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文屏 | |
|---|---|
陳文屏,2014年 | |
| 出生 | 1958年11月?日 |
| 居住地 | |
| 国籍 | |
| 母校 | 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學士 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天文學博士 |
| 知名于 | 觀測天文學 恆星形成 |
| 奖项 | 研究傑出獎(2006年)[2] 教學傑出獎(2007年)[3] 特聘教授(2008年)[4] |
| 科学生涯 | |
| 研究领域 | 天文學家 |
| 机构 | 卡內基研究所地磁部門 Carnegie Fellow 中央大學物理系與天文研究所教授 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所長 中華民國天文學會理事長 |
| 博士導師 | Michal Simon[1] |
陳文屏(Wen-Ping Chen,1958年—[5])台灣天文學家,現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並曾任所長。主要觀測天文學方向研究;並積極推動天文教育。生於台灣屏東縣眷村,其名字中的『屏』,即是屏東之意。[6]。
陳文屏於1976年進入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就讀,並於1980年取得學位。期間曾出任校內天文社社長。畢業後前往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就讀天文學,1990年取得天文學博士學位,及後曾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卡內基科學研究所(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地磁部門(Department of Terrestrial Magnstism)擔任卡內基研究員。1992年回台,於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和物理系任教。並且擔任過中央天文研究所所長,且曾任中華民國天文學會理事長。
陳文屏的研究主要是觀測天文學和恆星形成與紅外線天文學。並且參與台美掩星計畫[7]。他也是泛星計畫台灣團隊的其中一位共同主持人[8][9]。鹿林天文台一米望遠鏡和台美掩星計畫儀器設置是在他任職天文研究所所長期間完成。
陳文屏現已發表超過百篇期刊論文。
陳文屏重視天文教育普及,常發表相關文章於各報章雜誌[10]。並且在中央大學校內開設「尋找外星生命」等通識課程。
| 教育職務 | ||
|---|---|---|
| 國立中央大學 | ||
| 前任: 蔡文祥 | 國立中央大學 天文研究所所長 2000年8月1日—2003年7月31日 | 繼任: 高仲明 |
| 前任: 高仲明 | 國立中央大學 天文研究所所長 2015年8月1日— | 繼任: 現任 |