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南方古猿 (學名 :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 ),又名非洲南猿 或南方古猿非洲種 ,是屬於早期人科 的非洲南方人猿 ,生存於200-300萬年前的上新世 。[ 1] 較古老的阿法南方古猿 與非洲南方古猿都較纖細,估計是現今人類 的直接祖先。化石 遺骸顯示非洲南方古猿更像現今人類,相似的頭顱骨 可以容納更大的腦部 及有更像人的五官。非洲南方古猿已在4個地方發現,包括湯恩 、斯泰克方丹 、馬卡潘斯蓋 及Gladysvale洞穴。[ 2]
雷蒙·達特 (Raymond Dart)於1924年在南非 近金伯利 的湯恩 發現了一些骨頭及頭顱骨 碎片,取名為「湯恩幼兒」。[ 3] 該頭顱骨有點像猿 的,但卻有人類 的特徵,如眼窩、近半圓形排列的牙齒 及枕骨大孔 (顯示能直立站立),牠的腦不只遠大於其它猿類,還有進階前腦,這是人類擁有,但猿沒有的特徵。
達特在1925年於英國的科學期刊《自然》發表成果,將這個標本命名為非洲南方古猿,並指牠是猿與人類的中間物種 。但是當時英國學界認為「大顱腔必較雙足行走先出現」(人先演化大腦,後發展出較小的牙齒和直立姿勢),且輕視達特僅是南非一個解剖學家,故沒有接受達特的說法。[ 2] ,另外,當時英國人對皮爾當人 的廣泛接納,更使情況惡化。皮爾當人 的支持者阿瑟·基思 爵士(Sir Arthur Keith)指「湯恩幼兒」的頭顱骨是屬於一頭幼猿,或是一頭大猩猩 嬰兒。雖然1931年達特帶著「湯恩幼兒」,前往英國接受學界檢視,但英國人類學家仍不接受,更熱門的消息是發現北京人 的頭骨,與皮爾當人的發現,共同支持極為盛行的「人類起源於歐亞大陸」說法,於是「湯恩幼兒」的重要性被忽略了。
普萊斯夫人 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 雷蒙德·达特 的理論得到羅伯特·布魯姆 (Robert Broom)支持。[ 4] 於1938年,布魯姆獲得一個化石頭骨,該頭骨的顱腔(腦室膜內膜部分),容量有有485立方厘米,這份化石頭骨標本被命名為德蘭士瓦邇近猿(Plesianthropus transvaalensis )。於1947年4月18日,布魯姆及约翰·塔尔博特·鲁宾逊 (John T. Robinson)在斯泰克方丹 發現一個屬於中年女性的頭顱骨[ 5] (目前重新確認為男性),編號STS 5。布魯姆亦將它分類為Plesianthropus transvaalensis ,而報章報導則簡化為「普萊斯夫人」。雷蒙·達特將之(及湯恩幼兒)比較猿 後,發現缺乏面部突出部份,與較進化的人亞科 相似。這兩個化石 後來都被編入非洲南方古猿中。
非洲南方古猿與阿法南方古猿 在很多方面都很相似,牠們都是雙足行走,而手臂亦稍長於腳。除了頭蓋與人類 相似外,非洲南方古猿有其他較原始特徵,如像猿 的彎曲手指可以攀樹。
由於在非洲南方古猿有其他原始的特徵,一些學者相信牠們演化 成傍人 ,而非現今人類的祖先。羅百氏傍人 就相信是非洲南方古猿的後裔。羅百氏傍人及非洲南方古猿的頭顱骨 非常相似,但羅百氏傍人則較粗壯,適合像大猩猩 般咀嚼食物。另一方面,非洲南方古猿的頭顱骨則較接近黑猩猩 ,腦部 大小都約有400-500立方厘米,所以牠可能有像猿般的智能。[ 4] 非洲南方古猿的盆骨 較阿法南方古猿 纖細,更為適合雙足行走。
查爾斯·達爾文 指人類最源自於非洲 ,米芙·利基 家族支持達爾文的說法,因為在當地有很多人科的發現,例如在東非 利特里 的腳印。[ 6] 另外人類學家 [谁?] 認為,美洲人 是經由亞洲 遷移過去的。[ 7]
現今人類 在腰椎 上的兩性異形 亦出現在非洲南方古猿上。這是雌性在懷孕上演化 出的適應性,是非兩足行走的靈長目 所沒有的。[ 8]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