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余姚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餘姚
余姚市
县级市
龙泉山上鸟瞰余姚
龙泉山上鸟瞰余姚
余姚市的地理位置
余姚市的地理位置
宁波市的地理位置
宁波市的地理位置
坐标:30°02′14″N121°09′17″E / 30.0372°N 121.1546°E /30.0372; 121.1546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浙江省宁波市
設立200年
政府駐地兰江街道
下级行政区
政府
 • 市长潘银浩
面积
 • 总计1,428.04 平方公里(551.37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1,254,032人
 • 密度878人/平方公里(2,274人/平方英里)
 • 城镇1,013,866人
語言
 • 母语方言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
吴语太湖片甬江小片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郵政編碼315400
電話區號574
行政区划代码330281
国内生产总值(2016)¥887.1亿
網站www.yy.gov.cn

余姚市浙江省辖县级市,由宁波市代管。位于浙江省东部、宁波市西北部,钱塘江杭州湾南岸。东连慈溪市江北区海曙区,西南抵奉化区绍兴市嵊州市,西交绍兴市上虞区,北望嘉兴市海盐县。余姚于时建县[2]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始筑县城,为浙东古县城之一。余姚市经济发达,为全国最具竞争力的县市之一。全市总面积为1500.80平方公里。境内现存古代文物遗存与名胜一千余处,有“文献名邦”之称。[3]市人民政府驻兰江街道北兰江路1号。

余姚市自古人杰地灵,是姚江学派的发祥地,也是王守仁黄宗羲蒋梦麟沈君山等人的故乡。宁波河姆渡遗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编辑]
约1877年的余姚

余姚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活动为距今8300年的井头山遗址。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因余姚境内的河姆渡遗址得名,另有同属该文化的田螺山遗址鲻山遗址等,该文化以发现大量栽培稻谷和干栏式建筑而闻名。

余姚得名,说法不一。一说,风土记[需要解释]载,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曰余姚(“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云余姚”)。另一说,《越绝书》載,少康封少子無餘于會稽,以奉禹祠,姚乃其届邑,故曰余姚。《山海经郭璞注,句餘山會稽余姚县南,句章县北,故此二县因此为名云,此为第三种说法。还有一说,“邑有句餘山,又南有姚江”,故名。再有一说,明代《郡县释名》说,县隶會稽,在余姚山之西,以河东有姚姓,故曰余姚。近有人主张,余姚为越语地名,其义石明。

时置余姚县(一说建),属會稽郡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始筑县城,为浙东古县城之一。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唐初“余姚之境东包明州,西辖上虞,为越州巨镇”,一度升为姚州(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武德七年废)。为“望县”,“东南最名邑”。元贞元年(1295年)改为余姚州洪武二年(1369年)废州复县。

1949年5月23日,中共接管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境域多次变动,最大一次是1954年,大古塘以北棉区划归慈谿县,慈谿县西部稻区、山区划归余姚县。境内明代所建筑的三山所城则成为新的慈谿县县城所在。

1985年7月26日撤县设市,隶属宁波市,设9区、8个镇、63个乡。

地理

[编辑]

余姚市陆域部分位于东经120°53'29"~121°25'13",北纬29°39'47″~30°19'27″之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宁绍平原[4]

行政区划

[编辑]

截至2006年12月,余姚市辖6个街道、14个镇、1个乡,52个社区、265个居委会:[5]

梨洲街道、​凤山街道、​兰江街道、​阳明街道、​低塘街道、​朗霞街道、​临山镇、​黄家埠镇、​小曹娥镇、​泗门镇、​马渚镇、​牟山镇、​丈亭镇、​三七市镇、​河姆渡镇、​大隐镇、​陆埠镇、​梁弄镇、​大岚镇、​四明山镇和​鹿亭乡

地图区划代码区划名称面积

(平方千米)

人口

(万)

邮编政府地址社区数行政村数
330281001梨洲街道109.557.75720
330281002凤山街道43.276.89810
330281003兰江街道54.746.65513
330281004阳明街道53.549.351017
330281005低塘街道43.064.30311
330281006朗霞街道43.864.27113
330281100临山镇47.213.86110
330281101黄家埠镇42.233.79
330281102小曹娥镇52.552.86
330281103泗门镇73.116.37
330281106马渚镇65.374.66
330281108牟山镇38.491.95
330281109丈亭镇56.003.01
330281110三七市镇68.433.12
330281111河姆渡镇64.992.09
330281112大隐镇30.830.8815
330281113陆埠镇119.454.75220
330281114梁弄镇96.073.12117
330281115大岚镇64.071.24114
330281116四明山镇125.891.10112
330281201鹿亭乡70.851.7112
另有围垦区和钱塘江水面114.72平方千米。钱塘江河海分界线采用海盐澉浦—余姚西三闸连线,连线以东为海域,不计入面积。

人口

[编辑]

汉族为主,有苗族白族壮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

2005年底,户籍人口82.58万人,外来人口40餘万。2023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33.09万户,户籍人口82.7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4.18万人;18周岁以下人口9.80万人,60周岁以上人口27.14万人。2023年全市出生3723人,在出生人口中,男性1964人,男女性别比为111.7:10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126.5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2.5%。[6]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为:总人口852719人

各乡镇人口:(单位:人,2000年余姚市辖20个镇、2个乡)

  • 余姚市区 226425
  • 临山镇 41929
  • 黄家埠镇 38574
  • 小曹娥镇 28306
  • 泗门镇 61334
  • 低塘镇 64319
  • 朗霞镇 39273
  • 马渚镇 49111
  • 老方桥镇 14704
  • 牟山镇 19200
  • 丈亭镇 30952
  • 三七市镇 29493
  • 河姆渡镇 21104
  • 肖东镇 26537
  • 梁辉镇 39843
  • 大隐镇 8754
  • 陆埠镇 33853
  • 粱弄镇 30297
  • 大岚镇 11433
  • 四明山镇 9928
  • 洪山乡 14153
  • 鹿亭乡 13197

物产

[编辑]

土特产品有茶叶杨梅干菜笋、佛雕、工艺草编。野生动植物资源有穿山甲水獭丹顶鹤白鹤黑鹳鸳鸯灰鹤银杏等。中草药材有络石屯贯众淡竹叶茯苓丹参金银花等40餘种。金属矿产资源有等。非金属矿产资源有萤石高岭土粘土石英泥炭等。

余姚咸蛋余姚皮蛋余姚杨梅、余姚榨菜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经济

[编辑]

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298.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2%,其中一产22.53亿元,二产175.13亿元,三产100.4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分别为7.6:58.7:33.7。按现行年平均汇率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达到4404美元。

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2.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4亿元,分别增长13%和12.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0亿元,增长21.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86亿元,增长1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6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770元,分别增长10.4%和13.4%。连续二次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光荣称号。

交通

[编辑]

旅游

[编辑]

余姚的旅游景点有:龙泉山公园,胜归山大隐天下玉苑余姚博物館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四窗岩鹁鸪岩白水冲浙东区党委旧址,浙东第二藏书楼——五桂楼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四明湖度假村,黄宗羲墓四明山竹海森林公园王阳明讲学处通济桥舜江楼

著名人物

[编辑]
另请参见“Category:余姚人”。

市树市花市果

[编辑]
嘉兴市嘉兴市
慈溪市
绍兴市江北区
西
 余姚市  
金华市奉化区
海曙区

参考资料

[编辑]
  1.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ISBN 978-7-5037-9772-9.Wikidata Q130368174(中文). 
  2. ^一说汉建. 
  3. ^“文献名邦”的来历. [2013-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6). 
  4. ^自然地理. 余姚市人民政府. [2024-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23). 
  5. ^行政区划搜索:余姚市.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6. ^人口状况. 余姚市人民政府. 2024-02-09 [2024-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23). 

外部链接

[编辑]
余姚市行政区划
街道
地级行政区
副省级市
杭州市
宁波市
地级市
温州市
嘉兴市
湖州市
绍兴市
金华市
衢州市
舟山市
台州市
丽水市
第一批
(12个)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第二批
(14个)
省会、
自治区首府、
副省级城市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第三批
(27个)
省会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第四批
(34个)
省会、
副省级城市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第五批
(89个)
省会、
自治区首府、
副省级城市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地级市辖区、
县、
第六批
(133个)
省会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和县
注1:中央文明办自2005年开始每隔三年分别评选出一批全国文明城市,至2020年已经产生6批。
注2:从第二批起每一批评选时均会对之前评选的城市进行复查,删除线为未通过最近一次复查确认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城市。
注3:方框内为因行政区划调整被裁撤的城市。
国际
各地
地理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余姚市&oldid=86372287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