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非洲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條目需要更新(2022年2月26日)
請更新本文以反映近況和新增内容。完成修改後請移除本模板。
阿非利加」重定向至此。关于其他用法,请见「阿非利加 (消歧义)」。
阿非利加洲
面积30,221,532 km2(11,668,599 sq mi)
人口1,521,501,310(2025年6月,第2)
人口密度30.51/km2(约80/sq mi)
国家54個國家為聯合國成員
属地或特区
语言非洲语言
时区UTC-1UTC+4
最大城市

阿非利加洲[1]拉丁语:Africa),簡稱非洲,位于地球东半球西部,欧洲之南,亚洲以西,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至地中海,南抵厄加勒斯角,地跨赤道南北,是世界面积第二大的大(仅次于亚洲),面積29,648,481平方公里[2],占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3]人口約为1,521,501,310人(截止到2025年6月14日)[4],目前約占全球總人口17%。同时也是人口第二大洲和第三世界國家主要分佈區域。

非洲人口近年飛速增長,為各大洲之最,據學者預測其人口於2100年將超過38億。然而非洲各國低效且腐敗的政府、低落的教育環境與生活水準,令大量人口無法投入生產,使該洲至今仍為全球最貧困的地區。相較當今人文環境,非洲由於多樣的氣候與各異的地質環境,是生態資源與礦產資源的寶地,同時也是古人類、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名称来源

[编辑]

历史

[编辑]
主条目:非洲史
1913年欧洲殖民列强在非洲大陆的控制范围。
  英国
  法国
  德国
  独立(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

地理

[编辑]
非洲大陸的衛星影像

面積

[编辑]

非洲总面積约为三千万平方公里,是全球僅次於亞洲的面积第二大洲。非洲还是唯一被赤道中分為二,又同時处在東、西、南、北半球的大洲,大洲最北端和最南端到赤道的距离幾乎相等[5]。非洲的東北端有163公里長的蘇伊士運河,使之與亞洲相隔[6]地緣政治學上,有時蘇伊士運河以東的埃及西奈半島也會被視為非洲的一部分);北面則是地中海和與其隔海相望的歐洲

地形

[编辑]

非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因高原面积广大而被称为“高原大陆”,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占全洲面积的60%以上,东南部从北向南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等。其中,埃塞俄比亚高原的海拔在2500米以上,号称“非洲屋脊”。全洲只有大陆的西北和东南边缘分布着高大山脉。非洲还分布有许多盆地,如被赤道横贯的刚果盆地,就是一个典型的大盆地。西部沿海还有面积不大的平原[5][7]

非洲东部的东非大裂谷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裂谷带。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约占全洲总面积的1/4。

從非洲在突尼西亞的最北點比塞大本·賽卡角北緯37°21')到在南非厄加勒斯角的最南點(南緯34°51'15"),距離約8000公里。(常被誤認最南端為好望角[8]從非洲在塞內加爾的最西點佛得角西經17°33'22")到在索馬里的最東點哈丰角(東經51°27'52"),距離則約7400公里。[9]非洲的海岸線長約26,000公里,因為其大陆海岸线较为平直,所以海岸線的长度不及面積只為其三分之一的歐洲(歐洲的海岸線長約32,000公里)。[9]

气候

[编辑]

非洲3/4的面积都分布在北回归线之间,赤道更是穿其而过,全洲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方约占全洲面积95%,其中一半以上的地区终年炎热,有将近一半的地区有着炎热的暖季和温暖的凉季。气候普遍暖热,其特点是高温、少雨、干燥,气候带分布呈南北对称状。赤道横贯中央,气候一般从赤道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达洛尔年平均气温为34.5℃,是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之一。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以南的阿齐济耶,1922年9月13日测量气温高达57.8℃,为非洲极端最高气温。乞力马扎罗山位赤道附近,但因海拔高,山顶终年积雪[7]

非洲氣候主要分為五區:

非洲的降水分布很不平衡。赤道附近和几内亚湾沿岸是世界上年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南北回归线两侧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则降水很少。非洲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大洲[5],如何解決水資源短缺成為許多國家的重要議題。

自然资源

[编辑]
非洲獸骨回收廠
非洲多哥的菜市場
中非共和國的木材業
佛得角聖維森特島

非洲的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非洲的动植物资源也极为丰富。非洲的植物至少有40,000种以上。森林面积占非洲总面积的21%。全洲盛产红木、黑檀木、花梨木、柯巴树、乌木、樟树、栲树、胡桃木、黄漆木、栓皮栎等经济林木。草原辽阔,面积占非洲总面积的27%,居各洲首位。非洲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各洲首位[7]

非洲北部擁有豐富可觀的自然景觀,赤道附近廣大的熱帶雨林;它還有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積比澳洲還大;另外還有世界第一長的尼羅河,長約6852.06公里[5]

人口

[编辑]

非洲人口約15.1億。目前生育率非常高,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出生率依然保持在4.6,聯合國和NGO都曾警告,再不控制人口成長,可能會在未來面臨極大的艱難處境[10]。預測非洲人口到2100年至少将翻二倍,达到31亿,甚至57亿人口[11]

民族

[编辑]

非洲本土民族分別以高加索種的北非人,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尼罗特人班图人等黑色人種為主。前者分布於北部非洲,後者主要居於撒哈拉以南非洲。此外南部非洲還有部分歐洲殖民者的後代。

北部阿拉伯國家從西方獨立後大多較為穩定,利用售出石油的資金完成社會的工業化,並已經有適當的政治條件、法治教育、基礎建設等,近年來開始發展旅遊業(如埃及)、服務業等新的產業部門。

但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由於生育率過高導致人口爆炸、營養不良又疾病叢生,再者教育文化水準、人口知識程度普遍低下等因素,發展遲緩,雖然各地皆有豐富礦產,如及非金屬礦如石油等,但只有少部份被有效開發,出售礦產的微薄利潤又被貧富差距所稀釋,且過去都屬於歐洲殖民地,殖民者人為導致的經濟結構並不健全的情況在獨立後因為政治腐敗依舊未能改善;加以自然環境惡劣,不是太乾熱就是過溼,而許多小國政治未臻穩定,毒品走私、黑槍搶劫橫行,且又有錯綜複雜的民族矛盾,逐造成非洲中南部各國普遍處於貧窮狀態。

语言

[编辑]
非洲主要语系
主条目:非洲语言

非洲语言主要属於4个语系

由於欧洲殖民的影響,大多数非洲国家采用非洲本土以外语言作为官方语言,不过如今亦有本地语言,例如斯瓦希里语被用作非洲国家的官方语言。在非洲被广泛使用的非本地语言有阿拉伯语法语英语葡萄牙语南非语、和马达加斯加语等语言,分别属于闪含语系印欧语系南岛语系

宗教

[编辑]

历史

[编辑]

非洲的外来宗教为犹太教基督教。拜占庭时代的埃及、努比亚(今苏丹共和国)、阿克苏姆(今埃塞俄比亚)为信仰基督教的地区,埃及亚历山大港的阿布米奈教堂和西奈半岛的圣凯瑟琳修道院被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位于今阿尔及利亚境内的塔加斯特城是基督教神学大师奥古斯丁的家乡。

随着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兴起和发展,以及拜占庭帝国长期陷入和和萨珊波斯的争斗导致其影响力下降,毗邻阿拉伯半岛的北非和东非首先接受了伊斯兰信仰,以埃及、马格里布、努比亚等拥有古老文明的地区为代表。基督教信仰仅在少数科普特教徒,信奉基督教的埃塞俄比亚中遗留下来。伊斯兰信仰通过陆地和海上分别向萨赫勒地带和东非岛屿和沿海地区继续传播。西非的马里帝国桑海帝国皆虔诚信奉伊斯兰教并向外族传教。

新航路开辟后,非洲遭受欧洲殖民者入侵,基督教通过这种方式被重新引入非洲。16世纪,葡萄牙在西非沿海建立传教据点。17、18世纪随着荷兰殖民者定居,新教加尔文宗被引入非洲南部。19世纪后期,欧洲列强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葡萄牙、英国、荷兰、意大利、法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大批传教士在政府支持下进入非洲传教,而西非的豪萨人在此前发动的长达七十年(1804年—1874年)的伊斯兰圣战也以穆斯林的胜利而进入尾声,在西非地区形成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平分天下的局面。

现状

[编辑]

非洲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原始宗教的势力范围大致以北纬12度左右为分界线,北纬12度以北的非洲国家除厄立特里亚外皆为穆斯林国家,北纬12度以南的非洲国家(地区)除几内亚索马里吉布提科摩罗桑吉巴尔外伊斯兰教均不占绝对优势。

在基督教和原始宗教的势力范围内,基督教势力较大、虔诚信教人数较多的国家主要有赤道几内亚乌干达博茨瓦纳莱索托南非等。非洲的前英国殖民地多信奉新教,而法国比利时葡萄牙的前殖民地则多信奉天主教

政治

[编辑]
一張包含所有非洲國家(联合国成员)的國旗地圖

非洲统一组织成立于1963年5月25日,在最后一任主席南非籍的塔博·姆貝基主持下,于2002年7月9日更名为非洲联盟。非洲统一组织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团结非洲国家,形成一个代表非洲国家的统一的声音。反对殖民主义,成立一个解放委员会帮助非洲进行独立运动。

2002年7月,非洲联盟在南非成立。包涵了55个非洲会员国的国家联盟一体化统一性组织,非盟是属于集政治、经济和军事于一体的全洲性政治实体。非洲联盟于未来有计划统一使用货币、联合防御力量、以及成立跨国家的立法行政机关,这包括一个管理非洲联盟的内阁政府。此联盟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发展及稳固非洲的民主、人权、以及能永续发展的经济,除此之外亦希望减少非洲内部的武装战乱及创造一个有效的共同市场。2007年7月2日,利比亞前領導人卡達菲加納首都阿克拉舉行的非洲聯盟峰會上提出成立泛非合眾國

經濟

[编辑]
主条目:非洲經濟
非洲經濟共同體地圖。
  CEN-SAD
  COMESA
  EAC
  ECCAS
  ECOWAS
  IGAD
  SADC
  UMA
非洲国家地图
非洲联盟成员国(包括 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

西方國家長達數百年的殖民主義掠奪以及獨立後的政府腐敗,教育不力,人民素質水準低下,使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程度最低的一个洲。根據聯合國在2009年發表的人類發展報告人類發展指數排名最低的24个国家中,其中有22个都是非洲國家(第159位至第182位)。

同樣在大量的投資與輔導下,中國印度拉丁美洲經濟快速增長使數以百萬計的人得以脫貧,但非洲在對外貿易投資和人均收入等方面的發展都比其他地區綬慢。貧窮在非洲造成很嚴重的問題,包括低人均預期壽命斯威士蘭人均預期壽命不足33歲)、暴力等。

非洲的某些地區,特別是博茨瓦納南非,經濟的發展比較成功。前者超過四分一的財政預算用於改善首都哈博羅內的基建,使其成為世界上發展得最快的城市之一。後者則有豐富的天然資源,與完善的西方體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黃金鑽石生產國之一。其他國家如迦納肯尼亞加彭喀麥隆埃及等,許多仰賴旅遊業與石油業,因而在外國協助下建立的治安與基礎建設等達到了一定程度,經濟發展也較理想。

农业是非洲经济的重要部门。粮食作物中玉米的种植面积最广,是农村居民的主食;小麦和稻米的产量不能自给,需要大量进口。供出口的经济作物主要有咖啡可可花生棉花剑麻[5]

采矿业和轻工业是非洲工业的主要部门。黄金、金刚石、铁、锰、磷灰石、铝土矿、铜、铀、锡、石油等的产量都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轻工业以农畜产品加工、纺织为主要。木材工业有一定的基础,制材厂较多。重工业有冶金、机械、金属加工、化学和水泥、大理石采制、金刚石琢磨、橡胶制品等部门[7]

由1995至2005年,非洲重拾經濟增長,在2005年平均有5%,一些剛開始開發石油資源的國家如安哥拉蘇丹赤道幾內亞的經濟增長更超過10%。然而非洲的發展多依賴自然資源,發展速度和質量比起其他國家仍有差距。

国家2020年各国GDP(亿US$)[12]2006年各国GDP (国际汇率)[13]
(十億US$)
2020年人均GDP(US$)[14]2005年人均GDP(购买力平价)[15]
(US$)
2014年人类发展指数
 阿尔及利亚1443114.7332635,9850.736
 安哥拉62444.0320123,5330.532
 贝宁1524.7812511,3900.480
 博茨瓦纳15910.33678112,0570.698
 布吉納法索1656.217911,1400.402
 布隆迪300.812546990.400
 喀麦隆39018.3214701,9950.512
 佛得角181.1431482,8310.646
 中非241.494906750.350
 乍得1076.546541,7490.392
 科摩罗120.4013621,0630.503
 刚果民主共和国4918.545412640.433
 刚果共和国1027.3921863,6210.591
 科特迪瓦61417.4822781,5750.462
 吉布提340.7630741,9640.470
 埃及3618107.4835875,0510.690
 赤道几内亚1558.56677311,9990.587
 厄立特里亚211.095886890.391
 衣索比亞96613.329945910.442
 加彭1569.55742112,7420.684
 冈比亚190.517917260.441
 加纳68412.9122231,2250.579
 几内亚1553.3211069460.411
 几内亚比绍140.307905690.420
 肯尼亚99321.1920391,3590.548
 賴索托211.4810031,4150.497
 利比里亚300.636463830.430
 利比亞21850.32328110,7270.724
 马达加斯加1385.505029880.510
 马拉维852.234076910.445
 马里1765.938971,0270.419
 毛里塔尼亚822.6619711,6910.506
 模里西斯1146.45899310,1550.777
 摩洛哥113557.3131583,5470.628
 西撒哈拉--57.31--3,5470.582(2011)
 莫桑比克1147.614507430.416
 纳米比亚1066.3741754,5470.628
 尼日尔1373.545666130.348
 奈及利亞4294114.6920831,8920.514
 留尼汪--15.98[16]--19,233[16]0.870(2011)[17]
 卢旺达1042.498198130.483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40.12--1,4600.555
 塞内加尔2448.9414601,6760.466
 塞舌尔110.751163913,8870.772
 塞拉利昂421.445277900.413
 索马里490.06[15]3271990.283(2011)
 索馬利蘭25--675----
 南非3021254.9950678,4770.666
 苏丹34437.577752,2490.479
 南蘇丹4137.572962,2490.467
 斯威士兰392.6535044,3840.531
 坦桑尼亚63212.7810901,0180.521
 多哥752.219058880.484
 突尼西亞39630.3033236,4610.721
 乌干达3769.329129910.483
 尚比亞18510.919811,1750.586
 辛巴威2105.0113855380.509

国家列表

[编辑]
参见非洲國家和地區列表以获取更详尽的列表。

非洲於二次世界大戰後民族意識覺醒,加之正值世界殖民體系崩潰,多個國家擺脫殖民統治獨立,目前為世界上國家數最多的大洲。非洲面積最大和最小的國家分別為阿尔及利亚和島國塞舌爾[18]而非洲大陸最小的國家則是岡比亞

阿尔及利亚


波札那
喀麦隆
中非共和國
乍得
刚果民主
共和国
吉布提
埃及
赤道几内亚
厄立特里亚
埃塞俄比亚
佛得角
利比亚
马里
加纳
塞拉利昂
科特
迪瓦
布吉納法索
毛里塔尼亚
摩洛哥
圣多美和
普林西比
加蓬
纳米比亚
尼日尔
奈及利亞
刚果
共和国
索马里
索马里兰
南非
苏丹
南蘇丹


西撒哈拉
塞内加尔
冈比亚
幾內亞比索
几内亚
肯尼亚
利比里亚
马达加斯加


莫桑比克
蒲隆地
卢旺达
乌干达
坦桑尼亚
安哥拉
圣赫勒拿
莱索托
斯威士兰
赞比亚
辛巴威
毛里求斯
留尼汪
葛摩
塞舌尔
大西洋
大西洋
印度洋
直布羅陀海峽
地中海
红海
非洲分區:
國徽國旗國家和属地領土
(km²)
人口[19]統計年密度
(per km²)
首都
北非
Algeria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利亚2,381,74034,178,188200914阿爾及爾
Canary Islands加那利群岛加那利群岛西班牙[註 1]7,4922,154,9052017226拉斯帕尔马斯
圣克鲁斯-德特内里费
Ceuta休達休达西属)[註 2]2085,10720173,575
Egypt埃及埃及[註 3]1,001,45082,868,000201283开罗
利比亚利比亚1,759,5406,310,43420094的黎波里
Madeira马德拉群岛馬德拉葡萄牙[註 4]797245,0002001307丰沙尔
Melilla梅利利亚梅利利亚西属)[註 5]1285,11620175,534
Morocco摩洛哥摩洛哥446,55034,859,364200978拉巴特
Sudan苏丹苏丹1,861,48430,894,000200817喀土穆
Tunisia突尼西亞突尼西亞163,61010,486,339200964突尼斯城
西撒哈拉西撒哈拉[註 6]266,000405,21020092
東非
Burundi蒲隆地蒲隆地27,8308,988,0912009323基特加
Comoros葛摩葛摩2,170752,4382009347莫洛尼
Djibouti吉布提吉布提23,000828,324201522吉布地市
Eritrea厄立特里亚厄立特里亚121,3205,647,168200947阿斯馬拉
Ethiopia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1,127,12784,320,987201275亚的斯亚贝巴
Kenya肯尼亚肯亞582,65039,002,772200966奈洛比
Madagascar马达加斯加马达加斯加587,04020,653,556200935塔那那利佛
Malawi马拉维马拉维118,48014,268,7112009120利隆圭
Mauritius毛里求斯毛里求斯2,0401,284,2642009630路易港
Mayotte马约特马约特属)[註 7]374223,7652009490马穆楚
Mozambique莫桑比克莫桑比克801,59021,669,278200927马普托
Réunion留尼汪留尼汪属)2,512743,9812002296圣但尼
Rwanda卢旺达卢旺达26,33810,473,2822009398吉佳利
Seychelles塞舌尔塞舌尔45587,4762009192维多利亚
Somalia索马里索马里637,6579,832,017200915摩加迪休
Somaliland索马里兰索马里兰177,0004,500,000202228哈尔格萨
South Sudan南蘇丹南蘇丹619,7458,260,490200813朱巴
Tanzania坦桑尼亚坦桑尼亚945,08744,929,002200943多多马
Uganda乌干达乌干达236,04032,369,5582009137坎帕拉
Zambia赞比亚赞比亚752,61411,862,740200916路沙卡
Zimbabwe辛巴威辛巴威390,58011,392,629200929哈拉雷
中非
Angola安哥拉安哥拉1,246,70012,799,293200910罗安达
Cameroon喀麦隆喀麦隆475,44018,879,301200940雅温得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中非共和國中非共和國622,9844,511,48820097班基
Chad乍得乍得1,284,00010,329,20820098恩賈梅納
Republic of the Congo刚果共和国刚果共和国342,0004,012,809200912布拉柴维尔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2,345,41069,575,000201230金夏沙
Equatorial Guinea赤道几内亚赤道几内亚28,051633,441200923馬拉博
Gabon加蓬加蓬267,6671,514,99320096利伯维尔
São Tomé and Príncipe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圣多美和普林西比1,001212,6792009212圣多美
南非
Botswana波札那波札那600,3701,990,87620093嘉柏隆里
Eswatini斯威士兰17,3631,123,913200965墨巴本
Lesotho莱索托莱索托30,3552,130,819200970马塞卢
Namibia纳米比亚纳米比亚825,4182,108,66520093温得和克
South Africa南非南非1,219,91251,770,560201142比勒陀利亞開普敦布隆方丹[註 8]
西非
Benin贝宁贝宁112,6208,791,832200978波多诺伏
Burkina Faso布吉納法索布吉納法索274,20015,746,232200957瓦加杜古
Cape Verde佛得角佛得角4,033429,4742009107培亞
The Gambia冈比亚冈比亚11,3001,782,8932009158班竹
Ghana加纳加纳239,46023,832,4952009100阿克拉
Guinea几内亚几内亚245,85710,057,975200941科納克里
Guinea-Bissau幾內亞比索幾內亞比索36,1201,533,964200943比绍
Ivory Coast科特迪瓦科特迪瓦322,46020,617,068200964阿比让
亚穆苏克罗[註 9]
Liberia利比里亚利比里亚111,3703,441,790200931蒙羅維亞
Mali马里马里1,240,00012,666,987200910巴馬科
Mauritania毛里塔尼亚毛里塔尼亚1,030,7003,129,48620093努瓦克肖特
Niger尼日尔尼日尔1,267,00015,306,252200912尼亞美
Nigeria奈及利亞奈及利亞923,768194,411,0202017215阿布贾
Saint Helena, Ascension and Tristan da Cunha圣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圣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属)4207,728201213詹姆斯敦
Senegal塞内加尔塞内加尔196,19013,711,597200970達喀爾
Sierra Leone塞拉利昂塞拉利昂71,7406,440,053200990弗里敦
Togo多哥多哥56,7856,019,8772009106洛美
非洲總計30,368,6091,001,320,281200933

注释

[编辑]
  1. ^西班牙自治区加那利群岛由两个首府包括拉斯帕尔马斯圣克鲁斯-德特内里费,位于摩洛哥和其占据的西撒哈拉对岸,数据为2001年左右。
  2. ^西班牙飛地休达位于摩洛哥地中海北岸,摩洛哥王国对其有主权要求,数据为2001年左右。
  3. ^埃及被归入跨大陸國家列表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属亚洲。
  4. ^葡萄牙自治区馬德拉位于北非大陆对岸的群岛,数据为2001年左右。
  5. ^西班牙飛地梅利利亚位于摩洛哥地中海北岸,摩洛哥王国对其有主权要求,数据为2001年左右。
  6. ^西撒哈拉被不被普遍承认的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摩洛哥王国宣称主权并分割控制,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是非洲联盟成员国,摩洛哥管辖其中4/5的土地,剩余1/5的内陆由撒拉威控制,该非自治领土地位未定。
  7. ^法国海外省科摩罗宣称主权。
  8. ^根据三权分立布隆方丹为司法首都,開普敦为立法首都,比勒陀利亞为行政首都。
  9. ^亚穆苏克罗为法定首都,阿比让为事实上的政府所在地和首都。

参考文献

[编辑]
  1. ^朱相远.七大洲由来的考证与反思. 理论周刊·文史. 北京日报. 2012-04-09: 第019版 [2014-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8). 
  2. ^UNdata. [2022-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9)(英语). 
  3. ^Sayre, April Pulley. (1999)Africa, Twenty-First Century Books.ISBN 978-0-7613-1367-0.
  4. ^人口:非洲2024. 
  5. ^5.05.15.25.35.4朱翔 陈民众.地理. 湖南: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8年11月第2版.ISBN 978-7-5355-3573-3(中文(中国大陆)).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6. ^(英文)Drysdale, Alasdair & Gerald H. Blake. (1985)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ISBN 978-0-19-503538-4.
  7. ^7.07.17.27.3世界七大洲—非洲. 全球黄页. [2011-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8)(中文(中国大陆)). 
  8. ^(英文)Lewin, Evans. (1924)Africa, Clarendon press.
  9. ^9.09.1(1998)Merriam-Webster's Geographical Dictionary (Index), Merriam-Webster. pp. 10-11.ISBN 978-0-87779-546-9.
  10. ^科學人雜誌. Sa.ylib.com. [2017-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3). 
  11. ^研究预测2100年全球人口120亿,届时尼日利亚将超中国成人口最多国家. [2018-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7). 
  12. ^IMF. [2022-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0)(英语). 
  13. ^Source:[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4. ^IMF. [2022-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0). 
  15. ^15.015.1Source:[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6. ^16.016.1(法文)INSEE Réunion.11.1 - RÉSULTATS ÉCONOMIQUES(PDF). [2008-04-09]. (原始内容(PDF)存档于2020-05-14). 
  17. ^Source:[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8. ^(英文)Hoare, Ben. (2002)The Kingfisher A-Z Encyclopedia, Kingfisher Publications. p. 11.ISBN 978-0-7534-5569-2.
  19. ^IDB: Countries Ranked by Population. 1999-11-28. (原始内容 请检查|url=值 (帮助)存档于1999-11-28). 

外部链接

[编辑]
維基導遊上的相關旅行指南:非洲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非洲分類

非洲足球联盟(CAF)官方網站(法文)(英文)

非洲分区
联合国对非洲的分区
其他划分法
北部非洲
西部非洲
中部非洲
南部非洲
东部非洲
海外属地
與其他特殊政區
世界分區

亚洲

东亚 ·东南亚 ·南亚 ·中亚 ·西亚/西南亚 ·北亚/西伯利亞 ·东北亚
其他近東 ·中东 ·遠東 ·東亞島弧 ·東印度 ·印度次大陸

非洲

文化地理阿拉伯非洲 ·漠南非洲拉丁非洲
自然地理北部非洲/撒哈拉以北非洲 ·撒哈拉以南非洲东部非洲 ·中部非洲 ·西部非洲 ·南部非洲
其他东北非洲西北非洲大中东地区

欧洲

自然地理东欧 ·西欧 ·南欧 ·北歐 ·中欧
其他中东欧 ·东南欧巴爾幹地區 ·欧俄

美洲

自然地理北美洲 ·南美洲
政治地理北美 ·拉丁美洲中美中美洲 ·加勒比地区 ·南美
文化地理盎格鲁美洲 ·拉丁美洲法蘭西美洲英语French America ·伊比利亚美洲西班牙美洲 ·葡萄牙美洲英语Portuguese America)) ·中部美洲

大洋洲

澳洲澳大利亚
澳大拉西亞 ·美拉尼西亚 ·密克罗尼西亚 ·波利尼西亚

極地

北极地方 ·南极洲/南极地方

其他
 

環太平洋地區亚太地区印太地区 ·獨立國家國協地區 ·阿拉伯地區 ·環地中海地區 ·高加索地區

大洋

世界洋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南冰洋

氣候區

热带熱帶雨林 ·熱帶莽原 ·熱帶草原 ·熱帶沙漠 ·熱帶季風
亚热带副熱帶濕潤/夏雨型暖濕 ·副熱帶季風 ·地中海
温带溫帶海洋性 ·溫帶大陸性 ·溫帶草原 ·溫帶沙漠 ·溫帶季風
亚寒带副極地氣候
寒带極地氣候苔原气候 ·冰原氣候
其他高山气候 ·丘陵氣候 ·平原氣候 ·盆地氣候 ·臺地氣候

生物分布區

新北界 ·古北界 ·舊熱帶界 ·东洋界 ·澳新界 ·新热带界 ·南极界 ·大洋界英语Oceanian realm

国际
各地
艺术家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非洲&oldid=89504369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