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员令 | |||||||||||||||||||||||
|---|---|---|---|---|---|---|---|---|---|---|---|---|---|---|---|---|---|---|---|---|---|---|---|
| 关于动员令 | |||||||||||||||||||||||
| 動員令主页 如何散發動員令 动员令通知书 动员令广告 存檔、統計及記錄 | |||||||||||||||||||||||
| 籌備中之动员令 | |||||||||||||||||||||||
| 暫無 | |||||||||||||||||||||||
| 進行中之动员令 | |||||||||||||||||||||||
| 暫無 | |||||||||||||||||||||||
| 已結束之動員令 | |||||||||||||||||||||||
| |||||||||||||||||||||||
| 相關頁面 | |||||||||||||||||||||||
| 什麼是條目 新條目推薦候選 優良條目評選 典範條目評選 特色圖片評選 特色列表評選 | |||||||||||||||||||||||
中文維基百科動員令(英語:Domestic Campaign of the Chinese Wikipedia,简称:DC)是中文维基百科一种召集維基人编辑条目的活动,目的是为了短期内增加具一定品質條目的數量,主要透過部分維基人主動邀請其他維基人參與條目編輯進行。
如對動員令有任何想法或意見,可至討論頁提出。

中文维基百科动员令最早脱胎于英文维基百科的“Danny's contest”。自2004年至2007年,Danny's contest及其后继者Core Contest共举办了4届;2012年至2017年,又由英国维基媒体协会(WMUK)举办了7届。现在英文维基百科的主要编辑竞赛是淘汰赛制的“维基杯”(英語:WikiCup)。
中文维基百科的第一次动员令是于2006年由維基人真实事求是组织开展的。早期的动员令比较自由,没有明确的主题,也没有明确的要求。2007年暑假的第5次动员令之后,动员令的形式和流程逐渐确定下来,一般在每年的暑假举行一次,时长约两个月。最近一次動員令,即第23次动员令,于2025年举行,90人完成是次动员令。
(暫無)
(暫無)
動員令依編輯範圍限制,可分為“大動員令”及“中/小動員令”两种,亦可同時進行。
“大動員令”是指沒有限制編輯领域的动员令,要求全體維基人在特定時間範圍內建立或充实一定數量的條目,目的是短期内增加中文维基的总条目数。雖然大動員令之主要目的為增加新條目之數量,但同時也重視條目質素。
“中/小動員令”自第八次動員令起出現,為有範圍限制的動員令,目的是为了在短時間內内充实特定范围的条目,其中小动员令对条目稍顯贫乏的领域特別具有助益。
中/小動員令之限制範圍可以有以下幾種類型:
中動員令之主題範圍通常較為廣闊,而小動員令則較為狹隘,不過可得分數較中動員令高。此舉可吸引用戶多加參與小動員令,同時持續進行中動員令。此混合進行中/小動員令的做法於其後的第九、十一、十二、十四、十五、十六及第十七次動員令皆有採用,而第十及第十三次動員令則只有小動員令。
剛接觸動員令的維基人会有一些常见的疑問,在此可以找到解答。
不會。動員令的主要原則是品質與數量並重,具體做法是要求參與者貢獻的條目不可以是小小作品,並鼓勵將條目擴充達新條目推薦等級,甚至是優良條目或典範條目。
動員令只是一種維基人間的編輯邀請,與權力無關。中文維基百科是自由的,任何人都可以發出編輯邀請。動員令只是一種邀請,並沒有任何強迫性質,要不要參加可由各維基人自行決定。當然我們非常希望越多人參加越好,因為這是對中文維基非常有利的活動。不過舉辦動員令之前,先於互助客棧發起討論是最理想的做法。
參加動員令最大的好處就是讓中文維基更全面、更快速的成長。而且獲得“動員令勛章”的維基人還可以參與往後動員令的各种投票。
對新人而言,參加動員令可以令新人更快的掌握編輯條目的技巧及規定,早日成為能獨當一面的維基人;若成功編輯出新條目推薦以上等級條目,更有機會獲得維基榮譽及維基獎勵。
根據以往慣例,在每次動員令開始時才可報名當次動員令。屆時該次動員令(連結位於上方進行中之動員令一節)的主頁面會出現報名欄位,您只要輸入您的使用者名稱後點擊「報名」按鈕,並依指示填寫各項參數並發布頁面即可完成報名。
「動員令邀請函」是由維基人自己發送給其他使用者的邀請訊息。如果您想要在每次動員令開始前都收到邀請函,您可以將自己的使用者名稱加入到這份邀請名單的「白名單」內,屆時會有人利用大量訊息發送功能發送邀請函給您。相反的,如果您不想接收到動員令邀請函,也請將自己的使用者名稱加入到這份邀請名單的「黑名單」內。
若您想知道如何散發動員令邀請函,請見Wikipedia:動員令/散發動員令;若您想知道動員令邀請函模板的使用說明,請見Template:動員令。
主持动员令時请认真,草率或半途而废对其他参与者来说是很不尊重的。
動員令与维基百科本身一样,包括主持人在内的参与者都是自愿參與的,因此請不要给諸位維基人太大的压力。若动员令的成果不甚理想,參與者不要只顧著责怪主持人,毕竟主持人已经为了動員令的舉辦付出了不少努力;在参与者无法达到目标時,主持人也不要去责怪他们,因為即使參與者只贡献了一篇条目也算是对动员令、對中文維基有所贡献了。再者,给予太大的压力会令維基人对动员令望而生畏,不利于活動的推广。
諸位动员令之参与者应提出任何可以改善动员令的意见,不要害怕创新或意见不妥。每一次的动员令活动都是珍貴的學習经验,在來自各方的意見彙整之下,动员令会不断完善,這對維基百科是有益而無害的。因此,不要因爲害怕失败而不敢提出想法,令動員令裹足不前。
动员令若举办次数过多过密,参与者将疲惫不堪,进而導致參與意願降低、參與人数减少;尤其主持人工作量大,若连续发动动员令,將嚴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及现实生活。过多过密举办活動不但勞師動眾,且效果不顯。动员令最有成效的举办方式是「於黃金時段號召大量人馬以高集中度達成目的」,可在假期,尤其在目前佔動員令主持人多數的学生維基人較有空閒的寒暑假举行,效果奇佳。
维基百科一向由社群共识主导,动员令自然也不例外。动员令的发动日期、主题以及其它设计想法應先在互助客棧或本頁的討論頁提出,基本上包括IP用户在内的任何用戶皆可参与讨论。
若各方意見僵持不下,應使用投票解決爭議。通常情況下,只要達到自動確認用戶資格者即可投票;不過,基本上建議在参加至少一次动员令,熟悉活動運作方式後再参与投票。一般而言,當同意票过半数時,該投票即通過。
投票時建議使用的基本格式如下:
在讨论或投票時,请務必遵守社群礼仪。
这位用户已完成動員令20 次 |
(格式為{{User 動員令|完成次數}})
在参与并完成过一次动员令后,即可在个人用户页上放置此模版,以记录成功完成动员令的次数。
在动员令活动中表现突出者,可获得以下头衔。
| 軍師 | 这位用户获得動員令 的軍師 头衔n 次 |
軍師者,運籌帷幄者也。《史記·高祖本紀》中有云:“運籌策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 上將 | 这位用户获得動員令 的上將 头衔n 次 |
上將者,除武藝出众,更具韜略之法、馭軍之道也。《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有云:「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
获得资格:在单次动员令活动中,前三名分数最高, 且完成动员令者,可获得此头衔。於統計表格之中記為★。
| 猛将 | 这位用户获得動員令 的猛将 头衔n 次 |
猛将者,以一敌万,以少敗多,萬夫莫敵也。《三国演义》中猛將张飞有云:“俺在百萬軍中,取敵首級,猶如探囊取物!”
获得资格:在单次动员令活动中,前三名贡献条目数最多,且完成动员令者,可获得此头衔。於統計表格之中記為◆。
| 良将 | 这位用户获得動員令 的良将 头衔n 次 |
良将者,逢战必胜也。《史記·高祖本紀》中有云:“战必胜,攻必取。”
获得资格:完成三次动员令者,可获得此头衔。於統計表格之中記為●。
| 健将 | 这位用户获得動員令 的健将 头衔n 次 |
健將者,學有專精,率師破敵者也。《三國演義》中有云:「縱有伏兵能候敵,怎當健將共爭先?」
| 骁将 | 这位用户获得動員令 的骁将 头衔n 次 |
驍將者,志意廣博,勇捷善戰者也。《漢書·司馬遷傳》中有云:「亦其涉獵者廣博,貫穿經傳,馳騁古今。」
| 新锐 | 这位用户曾获得 動員令 的新锐 头衔 |
新銳者,初生之犢,披堅執銳者也。《三國演義》中有云:「老臣素矢忠君志,年少能成報國功。」
| 精锐 | 这位用户曾获得 動員令的精锐 头衔 |
精銳者,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者也。《後漢書·銚期傳》有云:「明公據山河之固,擁精銳之師,以順萬人思汗之心,則天下誰人不從?」
| 巧匠 | 这位用户获得動員令 的巧匠 头衔1 次 |
| -#DC23 | ||
(格式為{{Wikipedia ads/DC23|float=浮动(可选)|height=高度(可选)|width=宽度(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