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區(register、音域)或稱音高音區(pitch register)在音位學中表示在一些語言裡的音節韻律特徵,比如聲調,元音發聲態,喉塞化,或依賴於對方音調的類似功能。緬甸語、越南語、吴语和祖鲁语裡均有如此的音區系統。
缅甸语中,声调差异与元音发声态有关,因此两者都不是独立存在的。缅甸语有3个音区,传统上任务是4个“声调”中的3个(第四个实际上不是音区,而类似于中古汉语的入声)。Jones (1986)认为这些差异是“由调域和音区交叉产生的……显然,缅甸语不像其他语言那样具有独立的声调,因此需要一个调域的概念。”[1]
| 音區 | 發聲態 | 音長 | 音高 | 範例 | 註釋(中文) |
|---|---|---|---|---|---|
| 低 | 模式声 | 長 | 低 | [làː] | '來' |
| 高 | 氣聲 | 長 | 高;音末下降 | [lá̤ː] ~[lâ̤ː] | '騾子' |
| 緊喉 | 嘎裂声 | 中 | 高 | [lá̰ˀ] | '月亮' |
| 末短 | 最末聲門塞音 | 短 | 高 | [lăʔ] | '新鮮' |
同樣,在一些越南語的聲調上在"音高"(pitch)有很大程度上的區分。比如,越南北部跌声异于锐声,原因是元音上的聲門調之顯現;然而,重声和玄声的差别主要在短嘎裂声元音與長氣聲元音的區別。
高棉语有时也认为存在音区系统,高棉语因此被称为“严格音区语言”,因为声调和发声态都可认为是同位异音:若忽略它们,则对立可承载于双元音和元音长度上。
亚洲语言之外,有音区的语言例如拉脱维亚语,其标准语所依据的中部方言中,重读长元音一般带3种音高重音之一,分别是升调、降调与“破调”。最后一种在实现上不是靠音高,而是靠喉塞化,类似于越南语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