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华北平原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黄淮平原
冬季的华北平原景象

华北平原亦称黄淮海平原,位于中国华北地区,属于燕山运动构成的沉降地带。其西起太行山伏牛山,东到黄海渤海山东丘陵,北依燕山,南至大别山区一线与长江流域分界,跨越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北京天津等省市,面积达30万平方公里。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多在海拔50米以下,是典型的冲积平原,是由于黄河海河淮河滦河等所带的大量泥沙沉积所致,多数地方的沉积厚达七八百米,最厚的开封商水一带达5000米。目前,华北平原的面积还在扩大。华北平原是中国的重要油产地。

形成

[编辑]

华北平原是海河、黄河、淮河等河共同堆积成的大平原,在巨大拗陷盆地中堆积了中生界新生界沉积物。新生界总厚度可达5000米,小者也有1500米。

从构造上来说,华北平原在中生代为隆起区,局部发育了断陷盆地;新生代断块活跃,古近纪形成一系列次级断陷盆地;新近纪第四纪堆积范围扩大,形成连片的大平原;同时边缘断块山隆起;新生代相对下沉,形成较厚的沉积。

黄河在孟津下形成巨大的冲积扇;冲积扇中轴淤积较高,成为分水脊,将淮、海河分隔南北。

气候

[编辑]

华北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至半干旱的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约为11至15℃,南北差异明显;年降水量一般在500至90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6月至9月,占全年总量的约七成。受东亚季风影响,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带来充沛降水,冬季受西北季风控制,气候干冷。春季多风沙天气,秋季气候凉爽,昼夜温差较大。气候条件总体有利于农业生产,但局部地区易发生干旱或洪涝灾害。

土壤

[编辑]

华北平原的地带性土壤以棕壤和褐色土为主。由于平原地区耕作历史悠久,各类自然土壤普遍经过熟化,形成了典型的农业土壤。从山麓地带到滨海地区,土壤类型呈明显的地带性分布。沿燕山太行山伏牛山及山东山地边缘的山前洪积—冲积扇或倾斜平原上,主要发育有黄土(褐土)和潮黄垆土(草甸褐土);平原中部多为黄潮土(浅色草甸土),为华北平原最主要的耕作土壤,质地适中、肥力较高,矿物养分丰富,具有良好的农业利用潜力。

在主要河流冲积平原及洼地地带,土壤类型多样:黄河、漳河滹沱河永定河等河流的泛滥区常见风沙土;河间洼地、扇前洼地及湖泊周边多分布盐碱土或沼泽土;黄河冲积扇以南的淮北平原上,部分未受黄泛沉积物覆盖的地区保留有古老旱作土壤——沙姜黑土(青黑土);而在黄河沿岸、淮河以南、山东南部四湖地区及海河下游一带,还可见水稻土的分布。平原东部沿海地区为滨海盐土区,通过排盐改良后形成盐潮土。

断裂

[编辑]

隐伏的隆起和坳陷构造间的边界经常存在着大断裂。华北平原南部的隐伏构造方向大致为东西方向,平原北部主要是东北方向,但也有西北方向的断裂与之交切。

地震

[编辑]

太行山燕山山麓、鲁中山地的西南边缘因断裂错动,近千年均发生过大地震。太行山山前大断裂的南段上发生过1830年磁县7.5级地震,1966年邢台7级地震兰考-聊城大断裂带上发生过1937年菏泽7级地震;燕山山前因北东向、北西向、东西向断裂交切,经常发生地震:如1679年马坊8级地震、1536和1665年通县地震、1730年北京西苑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

分区

[编辑]
初夏的黄泛平原(摄于商丘

根据华北平原不同的区域特征,可分为四个亚区平原:

  1. 滦河及冀东其他独流入海河流平原,主要位于滦河中下游沿岸地区和其支流两岸,大致包括唐山平原地区的大部和秦皇岛平原地区的一部分,秦皇岛还拥有戴河、大汤河、新河等独流入海小河。
  2. 海河平原,燕山以南,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地区。包括河北省中南部和东部、北京市的东南部、天津市大部(蓟州区北部的盘山山区除外)和山东省西北部黄河以北的部分。是由海河和黄河冲积形成的,所以也被称为黄海平原,是中国粮、棉的重要产区,南北距离达500多千米,所谓“千里平原”,主要作物为小麦、玉米和棉花。可以达到一年小麦、玉米两熟。
  3. 黄泛平原,位于豫东皖北,海河平原和淮北平原之间,是黄河冲积形成的,包括泛滥沉积,盐碱、沙化土地较多,但平均气温高,适合喜温抗沙作物生长,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花生、水稻、大蒜等。
  4. 淮北平原,淮河以北,黄泛区以南,是黄河泛滥和淮河冲积形成的,气温高,水源充沛,由于以前黄河泛滥,淤积淮河干道,造成这一带经常性灾荒,淮河经过疏通治理后,淮北平原成为中国水稻的主产区之一。

污染

[编辑]

环保部对华北平原北部的初步调查表明,华北平原局部地区地下水存在重金属超标现象,主要污染指标为等,主要分布在天津市和河北省石家庄、唐山以及山东省德州等城市周边及工矿企业周围,具体包括北京昌平地区铅污染,石家庄市峡石沟生活垃圾填埋场铅、汞污染,邯郸东部地区铅、铬、汞、镉污染,和山东省滨州、德州、东营、济南、聊城等市铅污染;局部地区地下水有机物污染较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四氯化碳三氯乙烯等,主要分布在北京市南部郊区(可能的污染源包括但不限于北京化工二厂、焦化厂、西郊机场油库[1]),河北省石家庄、邢台、邯郸城市周边,山东省济南地区-德州东部,河南省豫北平原等地区,具体包括天津农药厂、天津染化厂、天津蓟县杨津庄镇化工厂旧址、河北唐山钢建集团等周边地下水有机污染、石家庄市峡石沟生活垃圾填埋场、保定市石油炼化厂等有机污染、石家庄市元氏污水坑等有机污染、濮阳市油田区地下水有机污染等。海河流域受地表水入渗补给是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重点污染源排放也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2]

參考

[编辑]
  1. ^官方称华北平原局部地区地下水有机物污染严重-搜狐滚动. roll.sohu.com. [2021-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3). 
  2. ^华北平原局部地下水重金属超标 污染防治形势严峻-中新网. www.chinanews.com. [2021-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05).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沿海诸平原
黄河中上游诸平原
其他平原
中国主题
历史
年表
历代政权
疆域
主要疆域
行政区划
地理
政治
经济
科技
文化
人口
安徽省主題
总体
地理
历史文化
旅游景点
方言
教育
经济
交通
山东主题
历史
地理
经济
政治
军事
文化
景点
河南专题
总体
地理
文化
旅游景点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华北平原&oldid=89692274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