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鞍山市

坐标41°06′30″N122°59′36″E / 41.1083°N 122.9933°E /41.1083; 122.993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鞍山 (首爾)马鞍山市鞍山级驱逐舰鞍山号驱逐舰
鞍山市
地级市
鞍山博物館
鞍山博物館
綽號:钢都
鞍山市在辽宁省的地理位置
鞍山市在辽宁省的地理位置
坐标:41°06′30″N122°59′36″E / 41.1083°N 122.9933°E /41.1083; 122.9933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辽宁省
設立1937年12月1日
政府駐地铁东区
下级行政区4市辖区、1县级市、1、1自治县
政府
 • 市委書記王忠昆
 • 人大常委會主任孙慧芳
 • 市長吴开华
 • 政協主席严加军
面积
 • 地级市9,255 平方公里(3,573 平方英里)
 • 陸地8,563 平方公里(3,306 平方英里)
 • 水域689 平方公里(266 平方英里)
 • 市區626 平方公里(242 平方英里)
面积排名全省第10位(佔全辽宁省6.24%)
最高海拔1,141.5 公尺(3,745.1 英尺)
人口(2023)
 • 常住326.4萬人
 • 排名全省第3位(佔全辽宁省7.81%)
 • 市區(2023)140.1萬人
 • 城镇(2023)180.0萬人
語言
 • 官方語言汉语满语
 • 方言东北官话胶辽官话
时区北京时间UTC+08:00
郵政編碼114000
電話區號412
車輛號牌辽C
气候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均温9.6 ℃
年降水710毫米
行政区划代码210300
舊稱安市城
国内生产总值(2024)¥2156.3亿(全省第3位,佔全辽宁省6.66%)
300.9亿美元汇率
人均¥64,710(全省第5位
10,389美元(汇率)
網站中国·鞍山
市象征
金银花
南果梨树
本表面积、人口、经济数据参考《辽宁统计年鉴-2016》

鞍山市,简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下辖的地级市国务院批准的具有地方立法权较大的市,位于辽宁省中南部。市境东达辽阳市丹东市,南界大连市,西邻营口市盘锦市,北接锦州市沈阳市。地处辽东半岛主脊千山山脉辽河平原之间,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境内大部分为低山丘陵。主要河流有辽河浑河海城河大洋河等,市人民政府驻铁东区胜利南路36号。鞍山是中国境内重要的钢铁基地,有“钢都”之称。

历史

[编辑]
[icon]
此章节需要扩充:鞍山在日占时期后的历史
鞍山的老城门[註 1]

鞍山地区自史前时代就出现了人类活动迹象。历史上自春秋战国时代开始,今鞍山市境便长期为辽阳所辖。辽阳曾长期作为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鞍山扼守其南部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鞍山地区铁矿众多,亦是重要的冶铁、铸兵之地。

鞍山在辽朝第一次作为地名出现。《奉天通志》卷一百七十载:“辽太祖神策年间(916-921年)曾于安(鞍)山之地方设置铁榷,俱用土法冶铁鼓铸。”自辽朝后,“鞍山”之名频见于史书及文学作品。如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辽阳清安寺塔碑碑文中出现“鞍山仁智院”,又如金朝诗人赵秉文所作《松糕》诗中“殷勤小方饼,裁以鞍山刀”;其所作《宿王佐寺》诗中“鞍山柘水事茫茫,犹记同游宿上方。”等句。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鞍山作为地名出现在元代地图之上。

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明廷开辟驿路,在此修筑鞍山驿堡。1578年(明万历六年)重修,改筑为砖城。《辽东志》载:“鞍山驿,辽阳城南六十里,洪武二十年设驿,万历六年重修。设百户一员,定辽中卫带管。递运所鞍山站内,定辽前卫带管,有走马二十匹、驴一十头,专司文报。”

明末清初之际,鞍山成为明朝与后金争夺的焦点之一,其中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发生在后金天命十一年五月(明天启六年,1626年),东江军首领毛文龙曾偷袭鞍山驿堡,被鞍山守将、努尔哈赤第九子巴布泰大败,死伤士卒4000余名,游击李良美被生擒。

清朝初年,鞍山驿堡仍为军事要地。顺治元年(1664年),鞍山城设有满洲章京和汉军章京各1员,率兵驻防。此后改名鞍山驿铺,专司邮递文报。在明、清两朝,驿内车马繁多,商贾极盛。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六月,立山邮政局成立;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七月,据《清实录》载:“奉省设立文报局,原设驿站该行裁撤,以节经费。”至此,存在520年的鞍山驿始告结束。

1898年,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地区修建的中东铁路开工建设,在此设立鞍山火车站。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胜利,与沙皇俄国签订《朴茨茅斯和约》,作为战胜国,取得对南满的控制,并于1906年11月26日在东京正式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

1913年,时任满铁总裁的中村是公向日本政府提出在鞍山地区建设炼钢厂的提议。1916年10月4日,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大隈重信正式向满铁颁发了经营制铁许可证。为建设制铁所,在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允许下,满铁将相关土地划入满铁附属地,因而拥有一部分行政权力。1917年3月,满铁“鞍山工场准备系”在立山设立,着手建立鞍山制铁所,同时管理鞍山附属地的市街建设。1918年5月,鞍山制铁所正式成立。铁矿石则由合资的“振兴铁矿无限公司”提供。制铁所成立后,设置“地方系”,管理鞍山附属地地方行政事宜。满铁“地方系”编制了鞍山规划史上第一个城市规划,即“满铁附属市街计划”,计划把鞍山建成人口15万人、年产铁100万吨的工业城市。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全面控制中国东北,钢铁厂变成日本国有公司。1933年,扩建后的钢铁厂能够生产钢铁,并且更名昭和制钢所(日语:昭和製鋼所しょうわ せいこうしょ Shōwa Seikōsho[1] 。鞍山也成为了满洲国的一部分,也围绕着钢铁厂开展了其他的产业。鞍山的城市规模也围绕着新的工业区显著增长。鞍山成为全亚洲最大的钢铁生产地[2]。因此,鞍山在太平洋战争中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并经常受到来自美国空军(USAAF)的B-29战略堡垒战略轰炸机的轰炸。大日本帝国皇军在鞍山派遣了第104战队(日语:戦隊せんたい sentai)第一中队(日语:中隊ちゅうたい chuutai),与其他的空中部队一样用于工业和防务用途。[3]

苏联在1945年8月9日出兵中国东北、内蒙古和朝鲜北部。8月26日,苏联红军到达鞍山,并于9月1日开始抢劫昭和制钢所设备,装车运走。从1945年9月中旬到11月上旬,仅仅40多天时间,鞍钢的主要设备被苏军抢走五分之四以上,尤其是一些关键设备被运走之后,工业生产能力下降为零,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

1946年4月2日,国民党军队进占鞍山。国民党政府接收鞍钢后,由于其主要财力、物力都用于发动中国内战,鞍钢的修复成为空文。5月25日被东北民主联军占领,但5月31日又撤出。1948年2月19日,解放军再次占领鞍山。战斗至深夜12时结束,全歼国民党五十二军二十五师及矿警、地方保安团等1.3万余人,生俘国民党师长胡晋生,国民党鞍山市长罗永年自杀身亡,缴获大批武器装备。但10月6日国民党军为夺路窜逃再次进占鞍山,直至10月31日,解放军才再次夺回鞍山。

行政区划史

[编辑]
  • 高句麗
  • 唐代(618-907年):今鞍山市大部境域,唐初为高句丽所割,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收归唐朝统割。在今辽东地区实行道、府、州制。分属河北道安东都府辽城州都督府、安市州和河北道燕州辽两县,巫闾守捉城。
  • 辽代(907-1125年):今鞍山市境域原有州县数度易名,均隶属东京道辽阳府。
  • 金代(1115-1234年):今鞍山市境域隶属于东京路与其管辖的曷苏馆路。
  • 元代(1271-1368年):今鞍山市城区及海城市境域隶属于辽阳路辽阳县(今辽阳市)。今台安县境域隶属于广宁府路望平县。岫岩满族自治县隶属盖州路。
  • 明代(1368-1644年):今鞍山市境域隶属辽东郡指挥使司辽中卫、海州卫、广宁卫、盖州卫。
  • 清代(1644-1911年):今鞍山市境域分别隶属于奉天府辽阳州、海城县、锦州府镇安县和盖平县、奉天行省东边道。
  • 中华民国(1912-1949年):今鞍山市城区境域隶属辽阳县、海城县;今海城市境域为海城县。今台安县境域为镇安县,后改为黑山县,后又设置台安县;今岫岩满族自治县为岫岩县。1937年,鞍山正式建市。
  •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949年,鞍山市城区境域隶属人民政府(1952年11月15日改为沈阳行政委员会)。1953年,为中央直辖市海城县岫岩县隶属辽东省政府。台安县隶属辽西省政府。1954年鞍山市(城区境域)为省辖市隶属辽宁省。1959年,管辖辽阳市和海城县;同时撤消辽阳县建制,并入辽阳市。台安县为沈阳市所辖。岫岩县隶属安东市(1965年改名丹东市)。1961年4月29日,恢复辽阳县建制,辽阳市、县分置,均隶属鞍山市。1965年12月16日,辽阳县、海城县划归辽宁省辽南专区管辖。1968年12月26日,撤销辽南专区,海城县划归营口市管辖。1973年1月1日,国务院批准鞍山市管辖海城县。1976年1月1日,国务院批准,台安县由盘锦垦区改为鞍山市管辖。1985年1月17日,国务院决定,撤销海城县,建立海城市(县级市);撤销岫岩县,成立岫岩满族自治县,1991年12月16日,国务院批准将丹东市管辖的岫岩满族自治县划归为鞍山市管辖。

地理

[编辑]
千山国家公园

鞍山市地处辽宁省中部,地理位置是东经122度55分至123度13分,北纬40度27分至41度34分。东北与辽阳县毗邻,西与大洼县相连,南与大石桥市庄河市凤城市接壤。市中心距辽宁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沈阳89公里,东距煤铁之都本溪96公里,南距滨城大连308公里,西南距营口鲅鱼圈港120公里,西距盘锦市103公里。是中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素称“钢都”。人口约364.6万。因市南郊有一对形似马鞍的山而得名。

鞍山全境南北最长175 公里,东西最宽133公里。现辖铁东、铁西、立山、千山四个城区和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代管县级海城市。其中市区面积624平方公里,人口145.6万人。鞍山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千山纵贯东部。西部为辽河平原。境内有太子河、沙河、浑河、饶阳河四大河流。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708mm,最多为1042mm(1986年),最少为384mm(1989年)。年平均气温为9.6℃,最高为11.3℃(1998年),最低为8.4℃(1976年)。鞍山的气温波动幅度很大,历史上极端最低气温为-30.4℃,极端最高气温为36.9℃。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8%,最高为67%、最低为52%。湿度的月记变化也比较大,一年中3、4月份最低,平均为47~49%,7、8月份最高,可达75%左右。鞍山市日照比较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43小时,最多2716小时(1975年),最少2303小时(1990年)。生长季(4~9月份)的日照时数也有1200~1400小时基本可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鞍山资源丰富,市区周围铁矿储量逾百亿吨,有大孤山、齐大山、东鞍山、西鞍山、弓长岭等铁矿山,占全国储量的四分之一;南部和东南部是菱镁矿富集地带,约占世界储量的四分之一;滑石矿是中国三大产地之一,储量居世界之首;岫岩地区素有“玉石之乡”的美称,拥有丰富的玉石资源;此外,农产品资源、地热资源、旅游资源等也相当丰富。

鞍山市气象数据(1971年至2000年)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8.9
(48.0)
17.5
(63.5)
21.0
(69.8)
30.2
(86.4)
33.2
(91.8)
36.5
(97.7)
36.5
(97.7)
35.7
(96.3)
32.6
(90.7)
29.2
(84.6)
22.7
(72.9)
15.5
(59.9)
36.5
(97.7)
平均高温 °C(°F)−3.8
(25.2)
−0.2
(31.6)
7.0
(44.6)
16.7
(62.1)
23.1
(73.6)
27.3
(81.1)
29.2
(84.6)
28.4
(83.1)
23.8
(74.8)
16.4
(61.5)
6.7
(44.1)
−0.7
(30.7)
14.5
(58.1)
日均气温 °C(°F)−8.6
(16.5)
−5.1
(22.8)
2.2
(36.0)
11.2
(52.2)
17.7
(63.9)
22.4
(72.3)
25.0
(77.0)
24.0
(75.2)
18.6
(65.5)
11.1
(52.0)
2.0
(35.6)
−5.3
(22.5)
9.6
(49.3)
平均低温 °C(°F)−12.9
(8.8)
−9.5
(14.9)
−2.4
(27.7)
6.1
(43.0)
12.6
(54.7)
17.9
(64.2)
21.2
(70.2)
20.0
(68.0)
13.8
(56.8)
6.4
(43.5)
−2.1
(28.2)
−9.5
(14.9)
5.1
(41.2)
历史最低温 °C(°F)−26.9
(−16.4)
−23.9
(−11.0)
−24.0
(−11.2)
−6.3
(20.7)
1.2
(34.2)
8.0
(46.4)
13.6
(56.5)
9.5
(49.1)
1.7
(35.1)
−6.2
(20.8)
−16.0
(3.2)
−24.5
(−12.1)
−26.9
(−16.4)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7.4
(0.29)
7.2
(0.28)
14.9
(0.59)
34.3
(1.35)
62.3
(2.45)
78.4
(3.09)
180.8
(7.12)
166.7
(6.56)
83.2
(3.28)
42.9
(1.69)
22.0
(0.87)
9.9
(0.39)
710.0
(27.95)
平均降水天数(≥ 0.1 mm)3.63.54.67.08.511.113.211.07.56.65.23.785.5
数据来源:中国天气网[4]

政治

[编辑]

现任领导

[编辑]
鞍山市四大机构现任领导人
机构
中国共产党
鞍山市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鞍山市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鞍山市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鞍山市委员会
职务书记主任市长主席
姓名王忠昆[5]孙慧芳[6]吴开华[7]姚国民[8]
民族汉族汉族汉族满族
籍贯辽宁省瓦房店市江西省鄱阳县
出生日期1965年10月(60歲)1963年9月(62歲)1979年12月(45歲)1967年4月(58歲)
就任日期2023年4月2022年1月2023年4月2025年1月

行政区划

[编辑]

鞍山市现辖4个市辖区、1个、1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

除正式行政区划外,鞍山市还设立以下经济功能区:国家级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道湾经济开发区汤岗子新城鞍山文化旅游开发区千山风景名胜区玉佛山风景区

鞍山市行政区划图
区划代码[9]区划名称汉语拼音面积[註 2][10]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11][註 3]
(2020年普查)
政府驻地邮政编码乡级行政区划[12]
街道
办事处
210300鞍山市Ānshān Shì9,255.363,325,372铁东区11400040523
210302铁东区Tiědōng Qū228511,574解放街道11400010
210303铁西区Tiěxī Qū147408,118八家子街道1140009
210304立山区Lìshān Qū145529,275立山街道1140009
210311千山区Qiānshān Qū27194,729东鞍山街道11400023
210321台安县Tái'ān Xiàn1,394.74300,764八角台街道114100210
210323岫岩满族自治县Xiùyán Mǎnzú Zìzhìxiàn4,502.20413,007阜昌街道1143003183
210381海城市Hǎichéng Shì2,566.161,067,905东四街道114200521
注:铁东区大孤山街道、立山区千山街道、千山区对樁石街道实际由鞍山文化旅游开发区管辖;铁西区永发街道、立山区汪峪街道、齐大山街道实际由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辖;铁东区数字包含千山风景名胜区所辖温泉街道;铁西区数字包含达道湾经济开发区所辖达道湾、宁远2街道。
鞍山市行政区划
省级行政区:辽宁省  政府驻地:铁东区
县级行政区
市辖区
铁东区
9街道
鞍山文化旅游开发区
1街道
铁西区
6街道
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街道
达道湾经济开发区
2街道
立山区
7街道
鞍山文化旅游开发区
1街道
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街道
千山区
2街道
3镇
县级市
海城市
4街道
18镇
海城经济开发区
2镇
腾鳌经济开发区
1街道
1镇
台安县
2街道
10镇
自治县
岫岩满族自治县
3街道
18镇
3乡

人口

[编辑]

2022年全市户籍总人口330.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8万人。 其中,市辖区人口142.2万人。 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176.9万人,农村人口153.7万人;男性165.0万人,女性165.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分别为49.91%和50.09%。[13]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3,325,372人[14]。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645,884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了320,512人,下降8.79%,年平均增长率为-0.92%。其中,男性人口为1,665,873人,占总人口的50.1%;女性人口为1,659,499人,占总人口的49.9%。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0.38。0-14岁的人口为347,577人,占总人口的10.45%;15-59岁的人口为2,071,271人,占总人口的62.29%;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906,524人,占总人口的27.26%,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612,861人,占总人口的18.43%。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479,691人,占总人口的74.5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845,681人,占总人口的25.43%。

民族

[编辑]

全市共有32个民族,即汉、满、回、朝鲜、蒙古、锡伯、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侗、瑶、白、土家、哈尼、傣、黎、傈僳、佤、畲、水、纳西、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仡佬、俄罗斯、鄂温克、鄂伦春、拉祜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836,339人,占85.2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489,033人,占14.7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265,134人,下降8.55%,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23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55,378人,下降10.17%,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23个百分点。其中,满族人口减少53,596人,下降10.63%,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28个百分点。

鞍山市民族构成(2020年11月)[15]
民族名称汉族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锡伯族苗族土家族壮族侗族其他民族
人口数2,836,339450,60615,1259,9847,8212,0046424853103011,755
占总人口比例(%)85.2913.550.450.300.240.060.020.010.010.010.05
占少数民族人口比例(%)92.143.092.041.600.410.130.100.060.060.36

宗教

[编辑]

全市共有五教,即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

资源

[编辑]
鞍山市齐大山铁矿

鞍山市有磁铁矿褐铁矿菱镁矿滑石玉石等矿藏资源。

著名特产有南果梨岫岩玉。由岫岩“玉石王”雕刻而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玉佛就置于坐落在市区的玉佛苑中。

经济

[编辑]

鞍山冶铁业有悠久历史。早在汉武帝时就有采矿及冶铁业,唐朝以后更加发达。鞍山钢铁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工业以钢铁为主,还有冶金、石油、化工、机械、建材、电子、纺织、食品、服装、皮革等。农业作物有玉米、高粱、水稻、大豆、柞蚕等。

1945年以前的鞍钢

交通

[编辑]

公路

[编辑]

铁路

[编辑]

航空

[编辑]
  • 鞍山腾鳌机场位于鞍山市区西南12公里,为军民合用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可降波音737等中型以下客机。目前开通的航线有:鞍山 - 北京(大兴),鞍山 - 上海,鞍山 - 广州,鞍山-成都,鞍山-南京。

文化

[编辑]

大学

[编辑]
辽宁科技大学
玉佛苑
玉佛苑巨型玉石造像

高级中学

[编辑]

初级中学

[编辑]

小学

[编辑]
  • 二一九小学,华育高新区学校(小学部),实验小学,钢都小学,常青小学,湖南小学,通山小学,胜利小学,烈士山小学,山南小学,中华小学,菁华小学,居义小学,公益小学,共同小学,共和小学,逸夫小学,新华街小学,南长甸小学,东长甸小学,和平小学,健康小学,风光小学,长大小学,民生小学,跃进小学,中华小学,育才小学,黎明小学,红星小学,孟泰小学,红拖小学(原红旗拖拉机制造厂子弟小学,原北灵山小学与其合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

名胜

[编辑]

名人

[编辑]
另请参见“分類:鞍山人”。

友好城市

[编辑]

国际

[编辑]

国内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应该摄制于鞍山旧堡(现千山区)。
  2. ^土地面积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数据。
  3. ^常住人口为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参考文献

[编辑]
  1. ^Yoshihisa Tak Matsusaka,The Making of Japanese Manchuria, 1904-1932 (2001), p.222-3.
  2. ^Beasley, W.G.Japanese Imperialism 1894-1945.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ISBN 0-19-822168-1. 
  3. ^Astor, Gerald.The Jungle War: Mavericks, Marauders and Madmen in the China-Burma-India Theater of World War II. Wiley. 2004:312.ISBN 0-471-27393-7. 
  4. ^鞍山 - 气象数据.中国天气网.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2021-11-27]. 
  5. ^王忠昆任鞍山市委书记. 中国经济网. [2023-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2). 
  6. ^鞍山新一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名单 孙慧芳当选主任. 中国经济网. [2022-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1). 
  7. ^"准80后"吴开华当选鞍山市市长. 中国经济网. 
  8. ^姚国民当选鞍山市政协主席. 中国经济网.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19-11 [2020-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4). 
  10. ^鞍山市统计局. 《鞍山统计年鉴2013》. 鞍山市统计局. 2013年10月. 
  11. ^鞍山市统计局 鞍山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鞍山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 鞍山市统计局. [2023-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2).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8年10月.ISBN 978-7-5087-5594-6. 
  13. ^鞍山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中国统计信息网. www.tjcn.org. [2023-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5). 
  14. ^鞍山市统计局、鞍山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鞍山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2023-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3). 
  15. ^辽宁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省人口普查年鉴-2020. [2023-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5). 

外部链接

[编辑]
維基導遊上的相關旅行指南:鞍山
鞍山市行政区划
省级行政区:辽宁省  政府驻地:铁东区
县级行政区
市辖区
铁东区
9街道
鞍山文化旅游开发区
1街道
铁西区
6街道
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街道
达道湾经济开发区
2街道
立山区
7街道
鞍山文化旅游开发区
1街道
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街道
千山区
2街道
3镇
县级市
海城市
4街道
18镇
海城经济开发区
2镇
腾鳌经济开发区
1街道
1镇
台安县
2街道
10镇
自治县
岫岩满族自治县
3街道
18镇
3乡
辽宁省行政区划
地级行政区
副省级市
沈阳市
大连市
地级市
鞍山市
抚顺市
本溪市
丹东市
锦州市
营口市
阜新市
辽阳市
盘锦市
铁岭市
朝阳市
葫芦岛市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列表辽宁省乡级以上行政区列表

区划索引:单位(代码)省级()>(副省级)>地级>县级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华北地区
直辖市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直辖市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台湾
  • 台北市
  • 新北市
  • 桃园市
  • 台中市
  • 台南市
  • 高雄市
中南地区
特别行政区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西南地区
直辖市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注:台湾省台澎地区)由中华民国自1945年统治至今,未实际控制。釣魚臺列嶼周边海域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及日本政府船只交替控制。根据《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自然资规〔2023〕2号)第八条第一项规定:台湾省在地图上应当按省级行政单位表示。台北市作为省级行政中心表示(图例中注省级行政中心)。台湾省的新北市、桃园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按照地级行政中心表示。相关背景请参阅臺灣問題

参见:地级行政区数据地级行政区列表城市建制城市列表


区划索引:单位(代码)省级()>(副省级)>地级>县级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此处特指经国务院根据《地方组织法》规定批准的较大的市,按批准的先后顺序排列
核心城市
沈阳市
市辖区
下属县
一般城市
鞍山市
市辖区
下属县
抚顺市
市辖区
下属县
本溪市
市辖区
下属县
营口市
市辖区
下属县
阜新市
市辖区
下属县
辽阳市
市辖区
下属县
铁岭市
市辖区
下属县
已撤销
6大行政区
撤销後复设
2直辖市
已撤销
11直辖市
已撤销
14
东北区
华北区
西南区
已撤销
11省级行署区
已撤銷直辖
1地區
调整组建
5自治区
新設置
3省級行政區
曾拟设
1省級行政區
收录标准:1949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调整的省级以上行政区(括注变动年份)和1949年前中共在東北、華北解放区設置的省份。
:加下划线者是中华民国法理行政区划下的省级行政区斜体者为其他国家的海外领土殖民地

区划索引:单位(代码)省级()>(副省级)>地级>县级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国家园林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设立的城市荣誉称号。
北京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青海省
甘肃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注1:截至2019年公布第二十一批国家园林城市,|住建部已经累计授予了376个国家园林城市,11个国家园林区。
注2:划线者为因行政区划调整撤销的城市。
北京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山东省
江西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四川省
重庆市
贵州省
云南省
陕西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甘肃省
西藏自治区
注1:截至2022年1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对中国大陆境内219座城市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注2:划线者为因行政区划调整撤销的城市。
全国爱卫会命名。已获命名的每3年复审一次,全国爱卫会对符合标准要求的重新确认;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将暂缓确认。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陕西省
山西省
青海省
甘肃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注1:截至2019年2月,累计已命名342个国家卫生城市。
第一批
2005年
(12个)
副省级市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第二批
2008年
(14个)
省会、
自治区首府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第三批
2011年
(27个)
省会、
自治区首府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第四批
2014年
(34个)
省会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第五批
2017年
(89个)
省会、
自治区首府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地级市辖区、
县、
第六批
2020年
(133个)
省会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和县
第七批
2025年
(202个)
自治区首府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和县
注1:中央文明办自2005年开始每隔三年分别评选出一批全国文明城市,至2025年已经产生7批。
注2:从第二批起每一批评选时均会对之前评选的城市进行复查,删除线为未通过最近一次复查确认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城市。
注3:方框内为因行政区划调整被裁撤的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中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省域副中心城市是非省会而能够在该省局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核心带动作用,协助主中心城市,拉动全省经济发展的城市。
海南省
福建省
河北省
山西省
辽宁省
吉林省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陕西省
甘肃省
黑龙江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国际
各地
地理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鞍山市&oldid=89016328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