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 |
|---|---|
| 地位 | 周朝诸侯国 |
| 国都 | 1. 平陽(山西临汾) 2. 宜阳(河南宜阳) 3.陽翟(河南禹州) 4. 新鄭(河南新郑) |
| 政府 | 封地 |
• 始封此國者 | 周威烈王 |
• 爵位 | 侯爵 前323年稱王 |
• 姓 | 姬姓 |
• 氏 | 韓氏 |
• 始祖 | 韓景侯韓虔 |
• 亡国之君 | 韓王安 |
| 分封 | |
• 创始 | 前403年 |
• 灭亡 | 前230年 |
• 灭亡原因 | 被秦國所滅 |
| 史书记载 | 史記(卷45:韓世家) |
韓國是中國战国七雄之一,姬姓。後世历史學家將韩、魏、赵、秦、楚、燕与齐合称战国七雄。韩国国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平陽(今山西临汾),灭郑国后则迁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公元前230年春,秦王政十八年春,韩王安投降,韩国灭亡。


曲沃桓叔庶子韓萬,因協助曲沃武公的曲沃戴翼,被武公封於韓地(韓原,山西稷山,其東鄰襄汾西鄰河津。襄汾為陶寺遺址所在),繁衍氏族,在晉成為門閥名卿,韓獻子韓厥在“下宮之難”后帮助赵武复兴赵氏。
傳至韓康子,韓康子與魏桓子奉執政正卿智伯之命,討伐趙襄子。最後韓、魏倒戈,與趙國合作,三家滅智,瓜分了智伯所有食邑。從此韓、趙、魏三卿世族獨霸。然後三卿再將晉的領地瓜分,经过三晉伐齊之戰后,在周天子的同意下,成为三个诸侯国,是為三家分晋,故中國历史將韩、魏、赵合称为三晋。
韩国地居中原,北临魏、赵,东有齐,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敵。幸而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韩国的弩能射800步之外,“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心”[1]。除此以外,韩国的劍也异常锋利,皆“陸斷牛馬,水截鵠鴈”,“當敵則斬堅甲鐵幕”[1]。前375年,韓便曾以其厉兵灭了中原传统古国郑国。而韓国国势最强要数韩釐侯在位之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宰相,内政修明,国成小康之治。
由於地處黄河中游地区,韓国東部和北部都被魏國包圍、西有秦國、南有楚國、以及當時已很薄弱的東周(洛陽),完全沒有發展的空间,国土在七国之中最小,屡遭列强欺凌。早年已经成为魏齐之间的争霸资本,于前341年的馬陵之戰是围魏救韩的结果。秦楚争霸时,秦又要挟韩魏共同伐楚[2]。末期的韩国成了秦国和山东六国中諸侯爭霸的缓冲之地,苟延殘喘;前262年,秦国大举进攻韩国上党,上党兩任太守都不願被秦佔有,降于赵国,引发了长平之战。两场决定霸主局势之战都由韩国而起,充分体现了韩国被列强围欺的困境。前230年,韩国军队屡战屡败,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诸侯国。
下表按《史記·六國年表》訂:
韓氏領袖
| 稱號 | 本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年份 | 關係 |
|---|---|---|---|---|
| 韓武子 | 萬 | ? | 曲沃桓叔之子 | |
| 賕伯 | ? | 韓萬之子 | ||
| 韩简 | 簡 | ?-前645年以後 | 賕伯之子 | |
| 子舆 | ? | 韩简之子 | ||
| 韓獻子 | 厥 | ?-前564年以後 | 子舆之子 | |
| 韓宣子 | 起 | ?-前514年 | 韓獻子之子 | |
| 韓貞子 《世本》作韓平子 | 须 | 前513年-? | 韓宣子之子 | |
| 韓簡子 | 不信 《趙世家》名不佞 | ?-前497年以後 | 韓貞子之子 | |
| 韓莊子 | 庚 | ? | 韓簡子之子 | |
| 韓康子 | 虎 | ?-前425年 | 韓莊子之子 | |
| 韓武子 | 啟章 | 16年 | 前424年-前409年 | 韓康子之子 |
韓國君主
| 稱號 | 本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年份 | 出身與關係 | 資料出處 | |
|---|---|---|---|---|---|---|
| 1 | 韓景侯 《紀年》、《世本》作景子 | 虔 《紀年》、《世本》名處 | 9年 | 前408年-前400年 | 韓武子之子 | 《史記·韓世家》 |
| 2 | 韓烈侯 《世本》作武侯 郭沫若認為即《驫羌鐘》的韓宗徹 | 取 | 13年 | 前399年-前387年 | 韓景侯之子 | 《史記·韓世家》 吳鎮鋒《金文人名匯編》 |
| 3 | 韓文侯 | 10年 | 前386年-前377年 | 韓列侯之子 | 《史記·韓世家》 | |
| 4 | 韓哀侯 | 3 | 前376年-前374年 舊作前376年-前371年 | 韓文侯之子 | 《史記·韓世家》 《戰國史料編年輯証》 | |
| 5 | 韓懿侯 《紀年》作韓共侯 《史記年表》作韓莊侯 | 《紀年》名若山 | 12年 | 前374年-前363年 舊作前370年-前359年 | 韓哀侯之子 | 《史記·韓世家》 《漢書·古今人表》 《戰國史料編年輯証》 |
| 6 | 韓昭侯 《呂氏春秋》作韓昭釐侯 《韓非子》作韓昭僖侯 | 《紀年》名武 | 30年 | 前362年-前333年 舊作前358年-前333年 | 韓懿侯之子 | 《史記·韓世家》 《呂氏春秋》 《韓非子》 《戰國史料編年輯証》 |
| 7 | 韓宣惠王 《紀年》作鄭威侯、鄭宣王或韓宣王 | 21年 | 前332年-前312年 | 韓昭侯之子 | 《史記·韓世家》 《古本竹書紀年輯証》 | |
| 8 | 韓襄王 《史記》作韓襄哀王 | 倉 | 16年 | 前311年-前296年 | 韓宣惠王之子 | 《史記·韓世家》 《史記·留侯世家》 |
| 9 | 韓釐王 | 咎 | 23年 | 前295年-前273年 | 韓襄王之子 | 《史記·韓世家》 |
| 10 | 韓桓惠王 《史記》作韓悼惠王 | 34年 | 前272年-前239年 | 韓釐王之子 | 《史記·韓世家》 《史記·留侯世家》 | |
| 11 | 韓王安 | 安 | 9年 | 前238年-前230年 | 韓桓惠王之子 | 《史記·韓世家》 |
附:楚漢之際韓王列表
| 稱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出身與關係 | |
|---|---|---|---|---|---|
| 1 | 韓王 | 韓成 | 3年 | 前208年-前206年 | 韓國宗室 |
| 2 | 韓王 | 鄭昌 | 2年 | 前206年-前205年 | 韓將 |
| 3 | 韓王信 | 韓信 | 6年 | 前205年-前200年 | 韓襄王之孫 |
[在维基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