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1878年柏林會議

坐标52°30′42″N13°22′55″E / 52.51167°N 13.38194°E /52.51167; 13.38194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条目的主題是1878年的柏林会议。关于其他柏林会议,請見「柏林会议」。
1878年7月13日,在德国总理府举行的最后一次会议
柏林歷史
勃蘭登堡侯國時期(1157–1806)
普魯士自由邦时期(1918–1947)
西德東德时期(1945–1990)
另见:年表英语Timeline of Berlin ·條約 ·分類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德国统一1866-1871年
普法战争1870-1871年
第二次欧洲协调1871年
东方危机1875-1878年
波斯尼亚战役1878年
柏林會議1878年
德奥同盟1879年
布尔战争1880-1902年
奥地利-塞尔维亚联盟英语Austro-Serbian Alliance of 18811881-1903年
三國同盟1882年
柏林西非會議1884年
保加利亚危机1885-1888年
再保险条约1887-1890年
法俄同盟1894年
英德海軍造艦競賽1898年–1912年
法绍达事件1898年
英日同盟1902年
五月政变1903年
第二次委內瑞拉危機1902年–1903年
英法協約1904年
日俄战争1904年–1905年
第一次摩洛哥危機1905年–1906年
豬戰1906年–1908年
英俄條約1907年
青年土耳其党人革命1908年
波斯尼亚危机1908年–1909年
拉冈尼基协定1909年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1911年
意土戰爭1911年–1912年
巴尔干战争1912年–1913年
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
七月危機1914年

柏林会议(德語:Berliner Kongress)是指1878年6月13日-1878年7月13日在德意志帝國首都柏林举行的会议。与会国包括当时欧洲列强(俄罗斯帝國英国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國德意志帝國)、[1]巴尔干半岛各国(希腊王国塞尔维亚公国罗马尼亚联合公国黑山公国)和奥斯曼帝国。这次会议旨在确定俄土战争后巴尔干半岛各国的领土。最终,会议以柏林条约的签订而结束。

背景

[编辑]

1875年,波斯尼亞爆發反鄂圖曼帝國動亂,不久蔓延至鄰近的保加利亞,鄂圖曼帝國軍隊在保加利亞進行殘酷的鎮壓。而後俄羅斯帝國以保護保加利亞人為由,於1877年向鄂圖曼帝國宣戰。土耳其戰敗求和,與俄羅斯帝國簽訂《圣斯特凡诺条约》。條約訂明被鄂圖曼帝国统治數世紀的保加利亚獲得獨立,但新獨立的保加利亞版圖之大,令英國奧匈帝國以及其他巴爾幹民族不滿,各國恐怕新獨立的保加利亞會成為俄羅斯帝國的傀儡,令俄羅斯帝國大大增加在巴爾幹半島及東地中海地區的影響力,於是巴爾幹地區在簽訂《圣斯特凡诺条约》後,變得異常緊張。

德意志帝國宰相俾斯麦以德意志帝國在巴爾幹地區沒有直接利益為由,願意當上調解人,在德意志帝國首都柏林召開討論巴爾幹問題的國際會議,邀请各国出席,以平衡英国、俄罗斯帝國与奥匈帝国的利益。

柏林条约的条约内容

[编辑]

参考来源

[编辑]
  1. ^"Besides Turkey, there were six Great Powers during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Russia, Great Britain, France, Austria-Hungary, Italy and Germany."Sowards, Steven W.Lecture 10: The Great Powers and the Eastern Question. Twenty-Five Lectures on Modern Balkan History (The Balkans in the Age of Nationalism). [14 Febr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4). 

52°30′42″N13°22′55″E / 52.51167°N 13.38194°E /52.51167; 13.38194

1871至1914年期间的列強外交
列强
军事同盟
趋势
條約及協定
事件
戰爭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1878年柏林會議&oldid=88967942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