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魏巍 (作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关于与「魏巍 (作家)」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請見「魏巍」。
魏巍
1940年代末的魏巍
出生魏鸿杰
(1920-03-06)1920年3月6日
 中華民國河南鄭州
逝世2008年8月24日(2008-08-24)(88歲)
 中国北京
筆名魏巍、红杨树
職業军旅作家
國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創作時期1951年—1980年代
代表作誰是最可愛的人
《東方》
配偶刘秋华

魏巍(1920年3月6日—2008年8月24日),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男,河南郑州人,中国作家记者诗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曾任第一届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荣誉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朝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会长。[2][3]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加入八路军抗美援朝期间奔赴朝鲜前线,与志愿军战士一起生活、战斗,并发表大批文艺通讯,其中《谁是最可爱的人》被收录入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下册的教科书而获得一定的知名度。[4][5]

生平

[编辑]

早年生涯

[编辑]
郑州市魏家胡同原址附近修建的“魏巍故里”牌楼
郑州市魏家胡同原址附近修建的“魏巍故里”牌楼

魏巍出生于河南郑州东大街魏家胡同一个贫民家庭。自小卖香烟补贴家用。在郑州东大街免费平民小学关岳庙小学(今创新街小学)学习,受教师蔡芸芝(入选过中国初中语文课本的散文《我的老师》的女主人公)熏陶和影响,得到文学启蒙,喜爱上文学创作。后就读于郑州一所乡村师范学校。父母去世后,15岁的魏巍被本家伯母收养。[2][3][6]抗日战争爆发后,魏巍在郑州“民众教育馆”里结识共产党员黄正甫,他建议魏巍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魏巍拿着黄正甫的推荐信乘火车经过西安,找到七贤庄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但吃了闭门羹,原因是他没有共产党地下组织出具的介绍信。魏巍看到八路军办事处门旁墙上贴着八路军第115师军政干部学校在蒲县招生的广告,又向八路军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打听了一下这个学校和抗大的区别,得到的回答是差不多。赶到蒲县时发现115师军政干部学校已经转移到临汾赵城县马牧村。再赶到临汾时,遇到阎锡山第二战区的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正在招生,魏巍当时知道这是阎锡山在和中共在争夺青年。继续徒步走到赵城县马牧村找到八路军第115师军政干部学校投考。入学时,被口试3道题:,第一个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什么;第二个是统一战线的意义是什么;第三个问题是你的志愿是什么。入学后把名字从“魏鸿杰”改为“魏巍”。入学一个月后,115师主力东进山东敌后,115师军政干校并入了在晋冀豫太行区活动的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再一个月于1938年初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转到延安编进抗大,魏巍编入抗大三期政治队学习。1938年5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2][3]魏巍在延安时,经常去“文化工作者协会”(简称“文协会”)。文协会主任柯仲平经常朗诵自己的新诗作。魏巍很崇敬他,很快便参加了他倡导创办的“战歌社”。魏巍和胡征朱子奇周洁夫等人组成四大队战歌分社,经常创作新诗,把新诗抄好贴在涂黑的报纸上,挂在校园内的墙上。1938年8月7日,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抗敌协会、西北战地服务团等单位联合发起“街头诗运动日”,在大街两侧的墙上贴满街头诗。在延安,魏巍结识了田间何其芳[2][3]

边区创作

[编辑]

1938年12月,魏巍作为八路军记者团成员,来到晋察冀边区,被分配到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编辑科当干事,编辑《抗敌副刊》(后来改为《抗敌三日刊》)。晋察冀边区的知识干部按规矩要过“战斗关”,都要下战斗部队若干个月锻炼。1939年5月初,日军对北岳抗日根据地实行大扫荡,晋察冀军区机关转移反扫荡,机关干部疏散分别深入到战斗部队加强基层力量,魏巍被分配到老红军部队出身的第一军分区第一团第一营当文化(教育)干事,直接参加了雁宿崖战斗黄土岭战斗,并从事诗歌创作。大黑山战役后不久,由于患疟疾,魏巍暂留老乡家。在躲避日军搜捕时,他在山洞中写下《诗没有死》等诗歌,开始用笔名“红杨树”,其意为杨树是歌唱的树,红色代表革命,“红杨树”就是为革命而歌唱。[2][3]

1942年,晋察冀边区的情况异常艰苦。魏巍创作了长达2000行的叙事诗《黎明风景》。他对朋友们说:“这是我的性命之子,如果我熬不过黑暗,看不到咱晋察冀的黎明,这就是我留给大家的最后一首诗。”很快,《黎明风景》在《诗建设》上发表。作家孙犁邵子南先后写评论赞扬该诗。这首诗后来获晋察冀边区鲁迅文艺奖金。[2][3]后来被调到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一分区政治部任(新闻)通讯干事。抗日战争末期,魏巍自山区调到冀中平原,在河北保定石家庄河间任丘等地参加斗争。在安平县羽林村被赞誉为“冀东子弟兵的母亲”李杏阁大娘家中,他首次见到担任村妇女自卫队指导员的刘秋华。很快,部队转移到安平县报子营村,魏巍恰巧被派住在刘秋华家。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的同日,他被任命为冀中军区(司令员杨成武、副政委李志民)七分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也是在这一天,魏巍在冀中军区《前线报》社再次见到了刘秋华。1946年3月的一天,魏巍在日记中写下:“秋华千里寻夫来到下花园。”很快,魏巍与刘秋华在河北涞源下花园结婚[7]。此后他又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教育科长,经历了整个第二次国共内战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后,为改造傅作义的部队,魏巍被任命为华北野战军骑兵第六师第十六骑兵团政委,率部进军陕西宁夏,参加了解放大西北和剿匪斗争。[2][3][6]

战地记者

[编辑]

1950年5月,从宁夏奉调回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学校教育科副科长。12月,第一次赴朝调查了解美军战俘的情况,随后留在了战地采访部队。[2][3][6]1951年3月,从朝鲜回国调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4月11日,《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人民日报》(社长宋之、总编辑邓拓)头版底栏发表,立即在全国以及朝鲜战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内部产生极其强烈的反响,鼓舞了部队的斗志士气,推动了中国国内开展抗美援朝运动的热情。“最可爱的人”就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代名词。毛泽东读后批示“印发全军”。这篇文章当时便被选入中国内地的中学语文课本成为教材,延续至2007年。[2][3][6]

从1950年到1958年,魏巍三次赴朝鲜。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撤离朝鲜的时候,他写了《依依惜别的深情》等文章。这些朝鲜通讯后来结集出版为《谁是最可爱的人》一书。他还曾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副主席。[2][3][6]1953年,魏巍开始为表现抗美援朝的长篇小说《东方》做准备,开始专职创作,并到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长辛店二七机车车辆厂以中共党支部副书记的身份深入生活。1959年2月24日晚,他正式动笔创作《东方》。书中描写了彭德怀,但彭德怀很快便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遭到批判并被免职。1963年底,他的上级陈亚丁传话,要求魏巍停止写作《东方》。魏巍反驳:“为什么不能写?这个意见是错误的!”他继续《东方》的写作。[2][3][6]

1957年魏巍参加编写《华北解放战争史》;1961年受领任务编写《邓中夏传》。1965年越南战争升级后,周恩来派出中国作家访越代表团,由巴金任团长,魏巍任副团长,从中越边境友谊关一直深入到北纬17度线,采访战争中的越南社会军民。魏巍写下了《人民战争花最红》一系列的越南战地通讯。[2][3][6]

文革前后

[编辑]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在京西文化工作会议的《简报》上出现:“魏巍鼓吹资产阶级人性论”,魏巍受到冲击,成为北京军区第一个挨整的重点人物。他被扣上“文革黑线人物”、“周扬的人”、“三反分子”等罪名,被群众组织批判二十三次,已写了四十万字的《东方》手稿也被没收。1967年10月,经魏巍要求,获当时掌权的造反派同意,他来到京西门头沟煤矿工人中劳动锻炼。1968年,他被召回北京城参加“学习班”。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郑维山明确表示以下三条:“一、魏巍的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二、他的作品基本上是好的;三、他和邓拓是一般关系,没有什么问题。”魏巍的压力减小,他要求继续赴山西太原钢铁公司下属的某轧钢厂劳动锻炼。刚去不久,便被造反派召回,称还有些问题仍需查清。魏巍不愿再受这种折腾,便偷偷“溜”出北京。由于连受打击,魏巍的身心受摧残,只得住进医院治病,直到1971年夏季才出院。出院不久,老友郭小川来见他,他受到郭小川鼓舞。文化大革命后期,他将《东方》手稿要回,继续写作。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魏巍极为悲痛,不顾当时的禁令,毅然和女儿到天安门参加悼念活动,将自己悼念周恩来的诗贴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诗文中间。[2][3][6]

1978年,魏巍被任命为北京军区文化部部长,后来担任北京军区政治部顾问,聂荣臻元帅传记组组长。这一时期,是他文学作品盛出的时期。1979年《东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并于1982年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东方》发表以后,又创作了反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长篇小说《地球的红飘带》,反映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说《火凤凰》及大量的散文和文论作品。[2][3][6]1982年中央决定出版元帅传记系列书籍,北京军区负责组成聂荣臻传记组,魏巍被任命为聂荣臻元帅传记组组长。先是根据聂荣臻的口述回忆组织撰写了《聂荣臻回忆录》,尔后又继续组织撰写了《聂荣臻传》。[2][3][6]

晚年

[编辑]

晚年的魏巍被视为左派代表人物。1980年,魏巍与黄钢姚远方等人创办杂志《时代的报告》。在创刊号上,“本刊评论员”批判了当年引发争议的文学剧本《在社会的档案里》,并刊登了“读者来信”《这是一份什么样的“社会档案”?》。当年关于电影《苦恋》的风波,也是该刊首先引起。由于该刊物奉行文化大革命时代的思维方式,引发了支持改革开放者的公愤,也引起中共中央注意。1982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整顿《时代的报告》。1983年,该刊物被更名为《报告文学》,魏巍等人被迫离开该刊物。[8]1988年,魏巍、林默涵合作,在《光明日报》社下面创办了《中流》杂志,魏巍、林默涵任主编。[9]《中流》依然秉承《时代的报告》的办刊宗旨,坚持“要继续革命就要批判修正主义”。后来,魏巍先后写出《警惕“四化”危险——在〈中流〉创刊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女娲补天》、《在新世纪的门槛上》等文章,引起思想理论界关注。他大声疾呼“反修防修”。[8]1992年,为准备1993年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毛岸青邵华主编《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约请魏巍写一本书以编入丛书。魏巍为此写出《话说毛泽东》一书。[6]

2001年7月,魏巍、林默涵等以“一群共产党员”为名,向中共中央上书《“七一讲话”是极其重大的政治错误事件》,反对江泽民“七一”讲话,质疑“共产党的总书记到底代表谁?”指责“七一”讲话“违反了党章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允许私营企业家入党是带头破坏党的规定”。2001年7月的《中流》杂志将该上书的主要内容用文章的形式公开刊登。2001年8月《中流》停刊后,他的文章不断被“毛泽东旗帜网”和“乌有之乡”刊登。[8]

2004年,在一次座谈会上,魏巍结识了河南安阳的国有企业下岗工人诗人王学忠。王学忠下岗后,以摆地摊卖鞋为生,同时写出了许多反映下岗工人心声的诗作。魏巍给王学忠写信,热情鼓励他说:“《挑战命运》这部诗集相当真实地描写了众多下岗工人的悲惨命运及底层人民的生活。”“不论你是否认识到,我都认为,你为他们说了话,为工人阶级说了话。我应当感谢你!感谢你!但我觉得这些话说得还不够,还要大说特说下去!说得更加理直气壮,要撼动人心,气壮山河!”不到一年,王学忠另一部诗集《雄性石》准备出版,魏巍为其作序《一个工人阶级诗人的崛起》。[6]

2005年,魏巍否認曾經響應“退党救中国运动”退出中共,他对《凤凰周刊》说:“这个事,有人给我看了一下,根本不会有这种事。”

2007年,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被排除出中学语文课本之外。[8]同年,魏巍为刺死城管将被判死刑的小贩、退伍兵崔英杰说情:“小商小贩中,大多数是不幸的下岗工人、复员战士和城市贫民,他们是在极其艰难的道路上求生存者。对他们应该给予更多的热爱和帮助。”[10]

2008年8月24日,魏巍在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肝癌病逝,享年88岁。[2] 死前留下政治遗嘱在网络流传。[11]

2021年,《谁是最可爱的人》被列入人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下册修订版,位列第七篇课文[12]

作品

[编辑]

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长篇小说《东方》获首届茅盾文学奖、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和首届人民文学奖。《地球的红飘带》获“人生的路标”奖及人民文学奖。

散文集

[编辑]
  • 谁是最可爱的人》195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 《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1956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 《壮行集》1980年河北人民出版社
  • 《怀人集》1980年文化艺术出版社
  • 话说毛泽东》1993年中央文献出版社

长篇小说

[编辑]
  • 《东方》三册六部,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 《地球的红飘带》198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 《火凤凰》199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诗集

[编辑]
  • 《两年》1951年文化工作社
  • 《黎明风景》1955年作家出版社
  • 《不断集》1963年作家出版社
  • 《红叶集》2007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 《魏巍诗选》1985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文集

[编辑]
  • 《魏巍散文选》199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 《魏巍杂文集》1994年当代中国出版社
  • 《魏巍文集》10卷(长篇小说5卷,散文2卷,中篇小说、诗歌、文论各1卷),1999年广东教育出版社
  • 《魏巍全集》10卷(长篇小说4卷,散文2卷,中篇小说、诗歌、文论、日记各1卷),1999年河南大学出版社

家庭

[编辑]
  • 妻:刘秋华
  • 女儿:魏欣、魏平
  • 儿子:魏猛

参考文献

[编辑]
Scholia上有關魏巍的信息
  1. ^魏巍——伟大的诗人、作家与战士. 中国经典网. 2011-08-10 [2014-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1). 
  2. ^2.00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102.112.122.132.142.15叶介甫,最可爱的人魏巍.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1-01-26 [2014-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8). 
  3. ^3.003.0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103.113.123.133.14亲人眼中的魏巍:非常谦虚,经常写作到天亮. 搜狐. 2012-04-13 [2014-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4). 
  4. ^几代人读过的那些课文,由新华社记者在朝鲜战场写就-新华网. 新华网. [2021-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7). 
  5. ^《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去世 影响数代国人--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 [2021-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9). 
  6. ^6.006.016.026.036.046.056.066.076.086.096.106.11魏巍——伟大的诗人、作家与战士. 中国经典网. 2011-08-10 [2014-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1). 
  7. ^穿行在父亲魏巍的资料中. 中国青年网. [2021-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9). 
  8. ^8.08.18.28.32001年魏巍等左派为何公开攻击江泽民七一讲话?. 凤凰网. 2014年5月12日 [2014年5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20日). 
  9. ^与魏巍先生的一面之缘. 光明网-《光明日报》. [2021-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9). 
  10. ^魏巍老人生前作品:我也为退伍兵崔英杰说情. 搜狐. 2008-08-29 [2013-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0). 
  11. ^一位革命老人对未来革命的几点思考. 中国文革研究网. 2008-05-22 [2018-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9). 
  12. ^跟着统编教材,我们重读《谁是最可爱的人》. 2021-02-23 [2021-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4). 
中国近现代文学流派和社团
文学流派
甲寅派
前期
后期
学衡派
论语派
战国策派
鸳鸯蝴蝶派
初期白话诗派
新月派
象征诗派
现代诗派
九叶派
七月派
心理分析派
流亡文学
京派
海派
荷花淀派
山药蛋派
晋察冀诗派
民歌叙事体诗潮
里下河派
白洋淀诗群
朦胧诗
伤痕文学
反思文学
改革文学
寻根文学
先锋派
痞子文学
荒诞文学
文学社团
文学研究会
创造社
语丝社
莽原社
未名社
狂飚社
浅草社
沉钟社
弥洒社
湖畔诗社
南国社
太阳社
蒋光慈 ·杨邨人 ·孟超 ·钱杏邨(阿英) · 林伯修(杜国庠 ·夏衍 ·洪灵菲 ·戴平万 ·楼适夷 ·顾仲起 ·刘一梦 ·殷夫 ·冯宪章 ·祝秀侠 ·王艺钟 ·徐迅雷 · 圣悦(李平心 ·任钧 ·童长荣
我们社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鲁迅 ·茅盾 ·郭沫若 ·周扬 ·田汉 ·蒋光慈 ·孟超 ·阿英 ·王任叔 ·郑伯奇 ·洪灵菲 ·陈荒煤 ·戴望舒 ·端木蕻良 ·馮鏗 ·关露 ·胡风 ·胡也频 ·李伟森 ·楼适夷 ·柔石 ·沙汀 ·谢冰莹 ·徐懋庸 ·阳翰笙 ·叶以群 ·殷夫 ·于伶 ·郁達夫 ·张天翼 ·周文 ·丁玲 ·夏衍 ·冯乃超 ·马加 ·马子华 ·王志之 ·王余杞 ·王西彦 ·方土人 ·方之中 ·丘东平 ·叶灵凤 ·叶紫 ·田间 ·白薇 ·任白戈 ·任钧 ·许幸之 ·孙席珍 ·杨骚 ·杨刚 ·李辉英 ·丽尼 ·邱韵铎 ·何家槐 ·林淡秋 ·欧阳山 ·周立波 ·周而复 ·草明 ·彭柏山 ·洪深 ·聂绀弩 ·夏征农 ·陶晶孙 ·萧三 ·舒群 ·蒲风 ·雷石榆 ·穆木天 ·艾芜 ·吴奚如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中国诗歌会
穆木天 ·任钧 ·杨骚 ·蒲风 ·白曙 ·杜淡(窦隐夫) ·王亚平 ·温流 ·关露 ·石灵 ·田间 ·柳倩 ·辛劳 ·洪道 ·苏夫 ·林林 ·袁勃 ·雷石榆
中国文艺社
六一社
东北作家群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
讲学社
1980年代 - 1990年代(第一屆 - 第四屆)
第一届
1982年
第二届
1985年
第三届
1991年
第四届
1997年
2000年代 - 2010年代(第五屆 - 第十屆)
第五届
2000年
第六届
2005年
第七届
2008年
第八届
2011年
第九届
2015年
第十届
2019年
2020年代 - (第十一屆 - )
第十一届
2023年
魏巍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的职务
1953年6月-1958年4月
主 席
副主席
常务委员
委员
候补委员
秘书长
副秘书长
魏巍在中国作家协会的职务
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
1953年7月-1966年
主席
副主席
秘书长
副秘书长
理事
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
1979年11月-1985年1月
主席
第一副主席
副主席
书记处书记
理事
  1. ^注1:台湾、港澳各保留二名
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
1985年1月-1996年12月
主席
常务副主席
副主席
书记处书记
理事
标注1:被除名者
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
1996年12月-2001年12月
名誉主席
名誉副主席
主席
副主席
书记处书记
主席团委员[注 1]
委员[注 2]
顾问
  1. ^注1:名单暂不全
  2. ^注2:名单暂不全
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全国委员会
2001年12月-2006年11月
名誉副主席
主席
副主席
主席团委员
委员
名誉委员
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
2006年11月-2011年11月
名誉副主席
主席
副主席
主席团委员
书记处书记
委员
名誉委员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三届全国委员会
1960年8月-1966年
1978年6月-1979年11月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四届全国委员会
1979年11月-1988年11月
名誉主席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届全国委员会
1996年12月-2001年12月
主席
副主席
书记处书记
委员
荣誉委员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
2001年12月-2006年11月
主席
副主席
主席团委员
书记处书记
荣誉委员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
2006年11月-2011年11月
名誉主席
主席
副主席
主席团委员
书记处书记
委员
荣誉委员
  1. ^注1:第八届主席团第六次会议卸任
  2. ^注2:第八届五次全委会卸任
  3. ^注3:第八届主席团第六次会议卸任
  4. ^注4:第八届主席团第六次会议当选
  5. ^注5:第八届八次主席团会议增选
国际
各地
学术
人物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魏巍_(作家)&oldid=89552747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