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朗語 | |
|---|---|
| Luilang |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台灣西北部 |
| 区域 | 主要分佈於主要分布在新北市板橋、中和、三峽一帶。往南到桃園縣地區。往右延伸到新店及安坑等地區。 |
母语使用人数 | 0 |
| 語系 | |
| 文字 | 拉丁字母 |
| 官方地位 | |
| 管理机构 | 台灣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
| 語言代碼 | |
| ISO 639-2 | map |
| ISO 639-3 | kae |
| 瀕危程度 |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瀕危語言[1] 灭绝(UNESCO) | |

雷朗語(Luilang、Ketagalan、Tangalan)為北台灣平埔族群雷朗族所用的台灣南島語言,歸類在東台灣南島語族下。一般所指的「凱達格蘭語」即為雷朗語,且使用地區亦重複。於2011年2月21日世界母語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世界各地母語現況報告。在台灣部分,其中雷朗語(Ketangalan)等語言,已被認定流失。[4][5][6]
| 基數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中文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 雷朗語 | saka | tsusa | turu | sma | naru | tsuro | yinai | tonai | satorunai |
| source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 秀朗社? (M. Guérin 1868) | saka | tsusa | toulou | souvad | laleup | tsouloup | patsouo-ana | patouloun | sateuna | isit |
| 秀朗社 (伊能嘉矩 1896) | saka | tsusa | tooru | sma | naru | tsuro | yinai | tonai | satoronai | |
| 秀朗社 (伊能嘉矩 1897) | saka | tsusa | tooru | seva | rārup | tserup | senai | patoorunai | satoorunai | irip |
| 雷朗語 (小川尚義 1944) | sa(ka) | tsusa | tuḷu | suva | (na)lup | (na)tsulup | innai | patulunai | satulunai | isit |
| 凱達格蘭語[11] | tsa | Lusa | tsʰu: | špat | tsima | anum | pitu | watsu | siwa | Labatan |
uru/頭,mata/眼睛,ruku/鼻子,muro/耳朵,anipe/嘴,magutsa/牙齒,susu/乳房,atten/胸部,
tsima/手,hhai/腳,kape/衣服,sunai/飯,papui/豬,karavao/水牛,avasa/狗,turuko/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