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陳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條目介紹的是中国近代詩人陳衍。关于其他用法,请见「陳衍 (消歧义)」。
陳衍
大清湖廣總督幕僚
籍貫福建省福州府侯官縣
族裔漢族
字號字:叔伊
號:石遺
出生咸豐六年(1856年)
福建省福州府侯官縣
逝世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
 中國福建省侯官縣
著作
  • 《戊戌變法榷議》
  • 《福建通志》
  • 《福建方言志》

陳衍(1856年—1937年),小名尹昌叔伊石遺福建省福州府侯官縣(今福州市)人,中國近代詩人。曾是台灣巡撫劉銘傳湖廣總督張之洞幕僚[1][2]

生平

[编辑]

陳衍自幼随祖父读书写字诵诗, 10岁时已读完《书》、《诗》、《礼》、《易》等国学经典,能将「六朝人文长篇若两都若哀江南诸赋皆背诵如流」,且「终年为诗,日课一首」,还对唐、元、明人笔记、小说广有涉猎。但他在考場上並不如意,屢試屢敗,好不容易在光緒八年(1882年)才中舉,當時二十七歲,同榜者中還有後來的外國名著翻譯家林紓

1886年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府,随军招抚当地土著。1886年在北京时,与郑孝胥共同标榜「同光体」,并成为「同光体」閩派的代表人物,其評論著作有《石遺室詩話》。

1895年三、四月间,陈衍到京会试,时值甲午中日战争后期,清政府派李鸿章为全权代表赴日求和签署《马关条约》,举国哗然。陈衍起草、并与林纾等人联名上书都察院,反对割让辽东半岛台湾等领土。

1897年夏,陈衍被公推为《求是报》主笔,在其主事期间,《求是报》的内容包括社论、谕旨恭录、中外新闻、中外法律法规、译文和逸闻、理论科学的译介和小说连载等等,而且每期都有针对中国现状的论说,因此读者日多,风行一时。当时的湖广总督张之洞正是由《求是报》看出陈衍的卓越的才干,于1898年邀请他到武昌,为其写作,并任《官报》局总编纂。

1898年春,京城会试之际,变法呼声正高,陈衍作《戊戌变法榷议》,分议相、议兵等十条,提出自己的变法主张。同年,应经济特科试,不中。戊戌变法失败后,《官报》停办,陈衍筹办《商务报》,以研究实业为主,除了连载他同其下属河濑仪太郎翻译的《银行论》、《货币制度论》、《商业经济学》、《商业地理》、《商业开化史》、《商业博物志》、《日本商律》、《破产律》等外,还连载了《欧美商业实势》,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情况做了大量翔实报道。

1907年陈衍到北京任学部主事、并兼京师大学堂文科教习。

1911年清朝灭亡后,到南北各大学讲学。1912年12月起,在梁啟超主辦的《庸言》半月刊上連載,數十萬言的長文,旁徵博引,侃侃而談,甚獲好評。後來《石遺室詩話》結集出版,風靡一時。「煌煌巨帙,声教远暨海内外,一时豪俊,奔趋其旗之下。」他要續輯詩話的消息傳出後,各地詩人竟“爭欲得其一言為榮,於是投詩乞品題者無虛日”。他得意地告訴朋友:“海內詩人寄到之集,已閱過者殆滿間一屋,而架上案頭,有已選佳句不及收入者,尚不可勝計。”陳衍的詩歌理論對「同光體」詩人的上述主張作了較為系統的總結與發展,具有集大成的意義。他的詩作則瓣香白居易、楊萬里,多抒發閒適情趣,涵泳山水妙旨,遣詞造句,頗具新意,於「同光體」中自成一家。

1916年起编修《福建通志》,5年后《通志》全稿完成,凡600余卷约1000万字,除盐政、水利等数志外,皆由陈衍一人经营编纂。该《通志》于1938年出版,迄今仍是省志中最为完备的一部。

1933年除夕,錢鍾書拜會他,當時已年過七旬,錢其時尚在清華讀書。可謂忘年之交。錢在英國留學時陳衍還寄給他自己的詩作,其中有“青眼高歌久,于君慰已奢”詩句。錢鍾書早年“好義山、仲則風華綺麗之體,為才子詩,全恃才華為之”,陳衍則批評他:“湯卿謀不可為,黃仲則尤不可為”,因而改弦易轍,奉衍若神明。三十年代初,陳衍仍對錢鍾書到國外唸文學大惑不解:“文學又何必向國外去學呢!我們中國文學不就很好嗎?”

陈衍晚年寓居苏州,与章炳麟金天翮共倡办国学会,并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1937年8月,陈衍在福州病逝,葬于西门外文笔山。

作品

[编辑]

錢仲聯編《石遺室詩集》共收陳衍詩作十二卷,補遺一卷,合五卷。《石遺室詩話》是“同光體”詩派的重要評論著作。所著有《石遺室詩集》、《文集》,並輯有《近代詩鈔》。編有《遼詩紀事》、《金詩紀事》、《元詩紀事》等。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陳衍

参考文献

[编辑]
  1. ^陈衍:谁知五柳孤松客 却住三坊七巷间(上). 福州晚報. [2023-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1-28). 
  2. ^陈衍:谁知五柳孤松客 却住三坊七巷间(下). 福州晚報. [2023-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1-28). 
光緒八年(1882年)壬午科福建鄉試榜
中式舉人
共101名
鄭孝胥
王 寬 -劉訓銓 -黃垂昆 -廖 榕
陳伯勛 -王炳勳 -童積斌 -唐經邦 -王守誠
梁紹謙 -王宅仁 -蔡 溱 -陳士蟠 -黃師乾 -陳亨祝 -江尚弼 -何 龍 -董 良 -辜振聲
陳國名 -林羣玉 -陳寶騰 -高涵和 -林鶴年 -郭名昌 -葉大久 -謝亦章 -魏秀琦 -孫應林
董 良 -洪 儀 -陳貽香 -葉大琛 -劉啟東 -陳鴻文 -撒璚圖 -王 臯 -鍾大椿 -張嘉猷
李東琳 -楊 新 -王 楨 -蔡國琳 -林壽國 -吳鼎勳 -張炳文 -姚祖虞 -卓凌雲 -孫葆晉
杜翰生 -陳大猷 -陳步瀛 -林憲曾 -陳濬芝 -史 謙 -林鼎科 -葉獎唐 -吳耀庚 -何爾鈞
李運衢 -張杏南 -黃錫周 -張琮華 -陳大椿 -陳鳳墀 -陳廷蔚 -高 岑 -王懋功 -陳 頤
陳耀蟠 -劉根源 -高師曾 -錫 齡 -吳頤昌 -曾國華 -方家澍 -林啓東 -許贊勳 -葉大根
黃鴻平 -余紹賡 -鄭雲祥 -麟 書 -陳文煆 -陳 衍 -魏家緯 -張春祺 -宋瞻袞 -王藍石
宋志郊 -林化時 -陳夢熊 -林藜光 -李宗言 -陳奮孫 -洪作舟 -高鳳岐 -許宗鴻 -郭 輔
周恭先 - --- - --- - --- - --- - --- - --- - --- - --- - ---
国际
各地
学术
人物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陳衍&oldid=89252255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