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陳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关于名为陳璸的明朝天啓年間進士,請見「陳璸 (天啟進士)」。
关于名为陈文焕的其他人物,請見「陈文焕」。
陳璸
《陳清端公奏稿》之陳璸像
《陳清端公奏稿》之陳璸像
大清福建巡撫
籍貫廣東海康縣東湖村[1](今雷州市
族裔漢族
字號字文煥,號眉川
諡號清端
出生南明永曆十年閏五月二十三日
(1656年7月14日)
廣東海康縣東湖村(今雷州市
逝世康熙五十七年十月初三日
(1718年11月24日)
福建閩縣(今福州市鼓樓區
出身
  • 康熙三十三年甲戌科同進士
著作
  • 《陳清端公文集》
  • 《陳清端詩集》

陳璸(1656年7月14日—1718年11月24日),文煥眉川廣東海康(今雷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生平

[编辑]

陳璸生於南明永曆十年(1656年)閏五月二十三日。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登甲戌科進士,候銓。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任福建古田縣知縣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轉任臺灣縣知縣[2]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行取。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授刑部主事。次年遷本部員外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充會試同考官,即出為四川提督學道。次年任福建分巡台灣廈門道,並重修《臺灣府志》,任內廢除「官莊」租賃收入。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擢為湖南巡撫,次年,福建巡撫開缺,康熙帝曰:「陳璸操守清廉,是一正人,但無甚才能,江南地方煩劇緊要,非伊所能。福建地方伊尚熟悉,著調福建巡撫,令速赴任。」[3],遂於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調任福建巡撫。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以病乞休,慰留之,同年十月初三日,卒於福建巡撫官署,享壽六十三歲。追授禮部尚書清端[4]雍正八年(1730年)入祀賢良祠乾隆六年(1741年)十月,恩賜其孫陳子良舉人

著作

[编辑]

有《陳清端公文集》、《陳清端詩集》等書。

評價

[编辑]

陳璸為知名的清官,逝世後曾被康熙帝親口讚賞,言曰:「陳璸居官甚優,操守極清。朕亦見有清官,如伊者朕實未見;既從古清官,亦未見有如伊者。」[5]

紀念

[编辑]
臺南北極殿供奉的陳璸像
  • 臺灣臺南市北極殿,便刻有陳璸的神像予以祭祀。該廟亦有陳璸所獻的「辰居星拱」匾,落崁年份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仲冬[2]
  • 臺南孔廟的古物保存暨展覽室內,留有一面陳璸於癸巳年落款的石碑。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明史卷二百九十四》,出自《明史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277》,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參考文獻

[编辑]
  1. ^ 「雷州府志」:『陳璸,海康東湖村人』【按「陳氏家譜」:『村名又稱南田。雍正二年,移居郡城東門內;在府縣城隍廟之前。廟旁舊有鐘樓,故今咸曰「鐘樓陳氏」』。
  2. ^2.02.1卓克華. 《從寺廟發現歷史─台灣寺廟文獻之解讀與意涵》. 揚智文化. 2003-11: 頁244.ISBN 957-818-526-X. 
  3.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康熙起居注v.3》. 中華書局. 1984: 頁2229–2230. 
  4. ^「福建通志」本傳:『當屬纊,一綈袍,覆以布衾而已。屬員入視,莫不感涕;民有相向哭於途者』。「家傳」:『公自筮仕古田至為巡撫二十年,孑身於外,未嘗延致幕客。父子睽隔數千里,不能具舟車通往來。傔從一、二人,官廚惟進瓜蔬:皆人情所萬不能堪者。而公恬然處之,終其身』。「請祀鄉賢呈」:『始終惟凜四知,出處皆同一節』。
  5. ^民國·趙爾巽等,《清史稿》(卷277):“未幾,卒於官。遺疏以所貯公項餘銀一萬三千有奇充西師之費。命以一萬佐餉,餘給其子為葬具。尋諭大學士曰:‘陳璸居官甚優,操守極清,朕所罕見,恐古人中亦不多得也。’”
  • 劉寧顏編,《重修臺灣省通志》,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康熙起居注v.3》(北京市:中華書局,1984年,第一版),頁2229-2230。
官衔
前任:
盧承德
臺灣府臺灣縣知縣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上任
繼任:
王仕俊
前任:
周元文
福建分巡台灣廈門道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上任
繼任:
梁文科
前任:
周元文
臺灣府知府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兼攝
繼任:
馮協一
前任:
滿保
福建巡撫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上任
繼任:
呂猶龍
註:日治時期以前,各政權皆未全面控制臺灣,僅實質統治其部分地區
原住民族政權
大肚王國
白晝之王(已知)
瑯嶠十八社
大頭目(已知)
荷治時期
荷蘭共和國
執政
荷蘭東印度公司
臺灣長官
西治時期
西班牙王國
國王
菲律宾都督府
都督
雞籠淡水長官
明鄭時期
南明
皇帝
東寧
延平王
鄭成功鄭襲(东都主)鄭經鄭克𡒉(监国)鄭克塽
清治時期
清朝
皇帝
臺灣廈門道
福建分巡臺灣廈門道
臺灣道
福建分巡臺灣道
吳昌祚俞存仁(代理)朱鴻緒(未就任)孫國璽劉藩長倪象愷張嗣昌沈起元(代理)尹士俍劉良璧(代理)莊年書成方邦基(代理)金溶拕穆齊圖德文楊景素覺羅四明余文儀蔣允焄(代理)蔣允焄奇寵格余文儀張珽
福建分巡臺灣兵備道
按察使銜分巡臺灣兵備道
萬鍾傑王慶常(未就任)楊廷理劉大懿季學錦遇昌慶保遇昌慶保清華張志緒汪楠糜奇瑜汪楠蓋方泌(代理)汪楠蓋方泌(代理)葉世倬毛鼎亨(未就任)史譜周漪陳中孚胡承珙方傳穟孔昭虔陳鑾(未就任)劉重麟鄧傳安(代理)平慶周凱劉鴻翱周凱熊一本(代理)沈汝瀚姚瑩熊一本仝卜年熊一本徐宗幹瑞璸(未就任)裕鐸孔昭慈洪毓琛陳懋烈丁曰健吳大廷梁元桂(代理)黎兆棠定保周懋琦(代理)潘駿章夏獻綸周懋琦(代理)張夢元劉璈陳鳴志唐景崧程起鶚唐贊袞顧肇熙陳文騄賴鶴年區鴻基(未就任)
福建臺灣省
巡撫
日治時期
臺灣民主國
大總統
大日本帝國
皇帝
臺灣總督府
總督
戰後至今
中華民國
國民政府主席
總統
蔣中正李宗仁(代理)蔣中正嚴家淦(繼任)蔣經國李登輝(繼任)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賴清德
臺灣省
行政長官公署行政長官
省政府主席/省長
清朝入祀贤良祠王公大臣
前殿
後寢
達 海文成 -孟乔芳忠毅 -李國翰敏壯 -額色黑文恪 -哈什屯恪僖 -愛星阿敬康

寧完我文毅 -范文程文肅 -李國英勤襄 -米思翰敏果 -褚 庫襄壯 -姚文然端恪
莽依圖襄壯 -傅弘烈忠毅 -圖 海文襄 -佛尼埒恭靖 -于成龍清端 -張 勇襄壯
賚 塔襄毅 -王進寶忠勇 -魏裔介文毅 -魏象樞敏果 -湯 斌文正 -靳 輔文襄
根 特襄壯 -傅臘塔清端 -李之芳文襄 -施 琅襄壯 -趙良棟襄忠 -阿蘭泰文清
孫思克襄武 -于成龍襄勤 -費揚古襄壯 -王 熙文靖 -勵杜訥文恪 -伊桑阿文端
吳 琠文端 -張 英文端 -顧八代文端 -富 善恭懿 -熊賜履文端 -張玉書文貞
徐 潮文敬 -李光地文貞 -陳 璸清端 -馮國相桓僖 -瑪爾漢恭勤 -趙申喬恭毅
阿喇納僖恪 -張鵬翮文端 -楊宗仁清端 -高其位文恪 -尹 德慤敬 -田從典文端
富寧安文恭 -齐苏勒勤恪 -蔡世遠文勤 -杨名时文定 -朱 軾文端 -李 衛敏達
馬 齊文穆 -徐士林 -徐元夢文定 -鄂尔泰文端∗-徐 本文穆 -那蘇圖慤勤
拉布敦壯果 -傅 清襄烈 -陳大受文肅 -潘思榘敏惠 -高 斌文定 -福 敏文端
和 起武烈 -喀爾吉善莊恪-鹤 年文勤 -汪由敦文端 -黃廷桂文襄 -蔣 溥文恪
李元亮勤恪 -史貽直文靖 -鄂 弼勤肅 -梁詩正文莊 -來 保文端 -兆 惠文襄
方觀承恪敏 -董邦達文恪 -沈德潜文慤∗-阿里袞襄壯 -傅 恆文忠 -尹繼善文端
陈宏谋文恭 -吳達善勤毅 -劉 綸文定 -劉統勳文正 -钱陈群文端 -何 煟恭惠
覺羅奉寬文勤 -舒赫德文襄 -高 晉文端 -于敏中文襄∗-李 湖恭毅 -袁守侗清慤
英 廉文肅 -伊勒圖襄武 -許世亨昭毅 -薩 載誠恪 -奎 林武毅 -福康安文襄
和 琳忠壯 -阿 桂文成 -鄂 輝恪靖∗-金士松文簡 -彭元瑞文勤 -劉 墉文清
王 杰文端 -朱 珪文正 -戴衢亨文端 -董 誥文恭 -明 亮文襄 -黎世序襄勤
汪廷珍文端 -玉 麟文恭 -富 俊文誠 -曹振鏞文正 -托 津文定 -楊遇春忠武
長 齡文襄 -盧蔭溥文肅 -陶 澍文毅 -文 孚文敬 -隆 文端毅 -黃 鉞勤敏
王 鼎文恪 -陳官俊文慤 -杜受田文正 -潘世恩文恭 -文 慶文端 -裕 誠文端
杜 堮文端 -胡林翼文忠 -桂 良文端 -沈兆霖文忠 -翁心存文端 -祁寯藻文端
骆秉章文忠 -馬新貽端愍 -官 文文恭 -倭 仁文端 -曾国藩文正 -瑞 常文端
瑞 麟文莊 -賈 楨文端 -文 祥文忠 -英 桂文勤 -沈葆楨文肅 -沈桂芬文定
全 慶文恪 -宗室載齡文恪-左宗棠文襄-宗室靈桂文恭-丁宝桢文誠 -岑毓英襄勤
曾国荃忠襄 -張 曜勤果 -寶 鋆文靖 -恩 承文慎 -宗室福錕文慎-張之萬文達
李鴻藻文正-宗室麟書文慎-額勒和布文恭-李鴻章文忠 -宋 慶忠勤 -劉坤一忠誠
榮 祿文忠 -長 順忠靖 -裕 德文慎 -宗室崑岡文達 -崇 禮文恪-宗室敬信文恪

张之洞文襄 -孫家鼐文正 -戴鸿慈文誠 -鹿傳霖文端
∗ 其後因案撤出賢良祠不准入祀。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甲戌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
賜進士及第
共3名
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40名
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125名
張其相 -戴 盻 -吳琦起 -岳 度 -林豫吉 -孟之珪 -周鴻憲 -陳霆萬 -朱輝珏 -陳允恭
張夢熊 -傅 森 -張德桂 -朱錫鬯 -康行僴 -李 瀛 -曹彥栻 -寥長齡 -程 湄 -拉都立
林可煜 -程 湜 -周振舉 -高 怡 -黃中理 -楊芳裔 -張友程 -周起渭 -陳廷桂 -謝 藩
陳 璸 -吳隆元 -冀 霖 -趙錫仁 -楊 棠 -唐曾述 -曹辰容 -王日昇 -劉 鍹 -海鳳翥
袁宸黼 -劉珙徵 -趙瑞晉 -謝肇昌 -覺羅滿保-黃覲光 -郭㠎之 -劉廷瑛 -方文瑞 -徐鳳池
蘇滋忭 -五 哥 -蔡日光 -李 雍 -蘇 琠 -海 寶 -嚴德泳 -黃彥標 -楊 瑹 -曹世璞
高天挺 -陳守創 -劉 儼 -楊希魯 -袁 良 -李文高 -田慕芳 -張有光 -張 瓚 -管 灝
黃 輿 -祝文彬 -李長祚 -吳 嶽 -毛殿颺 -牟 恒 -趙守易 -趙爾孫 -黃利通 -吳甫生
譚尙箴 -吳時謙 -張盤基 -李燕俊 -唐之材 -張 琮 -劉士驨 -李先立 -高其倬 -朱 軾
酈祖仁 -楊名遠 -隋 銓 -屈穎藻 -于振宗 -袁有龍 -劉凌雲 -江 潢 -胡 俊 -吳 玥
雒 倫 -米調元 -鄒世任 -趙起蛟 -高 崧 -王家驌 -法 海 -賈之屏 -徐 振 -李廷璧
李 訓 -王耿言 -陳荀會 -何 通 -任 謙 -段丕承 -陳 珣 -高斗光 -戴大集 -楊萬春
劉五孚 -郭 沆 -殷元福 -金肇楨 -易 乘 - --- - --- - --- - --- - ---
南粤先贤馆入选名人
古代
时期
时期
近代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文化教育
科技实业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规范控制数据库:人物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陳璸&oldid=79330627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