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皇兴三年(469年)改冀州置齐州,治所在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隋朝大业初改为齐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又改为齐州。唐玄宗时,天下州改郡,又名齐郡。天宝元年(742年),更名临淄郡,五年(746年),又更名济南郡。土贡:丝、葛、绢、绵、防风、滑石、云母。户六万二千四百八十五,口三十六万五千九百七十二。下领六县:历城县、章丘县、临邑县、临济县、长清县、禹城县。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济阳县、禹城市、齐河县、临邑县等地。
| 隋代行政区划变遷 | |||||
|---|---|---|---|---|---|
| 区划 | 開皇元年 | 区划 | 大業3年 | ||
| 州 | 齐州 | 青州 | 郡 | 齐郡 | |
| 郡 | 济南郡 | 東平原郡 | 乐安郡 | 县 | 历城县亭山县臨邑县 祝阿县長山县鄒平县 章丘县淄川县高苑县 臨济县長清县 |
| 县 | 历城县衛国县 臨邑县山茌县 祝阿县 | 武強县平原县 高唐县貝丘县 | 長乐县 | ||
| 唐朝齐州辖县 | |
|---|---|
| 618年 | 历城县、章丘县、亭山县、祝阿县、临邑县(新设山茌县[1]、源阳县[2],邹平县[3]、临济县、长山县、高苑县改属邹州,淄川县改属淄州) |
| 619年 | 历城县、祝阿县、山茌县、源阳县(新设营城县[4]与章丘县、亭山县、临邑县改属谭州) |
| 627年 | 历城县、祝阿县、山茌县(平陵县[5]、临济县、章丘县、亭山县、临邑县来属,废除源阳县) |
| 643年 | 历城县、祝阿县、山茌县、平陵县(改名全节县)、临济县、章丘县、亭山县、临邑县 |
| 742年 | 历城县、祝阿县(改名禹城县)、山茌县(改名丰齐县)、全节县、临济县、章丘县、亭山县、临邑县 |
| 754年 | 历城县、禹城县、丰齐县、全节县、临济县、章丘县、亭山县、临邑县(长清县来属) |
| 759年 | 历城县、禹城县[6]、丰齐县、全节县、临济县、章丘县、亭山县、临邑县、长清县 |
| 820年 | 历城县、禹城县、临济县、章丘县、临邑县、长清县(废除丰齐县、全节县、亭山县) |
| 828年 | 历城县、禹城县、临济县、章丘县、临邑县、长清县(平原县、平昌县[7]、归化县[8]来属) |
| 829年 | 历城县、禹城县、临济县、章丘县、临邑县、长清县、归化县(平原县、平昌县改属德州) |
| 830年 | 历城县、禹城县、临济县、章丘县、临邑县、长清县(废除归化县) |
| 京畿道 关内道 | |
|---|---|
| 都畿道 河南道 | |
| 河东道 | |
| 河北道 | |
| 山南西道 | |
| 山南东道 | |
| 淮南道 | |
| 江南东道 | |
| 江南西道 | |
| 陇右道 | |
| 河西道 | |
| 剑南道 | |
| 黔中道 | |
| 岭南道 | 廣州 | 潮州 | 循州 | 韶州 | 端州 | 岡州 | 新州 | 恩州 | 春州 | 勤州 | 瀧州 | 康州 | 封州 | 高州 | 窦州 | 辩州 | 潘州 | 羅州 | 雷州 | 崖州 | 儋州 | 萬安州 | 振州 | 白州 | 山州 | 廉州 | 欽州 | 陸州 | 桂州 | 蒙州 | 昭州 | 富州 | 梧州 | 賀州 | 藤州 | 義州 | 容州 | 禺州 | 牢州 | 黨州 | 平琴州 | 鬰林州 | 貴州 | 綉州 | 龚州 | 潯州 | 象州 | 柳州 | 融州 | 環州 | 宜州 | 芝州 | 澄州 | 嚴州 | 賓州 | 橫州 | 淳州 | 邕州 | 田州 | 笼州 | 瀼州 | 湯州 | 武峨州 | 武安州 | 長州 | 峰州 | 福祿州 | 交州 | 愛州 | 驩州 | 安南都护府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