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中国植物志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Flora of China
中国植物志
Flora Reipublicae Popularis Sinicae
作者300多位植物学家[註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維基數據Q130381030
类型植物志
语言簡體中文
出版資訊
出版机构北京科学出版社
出版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获奖项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網站www.iplant.cn/frps
系列作品
系列80卷126册(第一版,2004年10月)[2]
衍生作品
權威控制
OCLC2813998

中国植物志》(拉丁語Flora Reipublicae Popularis Sinicae,缩写FRPS[3][4][5])是全面总结中国维管植物系统分类的著作,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共计80卷(126册)[1]:761。《中国植物志》的编研获2009年度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6]

编纂过程

[编辑]

吴征镒陈心启在《中国植物志》第一卷内回顾及陈心启等撰写的《中国植物志》编研简史,中国植物分类学开拓者们从20世纪初期开始采集中国各地植物标本予以初步研究。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包括钟观光钱崇澍胡先骕陈焕镛秦仁昌俞德浚[1][7]。1934年,胡先骕在中国植物学会第二届会议上说:“现在国内植物分类学者渐众,理应编纂《中国植物志》。凡编纂各科植物专志者,应同时编纂《中国植物志》。”[8] 截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共存有植物标本约80万份[1]

1946年美国植物学家埃尔默·德鲁·美林埃格伯特·汉密尔顿·沃克英语Egbert Hamilton Walker提议中美两国合编《中国植物志》,得到静生生物调查所所长胡先骕的积极响应与支持筹备,但终因当时政局的影响而未予实施[9]

1959年10月成立编辑委员会維基數據Q130381030,由钱崇澍陈焕镛任主编,秦仁昌任秘书长[1]:737。之后林鎔俞德浚吴征镒陆续继任主编[1]:737-740。1959年至1963年间出版三卷,後因文化大革命爆發而停顿,1973年恢复編研工作,最終於2004年完成全部卷冊的出版[1]:734-736[10]。2005年出版全套书的总索引[10]。其间中国学者曾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各种形式内容的植物系统采集工作,为编纂植物志及相关植物地理学生态学研究、资源利用等创造了有利条件;到20世纪末,全国各单位收集植物标本总计达1700万份[1]

内容

[编辑]

《中国植物志》共有80卷,分为126册,记载了中国的3013,40831,142维管植物,有9,081幅图版[1]:760, 761

2005年12月出版的《中国植物志·中名和拉丁名总索引》是《中国植物志》第二卷至第八十卷(共125册)中所有植物类群的中文名和拉丁名的总索引,其中中文名约65,000条,拉丁名约120,000条[11]

下表列出各卷册内容。表中碧藍色背景表示蕨类綠黃色背景表示裸子植物鮮黃色背景表示单子叶植物金色背景表示双子叶植物

《中国植物志》分卷列表
卷册内容编辑出版时间
第一卷总论
附录:水青树科
吴征镒陈心启2004.10
第二卷瓶尔小草科 阴地蕨科 七指蕨科
观音座莲科 天星蕨科紫萁科
瘤足蕨科海金沙科 莎草蕨科 里白科
膜蕨科 蚌壳蕨科 姬蕨科 稀子蕨科
陵齿蕨科 骨碎补科 条蕨科
秦仁昌1959.09
第三卷第一分册蕨科 凤尾蕨科 卤蕨科 光叶藤蕨科
中国蕨科铁线蕨科 裸子蕨科水蕨科
秦仁昌 邢公侠1990.06
第二分册车前蕨科 书袋蕨科 蹄盖蕨科朱维明1999.11
第四卷第一分册肿足蕨科金星蕨科邢公侠1999.07
第二分册铁角蕨科 睫毛蕨科 球子蕨科
岩蕨科 乌毛蕨科 球盖蕨科
吴兆洪1999.02
第五卷第一分册鳞毛蕨科武素功2000.01
第二分册孔宪需2001.02
第六卷第一分册叉蕨科 实蕨科 藤蕨科 舌蕨科
肾蕨科 条蕨科 骨碎补科 雨蕨科
吴兆洪1999.08
第二分册双扇蕨科 燕尾蕨科水龙骨科
槲蕨科 鹿角蕨科 禾叶蕨科
剑蕨科苹科 槐叶苹科 满江红科
林尤兴2000.01
第三分册石杉科 石松科卷柏科水韭科
木贼科松叶蕨科 合囊蕨科桫椤科
张宪春2004.04
第七卷苏铁科银杏科南洋杉科松科
杉科柏科罗汉松科 三尖杉科
红豆杉科麻黄科买麻藤科
郑万钧 傅立国1978.12
第八卷香蒲科露兜树科黑三棱科
水蕹科眼子菜科茨藻科冰沼草科
花蔺科泽泻科水鳖科霉草科
孙祥钟1992.10
第九卷第一分册禾本科耿伯介 王正平1996.03
第二分册刘亮2002.11
第三分册郭本兆1987.10
第十卷第一分册陈守良1990.06
第二分册陈守良1997.03
第十一卷莎草科唐进 汪发缵1961.11
第十二卷戴伦凯 梁松筠2000.01
第十三卷第一分册棕榈科裴盛基 陈三阳1991.12
第二分册天南星科浮萍科吴征镒 李恒1979.09
第三分册须叶藤科帚灯草科刺鳞草科
黄眼草科谷精草科凤梨科鸭跖草科
雨久花科田葱科灯心草科百部科
吴国芳1997.07
第十四卷百合科汪发缵 唐进1980.12
第十五卷汪发缵 唐进1978.06
第十六卷第一分册石蒜科蒟蒻薯科薯蓣科鸢尾科裴鉴 丁志遵1985.04
第二分册芭蕉科姜科美人蕉科
竹芋科水玉簪科
吴德邻1981.11
第十七卷兰科郎楷永1999.11
第十八卷陈心启1999.10
第十九卷吉占和1999.09
第二十卷第一分册木麻黄科三白草科胡椒科金粟兰科程用谦1982.01
第二分册杨柳科王战 方振富1984.09
第二十一卷杨梅科胡桃科桦木科匡可任 李沛琼1979.11
第二十二卷壳斗科榆科马尾树科陈焕镛黄成就1998.03
第二十三卷第一分册桑科张秀实 吴征镒1998.03
第二分册荨麻科王文采 陈家瑞1995.08
第二十四卷川苔草科山龙眼科铁青树科
山柚子科檀香科桑寄生科
马兜铃科大花草科蛇菰科
丘华兴 林有润1988.02
第二十五卷第一分册蓼科李安仁1998.08
第二分册藜科苋科孔宪武 简焯坡1979.03
第二十六卷紫茉莉科商陆科番杏科
马齿苋科落葵科石竹科
唐昌林1996.09
第二十七卷睡莲科金鱼藻科领春木科
昆栏树科连香树科毛茛科
王文采1979.07
第二十八卷毛茛科王文采1980.04
第二十九卷木通科小檗科应俊生2001.04
第三十卷第一分册防己科木兰科刘玉壶1996.05
第二分册蜡梅科番荔枝科肉豆蔻科蒋英 李秉滔1979.05
第三十一卷樟科莲叶桐科李锡文1982.09
第三十二卷罂粟科山柑科吴征镒1999.02
第三十三卷十字花科周太炎1987.10
第三十四卷第一分册木犀草科辣木科伯乐树科
猪笼草科茅膏菜科景天科
傅书遐 傅坤俊1984.08
第二分册虎耳草科潘锦堂1992.02
第三十五卷第一分册陆玲娣 黄淑美1995.11
第二分册海桐花科金缕梅科杜仲科悬铃木科张宏达1979.05
第三十六卷蔷薇科俞德浚1974.12
第三十七卷俞德浚1985.06
第三十八卷蔷薇科牛栓藤科俞德浚1986.06
第三十九卷豆科陈德昭1988.05
第四十卷韦直1994.05
第四十一卷李树刚1995.05
第四十二卷第一分册傅坤俊1993.12
第二分册崔鸿宾1998.12
第四十三卷第一分册攀打科酢浆草科牻牛儿苗科
旱金莲科亚麻科古柯科蒺藜科
徐朗然 黄成就1998.02
第二分册芸香科黄成就1997.02
第三分册苦木科橄榄科楝科
金虎尾科远志科毒鼠子科
陈书坤1997.03
第四十四卷第一分册大戟科李秉滔1994.04
第二分册丘华兴1996.02
第三分册马金双1997.04
第四十五卷第一分册虎皮楠科水马齿科黄杨科
岩高兰科马桑科漆树科五列木科
郑勉 闵天禄1980.12
第二分册冬青科陈书坤1999.07
第三分册卫矛科诚静容 黄普华1999.08
第四十六卷翅子藤科刺茉莉科省沽油科
茶茱萸科槭树科七叶树科
方文培1981.02
第四十七卷第一分册无患子科清风藤科刘玉壶 罗献瑞1985.11
第二分册凤仙花科陈艺林2001.12
第四十八卷第一分册鼠李科陈艺林1982.07
第二分册葡萄科李朝銮1998.04
第四十九卷第一分册杜英科椴树科张宏达1989.06
第二分册锦葵科木棉科梧桐科
五桠果科猕猴桃科金莲木科
冯国楣1984.11
第三分册山茶科张宏达1998.07
第五十卷第一分册林来官1998.08
第二分册藤黄科龙脑香科沟繁缕科
瓣鳞花科柽柳科半日花科红木科
李锡文1990.01
第五十一卷堇菜科王庆瑞1991.12
第五十二卷第一分册大风子科旌节花科西番莲科
番木瓜科四数木科秋海棠科
钩枝藤科仙人掌科瑞香科
谷粹芝1999.10
第二分册胡颓子科千屈菜科海桑科
隐翼科石榴科玉蕊科
红树科蓝果树科八角枫科
方文培 张泽荣1983.10
第五十三卷第一分册使君子科桃金娘科野牡丹科陈介1984.11
第二分册菱科柳叶菜科小二仙草科
杉叶藻科假繁缕科锁阳科
陈家瑞2000.01
第五十四卷五加科何景 曾沧江1978.03
第五十五卷第一分册伞形科单人骅 佘孟兰1979.10
第二分册单人骅 佘孟兰1985.08
第三分册单人骅 佘孟兰1992.01
第五十六卷山茱萸科岩梅科
桤叶树科鹿蹄草科
方文培 胡文光1990.12
第五十七卷第一分册杜鹃花科方瑞征1999.06
第二分册胡琳贞 方明渊1994.12
第三分册方瑞征1991.12
第五十八卷紫金牛科陈介1979.08
第五十九卷第一分册报春花科陈封怀 胡启明1989.11
第二分册陈封怀 胡启明1990.01
第六十卷第一分册白花丹科山榄科柿科李树刚1987.09
第二分册山矾科安息香科吴容芬 黄淑美1987.03
第六十一卷木犀科马钱科张美珍 邱莲卿1992.02
第六十二卷龙胆科何廷农1988.06
第六十三卷夹竹桃科萝藦科蒋英 李秉滔1977.02
第六十四卷第一分册旋花科花荵科田基麻科吴征镒1979.05
第二分册紫草科孔宪武 王文采1989.12
第六十五卷第一分册马鞭草科裴鉴 陈守良1982.03
第二分册唇形科吴征镒 李锡文1977.07
第六十六卷吴征镒 李锡文1977.11
第六十七卷第一分册茄科匡可任 路安民1978.11
第二分册玄参科钟补求 杨汉碧1979.10
第六十八卷钟补求1963.08
第六十九卷紫葳科胡麻科角胡麻科
列当科苦苣苔科狸藻科
王文采1990.03
第七十卷爵床科苦槛蓝科透骨草科车前科胡嘉琪2002.05
第七十一卷第一分册茜草科罗献瑞1999.08
第二分册陈伟球1999.09
第七十二卷忍冬科徐炳声1988.10
第七十三卷第一分册五福花科败酱科川续断科葫芦科路安民 陈书坤1986.09
第二分册桔梗科草海桐科花柱草科洪德元1983.08
第七十四卷菊科林镕 陈艺林1985.01
第七十五卷林镕1979.09
第七十六卷第一分册林镕 石铸1983.05
第二分册林镕 林有润1991.05
第七十七卷第一分册陈艺林1999.04
第二分册林镕 刘尚武1989.07
第七十八卷第一分册林镕 石铸1987.12
第二分册陈艺林 石铸1999.08
第七十九卷程用谦1996.02
第八十卷第一分册林镕 石铸1997.09
第二分册林有润 葛学军1999.05

英文修订版

[编辑]
《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
Flora of China
类型植物志[*]、系列专著[*]、作品版本或翻譯多卷作品[*]
學術領域植物学
语言英语
出版資訊
編輯吴征镒,Peter H. Raven洪德元
出版机构北京科学出版社 与美國密苏里植物园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4-2013 (自从2004年5月21日在线)
出版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 美国
網站www.iplant.cn/foc
系列作品
系列50卷(2013年9月)[2]
衍生作品
權威控制
OCLC31225309

Flora of China》是《中国植物志》的英文修订版[12],由吴征镒彼得·雷文担任主编[13]洪德元担任副主编[13][14],由中国北京科学出版社和美国密苏里植物园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15]

《Flora of China》的编纂历时25年,2013年宣告完成。[16][16]共有文字25卷、图版24卷,记录了中国3123,32831,362维管束植物[15],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英文版植物志[14]

相关条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於《中国植物志》第一卷總論之序提及[1]

相關文獻

[编辑]
  • 《中国植物志编纂史(1950-2004)》 ,胡宗刚、夏振岱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ISBN:978-7-313-15564-1

参考文献

[编辑]
  1. ^1.01.11.21.31.41.51.61.71.8吴征镒, 陈心启. 中国植物志. 第一卷.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10.ISBN 7-03-013229-7(中文(中国大陆)). 
  2. ^2.02.1马克平.中国生物多样性编目取得重要进展. [2016-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1)(中文(中国大陆)). 
  3. ^秦仁昌. 中国植物志. 第二卷.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9-09: 扉页(中文(中国大陆)). 
  4. ^郑万钧、傅立国. 中国植物志. 第七卷.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8-12: 扉页(中文(中国大陆)). 
  5. ^陈焕镛黄成就. 中国植物志. 第二十二卷.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03: 扉页.ISBN 7-03-006108-X(中文(中国大陆)). 
  6. ^2009年度:《中国植物志》的编研-一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2021-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6)(中文(中国大陆)). 
  7. ^陈心启; 崔鸿宾; 戴伦凯; 夏振岱.《中国植物志》编研简史. iPlant.cn 植物智. [2024-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5)(中文(中国大陆)). 
  8. ^世界最大植物志编纂45年,完成时第一代编者均已故世. 2020-02-11 [2024-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26). 
  9. ^胡宗刚.抗战胜利后中美曾筹划合编《中国植物志》. 生物多样性. 2024,32 (6): 1–4.doi:10.17520/biods.2024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24)(中文(中国大陆)). 
  10. ^10.010.1中国植物志. 科学出版社. [2009-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24)(中文(中国大陆)). 
  11. ^中国植物志 —中名和拉丁名总索引. 科学出版社. [2009-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2)(中文(中国大陆)). 
  12. ^《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发布. [2014-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7)(中文(中国大陆)). 
  13. ^13.013.1《FLORA OF CHINA》. [2014-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3)(中文(中国大陆)). 
  14. ^14.014.1中国植物多样性与保护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Flora of China完成. [2014-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7)(中文(中国大陆)). 
  15. ^15.015.1Flora of China(《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全面完成. [2014-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3)(中文(中国大陆)). 
  16. ^16.016.1历时25年编撰的《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全部完成. [2014-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0)(中文(中国大陆)).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xinhua”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外部链接

[编辑]
綜合
病毒
原核生物
藻類海草
植物
真菌
动物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中国植物志&oldid=90081249#英文修订版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