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化博物館 Hong Kong Heritage Museum | |
|---|---|
沙田城門河對岸的香港文化博物館 | |
| 成立日期 | 2000年12月17日 |
| 地址 | |
| 坐标 | 22°22′38″N114°11′07″E / 22.37720°N 114.18533°E /22.37720; 114.18533 |
| 類型 | 綜合性博物館 |
| 面积 | 28,500平方米 |
| 参观人數 | 479,000人次(2009/10年) |
| 管理者 | 黃秀蘭(總館長) 鄭煥棠(藝術館長) 許小梅(歷史館長) 司徒嫣然(藏品/服務館長) 鄒興華(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長) |
| 公共交通 | 港鐵 |
| 开放时间 | 星期一、星期三至六:10:00-18:00逢星期二(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初二:全日休館 |
| 網站 | www |
| 地图 | |
![]() | |

香港文化博物館(英語:Hong Kong Heritage Museum)位於香港新界沙田文林路1號,是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一所綜合性博物館,內容涵蓋歷史、藝術和文化等範疇。博物館耗資超過8億港元興建,2000年12月17日正式對外開放[1]。館內設有12個展覽場館,陳列面積達7,500平方米,於當時為香港最大型的博物館。2009/10年度總參觀人數達到479,000人次。2023年,政府宣佈初期政策,包括將會重置香港文化博物館,把香港科學館搬遷至文化博物館。而文化博物館將會「殺館」,不過遭到反對而作罷[2]。
博物館透過常設展覽館及專題展覽館的多元化展覽及節目,讓參觀者在欣賞文物之餘,還可以參與其中活動,寓學習於消閒。博物館亦出版季度博物館通訊、製作教學資源冊及工作紙,同時也舉辦相關講座、學校節目、親子/兒童活動、劇院節目和導賞服務等,鼓勵不同社群學校參與博物館活動。
區域市政局早於1991年2月通過發展其轄區內的博物館服務,並通過於沙田大涌橋臨時房屋區位置興建一所博物館。隨後,館址前身的臨屋區於同年8月15日正式清拆,所有居民遷入廣源邨三期[3]。至1995年2月,博物館的建築工程獲得正式批准,由建築署負責設計及監督,3月16日由時任區域市政局主席張人龍主持奠基。工程於2000年完成,同年8月展開展覽工程,於2000年12月16日由第一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主持開幕禮,並於翌日正式開放予市民參觀。
香港文化博物館現任總館長是林國輝,歷任的總館長如下:
| 第1任 | 嚴瑞源 | |
| 第2任 | 明基全 | 現任古物古蹟辦事處執行秘書 |
| 第3任 | 黃秀蘭 | 現任歷史博物館總館長 |
| 第4任 | 盧秀麗 | 現任古物古蹟辦事處執行秘書 |
| 現任 | 林國輝 |








博物館開幕時是屬全港規模最大博物館[4],採用中國傳統的四合院佈局。博物館共設有6個長期展覽廳及6個專題展覽廳、一個可容納400人的劇院、可供租用的演講室及教育活動室,亦設有博物館禮品店及餐廳,讓參觀者購買紀念品、刊物及稍事休息。博物館亦設有私家車及單車停車場。


專題展覽館在不同時間推出多元化的展覽主題。曾經展出的節目包括:
| 展覽名稱 | 展覽日期 |
|---|---|
| 家:春秋 | 2000年12月17日 - 2001年10月2日 |
| 萬壽無疆——乾隆八旬賀壽 | 2000年12月17日 - 2001年3月15日 |
| 未來的生活藝術 | 2000年12月17日 - 2001年2月28日 |
| 藝術+01: 數碼藝術的探索 | 2000年12月17日 - 2001年2月28日 |
| 中國傳統木版印刷藝術 | 2000年12月17日 - 2001年10月2日 |
| 香港漫畫世界 | 2000年12月17日 - 2001年10月2日 |
| 中學生創作展優異作品社區美術展 | 2001年4月3日 - 2001年4月26日 |
| 花樣的年華——關蕙農家族捐贈文物展 | 2001年5月18日 - 2001年11月12日 |
| 拉闊印象——版畫藝術變奏 | 2001年5月18日 - 2001年8月31日 |
| 書畫緣——方召麐的藝術 | 2001年7月24日 - 2001年8月12日 |
| 海報的魅力——香港國際海報三年展 | 2001年10月31日 - 2002年4月29日 |
| 大自然印記 | 2001年10月17日 - 2002年11月25日 |
| 筆墨前奏——趙少昂寫生及繪畫 | 2001年10月24日 - 2002年11月25日 |
| 藝影春秋——香港藝術攝影1900-2000 | 2001年12月8日 - 2002年5月26日 |
| 銀裝盛彩——中國少數民族服飾 | 2001年12月19日 - 2002年3月17日 |
| 粵劇花旦王芳艷芬 | 2002年10月9日 - 2003年4月7日 |
| 陳幼堅——生活的藝術 | 2003年7月6日 - 2003年10月27日 |
| 港飲港食 | 2003年9月17日 - 2004年4月26日 |
| 亞洲拼圖——第十八屆亞洲國際美術展覽會 | 2003年12月10日 - 2004年3月8日 |
| 四寶獻瑞:圓明園生肖頭像展 | 2004年1月10日 - 2004年1月25日 |
| 建——香港精神紅白藍 | 2004年11月17日 - 2005年4月18日 |
| 絲路珍寶——新疆文物大展 | 2005年12月21日 - 2006年3月19日 |
| 三星閃爍 金沙流采——神秘的古蜀文明 | 2007年6月6日 - 2007年9月9日 |
| 產品・設計・生活 | 2006年11月26日 - 2007年6月25日 |
| 歌潮・汐韻——香港粵語流行曲的發展 | 2007年11月11日 - 2008年8月4日 |
| 生活佩飾 珠寶演繹 | 2008年5月17日 - 2009年2月16日 |
| 兒童樂園——羅冠樵的藝術世界 | 2008年7月13日 - 2009年3月2日 |
| 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大英博物館奧運珍藏展 | 2008年8月3日 - 2008年11月24日 |
| 戲台上下——香港戲院與粵劇 | 2008年10月19日 - 2009年5月18日 |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 | 2008年12月21日 - 2009年2月16日 |
| 梨園生輝——唐滌生與任劍輝 | 2009年12月20日 - 2010年9月27日 |
| 彼思動畫25年 | 2011年3月28日 - 2011年7月11日 |
| 獅子山下・掌聲響起・羅文 | 2011年12月21日 - 2012年7月30日 |
| 天風舊夢——高奇峰師徒作品展 | 2012年4月18日 - 2013年9月16日 |
| 畢加索——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珍品展 | 2012年5月19日至7月22日 |
| 《西蜀天工》:四川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展覽 | 2012年6月15日 - 2012年6月21日 |
| 禮重情隆:回歸賀禮精選 | 2012年6月20日 - 2013年2月25日 |
| 俄羅斯藝術展——「法貝熱——俄羅斯宮廷遺珍」 | 2013年2月6日 - 2013年4月29日 |
| 吉卜力工作室場面設計手稿展・高畑勲與宮崎駿動畫的秘密 | 2014年5月14日 - 2014年8月31日 |
| 敦煌——說不完的故事 | 2014年11月28日 - 2015年3月16日 |
| 嶺南獨秀——紀念趙少昂誕辰一百一十周年展覽 | 2015年5月23日 - 2015年9月7日 |
| 海外藏珍——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趙少昂作品展 | 2015年5月23日 - 2015年9月7日 |
| 時間遊人 | 2015年4月11日 - 2015年9月28日 |
| 潛行・夢空間 | 2015年6月3日 - 2015年9月28日 |
| 聲藝永存——向林家聲致敬 | 2015年9月9日 - 2015年11月2日 |
| 祝福的印記——傳統童服裏的故事 | 2015年12月18日 - 2016年3月21日 |
| 他鄉情韻——克勞德・莫奈作品展 | 2016年5月4日 - 2016年7月11日 |
| 宮囍——清帝大婚慶典 | 2016年11月30日 - 2017年2月27日 |
| 羅浮宮的創想——從皇宮到博物館的八百年 | 2017年4月26日 - 2017年7月24日 |
| 敦煌韻致——饒宗頤教授之敦煌學術藝術展 | 2017年5月24日 - 2017年9月18日 |
| 八代帝居——故宮養心殿文物 | 2017年6月30日 - 2017年10月15日 |
| 彼思動畫30年:家+友・加油! | 2017年11月18日 - 2018年3月5日 |
| 李永銓「玩・物・作」設計展 | 2018年6月9日 - 2018年9月24日 |
| 數碼敦煌——天上人間的故事 | 2018年7月11日 - 2018年10月22日 |
| 香港電台《光影流聲——香港公共廣播九十年》 | 2018年11月7日 - 2019年2月25日 |
| 港彩流金:二十世紀香港彩瓷 | 2018年12月19日 - 2019年3月18日 |
| 百物看世界——大英博物館藏品展 | 2019年5月18日 - 2019年9月9日 |
| 聖耀皇權——俄羅斯皇家珍品展 | 2021年5月29日 - 2021年8月29日 |
| 敦煌——千載情緣的故事 | 2022年8月24日 - 2022年11月21日 |
| 繼續寵愛・張國榮紀念展 | 2023年3月29日 - 2023年10月9日 |
| 虛擬凡爾賽宮之旅 | 2023年4月19日 - 2023年7月9日 |
| 無中生有——香港電影美術及服裝造型展 | 2023年5月3日 - 2023年9月4日 |
| 保赤安良145年——以善心建善業 | 2023年10月18日 - 2024年2月19日 |
| 迁想無界——韓秉華藝術與設計展 | 2023年11月15日 - 2024年4月15日 |
| 梨園遺珠——衞明珠 | 2023年12月6日 - 2025年12月5日 |
| 絕代芳華・梅艷芳 | 2023年12月24日 - 2024年9月2日 |
| 俠之大者——金庸百年誕辰紀念・任哲雕塑展 | 2024年3月16日 - 2024年10月7日 |
| 滄海一聲笑——黃霑 | 2024年7月17日 - 2025年2月10日 |
| 藏域梵珍・佛學之路——徐氏藝術基金捐贈佛教文物展 | 2024年10月30日 - 2026年10月26日 |
| 無域——香港國際海報三年展2024 | 2024年12月7日 - 2025年11月17日 |
| 漫眾同樂——幽默港漫格格趣 | 2025年5月21日 - 2026年3月9日 |
| 文化薪傳——香港文化博物館二十五周年 | 2025年7月23日 - 2026年2月23日 |
| 嶺南風範:趙少昂誕辰一百二十周年紀念展 | 2025年9月17日 - 2026年2月23日 |
2004年11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確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適用於香港,隨著《公約》於2006年4月生效,特區政府於同年在香港文化博物館內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組,以執行《公約》要求的具體工作。按《公約》第12條規定積極籌劃進行全港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以制訂一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並於2008年7月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就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向政府提供意見。
常設展覽於2016年8月1日起免費開放。專題展覽則需另外收費。
凡購買博物館通行證的參觀者,於博物館通行證有效期內可無限次參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博物館的常設及專題展覽(特定的專題展覽除外)。
| 交通路線列表 |
|---|
九龍新界巴士 大嶼山或機場巴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