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紹竑 | |
|---|---|
| 第10任中华民国内政部部长 | |
| 任期 1932年5月3日—1934年12月7日 | |
| 前任 | 彭学沛(代理) 冯玉祥(正任) |
| 继任 | 甘乃光(代理) 黄郛(正任) |
| 第3任中华民国交通部部长 | |
| 任期 1932年7月1日—1935年10月 | |
| 前任 | 陈铭枢 |
| 继任 | 朱家驊 |
| 个人资料 | |
| 性别 | 男 |
| 出生 | 黃紹雄 1895年 大清廣西省容縣珊萃村 |
| 逝世 | 1966年8月31日(1966-08-31)(71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
| 政党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 其他政党 | |
| 亲属 | (父)黄玉梁 (曾叔祖父)黃鵬奮 (叔祖父)黃金韶 (叔父)黃玉忠 |
| 军事背景 | |
| 效忠 | 中华民国 |
| 服役 | 中华民国陆军 |
| 军衔 | |
学历
| |
黃紹竑(1895年—1966年8月31日),又名紹雄,字季寬,廣西容縣人,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军政人物。新桂系首领之一,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與李宗仁、白崇禧號稱新桂系三大巨頭。
曾任广西省主席、浙江省主席、湖北省主席、国民政府内政部部长、交通部长、国民政府监察院副院长,亦是广西大学创始人。[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政务院政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和平解放台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895年,黃紹竑出生于廣西容縣珊萃村的知名望族,曾叔祖父黃鵬奮,叔祖父黃金韶,叔父黃玉忠皆為進士,父黄玉梁是前清舉人。黃七歲入私塾,機靈多變,1909年入廣西陸軍第三中學。1912年入武昌陸軍軍官預備學校繼續學習,1914年結業後,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1916年畢業後,回廣西陸軍任准尉見習官。
新桂系统一广西之后,黃成为仅次于李宗仁的新桂系二号首领,1926年6月1日任广西省政府主席,长期经营广西。
在新桂系的历次反蒋战争中因屡次指挥作战失利,在新桂系中威望大受打击,心灰意冷。随後在取得李宗仁、白崇禧的谅解,保证不危害团体利益的协议后,离开新桂系投蒋。1932年2月18日任国民政府委员,5月3日任内政部长。
1934至1936年, 1937至1946年间三度出任浙江省政府主席。
1937年1月16日,湖北省政府主席黃紹竑宣誓就職,並宣布治鄂方針:一、注意國防教育;二、整理保安隊,鞏固治安;三、整理土地財政;四、講求水利,修築堤防[3]:5341。1月20日,國民政府任命黃紹竑兼任湖北省保安司令[3]:5343。6月20日,湖北省政府主席黃紹竑至廬山,任廬山訓練團總隊長[3]:5449。
抗戰後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中將加上將銜。1942年轉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1946年當選監察委員。1947年當選監察院副院長。
1949年1月22日,駐在石家莊之毛澤東對黃紹竑所提的意見答覆如下:「蔣已下野,第一點無須再商;白崇禧將軍如願和平,可與劉伯承將軍直接談判」[4]:141。4月1日,黄绍竑作为代表之一赴北平参与和平谈判,与毛泽东私下相谈甚欢,一齐吟诗唱词。4月16日,黄绍竑自北平飛返南京,攜中國共產黨所提之二十四項要求,「向中央請示」[4]:184。4月20日,国共和谈失败后,黃当即动身飛往香港。8月15日,黄绍竑、龙云、刘建绪等44人,在香港发表《我们对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声明。9月,离港返回大陆,参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黄绍竑留在大陆,曾任政务院政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法案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常委兼和平解放台湾工作委员副主任等职。
1957年5月,黄绍竑发表《党不应直接向人民发号施令》,批评当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欠妥,并认为应该积极开展整风运动、肃清官僚主义、健全司法体系[6]。6月,整风运动的反右扩大化使得黄绍竑被劃为右派分子,后来做了检讨并在次年被罢免人大职务。1960年,因 “确有悔改”而摘掉了右派帽子,恢复了正常的政治活动。[7][8][9]
晚年黄绍竑对两岸问题颇为关心,主张两岸统一,1962年在会议上发表演讲:“起来吧!台湾同胞们,强大祖国有六亿五千万同胞大力支持你们!台湾是中国的神圣的领土,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10]
1965年7月20日,从美国返回中国大陆的李宗仁夫妇到达北京,黄绍竑参与迎接现场。
文化大革命時政协一度停摆,黄绍竑亦受到严重冲击,兩次服毒不死[來源請求]。1966年8月31日下午,黃紹竑前往李宗仁宅。程思遠對黃紹竑說:“看來你有心事。”黃紹竑說:“我不為自己打算,我擔心的是德公(李宗仁)。”至于黄绍竑和李宗仁谈了些什么则不得而知。当日,黃紹竑在北京以剃刀刎頸自殺而死。
1980年代,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为其平反,并恢复名誉。黄绍竑著有《五十回忆》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