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黃少谷 (政治人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关于名为黄少谷的其他人物,請見「黄少谷」。
关于名为黄亮的其他人物,請見「黄亮」。
黃少谷
中華民國第5任司法院院長
任期
1979年6月14日—1987年4月17日
总统蔣經國
前任戴炎輝
继任林洋港
第1任動員戡亂時期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
任期
1967年2月1日—1979年6月20日
主席蔣中正
嚴家淦
蔣經國
前任顧祝同(國防會議秘書長)
继任沈昌煥
中華民國第7、10任行政院副院長
任期
1966年6月1日—1969年7月1日
行政院院长嚴家淦
前任余井塘
继任蔣經國
任期
1954年6月1日—1958年7月15日
行政院院长俞鴻鈞
前任張厲生
继任王雲五
中華民國第6任外交部部長
任期
1958年7月14日—1960年5月30日
行政院院长陳誠
前任葉公超
继任沈昌煥
中華民國第2、4任行政院秘書長
任期
1950年3月21日—1954年5月26日
行政院院长陳誠
前任賈景德
继任陳慶瑜
任期
1949年3月21日—1949年6月12日
行政院院长孫科何應欽
前任端木愷
继任賈景德
中華民國第1屆立法委員
任期
1948年5月18日—1950年3月12日
选区自由職業團體(新聞記者公會)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901-07-24)1901年7月24日
清朝湖南省南縣
逝世1996年10月16日(1996-10-16)(95歲)
中華民國臺北市
墓地中華民國新北市金山區金寶山
籍贯湖南省南縣麻河口镇
政党中國國民黨
军事背景
效忠中華民國
服役中華民國陸軍
军衔陸軍中將
学历
经历
      • 世界晚報學習編輯
        (1925年)
      • 世界晚報總編輯
        (1925年)
      • (國民政府)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部秘書
        (1927年)
      • (國民政府)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部同中將秘書長
        (1927年-1928年)
      • (國民政府)三省宣傳處處長
        (1927年)
      • (國民政府)豫陝甘三省農村組織訓練處處長
        (1927年)
      • 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候補)監察委員
        (1931年-1932年2月)
      • 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委員會委員
        (1932年2月-1934年)
      • (國民政府)湖南省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
        (1938年2月-1938年9月)
      • (國民政府)湖南省彬縣政府縣長
        (1938年2月-1938年9月)
      • (國民政府)湖南省第八區公署專員
        (1938年)
      • (國民政府)監察院監察委員
        (1938年2月22日-1940年11月20日)
      • (國民政府)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廳參事
        (1939年)
      • (國民政府)國防部最高委員會第二處處長
        (1939年-1940年1月)
      • (國民政府)中央設計局設計委員
        (1940年)
      • (國民政府)政治部設計委員會主任委員
        (1940年1月-1941年)
      • (國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廳廳長
        (1941年-1943年)
      • 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事會幹事
        (1943年4月-1945年3月)
      • 掃蕩報總社社長
        (1943年-1945年)
      • 全國知識青年志願從軍指導委員會委員
        (1944年-1945年3月)
      • (國民政府)政治部副部長
        (1945年3月19日-1946年)
      • 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第六屆)委員
        (1945年5月-1947年)
      • 和平日報總社社長
        (1945年-1948年)
      • 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事會常務幹事
        (1946年-1947年9月)
      • 中國國民黨政治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
      • (國民政府)制憲國民大會代表
        (1946年-1947年)
      •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
        (1947年)
      • 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
        (1948年7月-1949年3月21日)
      • (國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員
        (1948年)
      • 行政院秘書長
        (1949年3月21日-1949年6月12日)
      • 行政院政務委員
        (1949年6月12日-1950年3月10日)
      • 總裁辦公室秘書室主任
        (1949年8月1日-1950年3月12日)
      • 行政院秘書長
        (1950年3月12日-1954年5月26日)
      • 行政院(第三任)副院長
        (1954年5月27日-1958年7月14日)
      • 行政院政務委員
        (1951年3月7日-1954年5月26日)
      • 世界新聞職業學校籌辦人
        (1956年)
      • 外交部部長
        (1958年7月14日-1960年5月30日)
      • 行政院政務委員
        (1958年7月14日-1960年5月30日)
      • 西班牙大使館大使
        (1960年7月14日-1962年1月)
      • 總統府國策顧問
        (1963年-1966年)
      • 行政院(第五任)副院長
        (1966年5月27日-1969年6月25日)
      • 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
        (1967年2月1日-1979年6月20日)
      •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推行委員
        (1967年8月-)
      • 總統府資政
        (1976年4月27日-1996年10月16日)
      • 司法院(第五任)院長
        (1979年6月14日-1987年4月17日)

黃少谷(1901年7月24日—1996年10月16日),少時慕諸葛武侯智略忠誠,自名黃亮,男,中華民國政治人物、中華民國陸軍中將湖南省南縣人,中國國民黨籍,曾任第二集團軍總部秘書長、立法委員中國國民黨總裁辦公室主任、世新專校籌辦人、外交部部長、行政院政務委員中華民國駐西班牙大使行政院副院長動員戡亂時期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司法院院長總統府資政等職務。

生平

[编辑]

早年經歷

[编辑]

1901年7月24日生于湖南省南县麻河口镇。早年就读于长沙妙高峰中学、明德中学。在明德学习期间,曾任学生自治会和省会学生联合会的负责人,负责过《明德旬刊》的编辑,1919年9月毛澤東聯合湖南教育界和新聞界發起驅張運動湖南自治運動拉開序幕,黃少谷被选为明德学生会的代表並与好友唐耀章等同学参与新民學會活动,组织罢课,表现非常活跃。1921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23年肆业于国立北京师范大学。1924年加入中国国民党,任《世界日报》编辑、总编辑,日後還接下由國民黨左派人士羅敦偉所創辦的《國民晚報》。1927年在西北軍政治部主任李大钊的引荐下,赴西安冯玉祥西北军任职,將《國民晚報》交接給張友漁成功避開蔣介石於4月12日針對共產黨的清洗,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处长、中将秘书长。

1930年中原大戰期間,馮玉祥與汪精衛北京懷仁堂召開「中國國民黨黨部擴大會議」,通電反抗南京的蔣介石政府。黃少谷亦出席該會議,代表馮玉祥出席。

中年經歷

[编辑]

1931年起,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中央监察委员。1934年與夫人侯淑方赴英國留學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研究国际经济关系。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黃少谷一度聯合留英學生通電,要求殺掉蔣介石。最後眼見西安事變和平解決,黃少谷只好重新投靠蔣介石。[1]

1937年黃少谷携夫人侯淑方回国参加抗日战争,任湖南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兼梆县县长、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专员、国防最高委员会处长、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三厅厅长、副部长、《扫荡报》社长、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行政院秘书长、立法委员

1948年9月1日,蔣介石擬發起所謂勤儉建國運動,特令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黃少谷起草《勤儉建國運動辦法》[2]:8668

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總統職務引退,當時黃少谷是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蔣引退後,黃也立即請辭中宣部長[3]:209。1月29日,蔣介石接見黃少谷,「決將中央黨部先行遷粵,就現況加以整頓,再圖根本改革」[4]:146。行政院秘書長黃少谷在4月24日何應欽抵達廣州後,代表何應欽發表聲明:上海將堅守;李代總統和何院長都不會辭職;政府將不再嘗試與共黨和談[5]:128。到台湾後,黃少谷做總裁辦公室主任,在中國國民黨改造委員會成立後撤銷[6]

1950年3月,蔣介石以黃少谷為行政院秘书长[7]。历任总裁办公室秘书主任、中華民國行政院副院长、外交部长、中華民國驻西班牙大使总统府国策顾问、资政、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後來經過蔣經國提名,任司法院长,又與他進行司法改革。[6]1947年以后当选为中国国民党历届中央常委。1967年10月6日,代表總統蔣中正赴加拿大訪問;9日,與加國總理皮爾遜(Lester Bowles Pearson)會商兩國加強合作問題;17日,返回臺灣[8]:742。1969年黃少谷由行政院副院長轉任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一職,掌握攸關國家安全政策制定的各種海內外情資。直到1979年轉任司法院院長。黃少谷任職期間情資混亂導致對外政策進退失據,從失去聯合國席次到美國與我斷交。這是中華民國最風雨飄搖的十年,卻是黃少谷獨子黃任中突然獲得大筆境外資金成為許多上市公司金主的開始。[來源請求]

晚年經歷

[编辑]

1988年任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1987年退休,寓居台北

晚年思乡之情愈切。1992年来,他与儿子黄任中开始捐资家乡教育事业共近7,000万元人民币,改建了南县三中(命名为方谷学校),新建南县麻河口方谷学校。修建方谷大桥和方谷水厂,设立方谷基金会南县奖助学基金会。方谷是取黄少谷、侯淑方夫妇姓名最后一个字合成,表达对家乡人民一片心意。方谷学校经多年建设,已经建成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皆备的农村完全中学,在湖南省农村水平一流。他希望方谷学校师生勤奋教学,奋发向上,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建设家乡。并把他全部藏书捐赠家乡。

1996年10月16日,在台北医院病逝,终年95岁。临终前给儿孙留下遗嘱:「树高千尺,叶落归根,希望百年之后,能够归葬于父母坟旁,眠于故土。」

家庭

[编辑]

黃有二女一子

  • 長女:黃燕平,遠東航空創辦人胡侗清的妻子。兩人為黃誕下三位外孫女與一位外孫:胡小燕、胡妮妮、胡韻、胡元熙。
  • 次女:黃新平,前駐美大使夏功權的妻子,有兩位外孫夏涵宇、知名建築師夏涵人及外孫女夏怡,夏怡嫁給企業家崔湧
  • 子:黃任中,2004年亡故。台灣知名股市聞人,以身邊經常美女雲集著稱,行事爭議頗多。黃任中的兒子黃若谷,欠稅罰款共逾新臺幣35億元。
  • 弟:黄逖非,原天津市政协副主席。

相關條目

[编辑]

其他

[编辑]
  • 傳記文學》第三十三期中,曾為文介紹「擴大會議」,並為文批評「擴大會議」為「就其性質而言,是、馮的傀儡」,並附上7月16日於懷仁堂開幕典禮時所攝照片,然而對比當中其他出席者,僅黃少谷名字為「黃XX」。[9]
  • 在1980、90年代的台湾,有國民黨党内「八大老」之说。指黃少谷、謝東閔倪文亞李國鼎蔣彥士袁守謙辜振甫等「七大老」,後加上陳立夫,共為「八大老」。[10]總統府方面利用不同方法勸林洋港退選,包括請出國民黨內「八大老」勸退[11]。劝退滕杰所推荐的司法院長林洋港蔣緯國參加該任正副總統選舉之举动。

荣誉

[编辑]

本國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誰通電殺蔣介石?〉李敖,《蔣介石研究》,1986年。頁160
  2.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北京:中華書局. 2011. 
  3. ^蔣經國. 《蔣經國的一生》. 漆高儒.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91-03-31.ISBN 9578506074.人家問他(黃少谷):「你為什麼要辭中宣部部長?」「我做中宣部部長是主張和中共作戰到底的,不要談和;現在黨中央的政策變了,變得與中共和平談判,部長隨政策變更而進退,這是很平常的事」。黃少谷這樣回答。 
  4. ^蔣經國. 〈危急存亡之秋〉. 《風雨中的寧靜》.台北:正中書局. 1988. 
  5. ^王景弘編譯 (编). 《1949大流亡:美國外交檔案室密錄》. 台北市: 玉山社出版. 2011.ISBN 978-986-294-000-6. 
  6. ^6.06.1蔣經國. 《蔣經國的一生》. 漆高儒.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91-03-31: 209.ISBN 9578506074. 
  7. ^陳布雷等編著,《蔣介石先生年表》,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8年6月1日,第64頁
  8. ^呂芳上總策畫,朱文原、周美華、葉惠芬、高素蘭、陳曼華、歐素瑛編輯撰稿. 《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大事記》. 台北: 國史館. 2012.ISBN 978-986-03-3586-6. 
  9. ^〈誰通電殺蔣介石?〉李敖,《蔣介石研究》,1986年。頁154
  10. ^民眾日報》,1990年3月10日,三版
  11. ^原指黃少谷、謝東閔倪文亞李國鼎蔣彥士袁守謙辜振甫等「七大老」,後加上陳立夫,共為「八大老」。
  12. ^總統令. 總統府公報 (總統府第三局). 1963-06-07,第1442號: 1页 [2023-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8).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政府職務
行政院
前任:
賈景德
行政院秘書長
第四任
1950年3月12日—1954年5月26日
繼任:
陳慶瑜
前任:
張厲生
行政院副院長(首次)
第七任
1954年5月26日—1958年7月15日
繼任:
王雲五
前任:
葉公超
外交部部長
第二任
1958年7月14日—1960年6月1日
繼任:
沈昌煥
前任:
余井塘
行政院副院長(再次)
第十任
1966年6月1日—1969年7月1日
繼任:
蔣經國
司法院
前任:
戴炎輝
司法院院長
第五任
1979年7月1日—1987年5月1日
繼任:
林洋港
中華民國總統府
首任
改制前:顧祝同
(國防會議秘書長)
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
第一任
1967年2月1日—1979年6月20日
繼任:
沈昌煥
民國14年08月01日
謝持(民國14年8月25日辭) ·林祖涵(民國15年6月1日辭) ·黃昌穀 ·甘乃光 ·陳秋霖(民國14年8月20日逝)
民國14年09月26日
民國15年05月27日
民國15年06月01日
民國16年11月05日
民國16年11月15日
民國16年11月19日
民國20年02月16日
劉三 ·朱慶瀾(民國21年5月4日免) ·周覺 ·周利生 ·劉成禺(民國36年11月29日免) ·蕭萱 ·于洪起 ·吴忠信(民國21年5月4日免) ·高一涵(民國25年4月20日辭) ·袁金鎧 ·李夢庚 ·姚雨平 ·叶荃(民國20年7月13日辭) ·王平政 ·劉莪青(民國27年2月22日辭) ·田炯錦(民國25年3月18日辭) ·邵鴻基(民國23年7月14日辭) ·高友唐 ·樂景濤(民國31年4月8日辭) ·奇子俊 ·羅介夫 ·謝无量(民國34年10月15日辭) ·鄭螺生
民國20年08月10日
民國21年10月28日
李元鼎(民國22年2月24日辭) ·嚴莊(民國36年3月11日辭) ·谷正鼎(民國22年7月18日辭) ·王士鐸(民國22年1月17日辭) ·王子壯(民國25年12月7日辭)
民國22年02月24日
熊育錫 ·王斧 ·杜羲 ·楊譜笙 ·楊天驥(民國24年8月19日辭) ·楊亮功(民國27年2月22日辭) ·胡伯岳 ·何輯五(民國23年2月7日辭) ·李世軍(民國28年4月25日免) ·呂志伊(民國22年3月10日辭) ·白瑞 ·巴文峻(民國34年10月9日辭) ·朱雷章 ·曾道(民國36年2月25日免) ·楊仁天 ·黎丹 ·王廣慶(民國28年3月9日辭) ·劉覺民 ·童冠賢(民國22年5月6日辭) ·麥煥章 ·程運鵬(民國28年7月25日辭) ·李正樂 ·吳瀚濤(民國27年2月22日辭) ·廣祿 ·馬良(民國22年9月8日免) ·梅公任
民國22年03月10日
民國22年05月06日
民國22年09月30日
民國22年12月16日
朱宗良(民國36年11月18日免)
民國23年01月12日
民國23年02月07日
民國23年07月14日
李嗣璁(民國27年2月22日辭) ·毛思诚
民國24年05月11日
王祺 ·李宗黄(民國28年10月31日辭)
民國25年04月20日
喇世俊(民國27年6月25日辭) ·童冠賢(民國29年11月20日辭) ·梁建章 ·王新令
民國26年02月06日
民國27年02月22日
苗培成(民國29年10月24日辭) ·戴愧生 ·李培基(民國28年7月10日辭) ·黃少谷(民國29年11月20日辭) ·燕樹棠(民國28年9月20日免) ·張其昀(民國27年6月25日辭) ·杜重遠(民國27年5月17日辭) ·謝樹英(民國28年6月27日辭)
民國27年05月17日
田炯錦(民國35年2月26日免)
民國27年08月12日
民國27年10月08日
劉世傳(民國31年12月11日辭) ·汪東(民國36年4月12日辭) ·韓駿傑(民國34年11月27日辭)
民國28年01月20日
民國28年03月09日
民國28年07月10日
何基鴻(民國34年1月22日辭) ·沈尹默(民國36年10月7日辭)
民國28年10月28日
民國28年11月28日
林和成(民國33年7月24日辭)
民國29年02月17日
民國29年03月02日
民國29年04月02日
民國29年04月13日
民國29年08月07日
吳瀚濤(民國34年11月27日辭)
民國29年10月24日
民國29年11月20日
民國29年12月18日
俞奮 ·邓春膏(民國36年3月11日辭)
民國31年05月07日
民國31年05月20日
民國31年08月08日
葉元龍(民國34年12月28日辭)
民國31年08月22日
民國31年09月12日
林翼中(民國32年12月3日辭)
民國31年10月02日
民國32年01月08日
民國32年03月20日
民國32年06月12日
民國34年03月21日
民國34年08月17日
民國34年09月15日
石熲(民國37年3月5日辭)
民國34年09月29日
金毓黻(民國36年6月17日辭)
民國35年01月15日
民國35年02月12日
民國35年02月26日
民國35年03月21日
民國35年04月12日
紀貞甫(民國36年9月19日免)
民國36年02月07日
民國36年02月25日
民國36年03月01日
民國36年03月11日
民國36年03月28日
民國36年06月06日
黃紹竑〔監察院副院長民國36年10月27日免〕
民國36年06月07日
民國36年07月19日
民國36年08月02日
民國36年09月13日
民國36年09月27日
民國36年09月29日
民國36年10月18日
民國36年10月27日
劉哲〔監察院副院長〕
民國36年11月29日
民國37年02月07日
大理院長
1912-1928
許世英章宗祥董康姚震董康(二次)王寵惠董康(三次)潘昌煦(代理)羅文榦董康(四次)余棨昌潘昌煦(代理)姚震
行宪前
1928-1948
行宪后
1948-
 中華民國
外交部外交總長
臨時政府時期
王寵惠陸徵祥胡惟德(代理)梁如浩陸徵祥曹汝霖(代理)孫寶琦
北洋政府時期
孫寶琦陸徵祥曹汝霖(代理)唐绍仪(未就任)陈锦涛(代理)夏詒霆(代理)伍廷芳汪大燮陸徵祥(未就任)陳籙(代理)颜惠庆顾维钧(代理)王正廷(代理)施肇基(代理)黄郛(代理)顾维钧(代理)沈瑞麟(代理)顾维钧王正廷唐绍仪(未就任)沈瑞麟王正廷颜惠庆(代理)胡惟德施肇基(未就任)颜惠庆(代理)蔡廷幹(代理)顾维钧王荫泰羅文榦
 中華民國
外交部部長
國民政府時期
中華民國政府時期
國民政府行政院
1928年至1948年
馮玉祥宋子文宋子文(二次)陳銘樞陳銘樞(二次)宋子文(三次)孔祥熙孔祥熙(二次)張群孔祥熙(三次)孔祥熙(四次)翁文灝翁文灝(二次)王雲五

1948年行憲至今
黃少谷沈昌煥汪道淵蔣緯國施啟揚丁懋時殷宗文莊銘耀丁渝洲邱義仁康寧祥→ 邱義仁(二次)陳唐山陳忠信(代理)蘇起胡為真袁健生金溥聰高華柱吳釗燮陳俊麟(代理)嚴德發李大維顧立雄→ 吳釗燮(二次)
1948年依據《總統府組織法》設立,由總統聘任,無定額,無聘期限制,一般為終身任職;
1996年修法改為有給職、無給職者各不超過15人,聘期不超過總統任期;2008年起不再聘任有給職資政;2010年修法後均為無給職。
1948-1996年
蔣中正聘任
1948-1949
李宗仁聘任
1949-1950
蔣中正聘任
1950-1975
嚴家淦聘任
1975-1978
蔣經國聘任
1978-1988
李登輝聘任
1988-1996
1996年後
李登輝重聘
1996-2000
1996.5
(26人)
1997.5
(27人)
1998.5
(29人)
1999.5
(28人)
陳水扁聘任
2000-2008
2000.5
(28人)
2001.5
(23人)
2002.5
(30人)
2003.5
(28人)
2004.5
(27人)
2005.5
(26人)
2006.5-
2008.5
從缺
馬英九聘任
2008-2016
2008.5-
2008.12
從缺
2009.1
(13人)
2010.1
(14人)
2011.1
(24人)
2012.8
(21人)
2015.3
(27人)
蔡英文聘任
2016–2024
2016.5–
2016.11
從缺
2016.11
(20人)
2018.5
(17人)
2021.2
(26人)
2022.9
(27人)
賴清德聘任
2024–現在
2024.5–
2024.7
從缺
2024.8
(27人)
民國37年(1948年)選出
院長孫科童冠賢劉健群黃國書張道藩→黃國書→倪文亞劉闊才梁肅戎
副院長陳立夫→劉健群→黃國書→倪文亞→劉闊才→梁肅戎→劉松藩
江蘇省(38)
第一區(5)
第二區(5)
許聞天 ·張道行 ·薛明劍 ·宗伯宣 ·張九如 ·陳桂清(補) ·陳 洪(補) ·李煥之(補)
第三區(5)
王艮仲 ·吳紹澍 ·嚴欣淇 ·仲肇湘 ·狄 膺 ·徐漢豪(補) ·彭利人(補)
第四區(5)
第五區(6)
第六區(4)
第七區(5)
婦女(3)
浙江省(23)
第一區(5)
第二區(6)
第三區(5)
第四區(5)
鄭文禮 ·樓桐蓀 ·姜卿雲 ·陳正修 ·胡維藩 ·姜紹謨(補) ·劉子鵬(補)
婦女(2)
安徽省(25)
第一區(6)
第二區(6)
第三區(5)
朱子帆 ·徐君佩 ·汪少倫 ·王培仁 ·范春陽 ·朱世龍(補) ·陳 鐵(補)
第四區(6)
婦女(2)
江西省(22)
第一區(6)
第二區(6)
第三區(4)
第四區(4)
婦女(2)
湖北省(28)
第一區(4)
劉先雲 ·鄧翔宇 ·錢雲階 ·金紹先 ·萬 燦(補) ·艾 時(補)
第二區(5)
第三區(5)
黃建中 ·晏勳甫 ·王孟鄰 ·楊玉清 ·湯汝梅 ·鍾樸生(補) ·胡 淳(補)
第四區(4)
第五區(4)
第六區(4)
婦女(2)
湖南省(33)
第一區(7)
第二區(5)
第三區(6)
第四區(3)
第五區(3)
第六區(3)
第七區(3)
婦女(3)
四川省(53)
第一區(5)
第二區(5)
第三區(5)
第四區(4)
第五區(6)
第六區(5)
劉明揚 ·高新亞 ·王兆榮 ·謝星曲 ·馮家邦 ·劉文質(補) ·許大川(補)
第七區(5)
第八區(5)
第九區(4)
第十區(4)
婦女(5)
黃穉荃 ·趙懋華 ·鄧季惺 ·聶仰華 ·王純碧 ·皮以書(補) ·喻孝權(補)
河北省(31)
第一區(5)
第二區(6)
第三區(5)
第四區(6)
第五區(6)
婦女(3)
山東省(40)
第一區(5)
第二區(5)
第三區(5)
第四區(6)
第五區(5)
韓方正 ·潘維芳 ·杜光塤 ·張靜愚 ·傅斯年 ·熊夢賓(補) ·田誼民(補)
第六區(5)
第七區(5)
婦女(4)
山西省(16)
第一區(5)
王竹咸 ·楊思誠 ·武和軒 ·孫慧西 ·武誓彭 ·馬木齋(補) ·馬濟霖(補)
第二區(5)
趙仲容 ·劉 傑 ·張子揚 ·鄧勵豪 ·冀浴泗 ·張志智(補) ·朱 點(補)
第三區(5)
婦女(1)
劉慕真 ·傅晉媛(補)
河南省(36)
第一區(5)
第二區(6)
第三區(6)
第四區(5)
簡貫三 ·李雅仙 ·鄭若谷 ·劉 暨 ·易伯堅 ·張鴻烈(補) ·張其彭(補)
第五區(6)
第六區(5)
婦女(3)
陝西省(13)
第一區(6)
第二區(4)
劉楚材 ·于振瀛 ·劉次楓 ·黃 統 ·楊迺儒(補) ·楊覺天(補)
第三區(2)
婦女(1)
甘肅省(8)
第一區(2)
第二區(1)
第三區(2)
第四區(2)
婦女(1)
福建省(14)
第一區(4)
第二區(2)
第三區(4)
第四區(3)
婦女(1)
廣東省(33)
第一區(6)
吳鐵城 ·鄭彥棻 ·黃元彬 ·高廷梓 ·謝保樵 ·王光海 ·張超良(補) ·李雨田(補) ·伍藻池(補) ·劉崇齡(補)
第二區(4)
第三區(6)
第四區(3)
第五區(4)
陳 衡 ·司徒德 ·梁寒操 ·鄧澂濤 ·梁朝威(補) ·張希哲(補) ·何 適(補)
第六區(5)
第七區(2)
婦女(3)
廣西省(16)
第一區(5)
第二區(5)
黃紹竑 ·陳錫珖 ·林 虎 ·陳克文 ·蘇汝洤 ·滿擊雲(補) ·馬曉軍(補)
第三區(5)
婦女(1)
雲南省(14)
第一區(5)
安恩溥 ·裴存藩 ·楊天理 ·段克武 ·孫東明 ·竇子進(補) ·廖行超(補)
第二區(4)
第三區(4)
李培天 ·李希泌 ·馬崇六 ·李元凱 ·蔣公亮(補) ·趙 澍(補) ·沈 沅(補)
婦女(1)
貴州省(12)
第一區(5)
第二區(6)
婦女(1)
西康省(5)
青海省(5)
趙 珮 ·高文遠 ·冶存禮 ·馬世俊 ·丑輝瑛 ·韓樹淼(補) ·謝剛傑(補)
臺灣省(8)
遼寧省(13)
安東省(5)
遼北省(5)
吉林省(9)
松江省(6)
合江省(5)
黑龍江省(5)
嫩江省(5)
興安省(5)
熱河省(8)
察哈爾省(5)
綏遠省(5)
寧夏省(5)
新疆省(6選出5)
南京市(5)
上海市(7)
王新衡 ·鄭毓秀 ·朱文德 ·顏惠慶 ·方志超 ·馬樹禮 ·王劍鍔 ·曹 俊(補) ·謝仁釗(補) ·錢劍秋(補)
北平市(5)
青島市(5)
姜黎川 ·李宗理 ·胡道遠 ·崔紉秋 ·戰慶輝 ·張曉古(補) ·吳竹銘(補)
天津市(5)
重慶市(5)
大連市(5)
哈爾濱市(5)
漢口市(5)
廣州市(5)
孫 科 ·鍾天心 ·伍智梅 ·許崇清 ·吳尚鷹 ·黃仲榆(補) ·鄒志奮(補) ·袁良驊(補) ·伍根華(補)
西安市(5)
趙和亭 ·楊大乾 ·王普涵 ·李芝亭 ·陳建晨 ·馮大轟(補) ·趙文藝(補)
瀋陽市(5)
蒙古各盟旗(22)
呼倫貝爾部(2)
依克明安特別旗(1)
哲里木盟(2)
卓索圖盟(2)
昭烏達盟(2)
錫林郭勒盟(1)
察哈爾部(1)
烏蘭察布盟(1)
伊克昭盟(1)
土默特旗(1)
綏東四旗(1)
阿拉善特別旗(1)
額濟納旗(1)
嘎瓦 ·達瓦(補)
青海左翼盟(1)
青海右翼盟(1)
巴圖塞特奇勒圖中路盟(1)
烏拉恩素珠克圖四路盟(1)
青塞特奇勒圖盟(1)
西藏地方(15選出12)
西藏地方(5選出3)
暫時旅居內地西藏人員(由班禪堪布會議廳選出)(5)
省區藏民(5)
青海省(2)
西康省(2)
甘肅省(1)
各民族於邊疆地區選出者(6)
雲南省(1)
貴州省(1)
西康省(1)
四川省(1)
廣西省(1)
湖南省(1)
僑居國外國民(19選出8)
第一區(2)
第二區(1)
第三區(1)
第四區(1)
第五區(1)
第六區(1)
未開票
第七區(1)
未開票
第八區(1)
未開票
第九區(1)
未開票
第十區(1)
未開票
第十一區(2)
未開票
第十二區(2)
未開票
第十三區(2)
未開票
第十四區(1)
劉如心 ·周庭和(補)
第十五區(1)
職業團體(89)
農業團體(18)
農會東區(3)
農會北區(2)
喬啟明 ·牛進祿 ·冷彭(補)
農會中區(3)
農會南區(2)
農會西區(2)
農會西北區(2)
農會東北區(2)
農會婦女(2)
漁業團體(3)
漁會一區(1)
漁會二區(1)
漁會三區(1)
工人團體(18)
工會東區(3)
工會北區(2)
工會中區(1)
張劍白 ·田亞丹(補)
工會南區(2)
工會西區(1)
工會西北區(1)
工會東北區(1)
鐵路工會(1)
海員工會(1)
孫履平 ·何蓋民(補)
公路工會及電信工會(1)
礦業工會及鹽業工會(1)
工會婦女(3)
商業團體(10)
商會東區(2)
商會北區(2)
商會中區(1)
商會南區(2)
商會西區(1)
商會西北區(1)
商會東北區(1)
傅汝霖 ·馬俊德(補)
工礦團體(10)
工礦東區(2)
工礦北區(1)
工礦中區(1)
工礦南區(2)
工礦西區(1)
工礦西北區(1)
工礦東北區(2)
教育團體(15)
教育會東區(2)
教育會北區(1)
教育會中區(1)
夏開權 ·劉樹仁(補)
教育會南區(1)
教育會西區(1)
教育會西北區(1)
教育會東北區(1)
教育會婦女(2)
大學獨立學院教員團體(5)
周鴻經 ·歐元懷 ·胡庶華 ·程其保 ·程毅志 ·張雲(補) ·薩孟武(補) ·黃龍先(補) ·任培道(補)
自由職業團體(15)
新聞記者公會(5)
律師公會(3)
端木愷 ·江一平 ·方冀達 ·劉蓬瀛(補) ·王夢雲(補)
會計師公會(1)
技師公會(2)
農礦業(1)
工業(1)
醫藥團體(4)
中醫師(2)
其他(2)
註:標註「補」者為遞補當選
該屆立法委員任期理論上為民國37年(1948年5月18日至民國40年(1951年5月17日,但因國共內戰大陸淪陷導致無法改選,任期因而延長
訓政時期第四屆
行憲第一屆增選 ·第一次增額 ·第二次增額 ·第三次增額 ·第四次增額 ·第五次增額 ·第六次增額 ·改選前名單行憲第二屆
1924年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設立,簡稱「國民黨中常委」,組成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國民黨中常會」)。
1952年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改設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
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
1924-1926
總理孫 文 (1925.3逝世)
一中全會(3人)
1924.1.31
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
1926-1929
一中全會(9人)
1926.1.22
臨中全會(9人)
1926.7.6
三中全會(9人)
1927.3.11

1927.9.16停止行使職權,1928.1.7恢復開會

四中全會(5人)
1928.2.7
第三屆中央執行委員會
1929-1931
一中全會(9人)
1929.3.28
第四屆中央執行委員會
1931-1935
一中全會(9人)
1931.12.28
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會
1935-1945
一中全會(9人)
1935.12.7
四中全會(15人)
1938.4.8
六中全會(19人)
1939.11.20
十中全會(19人)
1942.11.27
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會
1945-1950
一中全會(25人)
1945.5.31
二中全會(36人)
1946.3.17
三中全會(36人)
1947.3.24
四中全會(55人)
1947.9.13

1950.7.22停止行使職權

前身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1952年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設立,簡稱「國民黨中常委」,組成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國民黨中常會」)。
第七屆中央委員會
1952-1957
一中全會(10人)
1952.10.23
二中全會(10人)
1953.5.7
上屆連任
三中全會(10人)
1953.11.14
上屆連任(吳國楨於1954.3解職)
四中全會(10人)
1954.8.5
五中全會(10人)
1955.3.3
六中全會(10人)
1955.10.5
上屆連任
七中全會(10人)
1956.5.8
八中全會(10人)
1957.3.7
第八屆中央委員會
1957-1963
一中全會(15人)
1957.10.26
二中全會(15人)
1959.5.19
三中全會(15人)
1960.10.2
四中全會(15人)
1961.11.16
五中全會(15人)
1962.11.15
第九屆中央委員會
1963-1969
一中全會(15人)
1963.11.23
二中全會(17人)
1964.11.28
三中全會(17人)
1966.3.10
上屆連任
四中全會(19人)
1966.12.29
五中全會(19人)
1967.11.23
第十屆中央委員會
1969-1976
總裁蔣中正(1975.4逝世)
中央委員會主席:蔣經國(1975.4當選)
一中全會(21人)
1969.4.10
二中全會(21人)
1970.4.2
上屆連任
三中全會(21人)
1972.3.10
四中全會(21人)
1973.11.15
五中全會(21人)
1974.11.27
上屆連任
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
1976-1981
一中全會(22人)
1976.11.19
二中全會(22人)
1978.2.15
上屆連任
三中全會(22人)
1978.12.18
上屆連任
四中全會(27人)
1979.12.14
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
1981-1988
主席蔣經國(1988.1逝世)李登輝(1988.1代理)
一中全會(27人)
1981.4.6
二中全會(31人)
1984.2.15
三中全會(31人)
1986.3.31
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
1988-1993
一中全會(31人)
1988.7.14
二中全會(31人)
1989.6.5
上屆連任
三中全會(31人)
1992.3.16
上屆連任 (陳履安於1993.1辭職,鄭為元於1993.8逝世)
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
1993-1997
主席李登輝
副主席李元簇郝柏村 (1995.12解職)林洋港 (1995.12解職)連 戰俞國華 (1996.8代理)邱創煥 (1996.8代理)
一中全會(31人)
1993.8.23
二中全會(31人)
1994.8.1
三中全會(31人)
1995.8.24
四中全會(31人)
1996.9.4
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
1997-2001
主席李登輝 (2000.3辭職)連 戰 (2000.3代理至2000.6)
副主席連 戰 (2000.6卸任)李元簇 (2000.6卸任)俞國華 (2000.6卸任)邱創煥 (2000.6卸任)
一中全會(33人)
1997.8.28
二中全會(33人)
1998.9.2
三中全會(33人)
1999.9.8
主席:連 戰 (2000.6當選)
副主席:蕭萬長 (2000.6通過)王金平 (2000.6通過)蔣仲苓 (2000.6通過)吳伯雄 (2000.6通過)林澄枝 (2000.6通過)
四中全會(31人)
2000.6.28
国际
各地
人物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黃少谷_(政治人物)&oldid=89534111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