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馬祖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馬祖話
Mā-cū-huâ/馬祖話/Bàng-huâ/平話
发音[mɑ˧˩tsu˥˥uɑ˩˧˩]/[paŋ˧˩ŋuɑ˩˧˩]
母语国家和地区連江縣馬祖列島桃園市八德中壢等區
区域馬祖地區
母语使用人数
約60,000人[1][2]
語系
文字漢字
馬祖閩東語注音
馬拼方案
平話字
福州語假名(已廢止)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中華民國福建省連江縣馬祖
承认少数语言馬祖(福州)語馬祖地區法定的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之一[3]
管理机构中華民國文化部[4]
連江縣政府教育處
語言代碼
ISO 639-3
ISO 639-6masu
馬祖列島的位置

馬祖話閩東語馬祖話,教會羅馬字:Mā-cū-huâ[5])是馬祖列島居民的溝通語言[6]:11。馬祖話是閩東語的一種方言,屬侯官片。馬祖話為廣義福州話中的一種方言,與福州市長樂區長樂話最為接近。使用者最常稱其為「福州話[6]:65,馬祖人在使用福州話介紹母語時會稱之為「平話」(閩東語Bàng-huâ國際音標:[paŋ˧˩ŋuɑ˩˧˩][7]),意思是平常生活使用的語言。在中華民國福建省連江縣官方教學上稱之為「馬祖閩東語」或「馬祖福州語」。中華民國文化部《國家語言發展報告》中優先使用書面建議用語為「馬祖語[6]:66-68

歷史

[编辑]

馬祖地區在歷史上長期屬於連江縣管轄,原住民大多來自福州十邑一帶的長樂連江,也有少數來自福清,來自興化(莆仙)和閩南地區的移民只佔極少數,因此長樂、連江、福清的福州語長期是優勢語言。馬祖話與長樂區的長樂話最為接近,與福州市區通行的福州話可以互通。在馬祖列島,操長樂口音的人數佔八成以上;其次為連江口音,早期聚居在南竿島津沙村;操福清口音的人口,則散居全縣各地。[8]

除了操長樂、連江、福清福州語的住民之外,馬祖還有少數來自泉州使用閩南片的移民,以及來自莆田、操莆仙片的移民。由於馬祖話在馬祖處於絕對優勢地位,這些移民中,老一輩大多數能同時使用自己的母語和馬祖話;而年輕一輩則一般只會說馬祖話。[9][8]

語言學劃分

[编辑]

語言學家李方桂在1937年將福建方言分為閩北語閩南語,福州語屬於閩北語,這屬於早期的「閩語二分法」[10]

1960年代以後,學者潘茂鼎等人因傳統閩南語、閩北語劃分法範圍過大,除了閩北語項下之方言彼此難以溝通,同時福建方言的山海差異更甚於南北差異,因此將福建方言五分,原「閩南語」拆分為閩南語閩中語莆仙語,原「閩北語」一拆為二,分為閩北語閩東語,福州語屬閩東語[10]

美國漢學家、閩語研究專家羅杰瑞在1990年代提出閩語六分法,其中將福建海線之閩南語、莆田語、福州語都歸為閩東之語[10]

2012年在新版《中國語言地圖集》裡,將馬祖話歸類為閩語閩東片侯官小片。

音韻體系

[编辑]

馬祖話與福州話在聲母、韻母上完全相同。聲調方面,雖然同為七個聲調,但實際發音與福州話不大一樣。

聲母

[编辑]

馬祖話有十七個聲母。

塞音
擦音
塞擦音
鼻音
邊音
雙唇音
[] (波), [p] (邊)
[β]
[m] (蒙)
齒齦音
[] (他), [t] (低)
[s] (時)
[tsʰ] (出), [ts] (曾)
[n] (日)
[l] (柳)
齦後音
[ʒ]
舌根音
[] (氣), [k] (求)
[h] (喜)
[ŋ] (語)
聲門音
[ʔ] (鶯)

其中,[β]和[ʒ]這兩個聲母不在單字中出現,僅在連讀時出現(見下文)。

韻母

[编辑]

馬祖話有46個韻母,每個韻母分為緊韻和鬆韻。一個字具體應該讀鬆韻還是緊韻,由該字的聲調來決定(見下文)。下表中,標註的音標中,左邊為緊韻,右邊為鬆韻。

簡單元音復合元音鼻音韻尾[-ŋ]入聲韻尾[-ʔ]
緊韻鬆韻緊韻鬆韻緊韻鬆韻緊韻鬆韻
[a][ɑ][ia][iɑ][aŋ][ɑŋ][aʔ][ɑʔ]
[ɛ][a][ie][iɛ][iŋ][ɛiŋ][øʔ][œʔ]
[œ][ɔ][iu][ieu][uŋ][ouŋ][eʔ][ɛʔ]
[o][ɔ][ua][uɑ][yŋ][øyŋ][oʔ][ɔʔ]
[i][ɛi][uo][uɔ][iaŋ][iɑŋ][iʔ][ɛiʔ]
[u][ou][yo][yɔ][ieŋ][iɛŋ][uʔ][ouʔ]
[y][øy][ai][ɑi][uaŋ][uɑŋ][yʔ][øyʔ]
[au][ɑu][uoŋ][uɔŋ][iaʔ][iɑʔ]
[ɛu][ɑu][yoŋ][yɔŋ][ieʔ][iɛʔ]
[øy][ɔy][ɛiŋ][aiŋ][uaʔ][uɑʔ]
[uai][uɑi][ouŋ][ɔuŋ][uoʔ][uɔʔ]
[ui][uoi][øyŋ][ɔyŋ][yoʔ][yɔʔ]
[ɛiʔ][aiʔ]
[ouʔ][ɔuʔ]
[øyʔ][ɔyʔ]

聲調

[编辑]

馬祖話有七個單字聲調,平、去、入各分陰陽。這與福州市區的福州話相似,但聲調的實際讀音卻與福州市區並不一定相同。

標號1234578
名稱陰平上聲陰去陰入陽平陽去陽入
鬆緊韻
調值553331213511315
例字
馬拼範例oungōungǒungóuhòungôungouh

陰去的讀音雖表記為「312」,但在口語中往往被讀成半陰去「31」或「11」。

聲調與鬆緊韻的關係

[编辑]

與福州話相同地,在馬祖話中,平聲、上聲和陽入是緊韻,去聲和陰入則是鬆韻。

以下以平話字「」的發音為例介紹鬆緊韻。「」的緊韻為[ɛ]、鬆韻為[ɑ],那麼,「」的所有聲調發音如下表:

聲調陰平上聲陰去陰入陽平陽去陽入
調值55˥˥33˧˧312˧˩˨13˩˧51˥˩131˩˧˩5˥
鬆緊韻
平話字ă̤ā̤á̤á̤hà̤â̤ă̤h
國際音標ɛ˥˥ɛ˧˧ɑ˧˩˨ɑʔ˩˧ɛ˥˩ɑ˩˧˩ɛʔ˥
※註:「陰去」(312˧˩˨)在口語中一般被讀成「半陰去」(31˧˩)。

上表中,緊韻聲調的「ă̤」應讀作[ɛ˥˥]而不是[ɑ˥˥];同理,鬆韻聲調的「â̤」則應讀作[ɑ˩˧˩]而不是[ɛ˩˧˩],以此類推。

連讀變化

[编辑]

聲母類化

[编辑]
前字的韻尾後字的聲母
元音韻尾
  • [p][pʰ]變化為[β]
  • [t][tʰ][s][n]變化為[l]
  • [ts][tsʰ]變化為[ʒ]
  • [k][kʰ][h]變化為零聲母;
  • [l][m][ŋ]不變化。
鼻音韻尾([-ŋ]
  • [p][pʰ]變化為[m]
  • [t][tʰ][s][l]變化為[n]
  • [ts][tsʰ]變化為[ʒ]
  • [k][kʰ][h]和零聲母變化為[ŋ]
  • [n][m][ŋ]不變化。
入聲韻尾([-ʔ][-k̚]所有聲母都不變化。

連讀變調

[编辑]

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拼讀成一個詞語時,前字的聲調可能會受到後字聲調的影響而發生變化,這種現象稱作連讀變調。馬祖話與福州話相似,兩字連讀中,只有前字才有可能發生變調現象,後字則一概不變調。

雙字連讀變調規則見下表(綠色(縱行)代表前字,藍色(橫行)代表後字,表格中的數據為連讀之後前字的聲調):

陰平, 55陽平, 51陽入, 5上聲, 33陰去, 312陽去, 131陰入,13
陰平, 55
上聲, 33
陽平, 51
陰去, 312
上聲, 33
陽平, 51
陽去, 131
上聲, 33
陽平, 51
陰入甲,13
上聲, 33
陽平, 51
上聲, 33半陰去, 3113
相當於丟失入聲的陰入
陰平, 55
陰入乙,1331+[-ʔ]
相當於添加入聲的半陰去
陰入, 13陽入, 5
陽平, 51上聲, 33半陰去, 31上聲, 33半陰去, 31
陽入, 5上聲, 33
或上聲+[-ʔ]
陽平(51) 或
陽入 (5)

上表中,「陰入甲」指的是以[-ʔ]韻尾的陰入字,「陰入乙」指的是以[-k̚]為韻尾的陰入字。今天,這兩套入聲韻尾在單字讀音中已無區別,只有少數老年人能夠區分開來;其差別僅在連讀變調的時候才能夠體現出來。

鬆緊變韻

[编辑]

馬祖話與福州話相似,存在著鬆緊韻(詳見上文);同樣地,馬祖話在字詞連讀時,也存在著鬆緊變韻的現象。

例如:「技師」一詞:「技」讀「kɛi˧˩˨」是陰去,屬鬆韻;「師」讀「sy˥˥」,是陰平。陰去與陰平連讀讀上聲,屬緊韻。因此此詞中的「技」應該讀「ki˧˧」,發生了鬆緊變韻現象。又由於s在元音韻尾之後發生聲母類化,成為l,因此實際讀作「ki˧˧ly˥˥」。

又如:「臺灣」一詞,「臺」讀「tai˥˩」是陽平,屬緊韻;「灣」讀「uaŋ˥˥」,是陰平。陽平與陰平連讀讀上聲,屬緊韻。因此此詞中的「臺」應該讀「tai˧˧」,沒有變韻。此外,這兩個字連讀也沒有發生聲母類化的現象(見上表),因此實際讀作「tai˧˧uaŋ˥˥」。

差異

[编辑]

馬祖話與福州市的福州话之差異

[编辑]

馬祖話與福州市的福州話雖能夠互通,就總體而言可以說是大同小異。但腔調、用詞等等方面存在著不少區別。

例如馬祖話稱「我」為「ŋui˧˧」,稱「我們」為「nɔŋ˧˩ŋa˥˥」。而在福州市區通行的福州話中,稱「我」為「ŋuai˥˥」,稱「我們」為「naŋ˥˥ŋa˥˥」。

又如馬祖話稱「舌頭」為「舌囝」(siĕh-giāng),福州話說「喙舌」(chói-siĕh);稱「中間」為「當當中」(dăng-dăng-dŏng),福州話說「臺臺中」(dài-dài-dŏng);稱「除夕」為「廿九暝」(niék-gāu-màng),福州話則稱為「三十暝晡」(săng-sĕk-màng-buŏ)。

也有詞彙相同但詞義不同的詞彙。例如:「過身」(guó-sĭng)一詞在馬祖話中意思是「逝世」(與臺灣閩南語中同義),但在福州市的福州話中卻是「時過境遷」的意思,「過世」(guó-sié)才是「逝世」的意思。馬祖人稱「爺爺」為「依爺」(ĭ-iè),但在福州話中卻是「父親」的意思,福州話稱爺爺為「依公」(ĭ-gŭng)。

由於兩岸分治的緣故,今日的馬祖話與福州市的福州話產生了更多不一樣的詞彙,這些詞彙有的是政治背景下特有的詞彙,有的是現代科技方面的詞彙。例如「網際網路」(中國大陸稱「互聯網」)、「滑鼠」(中國大陸稱「鼠標」)等等。

福州话和馬祖話的關係,跟閩南語中的泉州話漳州話臺灣話的關係相似。福州語為馬祖話之源頭,但馬祖話又不完全等同於福州市的福州话。

馬祖話在馬祖列島中的差異

[编辑]

馬祖,馬祖話存有不同口音,如長樂口音連江口音福清口音罗源口音等,此為馬祖列島中的馬祖話在口音上的差異。另外亦有詞彙上的差異,比如「等一下」馬祖話中普遍作「等下」(dīng-hâ),於南竿津沙居民有表達作「且慢」(chiā-mâing)者。

現狀

[编辑]

馬祖

[编辑]

同其他閩語閩東片的方言一樣,馬祖話的現狀不容樂觀。20世紀中葉,大量國軍進駐馬祖。為了「保鄉衛島」,國軍在當地大力掃盲、推行國語,以求達成「軍民協同、聯手作戰」的目標。馬祖防衛指揮部要求各村聚落設立「指導員」,讓成人參加「民眾識字補習班」補習國語和識字,讓適齡兒童進入簡易學校學習。這項激進的語言政策最終導致了全縣通行國語,人人能說會寫,但馬祖話的地位被嚴重弱化,馬祖的語言文化被徹底顛覆。近年來,隨著馬祖地區開放觀光,以及大量民眾移民臺灣島,有不少馬祖的在地居民開始會說閩南語臺灣話,作為母語的馬祖話面臨式微困境,年輕一輩不太說甚至不會說。[9]為了保護本土語言,2000年頒佈的《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規定馬祖地區的大眾交通工具上必須加播馬祖話的播音,以保護馬祖話在公共場合的使用。[3]同時,在校園裡實施馬祖話教育。[11]在國小鄉土語言教材中,早期教材多採用福州市市區福州語讀音,後來馬祖當地母語者參與教材編纂,2010年以後出版的教材主要採用馬祖當地讀音。[12]

桃園

[编辑]

馬祖移民到桃園市之人數高達五萬人,普遍定居在八德中壢地區,尤其桃園市八德區為全國最多馬祖人居住的地區,較馬祖列島當地人口還多。基於桃園馬祖二縣市的淵源,桃園市政府成立「桃園馬祖交流小組」,積極推動兩縣市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一同推廣馬祖歷史文化及傳承馬祖母語,並於八德區的「馬祖會館」開設馬祖話教學課程,建立馬祖話的承續及保存機制[13]

立法保護

[编辑]

2000年3月31日,《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通過,馬祖話被列為馬祖地區的大眾運輸工具並用播音語言之一。目前其使用的範圍為:縣內公車之車上廣播;臺北松山機場臺中清泉崗機場馬祖航班之機場廣播;連江縣南竿機場北竿機場之機場廣播;國內線馬祖航班之機上廣播。

2019年1月11日,《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作為中華民國本土語言之一的馬祖話[14]成為法律保護對象。馬祖話將於2022年成為連江縣學生的必修課。[15][16]

參考資料

[编辑]
  1. ^其中有約1萬人居住在馬祖列島,約5萬人居住在臺灣島。
  2. ^消失的特色語言—馬祖話亟需國家視野 助當地人找回母語. [2021-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3.03.1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民國89年(2000年)3月31日立法
  4. ^國家語言發展法 第二條. [2019-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此處標註的是馬祖話讀音,在福州市區的福州話中讀作「Mā-cū-uâ」。
  6. ^6.06.16.2國家語言發展報告(112年3月6日修正). 文化部. 2023-03-06. 
  7. ^此處標註的是馬祖話讀音,在福州市區的福州話中讀作「Bàng-uâ」。
  8. ^8.08.1《東引鄉志·住民篇·第三章:語言》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4-02-17.
  9. ^9.09.1《北竿鄉志·住民篇·第二章:語言》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5-09-20.
  10. ^10.010.110.2馬祖話是閩北語?還是閩東語?. [2023-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 ^(繁體中文)提升國民中小學暨幼兒園本土語言教學成效實施計畫(草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連江縣本土教育資源網
  12. ^例如2001年的國小鄉土語言教材(90年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將「我」的讀音標記為「ŋuai˧˩」而不是馬祖話的「ŋui˧˧」,教師手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也使用福州市福州語聲調。而2014年出版的齊講馬祖話120句口袋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9年出版的馬祖話真有味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20年出版的來學馬祖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皆是採用馬祖當地的讀音,將「我」的讀音標記為「ŋui˧˧
  13. ^設桃園馬祖交流小組 盼保存馬祖文化、移民歷史及母語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5-07-06.
  14. ^我國現存5種本土語言 文化部:原民、客、台、馬祖閩東、台灣手語. [2020-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5. ^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 馬祖國中小111學年起必修閩東語--聯合報. [2020-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6. ^國家語言111年列國高中部定課程 含手語閩東語. [2020-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编辑]
侯官片
福建
福州
福清
古田
閩清
福建以外
福州話範圍與分支
福宁片
蛮讲
未分片
沿海閩語
閩東語1
侯官片
福建
福州
福清
古田
閩清
福建以外
福州話範圍與分支
福宁片
蛮讲
未分片
闽南语23
泉漳片
福建
廈門話
泉州話
漳州话
龙岩话
頭北話
其他地區
泉州腔
漳州腔
桂平閩語(廣西)
未分类
四川闽南话(四川,偏漳)[1]
臺灣
混合腔
(泉漳滥,聲調偏漳)
泉州腔
(鹿港腔、海口腔、台北腔、澎湖腔)
漳州腔
(宜蘭腔、內埔腔(永靖腔)
東南亞
泉州腔
咱人话(菲律賓,偏泉晉江)、中南马福建话马来西亚中部,偏泉)、東馬福建話汶萊福建話(偏泉金門)、沙巴福建話砂拉越福建话(北部))、峇眼亞比福建話
漳州腔
混合腔
閩南語範圍與分支
潮汕片
潮汕话
潮汕
潮普惠
港澳臺
東南亞
海陆丰话1
大田片
中山片
浙南闽语2
赣东北闽南语3
混合語言
注1:海陆丰话的归属尚存争议,也有学者将其归入泉漳片漳州话中。

注2:浙南闽语于《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属闽南语浙东南小片,也有学者将其归入泉漳片泉州话中。
注3:赣东北闽南语于《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属闽南语赣东北小片,也有学者将其归入泉漳片泉州话中。

  1. ^四川閩語(摘自《四川方言與巴蜀文化》). 
莆仙語
瓊雷话
府城片
文昌片
萬寧片
崖縣片
昌感片
未分類
註1:海南話、雷州話原先分別為閩南語瓊文片和雷州片,今皆被劃出,另列為閩語直屬的瓊雷話。
註2:海南話、雷州話在《中國語言地圖集》中皆直屬於閩語,但也有學者認為兩者關係密切而合為瓊雷話。
沿山閩語
闽北语
東溪片
西溪片
未分片
邵将语4
闽赣过渡方言
闽客赣过渡方言
闽中语
闽语各分支分布图
書寫類型
語素文字
表音文字
混用表記
語言研究
相關語言
音韻書籍
註1:蛮讲的归属尚存争议,也有学者将其列为闽语的直系分支。
註2:大田片的歸屬尚存爭議,也有學者將其列为闽语的直系分支。
註3:中山片的歸屬尚存爭議,也有学者将其列为闽东语的分支,或者直属于闽语。
註4:邵将语曾被列为闽北语或赣语的分支,今被列为闽语的直系分支。
南島語系
(原住民族諸語)
台灣南島語
泰雅語群
西北語群
西部平原語群
鄒語群
魯凱語群
排灣語群
卑南語群
布農語群
東臺灣南島語族
馬來-玻里尼西亞語
巴丹語群
大中菲律宾语群英语Greater Central Philippine languages
马来语群
汉藏语系
汉语族
台灣漢語
閩語
客家語
官話
其他漢語
藏緬語族
印欧语系
满-通古斯语系
蒙古语系
東北亞語言
南亚语系
仡台語系
混合語言
閱聽輔助語
汉语盲文
日本手語系
註1:曾作為官方語言
註2:常見外語
註3:本國籍少數族群的語言

參見:台灣語言保護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馬祖話&oldid=88037699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