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千纪,或称第3个千年,是指从2001年1月1日至3000年12月31日間的1000年,現在(2025年)即處於3千纪當中。
- 22世紀
- 小說三体:危机纪年205年(公元221X/222X年):末日戰役、黑暗戰役・掩体纪元67年(公元2400年):太陽系開始二維化。
- 動漫哆啦A夢:主角哆啦A夢誕生於日本東京,公元2112年9月3日。
- 26世紀
- 電子遊戲Xenosaga中的T.C.紀年開始於2510年,而在該遊戲中,人類於此時因為Zohar流出的能量引起的事象變移,開始逃離地球。
- 電子遊戲泰伯倫戰爭:在21世紀中期。地球上出現了兩個強權—全球防衛組織(GDI)和Nod兄弟會,他們分別佔據著地球的藍區(blue zone)和黃區(yellow zone)。兩個組織之間的戰爭不斷。同時泰伯倫礦的擴散對於地球生態系統的破壞已達到危險的層級,地球的地區依泰伯倫擴散程度被分為三區,地表上30%的區域被劃分為紅區(Red Zone),紅區受到最嚴重的污染,已經無法支持人類的生存,生態系統完全瓦解,氣候極之惡劣。50%的區域被列為黃區(Yellow Zone),黃區是被中度污染的區域,同時也有擁有着全世界大多數的人口,數十年的戰爭使這些區域殘破不堪,黃區是Nod兄弟會的勢力範圍,並由此招募人民加入兄弟會。剩餘的20%被稱為藍區(Blue Zone),由GDI所控制。
- 電子遊戲公元2150中,地球因為縮短了和太陽之間的距離而在這年毀滅。
- 27世紀
- 2689年——地球統一政府攻打以天狼星為首的反地球聯盟部隊,天狼星戰役爆發。(銀河英雄傳說)
- 2690年5月14日——「拉古朗市事件」發生,反地球聯盟所屬的拉古朗市遭地球軍屠城,90萬人遭屠殺。(銀河英雄傳說)
- 2691年——後來成為反地球軍領袖人物的拉古朗市四名生還者「拉古朗市4人集團」於普羅奇西瑪星系會面,組成「黑旗軍」(BFF)。(銀河英雄傳說)
- 28世紀
- 29世紀
- 30世紀
- 動畫美少女戰士:在30世紀,人類因為銀水晶的力量普遍長壽,並且地球以新希蕾妮蒂女王(小兔)及安迪米歐國王(阿衛)所創建的「水晶東京」作為主軸統治。
- 未來戰隊時連者:在遙遠的未來,一班時間罪犯進行非法行為使歷史也被錯亂修改,所以地球也成立了公共機關「時間保護局」,四位來自公元3000年(3000年代(30世紀末(3千紀末)))的時間守護局成員優理、土門、綾瀨、席恩,為追捕逃走的時間罪犯唐‧多尼洛與其「洗錢幫」的黨羽,與時間保護局戰隊隊長龍也來到一千年前的二十世紀。
- ^人口暴增:2050年养活100亿人口的五种方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BC,2019年9月11日
- ^Linder, Courtney.Microsoft is Storing Source Code in an Arctic Cave. Popular Mechanics. 2019-11-15 [2021-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6).
- ^Staub, D.W. SNAP 10 Summary Report. Atomics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North American Aviation, Inc., Canoga Park, California. 1967-03-25. NAA-SR-12073.
- ^U.S. ADMISSION : Satellite mishap released rays.The Canberra Times(英语:The Canberra Times)52 (15,547) (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 Australia). 1978-03-30: 5 [2017-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1) –通过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Launched in 1965 and carrying about 4.5 kilograms of uranium 235, Snap 10A is in a 1,000-year orbit....
- ^Fred Espenak.Five Millennium Catalog of Solar Eclipses. NASA Eclipse Web Site. 2014-04-11.
- ^6.06.16.2Fred Espenak.Five Millennium Catalog of Lunar Eclipses. NASA Eclipse Web Site. 2014-04-11.
- ^7.07.17.2John Walker.Quarter Million Year Canon of Solar System Transits. Fourmilab. 200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