維基百科 是由志願者創建的自由百科全書 ,收錄以特定格式 書寫的條目 。這項計劃沒有限期——寫得好的內容可能會流傳到世界各地,由數百年後的讀者閱讀。其他編輯也可能會改善您寫的內容,將其納入新版本中。看著您的貢獻隨時間推移不断增加,是一種樂趣與挑戰。
維基百科社群 ( 英语 : Wikipedia:Wikipedia is a community ) 也會不斷成長。光陰荏苒,方針指引 與種種慣例的更替反映著數百萬名編輯不斷學習的過程,他們慢慢提煉出如何創建觀點中立、內容豐富的條目,以及如何與他人合作、解決衝突。在這些近乎無所不包的規則中,有些方針和指引比起其他更為重要。如果您了解我們的方針和慣例,就會受到他人善意的對待,並獲得社群的尊重。
如希望學習維基百科的規則,可以先從學習維基百科使用參考資料的態度開始。維基百科沒有自己的觀點,也不會認定何者是「正確的」。我們的做法,是嘗試總結優質來源對相關理念、知識的表述。可靠來源 是指具準確性聲譽的來源。對於可靠來源中的不同觀點,我們要公正、沒有偏見地 表達出來。優質來源是百科全書的基礎,任何人都能從列明 的資料實際查證 內容是否有根據。我們工作的重心正是匯總這些可靠來源,而編輯自己的原創觀點、推論和研究 不適合這裡。
如果您一開始沒能全部弄懂,也不要太擔心,請大膽地提出問題。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您會學到如何成為優秀的貢獻者!
核心原則雖然理論上任何原則都可以改變,不過社群一直以來都恪守住某些原則;許多事物都建立在它們之上,且它們未來不大可能會改變。
五大支柱 :維基百科社群總結出5個簡單的基礎準則,包括:維基百科是線上百科全書;它採用中立的觀點;所有人均可編輯、發布的開放版權內容;所有維基百科人應以禮相待、相互尊重;維基百科不墨守成規。創立原則 :維基媒體基金會 是發展維基百科及其他計畫的全球性組織,她同樣以一些重要的共同信念為基石,包括:必須持中立的觀點編輯;任何人不需要註冊,便能編輯(大部分)條目;我們透過「維基過程」討論做出決定;我們想在友好、合作的環境下工作;我們的內容採自由許可;及我們同意將特別困難的問題交給社群自設的特殊機構作最終裁決。在英語維基百科,仲裁委員會 有權做出具約束力的最終決定。尊重著作權 :維基百科採用開放原始碼授權——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協議 和GNU自由文檔許可證 。只要標示姓名 ( 英语 : Attribution (copyright) ) ,任何人都能自由使用、修改維基百科的內容。你甚至可以將維基內容用作商業用途,只要你容許日後其他人在你的版本之上做相同的事。所有編輯貢獻都必須兼容維基百科的授權條款。除非在一些特別情況 下,否則不能侵犯他人的著作權。忽略所有規則 :維基百科上的規則並非死板的存在。規則的精神勝過規則的文字 ,建立百科全書的共同目的更勝過兩者。如果最後有益於改進百科全書,任何規則都可以被忽略。但這不意味著提出「忽略所有規則」,就能為所欲為,或不必解釋自己的想法。
創建和編輯條目中立的觀點 :從中立的角度書寫條目——根據由可靠來源而來的材料,公允地描述這個世界。所有條目應公平表達該主題各方觀點的見解。我們依據可靠來源中該觀點的流行程度,決定它們在條目中所佔的比重。維基百科沒有自己的「意見」,它只是準確地總結可靠來源。可供查證 :條目的一字一句都必須有可靠來源 發表過的資料作支撐。這些來源在事實查證與正確性方面確有聲譽,常見例子包括報紙、學術期刊與書籍。我們的標準是,「即使某事是真實的」,仍要求先在可靠來源上發表才能收錄。加入任何有具爭議性或被質疑的資料,都必須引用可靠來源為證,否則可被任何編輯刪除。添加資料者有提供可靠來源的責任。不要原創研究 :條目不能引入未發表的論據、概念、資料或理論,而在提出某項觀點時,亦不能有任何新的分析或總結。換句話說,您不能提出可靠來源未曾直接出現過的論點。您嘗試概括內容時,必須以來源為基準。勇於更新頁面! :更新頁面吧,這是Wiki !沒有錯誤能夠破壞維基百科,因為任何修改都能復原。鼓勵別人——包括那些不同意您的人——同樣鼓起勇氣 修改百科!如果您發現自己不同意其他人的勇敢行為,或他們反對您的編輯,請在討論頁提出討論。這是要點。
和其他編輯相處保持文明 :在任何時候,都要對其他用戶保持文明的態度。如果您有所批評,提出具體的內容和改善意見,而不要對其他編輯做出人身攻擊 。假定善意 :請嘗試把討論另一端的用戶,視為具理性見解、且正試圖積極貢獻維基百科的人。即使您確信他們是個「混蛋/低能兒/瘋子」,仍要假裝他們的行為是善意的。90%的情況下,您會發現對方實際作為其實「是」善意的(即使是在另外10%的情況,負面的溝通態度同樣於事無補)。親切一點,「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 英语 : Robustness principle ) 」盡可能適應別人的怪癖,同時盡可能保持禮貌和坦率。在討論頁討論具有爭議的修改 :相互尊重是維基百科的行為指導原則。雖然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貢獻可能被其他人編輯,但是了解原因後,通常更容易接受更改。修改之前,先在條目討論頁說明原因,有助於更快獲得共識 ,特別是當編輯具有爭議性的主題時。我們有的是時間 ,因此請您努力向其他編輯解釋自己的修改,並隨時請他們同樣向您解釋。小心回退別人的編輯 :回退別人的編輯要相當注意,回退不過三原則 提到,編輯不能在24小時內,回退相同內容超過3次(理想情況下應該更少)。盡量不要回退非明顯破壞的編輯。如果您真的忍不住了,請回退一次、並用「我不同意,我會在討論頁解釋為什麼」的編輯摘要,並立即到相關討論頁 開啟討論 。如果某人回退你的編輯,不要未嘗試討論就加回去。嘗試了解你的條目或編輯為何被刪除 :許多主題不符合我們的收錄標準 。部分相同的條目壞點子 經常出現,且經由條目刪除 、建議刪除 ( 英语 : Wikipedia:Proposed deletion ) 和快速刪除 等過程刪除。新編輯可從「建立條目精靈 」中受益。其他的內容遭到刪除,往往是因為內容並不中立、或沒有很好的來源。一般來說,尋找更好、更可靠的來源,並將其中立地總結是最好的解決方法。解決爭論 :分歧是常見的,但不一定是醜陋的。你可以試着了解別人對問題的看法,嘗試解決爭論。如果您仍然不同意,可以私下尋求其他編輯的意見,或透過第三方意見 、調解 、及意見徵求等機制。
有效地共同工作留下清楚的編輯摘要 :讓其他人了解您的想法——甚至您自己可能在幾個月後也需要編輯摘要來提醒您做了些什麼。請說明您「改動什麼」和「改動的原因」。如果說明太長,請使用討論頁。張貼時記得簽名 :在討論頁使用~~~~
簽名、並點擊「發布變更」,就會顯示您的用戶名和時間。但不要 在條目上署名。預覽您的修改內容 :在按下「發布變更」按鈕保存前,先預覽您的更改。在初期編輯時,大量修正錯誤的編輯會混淆頁面歷史 ,讓其他人難以了解整體上修改了哪些內容。加入社群 ( 英语 : Wikipedia:Wikipedia is a community ) :加入社群、並了解社群發生什麼事情。社群首頁 是好開始,您可以在這裡找到發生中的社群討論及大量要處理的工作 。另外還有列出專案和討論的郵寄清單 、及各種IRC頻道 。「專題 」是組織特定領域編輯的地方,也能夠在這裡請求回饋。新想法通常會在互助客棧 提出,吉米·威爾斯 的討論頁也是熱門頁面。尋求幫助 :幾乎可以肯定的說,您不會是第一個發現某個問題、想法的人。你可以隨時在任何討論頁放置{{Help me }}
、並說明自己的問題,藉此尋求幫助。另外,「問題 」和「常見問題解答 」也提供常見問題的解答。
參見
方针
內容方針 命名方针 合作方針 删除方針 用户方針 法律方針 基金会方針
指引
內容指引 文件指引 編輯指引 收录标准 格式手冊 態度指引 删除指引 用户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