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高邦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高邦佐(?—1622年),字以道,號衷白山西平阳府襄陵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

六月十二日生,治易经。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鄉試第十七名舉人,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进士[1],都察院觀政,本年六月授山东寿光知县,招抚流民三千户。二十八年升任户部雲南司主事[2],二十九榷税九江鈔关,歷升员外郎、郎中等。三十四年八月出守永平知府,修筑运河等。三十八年二月升山东天津兵备副使,在天津训兵,平巨盜董時耀。三十九年担任陕西神木道参政,丁嫡母憂歸。四十五年起補蓟州道,后被弹劾降一级,辞官归乡。

天启元年,辽阳被清军攻破,高邦佐被重新启用并担任參政,分守广宁。其以家母年八十有余,哭泣不肯离去,其母指责其应当以大义,于是赴任。当时熊廷弼王化貞两人关系紧张,高邦佐料到辽宁战事必败,于是屡次请求回乡。而当请求经允许时,王化貞已经弃广宁逃跑。众人对高邦佐说,既然已经请辞得准,就当然可撤退到山海关了。高邦佐呵斥道:“我一日没有离开,就还是封疆大臣。”晚上修书至老母诀别,并派遣士兵到熊廷弼处,说“虽然广宁城乱,但是清军尚不得知。请务必带兵进入斩杀几人,人心自然平定。如果您不来,就请授兵于我去赴难。”熊廷弼不采纳,却和王化貞一同逃跑了。高邦佐仰天大叹,对属下哭道:“巡抚经略都逃走了,大势已去了。松山是我的守地,我应当死于此。你们离开告诉我母亲吧。”于是向西拜谒朝廷,再南拜谒母亲,随后自尽。其仆人高永说:“主人死了,怎么可以没有随从呢?”于是在旁边也一同自尽。后赠公光禄寺卿,再赠大理寺卿,謚忠节,赐祭葬[3][4]

高邦佐与張銓何廷魁都是山西人,后诏书在宣武门外建造祠堂,命名“三忠”[5]

家族

[编辑]

曾祖高瑾。祖父高镗,臨清州吏目。父高溱。母邢氏,生母楊氏。慈侍下。娶郭氏。

参考文献

[编辑]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明史/卷291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明季北略/卷02
  1. ^《萬曆二十三年乙未科進士履歷》:高邦佐,衷白,庚申六月十二日生。襄陵县人,甲午十七名,会试五十六名,三甲三十六名。都察院政,……升户部主事,辛丑九江鈔关,乙巳升员外,丙午升郎中,本年升永平知府,庚戌升天津副使,辛亥升陕西神木道右参政,丁憂,丁巳補荆州布政,己未道兵防,巡抚院劾降一级,辛酉升……參政,广宁城……節,丙寅贈大理寺卿。
  2. ^《萬曆乙未科進士同年序齿録》
  3. ^明史》(卷291):“高邦佐,字以道,襄陵人。萬歷二十三年進士。授壽光知縣,教民墾荒,招集流亡三千家。歷戶部主事、員外郎。遷永平知府,浚濼河,築長堤。裁抑稅使高淮,不敢大橫。遷天津兵備副使,平巨盜董時耀。轉神木參政,屢破套寇沙計。以嫡母憂歸,補薊州道,坐調兵忤主者意,被劾歸。天啟元年,遼陽破,起參政,分守廣寧。以母年八十余,涕泣不忍去,母責以大義乃行。熊廷弼、王化貞構隙,邦佐知遼事必敗,累乞歸。方報允,而化貞棄廣寧逃。眾謂邦佐既請告,可入關。邦佐叱曰:「吾一日未去,則一日封疆臣也,將安之!」夜作書訣母,策騎趨右屯謁廷弼,言:「城中雖亂,敵尚未知。亟提兵入城,斬一二人,人心自定。公即不行,請授邦佐兵赴難。」廷弼不納,偕化貞並走。邦佐仰天長嘆,泣語從者曰:「經、撫俱逃,事去矣。松山吾守地,當死此。汝歸報太夫人。」遂西向拜闕,復拜母,解印緩自經官舍。仆高永曰:「主死,安可無從者。」亦自經於側。事聞,賜祭葬,贈光祿寺卿,再贈大理寺卿,謚忠節,世蔭錦衣百戶。”
  4. ^明季北略》(卷2):“高邦佐,字以道,山西襄陵人。万历己未进士,授寿光知县,招抚流移,为山东循良第一。入为户部主事,出守永平,升副使备兵天津,升陕西参政。丁艰归,服阕备兵蓟州,寻乞义归。会辽事孔棘,奉命以参政兼佥事,分巡东宁,顾经、抚不和,西酋内讧,势且莫支。公不得已,具文请告,已得允,而正月二十日大兵渡三坌河矣。广宁官吏皆遁,人多劝公西走,且谓请告之身,可以无死。公曰:吾一日在事,则一日臣子也。若偷生入关,何面目见天下士?乃作书与母太淑人杨氏诀。以匹马二仆走松山,乞援于经略。公知必不可为,乃亲书一纸,令家童持信入关。其略曰:本道奉命分巡广宁,家有九旬之母,绝裾出山,抵任以来,饮食具废,意图肃清迅扫,仰报君父。不意天不厌乱,三坌失守,惟有一死以殉封疆耳。除西向叩阙、南向拜母,自经公署,以明臣节外,所有随任家童二名,遣还原籍报信。诚恐关津阻滞,合给印批。遂整冠束带再拜,以印绶自经。二仆高永、高厚谓不忍主人独去,无给使令地下者,恸哭争死,永遂以书付厚,抱公尸呼号抢地,仰就其绶尾自缢。时,大兵且迫,经略命举火并二尸及公署焚之,未及以马票给厚。厚年仅十九,有武弁卢科,感公德,弃家护厚入关。有旨赠公光禄寺卿,再赠大理寺卿,謚忠节,赐祭葬,荫一子锦衣世百户,立祠。义仆高永优卹银二十两。”
  5. ^明史》(卷291):“邦佐與張銓、何廷魁皆山西人,詔建祠宣武門外,顏曰三忠。”
官衔
前任:
宋薦
明朝寿光县知县
萬曆二十三年-二十八年
繼任:
郭佳鎮
前任:
程朝京
明朝永平府知府
萬曆三十四年-三十八年
繼任:
史文煥
宣武門外「三忠」祠
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
賜進士及第
共3名
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57名
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244名
吳道行 -李范廉 -蕭近高 -黃元吉 -張繩祖 -舒其志 -朱世守 -李 璠 -劉尚質 -賀燦然
夏景華 -徐 鑾 -吳 化 -王納言 -孙如游 -朱應奎 -饒景暐 -王宗義 -沈光祚 -劉尚朴
李景春 -楊正芳 -檀之堅 -翁汝進 -袁崇友 -李垂街 -王象恒 -秦道顯 -朱光祚 -孫大壯
李當泰 -胡廷宴 -黎 皋 -尹三聘 -林應翔 -高邦佐 -沈光宗 -張舜命 -王惟俭 -陳 儒
陸錫恩 -葉鳳翔 -董 曆 -陳 瑛 -汪國楠 -趙用光 -張 缺字图片 -樊玉衝 -何 節 -張惟學
陳大綬 -程可文 -周應秋 -顏悅道 -李光祖 -畢懋良 -周廷參 -董嗣昭 -張經世 -房壯麗
王起蛟 -徐紹曾 -張以謙 -周文謨 -陳鳴春 -李仙品 -陳于廷 -周 元 -吳㝱相 -徐天寵
洪養蒙 -周 御 -邢懋順 -李如檜 -杜士全 -汪承爵 -王 洙 -甯瑞鯉 -商文昭 -李沐民
霍鎮方 -劉九光 -劉夢松 -汪冀夔 -楊百朋 -佴 祺 -汪尚誼 -任彦棻 -張邦俊 -沈 琦
梅開先 -張陽春 -王一楨 -郝 岳 -李廷訓 -江起鵬 -陽思謙 -景 昉 -荆養喬 -倪承課
陸彥楨 -吳 寀 -趙世徵 -崔養蒙 -邵辅忠 -喻 政 -林秉漢 -沈道原 -楊廷槐 -張應徵
王之臣 -王萬祚 -张继桂 -南師仲 -杜應楚 -白 瑜 -洪 都 -魏時應 -程 寰 -王國禎
黃化龍 -徐紹吉 -林茂槐 -林 雲 -熊 偉 -朱 冠 -李 鴻 -戴士琳 -閻 溥 -王 興
徐 鍰 -方鼎铉 -袁時選 -孟習孔 -錢九思 -解经邦 -洪世俊 -王孫熙 -楊明盛 -胡汝政
徐正學 -熊尚文 -劉克勤 -胡嘉棟 -馬天錦 -段 然 -趙國琦 -葉維榮 -唐 禧 -李 瑾
高承祚 -岳儲精 -張大猷 -成伯龍 -方叔忠 -喻繩祖 -朱瑞鳳 -汪元功 -趙應元 -李中立
馮 偉 -趙賢意 -高折枝 -米萬鍾 -孫 琡 -王道一 -解如桐 -王之都 -葉世英 -沈 珫
李天棟 -徐斗牛 -劉洪謨 -來儼然 -王循學 -胡思伸 -郭九有 -吳一新 -任時芳 -王建屏
曾守身 -董可威 -劉國縉 -翟廷策 -張義質 -薛近兗 -曾之肖 -金 勵 -鄭振先 -徐 明
潘 文 -楊一桂 -俞思冲 -楊 楷 -馮嘉會 -鄔元曾 -毛章彥 -仝 梧 -張鶴騰 -張光紀
劉一燝 -謝廷諒 -華 鈺 -龍國祿 -李 俸 -張其忠 -趙士吉 -顏思忠 -朱延禧 -周 達
陳允堅 -錢中選 -張五典 -張養正 -王近愚 -史記事 -劉一爌 -關廷訪 -王思任 -張汝霖
王爾康 -胡東漸 -張本嘉 -吳文英 -施壽明 -管 橘 -王豫立 -王孟震 -袁應泰 -顧四明
涂喬芳 -王 莅 -劉學周 -薛承教 -高維垣 -吳宗堯 -姚誠立 -柴大履 -趙元吉 -周之樂
袁 諫 -劉廷芳 -文 球 -柴應乾 - --- - --- - --- - --- - --- - ---
规范控制数据库:人物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高邦佐&oldid=87765604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