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饕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饕餮紋

tāotiè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怪物,别名叫狍鸮,古书《山海经·北次二经》介绍其特点是:其形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手。[1]」其名可比喻贪婪之徒,人们一般称这种人为“老饕”。

左传》中记载为缙云氏之子,而杨慎所撰的《升庵外集》中记载为龙之九子中的老五[2]。而人们所说的饕餮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被认为是描绘饕餮的兽面。这种纹饰出现于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那種玉器上面的饕餮紋則是神明騎著神獸的樣子,有專家認為這是饕餮紋最原始的樣子,但饕餮纹更常见于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早在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上便有。[3]饕餮在以中国传说或玄幻武侠为题材的网络游戏、网络小说、以及影视作品中均有相关形象。

古籍記載

[编辑]
  • 呂氏春秋·先識》:「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 史記·五帝本紀》:「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天下謂之饕餮。天下惡之比之三凶。」「三凶」者即「混沌窮奇檮杌[4]
  • 左傳·文公十八年》:「縉雲氏有不才之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注:“貪財為饕,貪食為餮。”)
  • 《左傳·文公十八年》:「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凶族混沌、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魑魅。」

圖像

[编辑]

饕餮紋的典型特徵是,有一個正面的獸頭,有對稱的雙角、雙眉、雙耳,以及鼻、口、頷等,有的在兩側有長條狀的軀幹、肢、爪和尾等。[2]

引申

[编辑]

因为饕餮贪圖食欲,所以一般也把爱吃的人称为“老饕”。據民間的傳說,饕餮是戰爭的象徵,也伴隨著戰爭殺戮。『殷商時期尚未形成禮樂文化,從炎黃時代到殷周時代,有著大規模的氏族部落戰爭,也伴隨著屠殺、俘獲、掠奪、奴役、壓迫和剝削。殷商青銅器有炫耀暴力和武功的意味,吃人的饕餮恰好可以作為這樣一個的符號。』彭林教授是如此解讀的。

相關

[编辑]
相關影視
相關遊戲

注释

[编辑]
  1. ^拼音tāotiè注音ㄊㄠ ㄊㄧㄝˋ
  2. ^2.02.1李學勤:《走出疑古時代》(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4),〈良渚文化玉器與饕餮紋的演變〉,頁92-93。
  3. ^中國傳說生物
  4. ^拼音táowù注音ㄊㄠˊ ㄨˋ
  5. ^南朝梁元帝赐武陵王纪姓饕餮氏。见《梁书·武陵王纪传》
李東陽《怀麓堂集》
1.囚牛 - 2.睚眦 - 3.嘲风 - 4.蒲牢 - 5.狻猊 - 6.贔屭 - 7.狴犴 - 8.負屭 - 9.蚩吻
楊慎《升庵外集》
1.贔屭 - 2.蚩吻 - 3.蒲牢 - 4.狴犴 - 5.饕餮 - 6.𧈢𧏡 - 7.睚眦 - 8.金猊 - 9.椒图
其他
螭首 -麒麟 -望天吼 -貔貅 -龙马 - 虭蛥 - 鳌鱼 - 兽𧉚 - 金吾 - 螭虎 -𧖣𧊲 - 宪章 - 徙牢 - 蟋蜴 - 蚵蛉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饕餮&oldid=87936491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