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拉丁字母a 字母称呼 拉丁语发音 /aː/ 英语发音 /eɪ/ 德语发音 /aː/ 法语发音 /a/ 西班牙语发音 /a/ 汉语拼音发音 /a/
对应 拉丁字母 维基词典的解释:A ,a 维基共享上的资源
A/a 是拉丁字母 的首字母 ,来源于拉丁语 中有低元音 /a/ 和/aː/ 音值的希腊字母 α 。[ 1] [ 2] 其英文名为“a”,读音为/eɪ / ,复数为“aes”[ nb 1] 。这一字母的形状与其来源古希腊字母 alpha 相似。[ 3] 其大写体由三角形的两个斜边和在中间联结两条斜边的横杠构成。其小写形式有两种形式:双层a和单层ɑ。单层A通常于手写体及其衍生字体中使用,特别是供儿童阅读的字体和斜体。
“A”的最早祖先是第一个腓尼基字母 aleph (一写作'aleph),[ 4] 这一字母系统完全由辅音 构成(因此其也被称为辅音音素文字 ,以区别于真正的全音素文字 )。另外,aleph的祖先可能是受圣书体 影响的青铜中期文化时期字母 中牛头的象形符号 [ 5] ,其形状为延伸出两个角的三角形头部。
当古希腊人 使用字母系统时,他们没有用一个字母表示声门塞音 。声门塞音 在腓尼基语 和其他闪米特语族下属语言 中用字母aleph表示, 这一辅音是这个字母在腓尼基的发音的第一个音位 。古希腊人因此用自己版本的这一符号表示元音/a/ ,并用类似的名称alpha 称呼之。在公元前八世纪希腊黑暗时代 后的最早希腊铭文中,这一字母侧靠在一边, 但在之后的希腊字母 中,其通常类似于现代大写字母,但许多地方字母有一条腿被缩短或交叉线倾斜一定角度的区别。
伊特鲁里亚人 把希腊字母带到了他们在意大利半岛 的文明中并把这一字母无差别的保留了下来。罗马人后来用伊特拉斯坎字母 书写拉丁语 ,由此产生的字母被保存在用于书写包括英语的许多语言的拉丁字母 中。
小写字母A的不同字形 。 从罗马时代起,字母“A”就存在多种不同的形式。第一种形式是碑体或玉石体,用于在石头及其他“永久”介质上题刻。另外也存在一种被用于日常或功利写作、在易腐烂表面写就的手写体 。因这类表面的“易腐”性质,该字体实例少于碑体,但仍有不同类型的手写体实例留存,例如大写 手写体、小写 手写体以及小写行书体。也存在介于手写体和碑体之间的变体也存在。其已知变体包括早期半安色尔体、安色尔体和晚期半安色尔体。[ 6]
罗马帝国 末期(公元5世纪),小写手写体的几种变体在西欧有所发展。其中包括意大利 的小写行书,法国的墨洛温体 ( 英语 : Merovingian script ) ,西班牙的西哥特体 ( 英语 : Visigothic script ) 和大不列颠的岛体 ( 英语 : Insular script ) 、盎格鲁-爱尔兰半安色尔体与大写盎格鲁—撒克逊体。到9世纪,与现在的字体相似的卡洛林体 出现。它是书籍制作中主要使用的字体,与现代字体极为相似。这一字体是综合之前的字体产生的。[ 6]
爱尔兰路标,其中以大写及小写形式的“a”展示了爱尔兰“拉丁字母”字体。 于15世纪,意大利形成目前已知的两种变体。此些变体,亦即意大利 体和罗马 体,均衍生自卡洛林体。a的意大利 体形式,亦即书写体a, 在大部分笔迹 中出现;它由一个圆圈及右侧的一条竖线构成,写作“ɑ”。它于五世纪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并且类似于中世纪爱尔兰和英国作家手中的希腊字母Τ 。[ 4] a的罗马形式被用于大部分印刷物中;它由一个小环和上面的弧构成,写作“a”。[ 6] 这两种字体都源于大写体。如图所示,希腊人在笔迹中把安色尔体的字母“a”左腿和水平线连接成一个环是常见的。在一些例子中,右腿的衬线 被发展为一个圆弧,形成了印刷体;但在另一些例子中,这一衬线脱落,形成了现代手写体。平面设计师 把意大利 体和罗马 体a分别称为“单层a”和“双层a”。
意大利体 通常被用于区别文本的两个部分(另一部分用罗马体标记)及标记强调。有时候除意大利字体外的其他实例也会被使用,如书写体a (“ɑ”),亦即拉丁alpha 就被用于与拉丁字母“a”形成区别。(例如在国际音标 中)
字母⟨ a⟩ 名称在欧洲语言中的发音,需要注意的是,/a/和/aː/会因语言的不同而具有在[a ] 、[ä ] 、[æ ] 及[ɑ ] 之间的不同发音。 在古英语 中,a代表/a/ 和/aː/ 。/æ/ 在古英语中则由æ表示。
而在现代英语正写法 中,字母⟨ a⟩ 至少代表七个不同元音:
二合字母 ⟨ aa⟩ 在英语本地单词中不存在,但其可以在一些源于外语的单词中找到,例如Aaron 和aardvark 。[ 7] 但⟨ a⟩ 出现在许多有自身读音的常见二合字母 中,特别是⟨ ai⟩ 、⟨ au⟩ 、⟨ aw⟩ 、⟨ ay⟩ 、⟨ ea⟩ 和⟨ oa⟩ 。
⟨ a⟩ 是在⟨ e⟩ 和⟨ t⟩ 之后于英语中第三常用的字母,在西班牙语和法语中第二常见的字母和在葡萄牙语中最常见的字母。一项研究表明,英语文本中大约3.68%的字母⟨ a⟩ [ 8] ,而这一数值于法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中分别为7.636%[ 9] 、11.525%[ 10] 和14.634%[ 11] 。
在大部分使用拉丁字母的语言中,⟨ a⟩ 表示开不圆唇元音,如/a / 、/ä / 或/ɑ / 。一个例外是萨尼奇语 ,其中⟨ a⟩ 和它的另一种字形Á 代表半闭前不圆唇元音 /e/ .
在语言学和音素符号中:
代数 中,字母a 及字母表中的各个其他字母通常被用于表示变量 ,它们在不同数学领域拥有不同的传统意义。此外,勒内·笛卡尔 在1637年“创造了用x、y、z表示未知数,a、b、c表示已知数的约定”,[ 12] 它通常会,特别是会在初等代数中会被遵循。
在几何学 中,A、B、C等大写字母通常用于表示线段 、直线 、射线 等。[ 6] 大写字母A通常也会是表示三角形 中一个角的字母之一,而小写字母a则会被用于表示与角A相对的一边。[ 5]
“A”通常被用于表示有更好质量的某物或更高地位的某人:A-、A、A+或A++是教师可以分配给学生的课堂作业的最佳成绩,“A级”是对于清洁餐厅的评级,一流名人在英语中被称为"A-list celebrities",等等等等。这种联系可以作为一个动机 起到效应,因为接触字母A已被发现与接触其他字母相比更能提高绩效。[ 13]
“A”被用作某些词的前缀,以表示“非”或“无”,例如在asymmetry 中(源自希腊语)。
“a”及其变体“an”于英语语法中为用于名词短语之前的不定冠词 。
字母A也被用于表示尺寸,如窄鞋型的鞋码尺寸[ 5] 或胸罩 中的小罩杯尺寸。[ 14]
在演绎法 中,字母A表作形如“甲均是乙”的全肯定命题。字母I、E和O表形如“一些甲是乙”的部分肯定,以及一些形如“一些甲非乙”的部分否定命题。以上可能来自拉丁动词affirmo(我断言)与nego(我否认)。这种用法可溯至13世纪,虽然一些学者认为来源是希腊 逻辑学家 。
在十二小时制 ,a.m. 的 a 為午前(ante),用于表示上午 的时间段。
在十六进制 (逢16进1的进位制 )的编号系统中,A是与十进制 (逢10进1的进位制 )计数中的数字10相对应的数字。
下方为各种系统中字母A的码位 。
1 也适用于基于ASCII的编码,例如DOS、Windows、ISO-8859及Macintosh家族编码。 ^ Aes 是字母名称的复数形式。字母本身的复数形式为A s、A's、a s或a's。[ 2] ^ Latin alphabet | Definition, Description, History, & Facts .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3 March 202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9 March 2021). ^2.0 2.1 Simpson & Weiner 1989 ,第1頁^ McCarter 1974 ,第54頁^4.0 4.1 4.2 Hoiberg 2010 ,第1頁^5.0 5.1 5.2 5.3 Hall-Quest 1997 ,第1頁^6.0 6.1 6.2 6.3 Diringer 2000 ,第1頁^ Gelb & Whiting 1998 ,第45頁^ Letter frequency (English) . en.algoritmy.net. [2022-01-0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4 March 2021). ^ Corpus de Thomas Tempé . [2007-06-15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7-09-30). ^ Pratt, Fletcher.Secret and Urgent: The story of codes and ciphers . Garden City, NY: Blue Ribbon Books. 1942:254 –5.OCLC 795065 . ^ Frequência da ocorrência de letras no Português . [2009-06-16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9-08-03). ^ Tom Sorell,Descartes: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 (2000).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 19. ^ Ciani & Sheldon 2010 ,第99–100頁^ Luciani, Jené.The Bra Book: The Fashion Formula to Finding the Perfect Bra . Dallas, TX: Benbella Books. 2009:13 .ISBN 9781933771946 .OCLC 317453115 (英语) . ^15.0 15.1 15.2 Constable, Peter,L2/04-132 Proposal to Add Additional Phonetic Characters to the UCS (PDF) , 19 April 2004 [24 March 2018]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11 October 2017) –通过www.unicode.org(英语) ^ Everson, Michael ; et al,L2/02-141: Uralic Phonetic Alphabet Characters for the UCS (PDF) , 20 March 2002 [24 March 2018]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19 February 2018) –通过www.unicode.org(英语) ^ Anderson, Deborah; Everson, Michael,L2/04-191: Proposal to Encode Six Indo-Europeanist Phonetic Characters in the UCS (PDF) , 7 June 2004 [24 March 2018]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11 October 2017) –通过www.unicode.org(英语) ^ Everson, Michael; Dicklberger, Alois; Pentzlin, Karl; Wandl-Vogt, Eveline,L2/11-202: Revised Proposal to Encode "Teuthonista" Phonetic Characters in the UCS (PDF) , 2 June 2011 [24 March 2018]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11 October 2017) –通过www.unicode.org(英语) ^ Suignard, Michel,L2/17-076R2: Revised Proposal for the Encoding of an Egyptological YOD and Ugaritic Characters (PDF) , 9 May 2017 [8 March 2019]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30 March 2019) –通过www.unicode.org(英语) ^ Jensen, Hans. Sign, Symbol, and Script. New York: G.P. Putman's Sons. 1969(英语) . ^ Hebrew Lesson of the Week: The Letter Aleph . 17 February 2013 [25 May 2018]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6 May 2018) –通过The Times of Israel (英语) . ^ Cyrillic Alphabet .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5 May 2018]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6 May 2018)(英语) . ^ Silvestre, M. J. B.Universal Palaeography . 由Madden, Frederic翻译. London: Henry G. Bohn. 1850 [27 October 202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7 May 2021)(英语) . ^ Frothingham, A. L., Jr.Italic Studies . Archaeological News. American Journal of Archaeology. 1891,7 (4): 534 [27 October 2020] .JSTOR 496497 . (原始内容存档 于18 February 2022). ^ Steele, Philippa M. (编).Understanding Relations Between Scripts: The Aegean Writing Systems . Oxford: Oxbow Books. 2017 [27 October 2020] .ISBN 9781785706479 . (原始内容存档 于6 May 2021)(英语) . ^ Fortson, Benjamin W.Indo-European Language and Culture: An Introduction second. John Wiley & Sons. 2010 [27 October 2020] .ISBN 9781444359688 . (原始内容存档 于14 August 2021)(英语) . ^ 𐌰 . Wiktionary. [25 January 202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17 December 2020). English Letter Frequency . Math Explorer's Club. Cornell University. 2004 [28 May 2014]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2 April 2014)(英语) . Percentages of Letter Frequencies per Thousand Words . Trinity College. 2006 [11 May 2015]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5 January 2007)(英语) . Ciani, Keith D.; Sheldon, Kennon M. A Versus F: The Effects of Implicit Letter Priming on Cognitive Performance.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10,80 (1): 99–119.PMID 19622200 .doi:10.1348/000709909X466479 (英语) . Diringer, David. A. Bayer, Patricia (编). Encyclopedia Americana. I: A-Anjou First. Danbury, CT: Grolier. 2000.ISBN 978-0-7172-0133-4(英语) . Gelb, I. J.; Whiting, R. M. A. Ranson, K. Anne (编). Academic American Encyclopedia. I: A–Ang First. Danbury, CT: Grolier. 1998.ISBN 978-0-7172-2068-7(英语) . Hall-Quest, Olga Wilbourne. A. Johnston, Bernard (编).Collier's Encyclopedia . I: A to Ameland First. New York, NY: P.F. Collier. 1997(英语) . Hoiberg, Dale H. (编).A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 1: A-ak–Bayes. Chicago, IL: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Inc. 2010.ISBN 978-1-59339-837-8(英语) . McCarter, P. Kyle. The Early Diffusion of the Alphabet. The Biblical Archaeologist. 1974,37 (3): 54–68.JSTOR 3210965 .S2CID 126182369 .doi:10.2307/3210965 (英语) . Simpson, J. A.; Weiner, E.S.C. (编).A .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I: A–Bazouki 2nd.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ISBN 978-0-19-861213-1(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