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階級歧視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系列條目
歧視
社會性
種族/地區
表現形式
歧視性政策
相關條目

階級歧視(英語:Class discrimination)也称为階級主义Classism)是指建基於社會階級偏見歧視。一切以犧牲下層階級的利益,來滿足上層階級的行為、態度、政治體系皆可歸入階級歧視當中[1]

歷史

[编辑]

前農業社會的階級結構相對簡單,但到了出現餘糧的農業文明,則變得更為複雜[2]。自18世紀開始,階級歧視便已成為人們日常的一部分[3]

當代的階級歧視较难识别,因為階級結構已不再像以前般那麼僵化。心理學家托马斯·富勒-罗威尔(Thomas Fuller-Rowell)表示:阶级歧视的经历往往是較為含蓄不明顯的,很多受害者並不了解受到差別對待的真正原因」[4]

跟其他制度的關係

[编辑]
Globe icon
此章节論述以美国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2020年9月1日)

在美國,已有廣泛研究顯示學業環境當中出現了社經、種族、性別不平等的情況,不過這些因素會如何影響學童在學業或非學業上的表現則尚未明瞭[5]

結構性歧視和個人歧視

[编辑]

階級歧視除了涵蓋某人對於下層階級的歧視之外,還可以指一切擁有此一目的的結構性歧視,這類似於种族主义一詞的字意。結構性階級歧視指的是「在……社会的各种制度當中,有意或无意地表露出階級歧視的一切表現」[6]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差异就像社會階級般,一樣會影響他們如何對待或看待彼此。地位较高的人較少與較低者混在一起,且他們往往較能夠透過影響法律和社會標準,來控制他人的活動[7]

個人歧視的同義詞有人際歧視、態度歧視、態度性歧視[8]。美国杂志媒体协会(Association of Magazine Media)則把階級歧視定義為「任何按照收入、职业、教育和/或经济狀況,來把人放在下位的态度或制度」[9]

部分研究會把階級歧視分作個人歧視、結構歧視、文化歧視三類[10]

媒體上的階級歧視

[编辑]

階級歧視可在電視節目、電影、社交媒體上表露出來。它是一種系統性現象[11],而且人們經常忽略媒體對於階級歧視的影響。媒体反映了人們對階級歧視的所知所想。而大眾有機會受到當中的階級歧視理念影響,认为现实也是如此。儿童可以能從电影上接触到阶级歧视的觀念,繼而受到影響[12][13]。在塑造人們对於某些群体的看法這件事上,媒体的角色舉足輕重[14]。民眾可以透過媒體接觸有關其他社會階級的資訊,或籍其影響其他人看待某個社會階級的方式[15][16]

參見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Kadi, Joanna.Thinking Class. South End Press. 1996.ISBN 0-89608-548-1. 
  2. ^Peter N. Stearns (Narrator). A Brief History of the World Course No. 8080 [Audio CD]. The Teaching Company.ASIN B000W595CC. 
  3. ^Young, Serinity; Katie Cannon. Serinity Young , 编.Encyclopedia of Women and World Religion. Macmillan. 1999: 181 [2020-08-16].ISBN 0028648609. (原始内容(Print)存档于2021-04-21). 
  4. ^Social-Class Discrimination Contributes to Poorer Health. Association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2-06-18 [2019-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7). 
  5. ^Bécares, Laia; Priest, Naomi.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e of Race/Ethnicity, Gender, and Class on Inequalities in Academic and Non-Academic Outcomes among Eighth-Grade Students: Findings from an Intersectionality Approach. PLOS ONE. 2015-10-27,10 (10): e0141363 [2020-09-21].ISSN 1932-6203.PMC 4624767可免费查阅.PMID 26505623.doi:10.1371/journal.pone.014136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7). 
  6. ^Classism Definitions. gustavus.edu. [2018-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3). 
  7. ^Social Class Prejudice. Encyclopedia.com. [2019-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7). 
  8. ^Langhout, Regina Day; Rosselli, Francine; Feinstein, Jonathan,Assessing Classism in Academic Settings, The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2007,30 (2): 145–184 [2020-09-21],doi:10.1353/rhe.2006.00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9. ^"Glossary".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2-03-09.
  10. ^Adams, Maurianne; Bell, Lee Anne; Griffin, Pat (编).Teaching for Diversity and Social Justice 2nd. Routledge. 2007: 317.ISBN 978-0-415-95199-9. 
  11. ^Gamble, Matt.Classism: America's Overlooked Problem. The Rutgers Review. [2019-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30). 
  12. ^Streib, Jessi.Class Inequality in Children's Movies. Class Action. [2019-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1). 
  13. ^Suttie, Jill.How Adults Communicate Bias to Children. [2019-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1). 
  14. ^Burke, Krista.Media Portrayal of Individuals in the Lower Class. Digital Commons. [2019-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2). 
  15. ^Race & Ethnicity. criticalmediaproject.org. [2018-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2). 
  16. ^Classism, Accountability, and Social Media. blogs.harvard.edu. [2018-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3). 

延伸閲讀

[编辑]
生理
社会
國家、民族及文化
非洲英语Afrophobia ·美国 · ·台灣 ·阿拉伯 ·巴勒斯坦 ·中東英语Anti–Middle Eastern sentiment ·亚美尼亚英语Anti-Armenian sentiment ·澳大利亚 ·孟加拉英语Anti-Bengali sentiment in India ·加泰羅尼亞英语Anti-Catalanism ·中国大陸 ·英国 ·愛沙尼亞英语Anti-Estonian sentiment ·菲律賓 ·法国 ·德国 ·奈及利亞英语Anti-Igbo sentiment ·印度 ·伊朗英语Anti-Iranian sentiment ·愛爾蘭英语Anti-Irish sentiment ·猶太人(錫安主義英语Zionist antisemitism) ·意大利 ·日本 ·韩国 ·馬來 ·满族 ·越南 ·墨西哥 ·波斯英语Anti-Persian sentiments ·波蘭英语Anti-Polish sentiment ·葡萄牙英语Lusophobia ·魁北克英语Anti-Quebec sentiment ·羅馬尼亞英语Anti-Romanian sentiment ·俄罗斯 ·苏格兰英语Anti-Scottish sentiment ·土耳其英语Anti-Turkism ·威尔士 ·葡萄牙 ·烏克蘭 ·西班牙英语Hispanophobia ·希臘英语Anti-Greek sentiment ·塞爾維亞英语Anti-Serbian sentiment
信仰
形式
运动
歧视
反歧视
廢奴主義 ·自闭症权利 ·儿童权利 ·民权 ·身心障礙權利 (舉例英语Inclusion (disability rights)) ·平等主義 ·女权主义 ·LGBT權利 ·雙性人人權 ·男性主义 ·男权 ·母权 ·妇女权利 ·妇女 /普遍投票权 ·青少年權利 ·客家委員會 ·臺灣客家權利(其他地區權利:中國大陸客家 ·香港客家 ·澳門客家 ·東南亞客家 ·印度客家 ·美國客家 ·加拿大客家 ·中南美洲客家 ·澳洲客家 ·大溪地客家 ·非洲客家 ·英國客家 ·法國客家) ·世客會 ·香港崇正總會 ·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權利 ·歐洲羅姆人權利中心英语European Roma Rights Centre ·反誹謗聯盟 ·庫德斯坦社群聯盟 ·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 ·美國拉丁裔公民聯盟英语League of United Latin American Citizens ·亞裔美國人基金會英语The Asian American Foundation ·溫和保守主義 ·綠色保守主義 ·進步保守主義 ·自由保守主義 ·自由主義 ·進步主義 ·社會主義(社會民主主義 ·民主社會主義 ·桑德斯主義 ·其他類型的社會主義) ·共產主義(其他類型的共產主義)
政策
歧视
反歧视
法律
歧视
反歧视
其它形式
相关话题
主题
理论
相关话题
按人口
按状态
按“衣领”
按种类
統治階級
知识分子
戰士
上层阶级
創造力團體
中產階級
工人阶级
下层阶级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階級歧視&oldid=80413300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