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鴨脷洲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鴨脷洲
Ap Lei Chau
鴨脷洲(2016年)
鴨脷洲在香港的位置(紅色地方者)
地图
自然地理
所处海域香港港島南區
总面積1.30平方公里(321英畝)
最高海拔196米(643英尺)
最高點玉桂山
管轄
 香港
分區南區
鴨脷洲東岸
《粵大記》中鴨脷洲標示為「香港」
位於鴨脷洲東部的玉桂山
1971年鴨脷洲
鴨脷洲消防局

鴨脷洲(英語:Ap Lei Chau)是位於香港港島南區香港仔對開的島嶼,與香港仔之間的海面是香港仔避風塘。面積僅1.3平方公里,但是前二十大的香港岛屿,2011年時住有約86,355人[1]人口密度平方公里達66,426人。現時鴨脷洲是世界上人口密度第二高的島嶼。[2][註 1]


而據健力士世界記錄,鴨脷洲面積約1.3平方公里,人口卻接近9萬,平均每平方公里居住了近7萬人!是全香港人口密度最高的島嶼,亦僅次哥倫比亞聖克魯斯島,位居世界人口密度次高的島嶼。

名稱起源

[编辑]

鴨脷洲的「脷」字,在粵語中是「舌頭」的意思,鴨脷洲因其形狀狹長像鴨的脷而得名。在粵語中,不少器官都從月(肉)字部,脷字也不例外,其他例子如肝、脾、肺等,舌的讀音近似蝕,有「蝕本」的意味,故採用「一本萬利」的「利」音,而利加月字部就是粤语「脷」字。[3][4][5][6]

地理

[编辑]

鴨脷洲與香港仔黃竹坑僅一橋之隔,甚至步行可達。鴨脷洲的形狀也有點像縮小了的香港島:南部及中部是山丘,稱為玉桂山。整個島嶼主要是以住宅為主,集中在島嶼西部、北部,東部主要是豪宅發展;西南面則有一個規模很小的利南道工業區,近年以時裝、家俱名牌折扣商場及名車銷售為主,亦設有數據中心等高科技產業設於鴨脷洲工業區。

航拍鴨脷洲西部及北岸(2021年)

歷史

[编辑]

早期

[编辑]

鴨脷洲大街為島上最早的道路,亦為島上最早有人定居的地方。鴨脷洲洪聖廟在1773年建成,廟宇先後有多次重修。

第一次鴉片戰爭满清戰敗給英國。兩國簽署南京條約後,於1841年把香港島連同鴨脷洲一同割讓給英國。開闢商埠後,華人开始移居到這裡一带[7],而鴨脷洲水月宮在1866年建成。根據1911年的人口普查,鴨脷洲有華人居民1,437人,是南區村落中最多的。[8]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軍在鴨脷洲玉桂山上修建鴨巴甸炮台(Aberdeen Battery),用作鎮守香港南面海岸及南丫島一帶。及後為防止落入日軍手上,炮台在香港保衛戰期間由守軍自行破壞。

戰後

[编辑]

1960年代鴨脷洲島上已有不少茶居及酒家,漁船商人都會到此飲茶談生意;漁船老闆又會在島上購買食糧、日用品及藥物。島上盛行手工作業,直至1990年代才式微[2]

1970年香港電燈公司於鴨脷洲西北部建立鴨脷洲發電廠。1971年鴨脷洲發電廠發生五級大火,損失約千萬港元。

1980年3月28日,第一條鴨脷洲大橋通車,通車前鴨脷洲居民只靠街渡往返香港仔;同年鴨脷洲邨落成入伙。1987年位於鴨脷洲東部、依玉桂山而建的公屋利東邨居屋漁安苑落成。

1989年鴨脷洲發電廠拆卸,遷往南丫島。原址發展為私人屋苑海怡半島,在1992年至1995年間落成,共9,812伙,是香港十大藍籌屋苑之一。除康體大樓、會所、3個游泳池、多項室外球場外,另有兩所商場,分別是海怡廣場西翼及東翼。

1994年7月,第二條鴨脷洲大橋落成(實際上是在原來的鴨脷洲大橋旁邊並排建橋,然後調整兩組橋的行車方向),使進出鴨脷洲的交通,從雙線雙程行車變為四線雙程行車。1994年8月16日,一場暴雨使鴨脷洲橋道旁的山坡發生塌坡,導致鴨脷洲邨和海怡半島對外交通中斷。當天油麻地小輪開辦一條臨時航線,接載乘客往返海怡半島與香港仔魚市場,而中巴則臨時開設95X線往返香港仔中心及香港仔魚市場。

1998年位於大街的夾屋悅海華庭落成,三座大廈並排而立,是當時大街最具規模的屋苑。1999年位處於鴨脷洲洪聖街8號的鴨脷洲市政大廈啟用,是前市政局和總署的全港第一座設有空氣調節設備的市政大廈,設有如街市、運動場、圖書館、餐廳等。

2000年代

[编辑]

2003年海怡工貿中心獲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改作商業用途,於2009年改稱新海怡廣場,設有逾150間店鋪,以名牌折扣商場及傢具設計公司為主。現於海怡半島有接駁小巴前往,有不少遊客特意前往。2004年位於鴨脷洲徑臨海而建的私人住宅深灣軒落成,共有過千伙單位,在同區私人住宅,規模僅次於海怡半島。2007年香港駕駛學院由海洋公園入口處附近遷往鴨脷洲工業區近海旁位置。同年落實興建南港島綫東段,由海怡半島、利東、黃竹坑、海洋公園至金鐘,全程約10分鐘,預計2016年底通車,是特首曾蔭權提出的「十大基建」之一。2009年政府花費億元興建的風之塔公園落成,佔地2.62公頃,位於大街。

2010年代

[编辑]

2010年港島區首個快速充電站於鴨脷洲怡雅路二號(近海怡半島一期)啟用,只需30分鐘就能為電動車充至八成滿。

南灣Larvotto

2011年新鴻基地產牽頭發展的豪宅南灣(Larvotto)落成,位於鴨脷洲海旁道,深灣對岸。南灣依山臨海而建,設有花費5億興建的會所,單位平均呎價高於另一著名豪宅貝沙灣,部分分層單位的售價及租金甚至超越其他豪宅獨立屋。

2012年鴨脷洲海旁道介乎南灣深灣軒一幅住宅土地(即南區‧左岸(Marina South)),政府主動招標,反應熱烈,最終由中國海外以25.38億中標,每平方呎樓面地價高達$11,044,被譽為「天價」成交。單是樓面地價已超越同區深灣軒及海怡半島的優質海景單位的呎價,若計及發展成本及利潤,落成呎價將超越更具規模的豪宅南灣及對岸的深灣9號

2013年鴨脷洲大街中段的紅茶館酒店重建完成,另一幢達27層高的酒店及恆基的舊樓重建項目(即倚南(H.Bonaire))亦正式相繼動工。2014年鴨脷洲大街一帶進行多項改善工程,促進旅遊業發展,改善社區環境。約三億元美化鴨脷洲大街的工程,包括於現有的海濱觀景台加設多幅富地標性及透視效果的風帆,又會重鋪鴨脷洲大街一帶的行人路,堆砌成龍舟及帆船特色圖案,設置特色欄杆、特色街燈、銅像等一系列的美化。在鴨脷洲海濱長廊興建旅客資訊中心,加裝燈籠擺設和燈塔雕塑等。同年5月,古物古蹟辦事處將位於鴨脷洲的洪聖古廟,建議列作法定古蹟。10月,政府宣布,古物事務監督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將鴨脷洲洪聖古廟正式列為法定古蹟。

2014年10月,南灣的一個車位以300萬售出,創南區屋苑及香港仔區車位新高,較2011年買入價150萬上升一倍。南灣這個300萬的車位,與當時鴨脷洲,香港仔黃竹坑的樓齡較大的小型單位價格相約。南灣是全香港繼禮頓山寶翠園後,第三個屋苑有超過300萬一個車位的二手成交。

2016年12月,隨著南港島綫通車,鴨脷洲增建了1條供港鐵使用的香港仔海峽大橋,使進出鴨脷洲的交通選擇增多。2017年2月24日,中資財團龍光地產聯同內房合景泰富以168.5578億元投得利南道原香港駕駛學院的臨海地皮,每方呎樓面地價22,118元,成為香港史上地價最貴的官地[9]

主要住宅區

[编辑]
鴨脷洲邨
南區‧左岸
2017年2月,中資財團龍光地產聯同內房合景泰富以168.5578億元,投得利南道原香港駕駛學院的臨海地皮,目前正興建高層住宅。

鴨脷洲邨在落成時曾被中華巴士公司稱為「鴨脷洲新邨」。另外,自利東邨落成後,部分鴨脷洲居民習慣稱呼鴨脷洲邨為「西邨」或「鴨脷洲西邨」,以相對於利東邨的東邨。鴨脷洲大街則被稱為「大街」。

交通

[编辑]

橋樑

[编辑]

所有道路

[编辑]

公共交通

[编辑]

鴨脷洲除了有巴士服務來往港島、九龍其他地區外,亦有專線小巴,另外鴨脷洲大街亦有街渡來往鴨脷洲及香港仔。部分機構及屋苑亦設有穿梭巴士供住戶、客戶使用,如南灣便設有來往中環、香港仔的居民穿梭巴士。而隨著港鐵南港島綫於2016年12月28日通車[10],鴨脷洲便有鐵路直達,分別在島的西及東面設有海怡半島利東兩站,由總站海怡半島來往南港島綫總站金鐘只需約11分鐘[11]

交通路線列表
港鐵
巴士
港島巴士
90鴨脷洲邨中環(交易廣場)平日早上繁忙時間不經利東邨
90B海怡半島金鐘(東)
90C鴨脷洲大街中環怡和大廈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91鴨脷洲邨中環碼頭
91A鴨脷洲邨華富(南)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93鴨脷洲邨羅便臣道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93A利東邨(東興樓)羅便臣道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93C鴨脷洲大街堅道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94A華富(中)利東邨
95C鴨脷洲邨置富花園平日部份班次以利南工業區為起/訖站
95P田灣鴨脷洲邨只限平日下午放學時間服務
97利東邨中環(交易廣場)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98利東邨香港仔成都道
99海怡半島筲箕灣
99X海怡半島西灣河太康街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592海怡半島銅鑼灣(摩頓台)
595海怡半島石排灣邨
N90海怡半島中環(港澳碼頭)通宵服務
過海隧道巴士
171海怡半島荔枝角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之部份班次繞經海洋公園
171A利東邨(東興樓)荔枝角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171P海怡半島荔枝角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671鴨脷洲(利樂街)鑽石山站
671X鴨脷洲(利樂街)鑽石山站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N171鴨脷洲邨荔枝角通宵服務
專線小巴
渡海小輪

社區問題

[编辑]

公共空間不足

[编辑]

現時鴨脷洲是世界上人口密度第二高的島嶼,但休憩用地不足,根據《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現時鴨脷洲欠缺4.15公頃「地區休憩用地」。2016年政府改劃利南道香港駕駛學院的「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GIC)海濱土地,用作興建超過1,400伙豪宅,被地區人士指盲搶地及私有化公共資源。城規會收集的607份意見書,只有6份贊成及1份不反對。[12][13]不過政府無視居民意見,如期發展地皮。2017年2月,中資財團以168.5578億元投得利南道臨海地皮,成為香港史上地價最貴的官地。

交通

[编辑]

現時鴨脷洲八成居民要跨區就業,同時過半學生要跨區上學。在交通正常的情況下,如乘坐港鐵前往銅鑼灣普遍需15至20分鐘,中環只需10分鐘。若駕車來往商業集中的數碼港,只需約6分鐘,赤柱半島約25分鐘,往新界東則普遍使用兩條海底隧道途經九龍東西各區。

不過由於鴨脷洲人口高,但南區通往港島其他地區主要依靠香港仔隧道薄扶林道,居民早於1994年已要求政府興建南港島綫並途經鴨脷洲。在這條鐵路綫通車前,大部份居民到市區上班都要經過香港仔隧道及薄扶林道,一旦遇上路面事故即令香港仔隧道非常擠塞,隨著南港島綫已在2016年12月通車,居民便有除路面交通外多一個出行方式選擇。

區議會議席分佈

[编辑]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屋苑/屋邨為分類範圍。

年度/範圍2000-20032004-20072008-20112012-20152016-20192020-20232024-2027
海怡半島利南道工業區
海怡東選區及海怡西選區
鴨脷洲邨
鴨脷洲大街一帶
利東邨玉桂山
利東一選區及利東二選區

註:以上主要範圍尚有其他細微調整(包括編號),請參閱有關區議會選舉選區分界地圖及條目。

相關條目

[编辑]

注釋

[编辑]
  1. ^鴨脷洲的人口密度,面積達0.1平方公里以上的島嶼更是世界第一;而在已知的島嶼中排行第二,僅次於哥伦比亚聖克魯斯島,它只有0.012平方公里,居住了1,200人,即每平方公里有103,917人。

參考資料

[编辑]
  1. ^區議會選舉2011-南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D02至D07選區人口合計
  2. ^2.02.1【南港島線】鴨脷洲躋身世界排名第二!究竟邊一瓣咁「叻」?. 香港01. 2017-01-01. 
  3. ^脷字. [2020-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4. ^從「看風駛𢃇」說起. 博文優質中國文化教育研究計劃. 12月2日 [2010-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15).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引文格式1维护:日期与年 (link)
  5. ^鴨脷洲〔本土人〕. 廣東話資料館 Cantonese Museum. [2020-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2). 
  6. ^肖喜學.香港城市探微. 香港: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6: 249 [2020-03-14].ISBN 978988842005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6). 
  7. ^鲤城区志·卷三十二 鲤城与台港澳关系 第二章 鲤城与香港、澳门
  8. ^Hong Kong Government Reports Online (1842-1941).Sessional Papers 1911, Papers laid before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of Hongkong 1911, pp.103 (49)-103 (53).. [2022-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8). 
  9. ^【地王爭霸戰】中資財團逾168億投得鴨脷洲地王 香港史上最貴地王. 蘋果日報. 2017-02-24 [2017-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5). 
  10. ^港鐵南港島綫本月28日通車.香港電台. 2016年12月5日 [2016年12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2月20日). (繁體中文)
  11. ^南港島綫(東段)背景資料.港鐵. 2016年 [2016-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2). (繁體中文)
  12. ^政府鴨脷洲搶地 議員轟破壞多年地區規劃. 東方日報. 2016-09-26 [2017-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3). 
  13. ^陳家洛.20160218 就《香港仔及鴨脷洲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編號S/H15/30》提出申述. [2017-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3). 

外部連結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鴨脷洲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劃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
南區
中西區灣仔區東區
離島區

本區主要地方

西貢區

薄扶林 -鋼綫灣數碼港) -瀑布灣/雞籠灣(華富邨/華貴邨) -田灣 -
香港仔/石排灣 -鴨脷洲 -黃竹坑涌尾 -黃竹坑海洋公園) -
深水灣 -淺水灣 -赤柱 -大潭 -石澳

區內其他地方

聚居地:沙灣 -深灣 -壽臣山 -馬坑 -白筆山
其他地點:西高山 -布廠灣 -南朗山 -南灣 -中灣 -舂坎灣/舂坎角 -
東頭灣 -赤柱灣 -大潭峽 -大風坳 -鶴咀 -大浪灣 -大頭洲
鴨脷洲利東 -鴨脷洲大街 -海怡半島 -鴨脷洲工業區 -玉桂山 -鴨脷排
其他島嶼:火藥洲 -龍山排 -熨波洲 -羅洲 -銀洲 -五分洲 -狗髀洲

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
香港島
H1堅尼地城摩星嶺 H3西營盤上環 H4中區 H5灣仔 H6銅鑼灣 H7黃泥涌 H8北角 H9筲箕灣 H10薄扶林 H11半山區西部 H12 半山區東部 H13渣甸山黃泥涌峽 H14山頂 H15香港仔鴨脷洲 H17壽臣山淺水灣 H18大潭石澳 H19赤柱 H20柴灣 H21鰂魚涌 H24中區(擴展部分) H25灣仔北
M, U香港島
(1,3,4,5a,6,
7,8,10,11,12)
中西區2中區2西區2
灣仔區2
東區2
南區
M, U, KL舊九龍
(1,2,3,4,5a,6,
7,8,10,11,12)
油尖旺區
深水埗區
九龍城區
M, U, NKL新九龍
(2,3,5a,6,
7,8,10,11,12)
深水埗區4
九龍城區4
黃大仙區4
觀塘區
新界
M, U葵青區5b,6,7
M, U荃灣區5b,6,7
大嶼山青洲仔半島除外)
沙田區5b,6
西貢區11
離島區7,10,11
(包括屬荃灣區的青洲仔半島)
官方地名綜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地理資訊地圖」、地政總署的「香港街」、通用圖書有限公司的通用地圖差餉物業估價署的「各區域及地區」。
KL: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土地
NKL:界限街以北、獅子山以南的原新界土地
M:狹義市區範圍,即規劃署定義的「都會區
U:市區重建局管轄範圍
1:常用定義(一)
2:常用定義(二)
3:常用定義(三),即不實施新界原居民丁權的地區、前市政局管轄範圍
4:市區的士獨有經營範圍
5:房委會「市區」定義(5a)及「擴展市區」定義(5b)
6:香港差餉市區定義
7:醫院聯網屬於香港或九龍
8:警察總區屬於香港或九龍
9:擁有999年土地租借權的地區
10:香港立法會地區直選選區屬於香港或九龍
11:學校由香港或九龍區域教育服務處監管
12:小一學校網屬於香港或九龍
香港
西環
上環
中環
金鐘
灣仔
銅鑼灣
北角
天后
鰂魚涌
西灣河
柴灣
小西灣
薄扶林
香港仔
黃竹坑
鴨脷洲
九龍
荔枝角
長沙灣
深水埗
昂船洲
大角咀
旺角
油麻地
佐敦
尖沙咀
紅磡
土瓜灣
馬頭角
啟德
九龍灣
牛頭角
觀塘
茶果嶺
油塘
鯉魚門
新界
荃灣新市鎮
  • 青山公路荃灣段以南(大河道以西)
  • 沙咀道以南及德士古道以西(大河道以東)
  • 海安路粤语海安路 (香港)以南
  • 永順街以西,海濱花園以南
  • 荃灣新市鎮
    馬灣
    • 馬灣的東南角
    荃灣新市鎮
    荃灣新市鎮
    荃灣新市鎮
    屯門新市鎮
    屯門新市鎮
    天水圍新市鎮天水圍(填塘)
    • (全域)
    沙田新市鎮
    沙田新市鎮
    沙田新市鎮
    大埔新市鎮
  • 優景里東鐵綫大學站至大埔滘路軌以北
  • 大埔新市鎮
  • 大埔滘人工湖及東鐵綫大埔滘至大埔墟站路軌以北
  • 大埔新市鎮
  • 東鐵綫大埔滘至大埔墟站路軌以北
  • 吐露港公路廣福道以北
  • 汀角路以東及以南
  • 大埔新市鎮
    大埔新市鎮
    西貢市
    蠔涌
    糧船灣
    將軍澳新市鎮
    東涌新市鎮
    赤鱲角
    大澳
    竹篙灣
    愉景灣
    梅窩
    坪洲
    • 坪洲的西北面
    長洲
    南丫島
    石鼓洲
    (全香港共263個島嶼)
    有人島
    香港
    新界
    無人島
    香港
    九龍
    新界
    群島
    新界
    清朝
    新安縣志
    英屬香港
    194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
    深圳市
    2004年
    參見:寶安縣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鴨脷洲&oldid=89692316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