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馬士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馬士英
《瑤草先生遺像》,民國·凌惕安繪
《瑤草先生遺像》,民國·凌惕安繪
大明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
籍貫貴州貴陽
族裔漢族
字號字沖然,號瑤草
出生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三月十三日
貴州貴陽
逝世永曆元年(1647年)
浙江
配偶周氏
出身
  • 萬曆四十三年乙卯科舉人
  • 萬曆四十七年己未科進士出身

馬士英(1596年—1647年),沖然瑤草[1]貴州貴陽人,祖籍直隸儀真(今江蘇儀徵),明末南明政治人物,萬曆己未進士。弘光時官至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清軍破南京,馬士英逃亡浙江,被俘身死。

生平

[编辑]

明末

[编辑]

誥授光祿大夫太僕寺少卿馬明卿四子[2][3][註 1]。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馬士英舉乙卯科貴州鄉試十三名舉人,四十四年(1616年)联捷丙辰科會試第十九名,未廷試[4],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式己未科二甲十九名進士[5],户部觀政,本年十月授南京戶部廣東司主事天启三年(間)1623年),遷陕西司郎中,四年出為嚴州知府,調河南,七年丁憂。崇祯二年(1629年)起補山西大同知府崇禎三年(1630年),升任山西陽和道副使,五年升宣府巡撫佥都御史,不久因賄賂權貴被太監王坤舉發削職,寓居南京。馬士英閒居南京時與阮大鋮交厚,更因阮之力復出擔任鳳陽總督一職,結下了與閹黨的深厚關係。

弘光朝

[编辑]

崇禎帝殉國後,當時藩王中尚存的神宗直系子孫,有福王朱由崧惠王朱常潤潞王朱常淓桂王朱常瀛永曆帝朱由榔之父)等人。論輩分親疏,又以福王朱由崧為其中最適當人選,然而南京朝廷的許多大臣皆為東林黨復社出身,對於擁立福王有所顧忌。因為此前明神宗曾經想要廢太子,改立朱常洵福忠王,朱由崧的父親),遭到東林黨人的反對而作罷,是為國本之爭,故東林黨、復社人士害怕福王一旦登基,自己恐怕難逃排擠與報復,於是亦有許多人支持擁立潞王稱帝。

南京朝廷的首席重臣史可法的恩師左光斗為東林黨人,史可法本身的政治理念也較偏向東林、復社人士,但是考慮到諸位藩王王地位的親疏,仍以立福王最具正當性,於是史可法為此積極奔走、試圖找尋折衷的辦法。在史可法仍在聯絡各方人士的過程中,馬士英與高傑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等人則搶先一步推舉福王擔任監國,並於五月十五即位為皇帝,改隔年為弘光年號。

福王既立,馬士英因為定策有功,任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加右副都御史銜,仍任鳳陽總督,成為南明朝廷首席大臣。其餘高傑、黃得功等人亦因為實際擁有兵權而加官晉爵,統領江北地區的軍備防務。原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復社人士也因此失勢;史可法乃自請督師,前往揚州統籌守務,然而高、黃、劉等武將,卻各自只為鞏固自身勢力,與史可法未能配合。

馬士英後來推薦了在「魏忠賢逆案」中被定罪的阮大鋮任官,使復社人士相當不滿,藉此攻擊馬士英為阉党奸佞。兩方在政治上爭執不下,造成南明朝廷的內、外不和諧,始終無法同心力求明廷的恢復[6]。明亡之后史家因受东林党影响,而将馬士英列为奸臣。

弘光元年(1645年),鎮守武昌左良玉,發兵沿江而下,要「清君側」、「除馬阮」[7]。馬士英提出:「寧可君臣皆死於大清,不可死於左良玉之手」[8]。命史可法从泗州移兵抵燕子磯,以防左良玉。左良玉兵败后,史可法移师揚州,在清军攻击下失守,史可法壯烈殉國,南京政權被滅。弘光帝被虜,馬士英逃至浙江,投靠總兵方國安,後被清軍所俘,拒降身死。(一說逃慝台州四明山之金鐘寺剃髮[9],被清兵俘虜,最後殛死)。

家族

[编辑]

曾祖馬福,指揮使。祖父馬雲龍,贈山西道御史。父馬明卿,萬曆戊子舉人,官知州。伯父馬文卿,萬曆壬辰進士,官山西道監察御史。

馬士英有兩子,一名馬錫,一名馬鑾。馬錫由於看不慣其父為人,哭著勸其父改過。明亡后在南京靠算命為生,終其天年。馬鑾則依仗其父勢力,在宮內佈置密探,監視朝廷動靜。清軍入南京時被殺。[10]

軼事

[编辑]

傳說馬士英渡過錢塘江後,底下的兵各個四散潛逃,馬士英乃隱居在天台寺中。後被其家丁五花大綁獻給清朝的某位貝勒,貝勒細數其罪狀及惡行後,將其誅殺;再將其屍體的皮剝下,中間塞草,憤怒的百姓看到馬士英的下場,無不拍手稱快。厭惡他的更將他與崇禎時被崇祯帝賜死周延儒並稱,將兩人下場寫作一副對聯,曰:

周延儒字玉繩,先賜玉、後賜繩,繩系延儒之頸,宛同狐狗之尸;
馬士英號瑤草,家藏瑤、腹藏草,草裹士英之皮,遂作犬羊之鞹[11]

評價

[编辑]
  • 《明史》谓马士英“为人贪鄙无远略,复引用大铖,日事报复,招权罔利,以迄于亡”。
  • 顧誠的《南明史》評價马士英固然不是救时之相,但把他打入另册,列入《明史》奸臣传是毫无道理的。至于把他同阮大铖挂在一起称之为“阉祸”更是无中生有[12]
  • 清代王應奎《柳南續筆》卷一《蟋蟀相公》條稱:“馬士英在弘光朝,為人極似賈秋壑,其聲色貨利無一不同。羽書倉皇,猶以鬥蟋蟀為戲,一時目為‘蟋蟀相公’。”

注释

[编辑]
  1. ^《明季南略》誤作士英原廣西梧州府藤縣人。本姓李,五歲時,為販檳榔客馬姓者螟蛉而去,故遂從其姓。

參考文獻

[编辑]

引用

[编辑]
  1. ^李先耕. 馬士英姓字家族考. 中國典籍與文化. 2012,83 (4): 30. 
  2. ^・馬春暉,《貴陽馬氏家譜》:“雲龍公四子諱明卿……誥授光祿大夫,太僕寺少卿,壽六十九。配妻曹氏,贈一品夫人。繼配房氏,誥封一品夫人,生萬曆五年,卒康熙元年壬寅七月十七日,壽八十六歲,葬觀風台。生八子:士元、士甲、士奇、士英、士傑、士望、士偉、士雄。”
  3. ^・馬春暉,《貴陽馬氏家譜》:“明卿公四子諱士英,字瑤草,萬曆乙卯舉人,丙辰會魁,己未進士,官江南戶部主事,遷河南府知府,升北直兵備道,隨升宣化府巡撫,起鳳陽總督,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入武英殿大學士,功封太保。生萬曆丙申年,卒順治丁亥,葬於福建寧安縣大佛廟坎下。妻周夫人,葬於江南,生二子:曰鑾、曰錫。”
  4. ^《萬曆四十四年丙辰科進士履歷便覽》:馬士英,瑶艸,易六房,庚子三月十三日生。贵阳人,壬子十三,会十九名。未廷試。
  5. ^《萬曆四十七年己未科進士履歷》:馬士英,瑶草,易六房,庚午四月十三日生。贵阳府人,壬子十三,丙辰会十九,二甲十九。户部政,本年十月授南户部廣東司主事,癸亥升陕西司郎中,甲子升嚴州知府,調河南府,丁卯丁憂,己巳補大同府,庚午升山西付使,阳和道,壬申升佥都、巡抚宣府。
  6. ^李清《三垣笔记》卷下《弘光》记载:“马辅士英初亦有意为君子,实廷臣激之走险。当其出刘入阮时,赋诗曰:‘苏蕙才名千古绝,阳台歌舞世无多。若使同房不相妬,也应快杀窦连波。’盖以若兰喻刘、阳台喻阮也。”
  7. ^《明季南略、卷七、左良玉參馬士英八罪》云:「數列八罪,使人摭辨不得,躲閃不得,足褫奸雄之魄矣。」
  8. ^《明史·卷308·馬士英傳》:「士英厲聲叱曰:若輩東林,猶藉口防江,欲縱左逆入犯耶?北兵至,猶可議款。左逆至,則若輩高官,我君臣獨死耳!」
  9. ^徐芳烈:《浙東紀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 ^錢海岳《南明史·奸臣列傳》
  11. ^·顧炎武,《聖安本紀》(卷6):“士英渡江後,黔兵逃散,乃潛居天台寺中。其家丁某縛之以獻貝勒,貝勒數其罪惡誅之;剝其皮,實之以草,用快眾憤。時人有以周、馬作對者:‘周延儒字玉繩,先賜玉、後賜繩,繩系延儒之頸,宛同狐狗之尸;馬士英號瑤草,家藏瑤、腹藏草,草裹士英之皮,遂作犬羊之鞹。’”
  12. ^《第四节 弘光朝廷内部党争的激化》

来源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明史卷三百〇八》,出自《明史

外部連結

[编辑]
官衔
前任:
吳暘
明朝河南府知府
天啓四年-天啓七年間
繼任:
尹明翼
前任:
劉士璉
明朝大同府知府
崇祯二年-崇祯三年年間
繼任:
李樹初
前任:
許國士
明朝嚴州府知府
天啓四年間
繼任:
胡崇德
前任:
史可法
南明南京兵部尚書
1644年
繼任:
練國事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貴州鄉試榜
中式舉人
37名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
賜進士及第
共3名
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67名
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275名
彭祖壽 -楊景明 -喬若雯 -邢紹德 -祖重燁 -梁廷翰 -李時馨 -倪文煥 -王逢元 -黃大受
蕭 震 -金之俊 -胡允恭 -李際明 -張元芳 -宋治寧 -章應望 -習孔化 -陳懋德 -佘昌祚
范復粹 -薛國觀 -門克新 -李長德 -莊 謙 -孫昌齡 -林棟隆 -李若愚 -吳麟瑞 -湯 齊
黃廷師 -閻顧行 -王時英 -熊 江 -馮國英 -鄧 英 -蘇寅賓 -馬任遠 -葉有聲 -袁崇煥
孙传庭 -王 杼 -張繼孟 -李逢申 -何應奎 -楊鼎樞 -張從容 -高 捷 -葉成章 -徐景麟
楊文昌 -李吳滋 -樊维城 -任 政 -陳此心 -叶宪祖 -段高選 -李景賢 -李先開 -楊金通
夏懋學 -趙建極 -李士昌 -施邦曜 -史高胤 -劉大霖 -任大冶 -魯時昇 -張廷箴 -戴東旻
丁乾學 -孔榮宗 -卓 邁 -劉民悅 -袁 鯨 -曹欽程 -王之柱 -貢脩齡 -楊 炳 -汪若極
張翰芳 -蘇兆先 -甘學闊 -顏繼祖 -徐伯徵 -林正亨 -徐廷宗 -劉五緯 -金秉乾 -宋景雲
張學周 -陳烜奎 -戴 爗 -萬谷春 -金德義 -張翰南 -趙東曦 -李若梓 -馬維陛 -羅華袞
楊鳳翥 -羅萬爵 -何可及 -李燦然 -吳裕中 -王夢尹 -晏 清 -康承祖 -張士良 -顧宗孟
馮起綸 -胡尚英 -陳 韜 -劉 詔 -徐紹泰 -吳士元 -閻夢夔 -劉繼吳 -李應公 -王明善
姚希孟 -楊文岳 -黎國俊 -張承詔 -倪啓祚 -顧錫疇 -李士元 -曾化龍 -陳可薦 -蔡 璿
張士升 -呂一奏 -張 樞 -鮑奇謨 -吳阿衡 -陳 燿 -楊維新 -范 鑛 -余子翼 -陳以瑞
周鳳岐 -仇維禎 -杜齊芳 -玄 默 -王 珙 -陳九成 -唐世涵 -王維夔 -楊世芳 -王永壽
馮大任 -丁 進 -彭 參 -仲 嘉 -陸從諭 -鄭覲光 -曾省信 -林 曾 -劉安行 -李世英
劉弘光 -袁弘勳 -朱光熙 -黃願素 -姚明恭 -李 遵 -石三畏 -王永祚 -關季益 -馮運泰
朱祚昌 -孫延泂 -楊廷詔 -楊 進 -王家楹 -毛九華 -黃世澤 -吳 炳 -張中蘊 -劉仲熹
鍾 斗 -呂奇策 -鄭二陽 -楊夢袞 -王 璣 -王 楫 -衛先範 -汪 裕 -侯安國 -周維持
劉宇亮 -王名世 -李三奇 -白源深 -蔣向榮 -石有恒 -史啓英 -葛應斗 -苗思順 -李 喬
林咨益 -汪邦柱 -龔而安 -胡以良 -張 輦 -仇夢台 -楊肇泰 -雷躍龍 -王允成 -倪成章
余文𪹓 -曹延諮 -呂邦瀚 -楊錫璜 -周詩雅 -陳振豪 -李維喬 -陳 序 -陳鍾盛 -潘士聞
王嘉言 -謝雲虬 -姚 鈿 -吳天策 -周維新 -田乃 -余應桂 -王廷泰 -康元穗 -樊一蘅
王鼎新 -高斗光 -汪漸磐 -周 振 -田景新 -徐起陸 -秦 植 -蘇守範 -王文清 -劉夢潮
袁一鳳 -寇從化 -施元徵 -吳羽侯 -黃養正 -黃鳴俊 -范文若 -徐應豸 -劉 斌 -單明詡
徐天衢 -邊之靖 -羅 宰 -韓一良 -熊鍾吳 -李 彬 -常自裕 -謝邦薦 -安良澤 -祝世美
宋鳴梧 -趙恂如 -楊時化 -牛翀玄 -陳堯言 -梁天奇 -張善政 -李時茪 -傅良選 -李昌齡
賀文明 -邵捷春 -李樹初 -閔 謹 -吳國禎 - --- - --- - --- - --- - ---
前一科:萬曆四十四年丙辰科 · 後一科:天啓二年壬戌科
同科進士:萬曆四十七年己未武科 · 同科副榜:萬曆四十七年己未科
永樂朝
洪熙、宣德朝
正統朝
景泰朝
天順朝
成化朝
弘治朝
正德朝
嘉靖朝
隆慶朝
萬曆朝
泰昌朝
天啓朝
崇禎朝
弘光朝
隆武朝
永曆朝
魯王監國
规范控制数据库:人物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馬士英&oldid=88754874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