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格奥尔基·马林科夫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马林科夫
格奥尔基·马林科夫
Георгий Маленков
苏联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书记
(排名第一)
任期
1953年3月5日—1953年3月13日
前任约瑟夫·斯大林
继任尼基塔·赫鲁晓夫(第一书记)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任期
1953年3月5日—1955年2月8日
前任约瑟夫·斯大林
继任尼古拉·布尔加宁
个人资料
出生1902年1月8日儒略曆1901年12月26日]
 俄罗斯帝国奥伦堡
逝世1988年1月14日(1988-01-14)(86歲)
 苏联莫斯科
国籍 苏联
政党蘇聯共产党 苏联共产党開除(1920年—1961年)
获奖
社会主义劳动英雄 — 1943
列宁勋章 — 1943列宁勋章 — 1945列宁勋章 — 1952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中忘我勞動獎章

格奥尔基·马克西米连诺维奇·馬林科夫(俄語:Гео́ргий Максимилиа́нович Маленко́в羅馬化:Georgiy Maksimilianovich Malenkov;1902年1月8日—1988年1月14日)[1]蘇聯政治家,也是蘇聯共產黨的領導人。斯大林逝世後曾於1953年3月5日短暫成為中央書記處排名第一的書記(一共9天,3月14日马林科夫便辞去中央书记职务),於1953年3月5日到1955年2月8日擔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政府首脑)。

早期

[编辑]

生父是沙俄贵族家庭出身,但为了和马林科夫母亲结婚,叛出贵族家庭。在马林科夫3岁时,父亲去世。此后,马林科夫与父系亲属完全断绝了联系,由母亲和外祖父抚育长大的。马林科夫的母系属于东正教旧教徒的无神父派。

馬林科夫於1919年擔任紅軍政戰官,1920年加入苏俄共产党。之後成為斯大林的心腹。1935後馬林科夫曾經與貝利亞共同進行對蘇聯黨政軍的大清洗大清洗之后斯大林授命马林科夫主持重建因大清洗空缺出来的干部群体,包括经济领域的干部,大型企业经理等,促进了一大批在经济和工业建设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涌现了大批二三十岁的大企业经理,三十来岁的国家部长。

马林科夫一直都与贝利亚有着良好的私交,馬林科夫却在最后抛弃了貝利亞。

1946年3月18日,馬林科夫成為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3月担任图-4轰炸机研制委员会主任。1946年4月,由于涉及战时向前线提供質素差劣的飞机的航空案俄语Авиационное дело,斯大林紧急把贝利亚调过去收拾航空工业的局面。1946年5月4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被解除了联共中央书记、联共中央秘书长的职务,由帕托利切夫接任。1946年6月初,出席了加里寧的葬礼。马林科夫被下放到中亚地区,甚至有半年多的时间里行踪都没有被详细记录。1946年至1948年马林科夫的经历在官方通常忽略不提。同时,莫洛托夫米高扬也有类似境遇。

1948年5月日丹諾夫死後,马林科夫于1949年复出成為史達林決策的核心人物。1951年苏共中央通过决议,任命马林科夫,贝利亚、布尔加宁组成三人团,在斯大林因为健康问题不能负责工作情况下,三人轮流主持中央会议,遇到问题三人一致同意即可使用签字印章,以斯大林的名义签发文件下发执行。

主政時期

[编辑]

1953年斯大林死後,馬林科夫成為蘇聯總理,一度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但有意形成集體領導的馬林科夫将党的领导职务讓給赫魯曉夫

赫魯曉夫有意鏟除貝利亞,拉攏馬林科夫及多位其他重要黨政軍人物合作,設計逮捕貝氏。1953年12月,貝利亞被判死刑,隨後被槍決。[2][3]

下台

[编辑]

馬林科夫擔任總理的兩年內,曾經對外表示「核武會導致世界毀滅」,反對繼續製造核武器並探索與美國的和解之道;但是這樣的行為都引發黨內強硬派的反彈。1955年2月馬林科夫被迫辭去部長會議主席一職,但是仍然留在政治局中,任部長會議副主席及電力部長。[4]1957年,馬林科夫跟赫魯曉夫權力鬥爭失敗被打成反黨集團,被解除一切职务。[1]

1961年馬林科夫被蘇聯共產黨開除黨籍,并被流放到苏联的偏远省份[1]。之後曾經在哈萨克斯坦乌思季卡缅诺戈尔斯克負責興建水力發電廠,担任厂长职务。[5]1968年,马林科夫返回莫斯科。1988年1月14日在莫斯科去世。他是在戈爾巴喬夫執政期間去世的最高領導人之一。

书籍

[编辑]

《我的父亲马林科夫》 新华出版社 1997-12

作者安德烈·马林科夫(Андрей Г.Маленков)是格奥尔基·马克西米连诺维奇·馬林科夫(Гео́ргий Максимилиа́нович Маленко́в)之子。

參考資料

[编辑]
  1. ^1.01.11.2Georgy Maksimilianovich Malenkov. (2011). In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Retrieved fromhttp://www.britannica.com/EBchecked/topic/360012/Georgy-Maksimilianovich-Malenkov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赫鲁晓夫抓捕枪毙贝利亚攀上权力高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載於news.ifeng.com,2007年6月11日。
  3. ^《斯大林逝世了 第二号人物贝利亚就活不过圣诞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載於news.163.com,2006年11月20日。
  4. ^《赫鲁晓夫抓捕枪毙贝利亚攀上权力高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4頁),載於news.ifeng.com,2007年6月11日。
  5. ^安德烈·马林科夫; 芮文.政治旋涡中的马林科夫. 维普. 维普. [2023-03-08].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格奥尔基·马林科夫
官衔
前任:
斯大林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1953年-1955年
繼任:
布尔加寧
俄社民工党(布)中央专职书记
1917年-1918年
蘇聯共產黨黨徽
俄共(布)中央书记处主任
1918年-1919年
俄共(布)中央責任書記
1919年-1922年
俄共/聯共(布)中央總書記
1922年-1952年
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排名第一)
1952年-1953年
苏共中央第一書記
1953年-1966年
苏共中央總書記
1966年-1991年
注:弗拉基米尔·列宁雖未担任黨內主要領導職務,不過在1903年至1924年逝世前是实际上的黨內最高領導人。
人民委员会主席
列宁(1923–1924)李可夫(1924–1930)莫洛托夫(1930–1941)斯大林(1941–1946)
部长会议主席
斯大林(1946–1953)马林科夫(1953–1955)布尔加宁(1955–1958)赫鲁晓夫(1958–1964)柯西金(1964–1980)吉洪诺夫(1980–1985)雷日科夫(1985–1991)帕夫洛夫(1991.1-8)西拉耶夫(1991.7–12)
第一副主席
古比雪夫(1934–35) ·沃兹涅先斯基(1941–46) ·莫洛托夫(1942–57) ·布尔加宁(1950–55) ·贝利亚(1953.3–6) ·卡冈诺维奇(1953–57) ·米高扬(1955–64) ·别尔乌辛(1955–57) ·萨布罗夫(1955–57) ·库兹明(1957–58) ·科兹洛夫(1958–60) ·柯西金(1960–64) ·乌斯季诺夫(1963–65) ·马茹罗夫(1965–78) ·波利扬斯基(1965–73) ·吉洪诺夫(1976–80) ·阿尔希波夫(1980–86) ·阿利耶夫(1982–87) ·葛罗米柯(1983–85) ·塔雷津(1985–88) ·穆拉霍夫斯基(1985–89) ·马斯柳科夫(1988–90) ·沃罗宁英语Lev Voronin(1989–90) ·尼基京英语Vladilen Nikitin(1989–90) ·韦利奇科(1991.1–11) ·多古日耶夫(1991.1–11)
東方集團执政党及其最高领导人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
保加利亚共产党
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
德国统一社会党
匈牙利劳动人民党
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
波兰工人党
波兰统一工人党
罗马尼亚共产党
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
冷战相关人物
北美洲
 美国
 加拿大
 古巴
 尼加拉瓜
南美洲
 阿根廷
 巴西
 智利
 英国
 法國
 西德
 義大利
 挪威
 葡萄牙
西班牙 西班牙
 土耳其
 聖座
 苏联
华沙条约组织
 东德
 波蘭
 捷克斯洛伐克
 羅馬尼亞
 保加利亚
匈牙利 匈牙利
 阿尔巴尼亚
 南斯拉夫
亚洲
东亚
海峽兩岸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華民國
 日本
朝鲜半岛
 朝鲜
 韩国
 蒙古人民共和国
东南亚
越南
 北越
 南越
 印度尼西亞
 泰國
 菲律賓
 马来西亚
 新加坡
 緬甸
 柬埔寨
 老挝
南亚
 阿富汗
 印度
 巴基斯坦
 孟加拉国
 澳大利亞
中东及非洲
中东
 土耳其
 以色列
 埃及
 约旦
 叙利亚
 伊拉克
 沙烏地阿拉伯
伊朗 伊朗
利比亚 利比亞
 阿尔及利亚
 突尼西亞
也门
 北也門
 南也門
巴勒斯坦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
撒哈拉以南
非洲
 南非
 塞内加尔
 几内亚
 科特迪瓦
 马里
 上沃尔特 布吉納法索
 加纳
 多哥
 達荷美 贝宁
 奈及利亞
 中非
 加彭
 刚果共和国 剛果人民共和國
 刚果民主共和国 扎伊尔
埃塞俄比亚 衣索比亞
 索马里
 肯尼亚
 乌干达
 坦桑尼亚
 安哥拉
 纳米比亚
 尚比亞
 羅德西亞 辛巴威
 马拉维
莫桑比克莫桑比克莫桑比克
 利比里亚
国际
各地
学术
人物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格奥尔基·马林科夫&oldid=90207095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