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主题:火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火星主題首頁

海盜2號抵達火星
海盜2號抵達火星
俯瞰阿爾及爾平原
俯瞰阿爾及爾平原

該主题網站是維基百科的一部分,介紹有關火星的文章:地質學火山活動、歷史、和人類探索

火星(英語:Mars)是太陽系八顆行星中,依離太陽距離增加的順序排列的第四顆行星,依質量與大小增加的順序排列的第二顆行星。它的直徑接近6,800公里,直徑約為地球直徑的一半,體積則相當於地球體積的七分之一。與水星金星地球一樣,火星也是类地行星。它的地形與月球相似,有隕石坑撞擊盆地,也與地球相似,有火山裂谷山谷、台地、沙丘地帶和極冠等構造和氣候形態。太陽系中最大的山峰奧林帕斯山(也是盾形火山)和最大的峽谷水手號谷都在火星上。火星現在幾乎已經失去了所有的內部地質活動。自太空時代開始以來,火星一直是雄心勃勃的探索計劃的主題。

由於其橙色到血紅色的顏色,這顆行星以羅馬神話戰神玛尔斯的名字命名,通常被稱為紅色星球。這種顏色是由於氧化鐵 (Fe2O3) 粉塵(鐵鏽)擴散到表面和大氣中造成的。火星及其虛構的居民是許多小說和電影改編的主題。

它有兩個形狀不規則的天然小衛星:火卫一 (Phobos) 和火卫二 (Deimos)。

新闻动态

網站

精選圖片

維多利亞撞擊坑
維多利亞撞擊坑
來源:火星勘察衛星

維多利亞撞擊坑寬約800公尺,位於火星赤道附近的子午線高原,也就是機會號所在地。它的邊緣非常特別,相信是由侵蝕與邊坡物質滑落所致。坑內緣有成層的沉積岩露出,隨處亦可見自坑壁掉落的石礫。坑底還有一片明顯的沙丘。圖中看得到機會號,約位於十點鐘方向的撞擊坑邊緣。

精選文章

火星探测是指人类通过向火星发射空间探测器,对火星进行的科学探测活动。

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四颗。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中,火星也是除金星外距地球最近的行星。大约每隔26个月就会发生一次火星衝,地球与火星的距离在衝日期间会达到极近小值,通常只有不足1亿千米,而在火星发生大衝时,这个距离甚至不足6000万千米。

到目前为止,火星是除了地球以外人类了解最多的行星,已经有超过30枚探测器到达过火星,它们对火星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向地球发回了大量数据。同时火星探测也充满了坎坷,大约三分之二的探测器,特别是早期发射的探测器,都没有能够成功完成它们的使命。但是火星对于人类却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因为它是太阳系中最近似地球的天体之一。火星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平面的交角非常接近于地球,这使它也有类似地球的四季交替,同时,火星的自转周期也与地球十分接近,这使火星上的一天几乎和地球上的一样长。

觀測

目前天球位置

摩羯座(2011.1.16~2011.2.19,UTC

與地球相對位置

時間為北美中部時區
  • 西方照: 2009.10.29
  • 逆行開始:2009.12.20
  • 最接近: 2010.1.27
  • :   2010.1.29
  • 逆行結束:2010.3.10
  • 東方照: 2010.5.4
  • :   2011.2.4
參考

現況

季節

目前為北半球春季

今火星年(北半球)
春分(春季始)2009年10月27日
夏至(夏季始)2010年05月13日
秋分(秋季始)2010年11月13日
冬至(冬季始)2011年04月09日

火星月曆
顯示火星時刻的小工具
模擬今天大氣狀況:Mars Today

進行中的任務

NASA 火星官網

你知道嗎?

歡迎創建、翻譯與擴充

可參考火星專題

地理
大气层
区域
自然
特征
地质
地质史
天文学
卫星
凌日
小行星
彗星
整体
探测
概念
任务
倡议
其它
現役
飛越探測器
軌道飛行器
探測車


已退役
飛越探測器
軌道飛行器
著陸器
探測車
航空器
未成功發射
未來
已計劃
已提议
已取消計畫
探測
概念
計畫
推廣
任务按发射日期排序;未成功完成計畫目標;表示在前往另一个目的地的途中利用行星作为重力助推

维基主题

科學
藝術文化
社會科學
人文
宗教
歷史与时事
军事及战争
娛樂與體育
技術工程
交通
氣象
地理
亚洲
東亞
東南亞
西亞
歐洲
北歐
西歐
南歐
東歐
美洲
大洋洲
非洲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Portal:火星&oldid=90221111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